孤獨深處(本書收錄郝景芳2016年雨果獎獲獎作品《北京折疊》)
內容簡介
此次出版的《孤獨深處》首次收錄郝景芳的雨果獎提名作品《北京折疊》。
同時也收錄了郝景芳在2010年至2016年間發表的一些科幻小說,之前從未出版,這次是初次集結成冊。
同時也收錄了郝景芳在2010年至2016年間發表的一些科幻小說,之前從未出版,這次是初次集結成冊。
作者簡介
郝景芳,女。清華大學物理系本科,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經濟學博士。
2006年開始從事寫作,其科幻作品包括長篇科幻小說《流浪蒼穹》,短篇小說集《孤獨深處》《去遠方》。
2016年4月,其短篇小說《北京折疊》獲得雨果獎zui佳中短篇小說提名。
2006年開始從事寫作,其科幻作品包括長篇科幻小說《流浪蒼穹》,短篇小說集《孤獨深處》《去遠方》。
2016年4月,其短篇小說《北京折疊》獲得雨果獎zui佳中短篇小說提名。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北京折疊
弦歌
繁華中央
宇宙劇場
最后一個勇敢的人
生死域
阿房宮
谷神的飛翔
深山療養院
孤單病房
拖延癥患者
北京折疊
弦歌
繁華中央
宇宙劇場
最后一個勇敢的人
生死域
阿房宮
谷神的飛翔
深山療養院
孤單病房
拖延癥患者
精彩書摘
折疊城市分三層空間。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間,五百萬人口,生存時間是從清晨六點到第二天清晨六點。空間休眠,大地翻轉。翻轉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間和第三空間。第二空間生活著兩千五百萬人口,從次日清晨六點到夜晚十點,第三空間生活著五千萬人,從夜晚十點到第二天清晨六點,然后回到第一空間。時間經過了精心規劃和最優分配,小心翼翼隔離,五百萬人享用二十四小時,七千五百萬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時。
大地的兩側重量并不均衡,為了平衡這種不均,第一空間的土地更厚,土壤里埋藏配重物質。人口和建筑的失衡用土地來換。第一空間居民也因而認為自身的底蘊更厚。
老刀從小生活在第三空間。他知道自己的日子是什么樣,不用彭蠡說他也知道。他是個垃圾工,做了二十八年垃圾工,在可預見的未來還將一直做下去。他還沒找到可以獨自生存的意義和最后的懷疑主義。他仍然在卑微生活的間隙占據一席。
老刀生在北京城,父親就是垃圾工。據父親說,他出生的時候父親剛好找到這份工作,為此慶賀了整整三天。父親本是建筑工,和數千萬其他建筑工一樣,從四方涌到北京尋找工作,這座折疊城市就是父親和其他人一起親手建的。一個區一個區改造舊城市,像白蟻漫過木屋一樣啃噬昔日的屋檐門檻,再把土地翻起,建筑全新的樓宇。他們埋頭斧鑿,用累累磚塊將自己包圍在中間,抬起頭來也看不見天空,沙塵遮擋視線,他們不知曉自己建起的是怎樣的恢弘。直到建成的日子高樓如活人一般站立而起,他們才像驚呆了一樣四處奔逃,仿佛自己生下了一個怪胎。奔逃之后,鎮靜下來,又意識到未來生存在這樣的城市會是怎樣一種殊榮,便繼續辛苦摩擦手腳,低眉順眼勤懇,尋找各種存留下來的機會。據說城市建成的時候,有八千萬想要尋找工作留下來的建筑工,最后能留下來的,不過兩千萬。
垃圾站的工作能找到也不容易,雖然只是垃圾分類處理,但還是層層篩選,要有力氣有技巧,能分辨能整理,不怕辛苦不怕惡臭,不對環境挑三揀四。老刀的父親靠強健的意志在洶涌的人流中抓住機會的細草,待人潮退去,留在干涸的沙灘上,抓住工作機會,低頭俯身,艱難浸在人海和垃圾混合的酸朽氣味中,一干就是二十年。他既是這座城市的建造者,也是城市的居住者和分解者。
老刀出生時,折疊城市才建好兩年,他從來沒去過其他地方,也沒想過要去其他地方。他上了小學、中學。考了三年大學,沒考上,最后還是做了垃圾工。他每天上五個小時班,從夜晚十一點到第二天清晨四點,在垃圾站和數萬同事一起,快速而機械地用雙手處理廢物垃圾,將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傳來的生活碎屑轉化為可利用的分類的材質,再丟入再處理的熔爐。他每天面對垃圾傳送帶上如溪水涌出的殘渣碎片,從塑料碗里摳去吃剩的菜葉,將破碎酒瓶拎出,把帶血的衛生巾背面未受污染的一層薄膜撕下,丟入可回收的帶著綠色條紋的圓筒。他們就這么干著,以速度換生命,以數量換取薄如蟬翼的僅有的.獎金。
第三空間有兩千萬垃圾工,他們是夜晚的主人。另三千萬人靠販賣衣服食物燃料和保險過活,但絕大多數人心知肚明,垃圾工才是第三空間繁榮的支柱。每每在繁花似錦的霓虹燈下漫步,老刀就覺得頭頂都是食物殘渣構成的彩虹。這種感覺他沒法和人交流,年青一代不喜歡做垃圾工,他們千方百計在舞廳里表現自己,希望能找到一個打碟或伴舞的工作。在服裝店做一個店員也是好的選擇,手指只拂過輕巧衣物,不必在泛著酸味的腐爛物中尋找塑料和金屬。少年們已經不那么恐懼生存,他們更在意外表。
老刀并不嫌棄自己的工作,但他去第二空間的時候,非常害怕被人嫌棄。
那是前一天清晨的事。他捏著小紙條,偷偷從垃圾道里爬出,按地址找到寫紙條的人。第二空間和第三空間的距離沒那么遠,它們都在大地的同一面,只是不同時間出沒。轉換時,一個空間高樓折起,收回地面,另一個空間高樓從地面中節節升高,踩著前一個空間的樓頂作為地面。唯一的差別是樓的密度。他在垃圾道里躲了一晝夜才等到空間敞開。他第一次到第二空間,并不緊張,唯一擔心的是身上腐壞的氣味。
所幸秦天是寬容大度的人。也許他早已想到自己將招來什么樣的人,當小紙條放入瓶中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將面對的是誰。
秦天很和氣,一眼就明白老刀前來的目的,將他拉入房中,給他熱水洗澡,還給他一件浴袍換上。“我只有依靠你了。”秦天說。
秦天是研究生,住學生公寓。一個公寓四個房間,四個人一人一間,一個廚房兩個廁所。老刀從來沒在這么大的廁所洗過澡。他很想多洗一會兒,將身上氣味好好沖一沖,但又擔心將澡盆弄臟,不敢用力搓動。墻上噴出泡沫的時候他嚇了一跳,熱蒸汽烘干也讓他不適應。洗完澡,他拿起秦天遞過來的浴袍,猶豫了很久才穿上。他把自己的衣服洗了,又洗了廁所盆里隨意扔著的幾件衣服。生意是生意,他不想欠人情。
秦天要送禮物給他相好的女孩子。他們在工作中認識,當時秦天有機會去第一空間實習,聯合國經濟司,她也在那邊實習。只可惜只有一個月,回來就沒法再去了。他說她生在第一空間,家教嚴格,父親不讓她交往第二空間的男孩,所以不敢用官方通道寄信給她。他對未來充滿樂觀,等他畢業就去申請聯合國新青年項目,如果能入選,就也能去第一空間工作。他現在研一,還有一年畢業。他心急如焚,想她想得發瘋。他給她做了一個項鏈墜,能發光的材質,透明的,玫瑰花造型,作為他的求婚信物。
“我當時是在一個專題研討會,就是上回討論聯合國國債那個會,你應該聽說過吧?就是那個……anyway,我當時一看,
大地的兩側重量并不均衡,為了平衡這種不均,第一空間的土地更厚,土壤里埋藏配重物質。人口和建筑的失衡用土地來換。第一空間居民也因而認為自身的底蘊更厚。
老刀從小生活在第三空間。他知道自己的日子是什么樣,不用彭蠡說他也知道。他是個垃圾工,做了二十八年垃圾工,在可預見的未來還將一直做下去。他還沒找到可以獨自生存的意義和最后的懷疑主義。他仍然在卑微生活的間隙占據一席。
老刀生在北京城,父親就是垃圾工。據父親說,他出生的時候父親剛好找到這份工作,為此慶賀了整整三天。父親本是建筑工,和數千萬其他建筑工一樣,從四方涌到北京尋找工作,這座折疊城市就是父親和其他人一起親手建的。一個區一個區改造舊城市,像白蟻漫過木屋一樣啃噬昔日的屋檐門檻,再把土地翻起,建筑全新的樓宇。他們埋頭斧鑿,用累累磚塊將自己包圍在中間,抬起頭來也看不見天空,沙塵遮擋視線,他們不知曉自己建起的是怎樣的恢弘。直到建成的日子高樓如活人一般站立而起,他們才像驚呆了一樣四處奔逃,仿佛自己生下了一個怪胎。奔逃之后,鎮靜下來,又意識到未來生存在這樣的城市會是怎樣一種殊榮,便繼續辛苦摩擦手腳,低眉順眼勤懇,尋找各種存留下來的機會。據說城市建成的時候,有八千萬想要尋找工作留下來的建筑工,最后能留下來的,不過兩千萬。
垃圾站的工作能找到也不容易,雖然只是垃圾分類處理,但還是層層篩選,要有力氣有技巧,能分辨能整理,不怕辛苦不怕惡臭,不對環境挑三揀四。老刀的父親靠強健的意志在洶涌的人流中抓住機會的細草,待人潮退去,留在干涸的沙灘上,抓住工作機會,低頭俯身,艱難浸在人海和垃圾混合的酸朽氣味中,一干就是二十年。他既是這座城市的建造者,也是城市的居住者和分解者。
老刀出生時,折疊城市才建好兩年,他從來沒去過其他地方,也沒想過要去其他地方。他上了小學、中學。考了三年大學,沒考上,最后還是做了垃圾工。他每天上五個小時班,從夜晚十一點到第二天清晨四點,在垃圾站和數萬同事一起,快速而機械地用雙手處理廢物垃圾,將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傳來的生活碎屑轉化為可利用的分類的材質,再丟入再處理的熔爐。他每天面對垃圾傳送帶上如溪水涌出的殘渣碎片,從塑料碗里摳去吃剩的菜葉,將破碎酒瓶拎出,把帶血的衛生巾背面未受污染的一層薄膜撕下,丟入可回收的帶著綠色條紋的圓筒。他們就這么干著,以速度換生命,以數量換取薄如蟬翼的僅有的.獎金。
第三空間有兩千萬垃圾工,他們是夜晚的主人。另三千萬人靠販賣衣服食物燃料和保險過活,但絕大多數人心知肚明,垃圾工才是第三空間繁榮的支柱。每每在繁花似錦的霓虹燈下漫步,老刀就覺得頭頂都是食物殘渣構成的彩虹。這種感覺他沒法和人交流,年青一代不喜歡做垃圾工,他們千方百計在舞廳里表現自己,希望能找到一個打碟或伴舞的工作。在服裝店做一個店員也是好的選擇,手指只拂過輕巧衣物,不必在泛著酸味的腐爛物中尋找塑料和金屬。少年們已經不那么恐懼生存,他們更在意外表。
老刀并不嫌棄自己的工作,但他去第二空間的時候,非常害怕被人嫌棄。
那是前一天清晨的事。他捏著小紙條,偷偷從垃圾道里爬出,按地址找到寫紙條的人。第二空間和第三空間的距離沒那么遠,它們都在大地的同一面,只是不同時間出沒。轉換時,一個空間高樓折起,收回地面,另一個空間高樓從地面中節節升高,踩著前一個空間的樓頂作為地面。唯一的差別是樓的密度。他在垃圾道里躲了一晝夜才等到空間敞開。他第一次到第二空間,并不緊張,唯一擔心的是身上腐壞的氣味。
所幸秦天是寬容大度的人。也許他早已想到自己將招來什么樣的人,當小紙條放入瓶中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將面對的是誰。
秦天很和氣,一眼就明白老刀前來的目的,將他拉入房中,給他熱水洗澡,還給他一件浴袍換上。“我只有依靠你了。”秦天說。
秦天是研究生,住學生公寓。一個公寓四個房間,四個人一人一間,一個廚房兩個廁所。老刀從來沒在這么大的廁所洗過澡。他很想多洗一會兒,將身上氣味好好沖一沖,但又擔心將澡盆弄臟,不敢用力搓動。墻上噴出泡沫的時候他嚇了一跳,熱蒸汽烘干也讓他不適應。洗完澡,他拿起秦天遞過來的浴袍,猶豫了很久才穿上。他把自己的衣服洗了,又洗了廁所盆里隨意扔著的幾件衣服。生意是生意,他不想欠人情。
秦天要送禮物給他相好的女孩子。他們在工作中認識,當時秦天有機會去第一空間實習,聯合國經濟司,她也在那邊實習。只可惜只有一個月,回來就沒法再去了。他說她生在第一空間,家教嚴格,父親不讓她交往第二空間的男孩,所以不敢用官方通道寄信給她。他對未來充滿樂觀,等他畢業就去申請聯合國新青年項目,如果能入選,就也能去第一空間工作。他現在研一,還有一年畢業。他心急如焚,想她想得發瘋。他給她做了一個項鏈墜,能發光的材質,透明的,玫瑰花造型,作為他的求婚信物。
“我當時是在一個專題研討會,就是上回討論聯合國國債那個會,你應該聽說過吧?就是那個……anyway,我當時一看,
【孤獨深處(本書收錄郝景芳2016年雨果獎獲獎作品《北京折疊》)】相關文章:
3.景到情深處散文
7.北京順景溫泉推薦
上一篇:兒童行為心理學
下一篇:逆向管理:先行動后思考
最新文章
- 津籍女作家郝景芳《折疊北京》入圍雨果獎
- 三毛作品|我所愛的三毛,都藏在書里
- 讀陽光校園我們是好伙伴有感
- 宜興暑假推薦書目
- 我愛我家同悅書香推薦書目
- 職場書籍排行榜-職場方面的書籍
- 青少年推薦書目
- 子夜讀后感-茅盾《子夜》讀后感
- 讀陽光校園我們是好伙伴有感
- 呼蘭河傳讀后感600字-讀呼蘭河傳有感600字
- 諾貝爾文學獎結果揭曉:法國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亞諾獲獎
- 曾仕強《胡雪巖的啟示》作品鑒賞
- 《喚醒內在的智慧》:改變自己的人生道路與提升自我意識
- 殷尋作品《他看見你的聲音》出版上市
- 繁星春水讀后感600字-讀繁星春水有感600字
- 孤獨深處本書收錄郝景芳雨果獎獲獎作品《北京折疊》
- 藝術類必讀書籍推薦-藝術類的經典必讀書籍
- 五年級新課標推薦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