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請君入甕成語故事
請君入甕成語故事1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一位女皇帝,她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采取高壓的恐怖政策,并且獎勵告密。假如告密者所舉發的事是真的,武則天就給他升官晉級;如果是誣告,也不會受到處分。因此,告密的人越來越多。
也正因為武則天采取這種政策,所以她手下的一些酷吏便想盡辦法誣陷政敵,并不斷改進刑具來逼迫人犯認罪。這些酷吏中,最有名的要數大臣周興和來俊臣了。然而,武則天對這些酷吏也不過是加以利用,當他們沒有利用價值時,便也劫數難逃。
有一次,酷吏周興被人密告伙同別人謀反,武則天便派來俊臣去審理這件案子,并且定下期限要得到結果。來俊臣一向和周興關系不錯,感到很棘手,他苦苦思索,終于想出一個辦法。
一天,來俊臣故意請周興來他衙中聊天,說:“唉!最近審問犯人老是沒有結果,不知老兄可有什么新的絕招?”
周興一向對刑具很有研究,時常研究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酷刑來逼供;所以,這一次他也沒想到來俊臣是針對自己而發,便很得意地告訴來俊臣說:“我最近發明一種新方法,你只要準備一個大甕,四周放滿炭火燒紅,再把犯人放進去,無論他們多么狡猾,也受不了這個滋味,一定會招認的.。”
來俊臣聽了,便吩咐手下人去抬來一個大甕,照著剛才周興所說的方法生上火。等大甕已經被炭火燒得通紅以后,他便站起身,突然把臉一板,陰鷙地對周興說:“有人告你謀反,現在太后命我來審問你。如果你不老老實實招認的話,那么我只好請你進這個大甕了!”
周興聽了大驚失色,知道這次自己絕對無法抵賴,只好俯首認罪。
請君入甕成語故事2
[語出]
《新唐書.周興傳》:“初;興未知被告;方對俊臣食。俊臣曰:'囚多不服;奈何?’興曰:'易耳;內之大甕;熾炭周之;何事不承。’俊臣曰:'善。’命取大甕且熾火。徐謂興曰:'有詔按君;請嘗之。’興駭然汗;叩首服罪。”
[正音]
甕;不能讀作“wēnɡ”。
[辨形]
君;不能寫作“軍”。
[近義]
以毒攻毒 以牙還牙
[用法]
多用于書面語。一般作謂語、定語。
[成語故事]
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天手里,內容竟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查不出結果,太后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么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于想出一條妙計。
他準備了一桌豐盛旳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里。兩個人你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說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旳樣子說:“哦,請快快指教。”周興陰笑著說:“你找一個大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甕里,你找一個大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甕里,你想想,還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甕,按周興說旳那樣,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后回頭對周興說:“宮里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鉆進甕里吧。”周興一聽,手里旳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請君入甕成語故事3
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有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天手里,內容竟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查不出結果,太后怪罪下來,我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么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于想出一條妙計。他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里。兩個人你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說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說:“哦,請快快指教。”周興陰笑著說:“你找一個大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甕里,你想想,還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甕,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后回頭對周興說:“宮里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鉆進甕里吧。”周興一聽,手里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見于《資治通鑒·唐紀則tian皇后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甕”由此而來,比喻用某人的方法整治他自己。
請君入甕,中國成語,喻指以其人之法,還治其人之身。
請君入甕成語故事4
【出處】
《資治通鑒》。
武則天在位時,朝中有兩位專管刑訊的官吏,一位叫來俊臣,另一位叫周興。他們二人用刑都非常殘酷,犯人稍有不服,就鞭抽棒打,甚至斬手削足、割鼻剜眼,什么殘酷的方法都能想到。犯人一聽到他倆的名字,就已嚇得魂飛魄散了,哪里還需要上刑呀!就連朝中權勢顯赫的大臣,對他們二人都敬畏三分,不敢冒犯。一天,宮內有人到武則天那里狀告周興密謀造反。武則天勃然大怒,立即召來俊臣進宮,讓他去審問周興。
來俊臣接了這個棘手的案子,非常為難,想了好幾天。他知道,周興陰險狡詐,絕不會輕易服罪,自己搞不好,反而會被他反咬一口,弄得身敗名裂。于是,他決定設一個圈套,用計讓周興不打自招。
一天夜晚,來俊臣邀周興到家中飲酒。周興已聽到一點風聲,預感到此次赴宴定是兇多吉少。所以兩人見面,周興異常警覺,小心謹慎地與來俊臣交談。來俊臣見此情形,就裝做閑談的樣子問周興:“周兄,我最近接了個案子,犯人死不認罪,你看用什么辦法,才能叫他開口招供呢?”周興見來俊臣談的話題與自己無關,就放松了戒備,不假思索地說:“這事太容易啦!你只要拿一口大瓦甕來,在它四周點燃木炭,把瓦甕燒熱了,叫犯人鉆進去,這樣他肯定老老實實的'交待。”來俊臣聽了,連聲叫好:“哎呀,周兄的辦法真高明啊!”
說著,來俊臣吩咐手下獄吏,抬來一口大瓦甕,照周興說的辦法在四周點上大火。瓦甕漸漸燒紅了,散發出陣陣熱浪。周興熱得都喘不過氣來。他正想告辭離去,來俊臣突然站起身來,拿出圣旨,對他呵斥道:“宮里有狀子告發你,皇上命我審你,現在,就請周兄入甕吧!”周興這時方知中了圈套,嚇得面如土色,立刻跪倒在地,叩頭認罪。
釋義
比喻用他整治別人的辦法來整治他自己。
請君入甕成語故事5
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天手里,內容竟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查不出結果,太后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么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于想出一條妙計。
他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里。兩個人你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說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說:“哦,請快快指教。”周興陰笑著說:“你找一個大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甕里,你找一個大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甕里,你想想,還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甕,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后回頭對周興說:“宮里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鉆進甕里吧。”周興一聽,手里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見于《資治通鑒·唐則皇后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甕”,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而魏武帝曹操手下,智士謀臣更是猶如過江之鯉一般,數不勝數,奇變橫生的賈詡,深通兵法和政治謀略的荀彧、荀攸叔侄,有膽有謀的程昱、還有身懷經天緯地之才、有神鬼莫測之機的郭嘉等等。曹操手下之所以能匯聚這么多的智謀之士,離不開曹操的虛心納諫和愛才之心。曹操任人唯賢,但凡有才能的人沒有不用的。正所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歷史上的曹操,很少有聽到殺賢的名聲。
但是,有一個人,他才高八斗,滿腹經綸,與曹植更是詩朋酒友,在曹氏家族中享有很高的地位。然而他卻因“雞肋”事件,被以“禍亂軍心”的罪名被曹操誅殺于軍中。此人便是曹操的'隨軍主簿——楊修。
楊修是東漢末年大政治家楊彪之子,出生于名門望族,勛戚世家。楊家在東漢出過四任太尉。楊修為人好學,有俊才,建安年間被舉孝廉,除郎中,后擔任丞相曹操的主簿。楊修很有才干,軍中之事都能處理的很好。曹操也很賞識他。在詩文方面,他與曹操的兒子曹植趣味相投,行文辭賦和曹植一樣,有著豐富的想象和瑰奇壯麗的語言,翩若驚鴻,矯若游龍。
【請君入甕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有關成語請君入甕的歷史由來05-08
經典成語故事05-11
成語故事08-06
經典成語故事01-04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05-02
車水馬龍成語故事成語故事車水馬龍的故事11-18
兒童成語故事05-11
幼兒成語故事05-11
兒童成語故事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