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誠信的故事
有關誠信的故事1
《郁離子》中記載了一個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淦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于困境,便沒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有關誠信的故事2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1966年冬天的美國。
杰克決定與他的好友鮑勃一起去德克薩斯滑雪。他們駕駛著杰克的旅行車一路向北開去。
行駛幾小時后,他們陷入一場可怕的暴風雪。他們把車停靠在附近的一間農舍前,向一位相貌迷人的女主人詢問他們是否能在那過夜。
女主人解釋說:我的丈夫最近去世,如果讓你們待在我的房子里,我怕鄰居會說閑話。
杰克說:不用擔心,我們愿意睡在谷倉里。明早太陽升起來時我們就會離去。
女主人同意他們倆便在谷倉里過夜,臨關門時,她意味深長的看鮑勃一眼……
早上,天氣放晴,他們繼續趕路。
9個月后,杰克收到一封來自德克薩斯的律師信。拆閱后,他想幾分鐘,意識到這封信應該是來自那位寡婦的律師。
他打電話給他的朋友鮑勃說:鮑勃,你還記得我們住的`那個農場里的漂亮寡婦嗎?
是的,我記得。
杰克問:你半夜起床去過她的臥室對嗎?
是的,我……我承認我這樣做。
杰克問:你是不是使用我的名字和地址而沒有告訴她你的名字?
鮑勃臉紅起來,說:是的,我確實這么做過。
杰克回答道:嗯,謝謝!她剛剛去世,并把她的農場,別墅和所有的財產都留給我。
有關誠信的故事3
【季布重諾】
秦朝末年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諾言,講信用。人們都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朋友的幫助,才幸免于難。而有信,自然會得到大家的
【曾子殺豬】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鬧著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說,你不要去了,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趕集回來后,看見曾子真要殺豬,連忙上前阻止。曾子說,你欺騙了孩子,孩子就會不信任你。說著,就把豬殺了。曾子不欺騙孩子,也培養了孩子講信用的品德。
【誠實的晏殊】
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晏殊,14歲被地方官作為“神童”推薦給朝廷。他本來可以不參加科舉考試便能得到官職,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毅然參加了考試。事情十分湊巧,那次的考試題目是他曾經做過的`,得到過好幾位名師的指點。這樣,他不費力氣就從千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贊賞。但晏殊并沒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復試時,把情況如實地告訴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題目,當堂考他。皇帝與大臣們商議后出了一道難度更大的題目,讓晏殊當堂作文。結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獎。
【韓信守信】
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處幼時家里很貧窮,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非常討厭他讀書,認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于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為別人當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面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老婆婆笑著說:“等你長大后我就入土了。”后來韓信成為著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著這位曾經給他幫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殿里,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她。
【華盛頓砍櫻桃樹】
美國開國大總統華盛頓小的時候,是個誠實的孩子。他跟父親之間,曾有過這樣一段故事。
一天,父親送給他一把小斧頭。那小斧頭新嶄嶄的,小巧鋒利。華盛頓可高興啦!他想:父親的大斧頭能砍倒大樹,我的小斧頭能不能砍倒小樹呢?我要試一試。他看到花園邊上有一棵小櫻桃樹,微風吹得它一擺一擺的,好像在向他招手:“來吧,小華盛頓,在我身上試試你的小斧頭吧!”華盛頓高興地跑過去,舉起小斧頭向櫻桃樹砍去,只聽“咯嚓”一聲,小樹成了兩截,躺倒在地上。他又用小斧頭將小樹的枝葉削去,把小樹棍往兩腿間一夾,一手舉著小斧頭,一手扶著小樹根,在花園里玩起了騎馬打仗的游戲。
一會兒,父親回來了,看到心愛的櫻桃樹倒在地上,很生氣。他問華盛頓:“是誰砍倒了我的樹?”
華盛頓這才明白自己闖了禍,心想:今天準得挨爸爸揍啦!可他從來不愛說謊,就對父親說:“爸爸!是我砍倒了你的櫻桃樹。我想試一試小斧頭快不快。”
父親聽了華盛頓的話,不僅沒有打他,還一下把他抱起來,高興地說:“我的好兒子,爸爸寧愿損失一千株櫻桃樹,也不愿你說一句謊話。爸爸原諒誠實的孩子。不過,以后再也不能隨便砍樹了。”
華盛頓點點頭,把父親的這些話牢牢記在了心上。
有關誠信的故事4
宋太祖趙匡胤在澶州跟隨周世宗,當時曹彬為世宗的侍從官,負責茶酒事宜。趙匡胤曾向曹彬索要美酒喝,曹彬很堅持原則,說:“這是皇帝的'酒,不能給。”而他自己掏錢買酒和太祖對飲。
趙匡胤當上了皇帝以后,曾對群臣說:“世宗的侍從官員不欺騙主子的,只有曹彬一人。”因此將其用為心腹。
有關誠信的故事5
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由于孩子哭鬧不已,曾子妻許諾孩子回來后殺豬給他吃。
曾子妻從集市上回來后,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說:“我不過是跟孩子鬧著玩的.。”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說著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
現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于是曾子把豬殺了。曾子深深懂得,誠實守信,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若失言不殺豬,那么家中的豬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有關誠信的故事6
梅耶·安塞姆是赫赫有名的羅特希爾德家族財團的創始人。
18世紀末,他生活在法蘭克福著名的猶太人街道上,他的同胞們往往在那里遭到令人發指的迫害。雖然關押他們的房門已經被拿破侖推倒了,那時他們仍然被迫在規定時間回到家里,否則將被處以死刑。他們過著卑微和屈辱的生活,生命的尊嚴遭到踐踏,在這種環境下,猶太人很難保持誠實,但實踐證明,安塞姆不是一個普通的猶太人。他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創建了自己的事務所,掛了一個紅盾,他稱之為“羅特希爾德”,在德語中的意思是“紅盾”。他在這里做借貸生意,邁出了創辦橫跨歐陸的大型銀行集團的第一步。
當拿破侖把蘭德格里夫·威廉從赫斯卡塞爾地區的.地產上趕走的時候,威廉還有500萬銀幣,他把這筆錢交給了安塞姆。當時,侵略者隨時會把這筆錢沒收。安塞姆精明地把錢埋在后花園里,等敵人撤退后他再以合適的利率把它們貸出去。威廉返回時,安塞姆差遣大兒子把這筆錢連本帶息還給了他,還附了一張明細賬目表,使威廉喜出望外。由此,安塞姆踏在這塊基石上飛黃騰達。
在羅特希爾德家族世世代代的成員中,沒有一個人給家族的誠實的名譽抹過黑,不管在生活上還是在事業上.如今,“羅特希爾德”這個品牌的價值高達4億美金。
有關誠信的故事7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并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并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
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寫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有關誠信的故事8
王拱辰是宋朝人,自幼家境貧寒,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留下無依無靠的母親和四個孩子。王拱辰是長子,于是他就和母親一起挑起家庭的重擔。王拱辰孝順母親,生活儉樸,誠實守信,常受鄉里人夸獎。他還喜歡讀書,而且非常刻苦,經常是天不亮就起床,甚至是半夜醒來也要翻一翻書。
王拱辰通過多年的努力,到20歲的時候,已經能寫一手好文章了,于是他就參加了鄉試和會試,成績都很優秀。公元1030年,他到京城參加皇帝宋仁宗親自主持的殿試。皇上認真審閱了每一個考生的考卷,發現王拱辰的文章立論新穎,見解獨到,文筆流暢,沒有人比得上他,于是就把王拱辰定為狀元。
第二天,宋仁宗把考中前3名的書生都召集到大殿上,在早朝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宣布考中前三名的名單。其他兩個書生都趕緊跪下磕頭謝恩,王拱辰不但沒有謝恩,反而說:“陛下,小生不配當狀元,請您把狀元配給別人吧!”
金殿上的人都議論紛紛,科舉考試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了,從沒聽說哪個人把到手的狀元外推,這真是天下奇聞。
皇上宋仁宗聽了也很納悶,就詢問原因。
王拱辰說:“陛下,我也是十年寒窗苦讀,做夢都想中狀元。但這次被選上狀元實屬僥幸,其實我的知識還很欠缺,怕不能為您分憂解愁。如果我默不作聲當上了狀元,我就是不誠實。從小到大我都沒有說過謊話。我不想因為想當狀元,就敗壞自己的節操。
宋仁宗聽了,非常受感動,特別賞識王拱辰的誠實,認定他將來一定會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于是宋仁宗就說:“此前做過考題,是因為你勤奮,況且從你的文章里可以看出,你表達的是自己的真實想法,理應當選為狀元。再說,你敢于說真話,能夠誠信做人,這才是一個堂堂狀元應該具有的品質,你的誠實比你的才華更可貴。因此,朕一定要選你做狀元,你就不要推辭了。”
就這樣,王拱辰成為歷史上有名的誠信狀元。他在朝中做官55年,以自己誠實正直的品格和驚人的才華,得到百姓和官員們的尊敬和愛戴。
有關誠信的故事9
早年,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之后,許多日本人到那里觀光旅游,據說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誠信。一天,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地一位少年代買啤酒,這位少年為之跑了3個多小時,第二天,那個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們給了他很多錢,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個少年還沒回來。
于是,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認為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第三天夜里,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原來,他只購得4瓶啤酒,爾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過一條河才購得另外6瓶,回到時摔壞了3瓶。他哭著拿著碎玻璃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這個故事使許多外國人深受感動。之后,到這兒的游客就越來越多…
有關誠信的故事10
北宋時期的宋江,是農民起義軍的領袖。宋江為人誠實正直,有一顆善良的心。
有一年,宋江的父親種了幾畝瓜田。中午,父親回家吃飯,宋江就一個人在瓜園里看瓜。這時一個要飯的老爺爺領著一個五六歲的小孩,從宋家的瓜地旁邊過。祖孫兩人都穿得很破爛,身上還背著破碗破口袋。小孩子又累又餓,見到西瓜,哭鬧著要吃西瓜,老爺爺怎樣哄都不行。
宋江見小孩子可憐,就把老爺爺叫來,想送一個西瓜給老爺爺。但是他老遠遠地看到父親正朝瓜地走來,怕父親不一樣意,伸到瓜蒂上的手又縮了回來。小孩看到宋江把手又縮了回來,就哭得更厲害了,聲音干澀嘶啞,顯然是很久沒喝過水了。宋江聽到小孩的哭聲,心一下子又軟了下來,心想,我得趕快想一個又讓小孩吃到瓜又不讓父親生氣的.方法。但是越著急越想不出來,急得宋江直跺腳。這一跺腳,父親給他看反瓜的“賞錢”發出了“當啷當啷”的響聲。
宋江聽到響聲,眼前立刻一亮,主意來了。宋江來到祖孫倆面前,大聲說:“小孩兒要吃瓜?什么?白給?那可不行,種瓜但是有本錢的,你們身上要是有錢的話,我便宜給你一個。喔!只有十文錢,看這小孩子可憐,我就賣給你一個小的吧!你等著,我去摘。”
宋江的話都是說給父親聽的。其實老頭兒一文錢也沒有,他兩眼望著宋江,越聽越糊涂,張了張嘴還想和宋江說些什么。但是宋江管不了那么多了,趕緊跑去摘了一個又大又熟的西瓜,小聲對老爺爺說:“西瓜送給你了,趕快走吧!”老爺爺哪里肯走,拉著小孫子就跪下來,給宋江磕了好幾個頭,嘴里還不停說“謝謝”。
宋江這下可急了,趕緊把他扶起來,推他走了。父親走地來問:“你在演什么戲呀?”宋江心謊,結結巴巴地說:“我……我,賣了個西瓜。”說完,指了指身上的那串錢。”父親說:“那就好,我還以為你把西瓜白送別人了呢!”宋江一下子臉紅了,說:“爸,我和你撒了謊,我是把西瓜白送給那位老爺爺。”父親輕輕地拍了拍宋江的肩,說:“你真是個誠實善良的孩子,其實我已經明白了,只是試一試你誠不誠實。”
有關誠信的故事11
立木為信
【故事】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于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出處】
出自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里的商鞅變法“立木為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有關誠信的故事12
話說”誠信”被那個“聰明”的年輕人丟棄到水里以后,他拼命地游著,最后來到了一個小島上。“誠信”就躺在沙灘上休息,心里計劃著等待哪位路過的朋友允許他不雅字詞船,救他一命。突然,“誠信”聽到遠處傳來?突然,“誠信”聽到遠處傳來一陣陣歡樂輕松的音樂。他于是馬上站起來,向著音樂傳來的方向望去:他看見一只小船正向這邊駛來。船上有面小旗,上面寫著“快樂”二字,原來是快樂的小船。“誠信”忙喊道:“快樂快樂,我是誠信,你拉我回岸可以嗎?”“快樂”一聽,笑著對“誠信”說:“不行不行,我一有了誠信就不快樂了,你看這社會上有多少人因為說實話而不快樂。對不起,我無能為力。”說罷,“快樂”走了。
過了一會兒……
“地位”又來了,誠信忙喊到:“地位地位,我是誠信,我想搭你的船回家可以嗎?”“地位”忙把船劃遠了,回頭對“誠信”說:“不行不行,誠信可不能搭我的船,我的地位來之不易啊!有了你這個誠信我豈不倒霉,并且連地位也難以保住啊!”“誠信”很失望地看著“地位”的背影,眼里充滿了不解和疑惑。
他又接著等。
隨著一片有節奏而卻不和諧的聲音傳來,“競爭”們乘著小船來了,“誠信”喊道:“競爭,競爭,我能不能搭你的小船一程?”競爭們問道:“你是誰,你能給我們多少好處?”“誠信”不想說,怕說了又沒人理,但“誠信”畢竟是誠信,他說:“我是……””你是誠信啊,你這不純心給我們添麻煩嗎?如今競爭這么激烈,我們“不正當競爭”怎么敢要你誠信?”言罷,揚長而去。
正當誠信感到近乎絕望的時候,一個慈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孩子,上船吧!”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在船上掌著舵道:”我是時間老人。”“誠信”忍不住問道:“您為什么要救我呢?”老人微笑著說:“只有時間才知道誠信有多么重要!”
在回去的路上,時間老人指著因翻船而落水的“快樂”、“地位”、“競爭”,意味深長地說道:“沒有誠信,快樂不長久,地位是虛假的,競爭也是失敗的。”
踏著愉快的.腳步,錯落敲著白瓷磚的鞋子,似乎也正呼應著晴朗的天空,譜出一首輕松小品…,赫然,跳躍的音符停了,我狠狠地撞在走在我前方好友的背上,還來不及疑問,卻已知道答案。
從遠方來的風婆婆,拎著風的口袋,灑下伴隨陽光的溫暖北風,卻停在兩個女孩面前,留了一張令人心惶的一元,又悄悄的走了,取而代之的是我與好友陣陣驚呼與忐忑不安。
那淡綠色的紙,閃著細碎的金光,一陣很小很小的風,把它吹的飄起來,又蕩下去,像心中惡魔與天使在拔河一樣。是該撿,還是不該?
我們就癡癡的守在那,期盼有其他人發現它,分擔我們心中的不安,可是路過的人卻像一匹匹黑馬,奔馳在我們心中的人行道上,帶來一點希望,卻又無情的甩袖而去。沒有王子救公主,也沒有英雄救美人,只有心中的“善”與“惡”雷鳴似的在我耳邊不斷爭執,那尖刻薄的話語響起:“喂!有這一元,你就能拿去買渴望已久的貼紙耶!”另一邊又傳來一陣柔和的呼喚:“可是你難道忘了嗎?”勿以惡小而為之。””如同暮鼓晨鐘般點醒了我,我和一旁的好友相視而笑,撿起一張蘊藏無數誘惑的紙鈔,轉彎進了一家超商,將它投入裝著滿滿愛心的募款箱…。
教室外的一堂課,鐘聲輕輕響起,我們的老師──那張一元,彷彿笑彎了腰,靜靜躺在那募款箱里。
有關誠信的故事13
從前,有一對兄弟,開了一家酒店,由于賣出酒物美價廉,生意十分興隆。有一天,哥哥外出,弟弟偷偷在酒里摻了水,多賣了五元錢。
晚上,哥哥回來,弟弟得意地把自己"秘訣"告訴哥哥,以為會得到哥哥表揚。誰知哥哥一聽,急得雙腳直跳,說:"唉,你把我們最值錢東西只五元錢就賣掉了!"
果然,從此他們生意不如從前紅火,最后終于徹底破產了。當弟弟貧病交加、奄奄一息時候,他悔恨地流著淚,說:"我明白了......"誠信小故事篇7
南朝陳國將亡時,駙馬徐德言預料妻子樂昌公主將會被人掠去,于是打破一面銅鏡,各拿一半,作為日后重見時的憑證,并約定每逢正月十五日,就在市集賣這半面鏡子,以探聽對方的消息。
陳國亡后,樂昌公主為楊素所占,徐德言每逢正月十五日便到京城賣鏡,年復一年,終在某年見到一人叫賣破鏡,與所藏半鏡相合,于是題詩曰:「鏡與人俱去,鏡歸人未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樂昌公主見到此詩,悲泣不食。楊素知道此事后,便讓公主與徐德言重新團圓。
有關誠信的.故事14
某機關的劉局長是出了名的空頭支票機,只會許諾,不會兌現。
前不久,單位新分來一個小伙子,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劉局長一大早就把他叫到了辦公室,笑瞇瞇地說:“小李啊!我看了你的履歷,不錯不錯,以后咱們單位的計算機就交給你負責了,出了什么故障你就給看看,需要升級什么的你就看著辦!有前途啊,我最喜歡有專長的人才了!”
小伙子一陣激動:“劉局長,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干!”
幾天之內,小伙子天天加班,把單位的.幾臺電腦都整修了一遍。
劉局長高興地說:“小李啊,我不會委屈人才,忙過了這一段,我就一定要提拔你!”
小伙子樂得天天“溜”著局長,甚至還跑到局長家里教局長兒子學電腦。
單位里的同事看到小伙子這么賣力,卻都暗暗搖頭。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劉局長的“提拔”還是沒消息。
實在忍不住了,小伙子跑去問劉局長,他支吾以對:“這個嘛,我們還得再研究一下!”小伙子心里真是又急又氣。
同事老張拍著小伙子肩膀說:“認了吧!劉局長的話不能信,四年前他就說過要提拔我當科長,可我現在還只是個小科員!”
不久后,處里的工作出了個大紕漏,劉局長急得跳腳,可沒有人愿意幫他,最后他被降職外調了,大家樂得直鼓掌:“空頭支票機總算走人了!”
有關誠信的故事15
溫州商會武昌分會會長陳志圣暢游商海的經歷是一個通過誠信不斷借錢,然后生錢的過程。1992年,陳志圣在漢口商業大樓做百貨生意,當時,他的本錢只有2萬元,有一個月周轉資金差1萬元,他十分為難,厚著臉皮找兩個人各借了5000元,保證了正常周轉。“看到大鈔票,兩眼放綠光”陳志圣說,“我看到錢就想用進生意當中。”他不滿足于一家商場的小打小鬧,不斷尋找機會擴大經營范圍。當時,進入洪山商場需要5 萬元,而他手上只有3萬元錢。
他想辦法說通供貨商賒貨1萬元,然后,找老鄉借了1萬元。一個月過去,這兩家商場共賺3萬元。他又想方設法借了2萬元,進入第三家商場。就這樣將第一個月的利潤用于還款,到第二個月賺3萬元,然后,再去借2萬,進駐下一家商場,陳志圣的生意迅速擴張,一年時間內他共進入了10個商場。“如果不是這樣滾動發展,中規中矩做生意,恐怕永遠是2萬元。”到1997年,他一年在各商場的`總銷售額達到5000萬元。陳志圣坦言,生意高速運轉,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借債,而能順利借到錢的關鍵在于信譽,“我一般比約定時間早兩天還錢,絕不拖延。”
【誠信的故事】相關文章:
誠信的故事11-05
誠信的故事02-20
我的誠信故事01-28
誠信的故事作文12-07
誠信故事大全11-09
我的誠信故事03-18
關于誠信的故事09-30
誠信的故事心得12-21
關于誠信的故事03-12
誠信的小故事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