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鮑魚之肆的成語故事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一個因為語義變化所以很容易弄錯的成語:“鮑魚之肆”,其讀音是[bào yú zhī sì]。鮑魚之肆成語是什么意思呢?
鮑魚,今天說起來很多人都聽過,這東西是個不便宜的東西,菜市場上買一個硬幣大小的鮮鮑魚都得好幾塊錢,還得不是節假日的時候。要是去那些高檔的干貨海味鋪,一只大鮑魚分分鐘就是成百上千人民幣的事情?偠灾@就是個珍貴的寶貝,所謂鮑參翅肚嘛,都是好東西。不過,再好幾千年前的中國,這“鮑魚”指的可不是現在的那種貝殼類動物,而是腌漬起來的魚。古時候的儲存食物的技術實在不太好,遇到鮮魚這種東西只能腌漬起來運輸,否則除了原產地,其他地方的人基本還沒怎么吃就腐爛了。但是就算是腌了起來,也一樣不可避免地散發出各種腥臭味。肆,原意指的是市場,在這里指的是店鋪。這個詞的字面意思就是“賣腌魚的鋪子”。
下面我們來研究它的深層次含義,大家先看看它的出處,西漢文學家劉向的《說苑·雜言》:“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故曰:丹之所藏者赤,烏之所藏者黑。君子慎所藏!
和好人住在一起,就像是進入了種滿了蘭花這種芬芳植物的屋子,久了之后就不會聞到這種香氣,那是因為自己也變得和它們一樣了。和壞人住在一起,就像是進入了賣腌漬鮮魚的店鋪一樣,久了之后就問不到那種臭味,那是因為自己變得和那些東西一樣了。所以說,收藏丹紅的地方會紅,收藏烏墨的地方會黑,君子要小心謹慎選擇自己處身的地方。
這段話其實是記錄孔子的言論,這位儒家的代表人認為,人要是長時間處在一個地方,就會收到周圍社會風氣的潛移默化,讓自己都變得和周圍一樣,而且這種變化是本人很難覺察到的。所以為人處世一定要學會選擇,不要把自己放在那些不好的環境里面。
“鮑魚之肆”,指的就是那些污穢的地方,惡劣的環境和小人聚集的場所。
近義詞:鮑魚之次
反義詞:芝蘭之室
示例
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入~,而不自知其臭,其斯之謂乎? 清·憂患余生《〈官場現形記〉序》
成語造句
青少年在成長過程里面,由于價值觀還沒形成,最忌諱進入那些鮑魚之肆,受到壞影響。
【鮑魚之肆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經典成語故事01-04
成語故事05-15
經典成語故事12-09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12-07
成語故事02-03
中國成語故事03-01
戰爭的成語故事03-02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02-23
成語故事人琴俱亡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