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誠信的故事
關于誠信的故事1
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司機,要求說:"在我的帳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后,有你一份好處",店主拒絕了。顧客繼續糾纏說:"我的生意不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都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地嚷道:"誰都會這么干的,我看你真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去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這位顧客卻露出微笑并滿懷敬佩地握住店主的手說:"我就是那個運輸公司的老板,一直在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你還讓我到哪里去談這筆生意呢?"面對誘惑不動心,不見利眼開,是一種閃光的'品格——誠信。
真正做到誠信,一定要道德品格高尚。
關于誠信的故事2
《史記》三十二卷《齊太公世家》記載:
(齊襄公)十二年。初,襄公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及瓜而代。往戍一歲,卒瓜時而公弗為發代;驗檎埓,公弗許。故二人怒,因公孫無知謀作亂。......或見人足于戶間,發視,乃襄公,遂弒之,而無知自立為齊君。
這段歷史記載的是春秋時期周莊王九年,齊國聯合宋、魯、陳、蔡四個諸侯國攻打衛國,衛國被攻陷后,齊國諸侯齊襄公擔心周王會派兵來討伐,就派大夫連稱為將軍、管至父為副將,統領兵馬在葵邱那個偏遠的地方戍守。二位將軍臨行前請示齊襄公道:“戍守邊疆雖然勞苦,但是作為你的臣子不敢推辭,只是我們去駐守得有個期限,主公以什么為期限呢?”當時,齊襄公正在吃瓜,就順口應付說:“現在正是瓜熟時節,等到明年瓜再成熟的時候,朕會派遣別人替代你們的!
二位將軍于是帶兵前往葵邱駐扎。不知不覺間一年光景過去了。由于軍務繁忙,二位將軍把臨行前和齊襄公的約定也漸漸地忘記了。忽然有一天,手下的'兵卒向二位將軍進獻剛成熟的瓜讓他們嘗嘗新鮮。這時二位將軍才想起和主公之間的瓜熟之約,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心里禁不住泛起了嘀咕:“此時正該換防,為什么主公還不派人來替代我們呢?”于是特地差遣心腹前往國都打探情況,得知主公與他的同父異母的妹妹文姜整天在一起尋歡作樂,不理朝政。二位將軍很氣憤:“你在國都享盡人間富貴榮華,驕奢淫逸,讓我們在邊疆吃苦受累,用生命保護你的安全,卻想不到派人來替代我們!”于是,就派人向齊襄公獻上剛成熟的瓜,希望主公看到這成熟的瓜能想起他們臨行前的約定,就此請求派人替代他們駐守邊防。齊襄公看到瓜時大怒,說:“替代不替代是我的主意,也應該是我說了算,為何還要來請求啊!等到明年瓜再熟時方可派人去替代你們!”
二位將軍聽了回報,氣得咬牙切齒,當即密謀起兵造反。隨后便暗地里與公孫無知聯合,殺死了齊襄公,擁立公孫無知為新的國君。
一代君主只是因為不講誠信,違背諾言,惹得人怒,葬送了身家性命,可恨可悲可慘啊!
關于誠信的故事3
誠信是一種責任、一種美德、一種力量!我們要學會誠實守信,做到誠實守信,因為,它是人最美麗的外套,是心靈最圣潔的鮮花……
記得有一次:老師交待我、梁可茵、韋曉楓等幾位同學去買幾把大掃把(類似清潔阿姨使用的用竹子紡織的掃把)用來打掃學校清潔區的樹葉。周六的早上,我們馬上去執行老師交給的神圣任務。我們跑遍了縣城所有的商店,就連回收站都問過了,快把整個縣城都翻過來了,可就找不到我們要的那一種掃帚。正當我們垂頭喪氣往回走的時候,我靈機一動說:"為什么我們不去找清潔阿姨問問呢?"大家興奮的說:"怎么就沒想到呢?"話音剛落,我們就看見在前面有一個正在打掃衛生的.清潔阿姨。我們幾個連忙趕上去問:"阿姨,請問一下您這些掃把是在哪里買的?我們把整個縣城都翻遍了,還是找不到。"清潔阿姨熱情的回答我們:"哈哈!這些掃把在商店是買不到的,是我們訂做的,你們想買呀?這樣吧,一會中午11點30分來你們到石頭街一個專門堆放清潔工人工具的休息室來找我吧,我送你們2把吧!"我們高興的歡呼起來,連聲說謝謝阿姨!
由于11點30分,梁可茵和韋曉楓因有事,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我。11點30分,我準時來到阿姨指定的地點。我來到了休息室,看見有幾位阿姨,就上前問道,可忘問了阿姨的姓名,所以只好描了一下阿姨的外貌。那個阿姨疑惑不解到問:"是哪個?叫什么?"可我怎么也說不清楚,只好默默地走到門口等。這時又陸續回來幾位阿姨,我又向她們描述了一下阿姨的外貌,可她們都無法知道我說的是誰。時間已經過了半個小時了,阿姨還沒來,我的心中不由得在想:都說好時間了,阿姨還是沒出現,可能是騙我們的吧!唉!看來我真笨,對一個素不相識的人說的話居然還信了,我生氣的踢了一下門口的石頭,對自己說,還是走吧!就在這時,身后傳來一位阿姨的聲音:"小朋友,你是不是剛才和幾個同學一起來問我要掃把的?"我轉過身看見的是滿頭大汗的阿姨連忙說:"是是是!"我拼命的在點頭。一會阿姨就把掃帚拿來了,滿臉的歉意說:不好意思,讓你久等了,因為阿姨負責的清潔區今天特別的臟,本想搞好就回去等你們的,可一工作卻忘了時間,好了,阿姨還要回去把未做完的工作完成呢!我笑笑說:"我找不著你,還以為你騙我們的呢?"阿姨一邊走一邊回過頭對我笑著說:"因為我信守的是一種諾言,一種誠信。"
我看著阿姨臉上豆大的汗珠,看著阿姨那遠去的身影,我的淚水不由得在眼眶里打轉。她們的工作是那么渺小、那么卑微,卻又那么崇高、那么偉大!但阿姨的誠信卻深深的感染了我……
關于誠信的故事4
友善是什么呢?我想說,友善是天空,包容天地間的萬物;友善是氧氣,孕育新的生命;友善是陽光,是雨露,照耀、滋潤著美德的生成。
溫和與友善在生活中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有一次,我在推自行車時,沒有注意到路邊的行人,一不小心,把一位老太太的褲子給扯了個大口子。我一時不知所措,只能一個勁地道歉。我該怎么辦呢?我本以為這次我將難以脫身了。
我摸著口袋里的.錢,希望那僅剩的30元能解決問題。我抬起頭,剛想說出“賠錢給你”,不料老太太淡淡地對我一笑:“看看,我都老糊涂了,走路也沒當心,小姑娘,別在意,別在意啊。”我頓時愣在那兒,眼看著老太太轉過身,漸漸走遠了……從那以后,我養成了推自行車時先看看旁邊是否有人的習慣,因為那淡淡的一笑已深深印在了我的心中。
友善是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朋友,請奉獻你的友善,那是人與人和諧相處的潤滑劑。
關于誠信的故事5
“格物”、“致知”是中國文化典籍《禮記.大學》里提到的八目中的前兩個。正所謂“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后代對此四字的內涵多有解釋,但最細致深入的當屬朱熹在與弟子論學所闡述的。
朱熹是南宋時期承上啟下的一位集大成的學者。他在宋高宗紹興十八年中進士,之后有意模仿孔子,邊做官邊教授門弟子。宋孝宗即位后,很想有一番作為。為改變半壁江山、積貧積弱的局面,他了岳飛的冤獄,追封岳飛為王,并下詔廣開言路,要天下的讀書人直言不諱,指出朝政弊端,規劃恢復中原的大業。朱熹因此上書,堅決主張抗金建國。并認為要完成光復大業,必須請皇帝先完成自己的修養。
針對此事,朱熹的弟子有些疑惑,便開始請教道:“先生在上書中所說皇帝的修養,有什么特點?”
朱熹道:“皇帝的修養當然不同于一般人,但有一點是共同的,你們也應該做到,就是要先做格物致知的功夫。從宇宙之大到昆蟲之微,都要清楚地看到大義的存在,才能夠面對這個世界,來規劃自己的事業。”
弟子說:“格物致知,不就是二程先生和龜山先生傳下來的道理嗎?可是格物是什么,致知是什么,兩者哪個在先哪個在后,我都不清楚!
朱熹道:“大程明道先生(程顥)說‘格’就是到;‘致’就是得。致知在格物,意思是先用心思到具體的物,然后才能得到知識學問。因此格物在先,致知在后。但若是探究大道并把它落實到物上,那就更可以窮盡大道的奧妙!
弟子問:“先生的話我懂了,但是可格的事物千姿百態,種類無限,所要致的知也要有那么多嗎?”
朱熹道:“卻不是的。程頤認為‘萬物皆備于我’,是因為人生本來有良知良能,可以與萬物相當。天地有個心,人也有個心,天地之心和人的心其實是一個東西。如今天格上一物,到達天地之心而落實到自己的良知良能;明天又格上一物,到達天地之心而落實到自己的良知良能。時間長了,格的物多了,自己的良知良能就可以大部分甚至全部被開發出來,到了那個時候,就得到了知。”
弟子說:“聽了先生一番教導,我明白了格物致知原來是一種極大的功夫,只格一物、二物是得不到真知的!
朱熹說:“不錯,但物總得一個個地格。楊龜山先生說:‘學習開始于致知的愿望,完成于得知的成果,致知的手段是格物。天下的物,多得格不勝格,一個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遍格萬物。因此他格物的時候,絕不能讓心思隨物流動到十萬八千里之外;要隨時內向反省,才能越來越明白心里的良知而做到萬物皆備于我’!
弟子問:“致知就是致良知,我懂了。但是天下有千萬人,每個人有一個良知。若是人人格物致知,得到良知,這良知不太多了嗎?會不會引起爭論和混亂呢?”
朱熹道:“千萬人有千萬心,千萬心所不同的,是它們的欲望;至于被這些欲望包在里面的良知,人人都是一樣的,就是個‘仁字’。因為天地、日月、宇宙都只是一個,它的大道也只有一個,這個大道到人的心里,就是個‘仁’。所以通過格物致知逐步除去蒙在心上的人欲,‘仁’就是良知自然會顯露出來!
弟子聽了朱熹的話,仍然有些不明白,見案頭上有一方新硯臺,就請先生以硯臺為例,做一次格物致知的示范。
朱熹笑著說:“好,就來格這個硯臺!彼闷鸪幣_反轉過來叫弟子看:只見磨得鏡面一樣平的硯臺底上有一個大螺殼印子。
弟子奇怪地問:“這樣大的螺,一定是生活在海里的,怎么鉆進石頭里去了呢?”
朱熹道:“這就是了。硯石是從山上采來的,說明這山千萬年前曾經是海底。這螺兒活著的時候,鉆在海底的泥土里;海底上升變成山,泥土干硬變成石頭,這螺不就到石頭里了嗎?到此我們格物的功夫算是完成了,然后來致知:既然山、海那樣看起來永恒的巨物,都可以互相變化;那么世界上還有什么不能變的?所以,《詩經》里說‘天命無!。這個無常的天命感動到人的內心,就使人常處憂患,兢兢業業,小心翼翼,認真對待周圍的一切,這就悟出了個‘敬’字,進入了良知‘仁’的境界!
弟子終于明白了朱熹所謂“格物致知”的含義,不僅感慨,拜謝先生說:“要是人人都能像先生那樣下功夫修養,天下還愁不太平嗎?”
朱熹和弟子討論“格物致知”的含義,由淺入深,并以硯臺為例,為弟子具體闡述如何做到“格物致知”,可謂是良師善教。但是,想要真到做到格物致知,學得真學問,卻須像朱熹所說的“物總得一個個地格”。這就需要學生珍惜光陰,苦心鉆研才能悟透其中的道理。
朱熹年老時,散步到一所學校。當時正是秋天,當他看到梧桐黃葉隨風飄落,不禁感慨萬千,想到自己頭發已經白了,自言自語地說:“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啊!”
這時,他忽然看見一群青少年離室在外打鬧戲耍,他深深感到,年輕人不懂得珍惜時間,只有過來人才知道時間寶貴,特別是白發蒼蒼的人更有惜時如金之感,于是詩興油然而生,低頭思索片刻吟道: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綠,階前梧葉已秋聲。
吟完詩后,到學堂里將此詩寫在書桌上,希望那些不知道珍惜時間的青少年看到詩后,能夠珍惜光陰。這些年輕人看到詩后,確實受到啟發,又見是名人朱熹所作,爭相傳抄,學習也更加勤奮了。
“格物”、“致知”是中國文化典籍《禮記.大學》里提到的八目中的前兩個。正所謂“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后代對此四字的內涵多有解釋,但最細致深入的當屬朱熹在與弟子論學所闡述的。
朱熹是南宋時期承上啟下的一位集大成的學者。他在宋高宗紹興十八年中進士,之后有意模仿孔子,邊做官邊教授門弟子。宋孝宗即位后,很想有一番作為。為改變半壁江山、積貧積弱的局面,他了岳飛的冤獄,追封岳飛為王,并下詔廣開言路,要天下的讀書人直言不諱,指出朝政弊端,規劃恢復中原的大業。朱熹因此上書,堅決主張抗金建國。并認為要完成光復大業,必須請皇帝先完成自己的修養。
針對此事,朱熹的弟子有些疑惑,便開始請教道:“先生在上書中所說皇帝的修養,有什么特點?”
朱熹道:“皇帝的修養當然不同于一般人,但有一點是共同的,你們也應該做到,就是要先做格物致知的功夫。從宇宙之大到昆蟲之微,都要清楚地看到大義的存在,才能夠面對這個世界,來規劃自己的事業。”
弟子說:“格物致知,不就是二程先生和龜山先生傳下來的道理嗎?可是格物是什么,致知是什么,兩者哪個在先哪個在后,我都不清楚!
朱熹道:“大程明道先生(程顥)說‘格’就是到;‘致’就是得。致知在格物,意思是先用心思到具體的物,然后才能得到知識學問。因此格物在先,致知在后。但若是探究大道并把它落實到物上,那就更可以窮盡大道的奧妙!
弟子問:“先生的話我懂了,但是可格的事物千姿百態,種類無限,所要致的知也要有那么多嗎?”
朱熹道:“卻不是的`。程頤認為‘萬物皆備于我’,是因為人生本來有良知良能,可以與萬物相當。天地有個心,人也有個心,天地之心和人的心其實是一個東西。如今天格上一物,到達天地之心而落實到自己的良知良能;明天又格上一物,到達天地之心而落實到自己的良知良能。時間長了,格的物多了,自己的良知良能就可以大部分甚至全部被開發出來,到了那個時候,就得到了知。”
弟子說:“聽了先生一番教導,我明白了格物致知原來是一種極大的功夫,只格一物、二物是得不到真知的!
朱熹說:“不錯,但物總得一個個地格。楊龜山先生說:‘學習開始于致知的愿望,完成于得知的成果,致知的手段是格物。天下的物,多得格不勝格,一個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遍格萬物。因此他格物的時候,絕不能讓心思隨物流動到十萬八千里之外;要隨時內向反省,才能越來越明白心里的良知而做到萬物皆備于我’!
弟子問:“致知就是致良知,我懂了。但是天下有千萬人,每個人有一個良知。若是人人格物致知,得到良知,這良知不太多了嗎?會不會引起爭論和混亂呢?”
朱熹道:“千萬人有千萬心,千萬心所不同的,是它們的欲望;至于被這些欲望包在里面的良知,人人都是一樣的,就是個‘仁字’。因為天地、日月、宇宙都只是一個,它的大道也只有一個,這個大道到人的心里,就是個‘仁’。所以通過格物致知逐步除去蒙在心上的人欲,‘仁’就是良知自然會顯露出來!
弟子聽了朱熹的話,仍然有些不明白,見案頭上有一方新硯臺,就請先生以硯臺為例,做一次格物致知的示范。
朱熹笑著說:“好,就來格這個硯臺!彼闷鸪幣_反轉過來叫弟子看:只見磨得鏡面一樣平的硯臺底上有一個大螺殼印子。
弟子奇怪地問:“這樣大的螺,一定是生活在海里的,怎么鉆進石頭里去了呢?”
朱熹道:“這就是了。硯石是從山上采來的,說明這山千萬年前曾經是海底。這螺兒活著的時候,鉆在海底的泥土里;海底上升變成山,泥土干硬變成石頭,這螺不就到石頭里了嗎?到此我們格物的功夫算是完成了,然后來致知:既然山、海那樣看起來永恒的巨物,都可以互相變化;那么世界上還有什么不能變的?所以,《詩經》里說‘天命無!。這個無常的天命感動到人的內心,就使人常處憂患,兢兢業業,小心翼翼,認真對待周圍的一切,這就悟出了個‘敬’字,進入了良知‘仁’的境界。”
弟子終于明白了朱熹所謂“格物致知”的含義,不僅感慨,拜謝先生說:“要是人人都能像先生那樣下功夫修養,天下還愁不太平嗎?”
朱熹和弟子討論“格物致知”的含義,由淺入深,并以硯臺為例,為弟子具體闡述如何做到“格物致知”,可謂是良師善教。但是,想要真到做到格物致知,學得真學問,卻須像朱熹所說的“物總得一個個地格”。這就需要學生珍惜光陰,苦心鉆研才能悟透其中的道理。
朱熹年老時,散步到一所學校。當時正是秋天,當他看到梧桐黃葉隨風飄落,不禁感慨萬千,想到自己頭發已經白了,自言自語地說:“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啊!”
這時,他忽然看見一群青少年離室在外打鬧戲耍,他深深感到,年輕人不懂得珍惜時間,只有過來人才知道時間寶貴,特別是白發蒼蒼的人更有惜時如金之感,于是詩興油然而生,低頭思索片刻吟道: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綠,階前梧葉已秋聲。
吟完詩后,到學堂里將此詩寫在書桌上,希望那些不知道珍惜時間的青少年看到詩后,能夠珍惜光陰。這些年輕人看到詩后,確實受到啟發,又見是名人朱熹所作,爭相傳抄,學習也更加勤奮了。
關于誠信的故事6
宋濂的故事
宋廉小時候喜歡讀書,但家里很窮。他沒有錢買書,所以他不得不向別人借。他每次借書都設定了期限,并按時歸還。他從不違約。人們愿意把錢借給他。
有一次,他借了一本書,讀得越多,越舍不得,就決定抄下來。但是還書的最后期限就要到了。他不得不整夜抄寫。這是在隆冬和最后一個月。他的母親說:“我的孩子,現在是午夜了。這么冷。讓我們在黎明時抄寫。他們不是在等著這本書讀。宋廉說:“不管別人是否在等書,在最后期限之前還書,這是一個信譽和尊重的問題!比绻阏f話不可靠,做事不可靠,怎么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呢?宋聯又一次向遠處的一位名士請教,約好了見面的時間。她出發時誰知道天在下雪。當宋蓮拿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我們怎么出門呢?”此外,老師已經用雪覆蓋了這座山。”你那件舊棉襖真讓人受不了
山上很冷!宋聯說:“娘,如果你現在不動手,就會把拜師的日子搞錯,就會失約!比绻闶Ъs,你就不會尊重你的老師。”。不管怎么下雪,我都得去!
當宋廉來到老師家時,老師被感動地表揚了一番,說:“年輕人,值得信賴,好學,將來一定會有成功的!”
關于誠信的故事7
宋濂小時侯喜歡讀書,但是家里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但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于人,怎樣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者請教,并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鵝毛雪。當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御不住深山的嚴寒!”宋濂說:“娘,今不出發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當宋濂到達老師家里時,老師感到地稱贊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然后將來必有出息!”
古代誠信故事(四):
關于誠信的故事8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的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至,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商,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富商卻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到10兩金子還不滿足嗎?"不料想后來那個富商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去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漁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
要想真正作到誠信,不能因為對方弱勢而食言。
關于誠信的故事9
郭汲,東漢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為官清廉信義為先,一心為百姓謀福祉。他做并州太守時,勤政愛民,常常微服私訪,解決民生疾苦,整頓吏治,查清許多冤假錯案,有功于民,因此百姓一直感念他的恩義,敬仰他的為人。郭汲每經過一縣一鄉,老老少少都夾道歡迎。
一次,郭汲至各地州縣巡查吏治情況,帶著幾名隨從騎馬趕往西河郡美稷縣。還沒有進城,就看到有幾百兒童,各自騎著竹馬,在道旁拜迎。郭汲問道:“孩子們為什么自己遠來?”孩子們回答說:“聽說使君來到,非常高興,所以前來歡迎!惫陈勓在s忙下馬,辭讓致謝,在眾小孩的簇擁之下進了縣城。
郭汲在美稷縣衙,詳細閱讀了近年所積案卷,有錯判疑案的就馬上調出重新審理,又查民情,慰問貧苦,所致之處,百姓歡欣,多有饋贈禮物者,然則一律不取。事辦完了,又要到下一個縣考察。剛到城門口,沒想到眾孩童騎著竹馬又來相送,一直送到了城郊外,問他:“使君哪一天返回再經過,到時還要來迎送!惫辰袆e駕從事計算日程,告訴了他們。
郭汲巡視在下一個縣非常順利,比原定日期早一天回來。他為了不失信于孩子們,于是在野外亭中露宿了一夜,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郭汲以太守之尊,與騎竹馬的小孩子在道邊野外說的話,都不肯失信,更何況于重大的事情呢!回來早了一天,寧可夜宿山野小亭也要信守自己說出的.歸期,因此而能夠成就偉大的功業。光武帝稱贊他的德行說“信之至矣”。后以“郭汲待期”為重守約信之典實。
關于誠信的故事10
誠信是一種責任、一種美德、一種力量!我們要學會誠實守信,做到誠實守信,因為,它是人最美麗的外套,是心靈最圣潔的鮮花
記得有一次:老師交待我、梁可茵、韋曉楓等幾位同學去買幾把大掃把(類似清潔阿姨使用的用竹子紡織的掃把)用來打掃學校清潔區的樹葉。周六的早上,我們馬上去執行老師交給的神圣任務。我們跑遍啦縣城所有的商店,就連回收站都問過啦,快把整個縣城都翻過來啦,可就找不到我們要的那一種掃帚。正當我們垂頭喪氣往回走的時候,我靈機一動說:為什么我們不去找清潔阿姨問問呢?大家興奮的說:怎么就沒想到呢?話音剛落,我們就看見在前面有一個正在打掃衛生的清潔阿姨。我們幾個連忙趕上去問:阿姨,請問一下您這些掃把是在哪里買的?我們把整個縣城都翻遍啦,還是找不到。清潔阿姨熱情的回答我們:哈哈!這些掃把在商店是買不到的,是我們訂做的,你們想買呀?這樣吧,一會中午11點30分來你們到石頭街一個專門堆放清潔工人工具的休息室來找我吧,我送你們2把吧!我們高興的歡呼起來,連聲說謝謝阿姨!
由于11點30分,梁可茵和韋曉楓因有事,就把這個任務交給啦我。11點30分,我準時來到阿姨指定的地點。我來到啦休息室,看見有幾位阿姨,就上前問道,可忘問啦阿姨的姓名,所以只好描啦一下阿姨的外貌。那個阿姨疑惑不解到問:是哪個?叫什么?可我怎么也說不清楚,只好默默地走到門口等。這時又陸續回來幾位阿姨,我又向她們描述啦一下阿姨的外貌,可她們都無法知道我說的是誰。時間已經過啦半個小時啦,阿姨還沒來,我的心中不由得在想:都說好時間啦,阿姨還是沒出現,可能是騙我們的吧!唉!看來我真笨,對一個素不相識的人說的話居然還信啦,我生氣的踢啦一下門口的石頭,對自己說,還是走吧!就在這時,身后傳來一位阿姨的聲音:小朋友,你是不是剛才和幾個同學一起來問我要掃把的?我轉過身看見的`是滿頭大汗的阿姨連忙說:是是是!我拼命的在點頭。一會阿姨就把掃帚拿來啦,滿臉的歉意說:不好意思,讓你久等啦,因為阿姨負責的清潔區今天特別的臟,本想搞好就回去等你們的,可一工作卻忘啦時間,好啦,阿姨還要回去把未做完的工作完成呢!我笑笑說:我找不著你,還以為你騙我們的呢?阿姨一邊走一邊回過頭對我笑著說:因為我信守的是一種諾言,一種誠信。
我看著阿姨臉上豆大的汗珠,看著阿姨那遠去的身影,我的淚水不由得在眼眶里打轉。她們的工作是那么渺小、那么卑微,卻又那么崇高、那么偉大!但阿姨的誠信卻深深的感染啦我
關于誠信的故事11
《卓怒的故事》
三國時期的吳國,有個人叫卓怒。他為人篤守信用,從不食言,只要是答應了的事就立即去辦。他與人約會,縱然遇到急風暴雨和雷電冰雪,也都沒有不如期到達的。一次,他從建業回會稽,臨行前去向太傅諸葛格告辭。諸葛格問他什么時候建業。他回答說定某天當再來拜見。到了這一天,正在宴請的諸葛格,想到卓怒的約定,便放下筷子,停止了飲食,等候起卓怒。赴會的賓客大都認為,從會稽到建業相距千余里,路途中又難說不會遇到艱難險阻,怎么一定能如期到達?不一會兒,卓怒真的.到了,所有的人都很驚詫。
關于誠信的故事12
師范畢業后,我被分配到一個偏僻的鄉鎮當了一名中學教師。學校安排我帶初二年級的數學課并兼任初二五班的班主任。班級有一個叫王鵬的同學我印象最深,這并不是因為這個學生學習好,而是他的家境非常差,每次學校交費,他都是有名的“釘子戶”。
第二學期剛一開學,學校要求學生購買校服。其他的`學生都在規定的期限把錢交齊了,唯獨他不見動靜。一次上完課后,王鵬尾隨我一前一后進了辦公室,從他那吞吞吐吐的言語表達中,我終于明白他想從我這里借一百元錢。借吧,那可是我一個月的血汗錢,不借吧,我又怕在學生當中留下“小氣”的惡名。最后我咬了咬牙從錢包里抽出一百元錢遞給了他。他接過錢后說了聲“謝謝老師”轉身就離開了。
一個星期過去了,他并沒有還錢的意思,兩個星期過去了,他看我的眼神開始有點躲躲閃閃了。第三個星期還沒結束,這個學生就輟學了。一想到我那一百元真的就要打水漂了,我的心痛了好久好久。
三年后的一個周末,天下著大雨,我正在房間午休。一陣急促的敲門過后,從門外闖進來一個”落湯雞”。還沒等我發話,“落湯雞”就開言了:“張老師,我是您的學生王鵬,三年前我從您這里借了一百元錢,這幾年家里情況很不好,父親不在了,母親又經常有病,我一直償還不起,這一百元就像一座大山一樣幾年來一直壓在我的心頭,F在我在西安打工,今天剛發第一個月的工資我就跑回來給您還錢了!闭f完這些話,他深深舒了一口氣,然后向我鞠了一躬,轉身又消失在大雨中了。
我是一名教師,十幾年來一直從事著教書育人的工作。我沒有想到,一個初中還沒畢業的孩子竟給我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這一節課,值得我用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和思索。
關于誠信的故事13
誠信是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傳統美德。人,以誠為本,以信為天。社會需要誠信,我們少年兒童更需要講誠信。早在古代,孔子就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現在就來聽聽我的誠信故事吧!
我的外公經營著一間食品雜貨店,因為外公平時熱情待客,誠實守信,所以生意做得紅紅火火。這不,還獲得了“誠信商店”的榮譽稱號呢!這個喜訊可讓外公樂了好幾天!那塊“誠信商店”的牌匾懸掛在小店的墻上,在陽光下金光閃閃,外公一看到“誠信商店”這幾個字,就笑得眼睛瞇成了一條線!
從小店開張到現在,風平浪靜。可是,最近在外公家旁邊又開了一家食品雜貨店,原來紅紅火火的.生意,一下子清淡了許多。那天,外公在整理物品時,發現一箱只差一天就過期的牛奶,他皺了皺眉頭,嘴里念叨著:“唉,辛辛苦苦又要白忙了一天!闭f完嘆著氣走開了。
正在這時,一位鄰居老奶奶走了進來,要買一箱牛奶。我的眼睛一亮,心想:“外公那么疼我,我就……”可轉念一想:“不,我是少先隊員,不應該做這種事!笨墒且幌氲酵夤o皺的眉頭,我什么也不顧了。我把那一箱牛奶小心翼翼地遞給老奶奶。看著老奶奶遠去的背影,我心里的大石頭落著了地,心里掠過一絲得意。
不一會兒,外公回來了,我笑呵呵地跑上去說:“外公,那箱快過期的牛奶我已經幫你脫手了!
“啥?你說啥?”外公瞪大眼睛看著我。我得意地把剛才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外公,本以為外公會表揚我,可意想不到,他臉一沉,聲音提高了八度,沖我大吼:“你,你不是在幫倒忙嘛!你這樣做,怎么對得起‘誠信商店’這個稱號呢?”我嚇呆了,從小到大,外公都很疼我,從沒這么大聲吼我。
我“哇”的一聲哭了。外公沉默了一會,摸著我的頭,語重心長地說:“我從小就教你要誠實守信,我浪費了一箱牛奶,雖然心里不好受,但也不能再用這過期的牛奶去傷害別人呀!你一向都很懂事,快,拿箱新鮮的牛奶去把那箱過期的牛奶換回來!蔽揖镏,心里委屈得很:“我不也是為你好嗎?”外公又說:“我知道你在生我的氣,但你想想,誠信無價呀,它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咱不能因小失大呀!我們待會兒一起去把那箱過期的牛奶換回來,好不好?”
聽著外公的話,我抬頭看了看懸掛在墻上的“誠信商店”牌匾,此時,牌匾好像失去了往日的光澤,變得暗淡無光了。我接過外公手里的新鮮的牛奶,和外公向鄰居老奶奶家走去……
回到店里,外公瞇成一條線的小眼睛笑盈盈地看著我。抬頭看,墻上那“誠信商店”的牌匾在陽光的照射下是那樣的耀眼奪目!誠信,是我心中一首永恒的歌!
關于誠信的故事14
1、《曾子殺豬》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著一起去,一邊走,一邊哭。媽媽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后,殺豬給你吃!逼拮訌氖袌龌貋砹,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妻子攔住他說:“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說著玩的!
曾子說:“決不可以跟小孩子說著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子學,聽父母的教導,F在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豬給殺了。
2、《郭沫若與芭蕉花》
郭沫若小時候很淘氣,但是很孝順。有一次,他的媽媽得了一種“暈病”,郭沫若聽說芭蕉花可以治這種病。這種花賣得很貴,并且難得一開,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園內找這種花。
恰好那座花園里的芭蕉開了一朵大黃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來送給了媽媽。媽媽雖然知道郭沫若這樣做是孝順她,可是兒子的行為很讓他傷心。從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別人的東西了。
3、《尼泊爾的少年》
早年,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后來,許多日本人到這里觀光旅游,據說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誠信。
一天,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地一位少年代買啤酒,這位少年為之跑了3個多小時。第二天,那個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們給了他很多錢,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個少年還沒回來。于是,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認為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
第三天夜里,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原來,他只購得4瓶啤酒,爾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過一條河才購得另外6瓶,返回時摔壞了3瓶。他哭著拿著碎玻璃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這個故事使許多外國人深受感動。后來,到這兒的游客就越來越多。
4、《不善長跑的士兵得了第一名》
一個士兵,非常不善于長跑,所以在一次部隊的越野賽中很快就遠落人后,一個人孤零零地跑著。轉過了幾道彎,遇到了一個岔路口,一條路,標明是軍官跑的;另一條路,標明是士兵跑的小徑。
他停頓了一下,雖然對做軍官連越野賽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滿,但是仍然朝著士兵的小徑跑去。沒想到過了半個小時后到達終點,卻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恩議,自己從來沒有取得過名次不說,連前50名也沒有跑過。
但是,主持賽跑的軍官笑著恭喜他取得了比賽的勝利。過了幾個鐘頭后,大批人馬到了,他們跑得筋疲力盡,看見他贏得了勝利,也覺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過來,在岔路口誠實守信,是多么重要。
5、《一個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
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
有人欲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漁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
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于困境,便沒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6、《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实壅僖娏怂,并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并請求改換其他題目。
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寫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
晏殊謝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帳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后,有你一份好處!彼麑Φ曛髡f。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
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的嚷道:“誰都會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钡曛骰鹆耍莻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露出微笑,并滿懷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我今后常來!”
面對誘惑,不怦然心動,不為其所惑,雖平淡如行云,質樸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這是一種閃光的品格——誠信。
7、《賣火柴的小男孩》
18世紀英國的一位有錢的紳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小男孩兒攔住了!跋壬,請您買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兒說道。“我不買”。紳士回答說。說著紳士躲開男孩兒繼續走,“先生,請您買一包吧,我今天還什么東西也沒有吃呢”
小男孩兒追上來說。紳士看到躲不開男孩兒,便說:“可是我沒有零錢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給你換零錢”。說完男孩兒拿著紳士給的一個英鎊快步跑走了,紳士等了很久,男孩兒仍然沒有回來,紳士無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紳士正在自己的辦公室工作,仆人說來了一個男孩兒要求面見紳士。于是男孩兒被叫了進來,這個男孩兒比賣火柴的男孩兒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爛!跋壬,對不起了,我的哥哥讓我給您把零錢送來了”“你的哥哥呢?”紳士道。
“我的哥哥在換完零錢回來找你的路上被馬車撞成重傷了,在家躺著呢”,紳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兒的誠信所感動!白!我們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兒的家一看,家里只要兩個男孩的繼母在招呼受到重傷的男孩兒。
一見紳士,男孩連忙說:“對不起,我沒有給您按時把零錢送回去,失信了!”紳士卻被男孩的誠信深深打動了。當他了解到兩個男孩兒的親父母都雙亡時,毅然決定把他們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擔起來。
8、《華盛頓與櫻桃樹》
喬治·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任總統。他小時候是個又聰明又淘氣的孩子。
一天,父親送給他一把小斧頭。那小斧頭新嶄嶄的,小巧鋒利。小喬治可高興啦!他想父族的大斧頭能砍倒大樹,我的小斧頭能不能砍倒小樹呢?我要試一試。他看到花園邊上有一棵櫻桃樹,微風吹得它一擺一擺的,好像在向他招手: “來吧,小喬治,在我身上試試你的小斧頭吧!”小喬治高興地跑過去,舉起小斧頭向柵桃樹砍去,一下,兩下……櫻桃樹倒在地上了。他又用小斧頭將小樹的枝葉削去,把小樹棍往兩腿間一夾,一手舉著小斧頭,一手扶著小樹棍,在花園里玩起了騎馬打仗的游戲。
一會兒,父親回來了,看到心愛的櫻桃樹倒在地上,很生氣。他問小喬治: “是你砍倒了我的櫻桃樹嗎?”
小喬治這才明白自己闖了禍,心想:今天準得挨爸爸揍啦!可他從來不愛說謊,就對父親說: “爸爸!是我砍倒你的櫻桃樹。我想試一下小斧頭快不快!
父親聽了小喬治的話,不僅沒有打他,還一下把他抱起來,高興地說: “我的好兒子,爸爸寧愿損失一千棵櫻桃樹,也不愿你說一句謊話。爸爸原諒誠實的孩子。不過,以后再也不能隨便砍樹了!
小喬治望著父親,懂事地點了點頭。
關于誠信的故事15
美國堪薩斯城郊的一所名叫Piper的高中,118 名二年級學生被要求完成一項生物課作業,其中28名學生從互聯網上抄襲了一些現成材料。此事被任課女教師Pelton發覺,判定為剽竊,于是28名學生的生物課得分為零,并面臨留級危險。在一些當事人家長的抱怨和反對下,校方要求女教師提高那些學生的得分,這位27歲的女教師憤而辭職。
面對社會輿論壓力,學校董事會不得不在體育館舉行公開會議,聽取各方意見。結果絕大多數與會者支持女教師。該校近半數教師表示,如果校方降格滿足少數家長修改成績的要求,他們也將辭職。他們認為,教育學生成為一名誠實的公民遠比通過一門生物課更加重要。Pelton則說,她在帶學生的第一天,就和學生訂下規矩并由家長簽字認可。規矩稱:" 所有布置的'作業都必須完全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欺騙或剽竊將導致課程失敗。"
女教師每天都接到十幾個支持她或打算聘用她的電話。一些公司已經傳真給學校索要當事學生的名單,以確保公司今后永遠不會錄用這些不誠實的學生。一所大學在本月上旬的入學考試中對一位身著Piper學校T恤衫的女孩子說:"不要欺騙啊。" 當地一位女士對電視臺記者憂心忡忡地表示,她非常擔心今后本社區的人出去會被貼上不誠實的標簽……
這里,我們無法笑話美國人的小題大做或杞人憂天,感覺到的只是" 誠信"二字那沉甸甸的分量。這二字之于美國絕大多數民眾,雖不能說重于生命,卻是立足社會之根本。
【誠信的故事】相關文章:
誠信的故事02-20
誠信的故事11-05
誠信的哲理故事04-03
誠信故事作文09-14
誠信的故事作文06-20
誠信的簡短故事03-24
我的誠信故事01-28
誠信小故事07-18
誠信的小故事05-27
關于誠信的故事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