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成長哲理故事全集
教育應講究藝術,教師要善于利用身邊寓意深遠的哲理小故事來教育學生。下面就有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整理成長哲理故事全集的相關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成長哲理故事全集篇(一)
美國某個小學的作文課上,老師給小朋友的作文題目是:“我的志愿”。
一位小朋友非常喜歡這個題目,在他的簿子上,飛快地寫下了他的夢想。他希望將來自己能擁有一座占地十余公頃的莊園,在廣闊的土地上種滿綠草。莊園中有無數的小木屋,烤肉區,及一座休閑旅館。除了自己住在那兒外,還可以和前來參觀的游客分享自己的莊園,有住處供他們歇息。
寫好的作文經老師過目,這位小朋友的簿子上被劃了一個大大的紅“X”,發回到他手上,老師要求他重寫。
小朋友仔細看了看自己所寫的內容,并無錯誤,便拿著作文簿去請教老師。
老師告訴他:“我要你們寫下自己的志愿,而不是這些如夢囈般的空想,我要實際的志愿,而不是虛無的幻想,你知道嗎?”
小朋友據理力爭:“可是,老師,這真的是我的夢想啊!”
老師也堅持:“不,那不可能實現,那只是一堆空想,我要你重寫。”
小朋友不肯妥協:“我很清楚,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不愿意改掉我夢想的內容。”
老師搖頭:“如果你不重寫,我就不讓你及格了,你要想清楚。”
小朋友也跟著搖頭,不愿重寫,而那篇作文也就得到了大大的一個“E”。
事隔三十年之后,這位老師帶著一群小學生到一處風景優美的度假勝地旅行,在盡情享受無邊的綠草,舒適的住宿,及香味四溢的烤肉之余,他望見一名中年人向他走來,并自稱曾是他的學生。
這位中年人告訴他的老師,他正是當年那個作文不及格的小學生,如今,他擁有這片廣闊的度假莊園,真的實現了兒時的夢想。
老師望著這位莊園的主人,想到自己三十余年來,不敢夢想的教師生涯,不禁喟嘆:
“三十年來為了我自己,不知道用成績改掉了多少學生的夢想。而你,是唯一保留自己的夢想,沒有被我改掉的。”
夢想是否是不切實際的空想,要看你是否執著于你自己的夢想并付出努力追求它。只要你自己認定了你所要追求的,并且那是正確的,就不要受別人的左右,你自己的夢想你自己做主,別人代替不了。
夢想是不能因為某個人而改變,就想樹根一樣扎落在土地上,夢想也是扎在我們的心里永遠不會改變.因為只有有了夢想我們才能有奮斗的目標,才能完成成功的夢想.
我們每個人在兒時都擁有過偉大的夢想,只是不知道在成長歲月中的何時,被該掉了、被偷走了,或因為我們給于的滋養不足,夢想的種子仍深埋在土里,難以發芽。
不管過去你曾將它藏在何處,或被改掉,或被偷走,把夢想找回來,并且確信你的夢想必能成真。
或許在找回夢想的同時,你將遇到一些專業的偷夢人,他們可能是你的朋友、同事、鄰居,甚至是你的父母或配偶;他們會在你興致勃勃述說你的夢想時,神色鄭重地告訴你,那是不可能的;要你腳踏實地,好好做事;不要說的比做的多,先做到再來說也不遲。
但只要你本來就是腳踏實地的人,只要你緊緊握住夢想,就不用怕這些人的冷嘲熱諷。當你信心滿懷,信念堅定,他們就無法再次偷走你的夢想。而所有企圖偷夢者潑你的冷水,正足以灌溉你夢想的種子,使之茁壯成為大樹。
心愛的東西不見了,可以再去買;錢沒有了,可以再去賺回來;惟獨夢想若是被偷走了,就難以再尋覓回來。除非你愿意,否則沒有人可以偷走你的夢想。
所以,堅定你企盼成功的心,別讓任何人偷走你的夢想。所以,堅定你企盼成功的心,別讓任何人偷走你的夢想。
成長哲理故事全集篇(二)
作了四五個年頭的阿信,最近心情很沮喪,回首幾年來的工作經歷,可圈可點之處少之又少。沒有明顯的升職,少量加薪,但最讓阿信難受的是,他在辦公室似乎是個透明人,沒有人會特別在意他。阿信明白這都和他的性格有關,他容易緊張,在一些關鍵場合總顯得退縮,開會時聽不到他的聲音,同事間閑聊也沒有他的身影,也難怪阿信總是被忽略。
在咨詢室里,阿信垂頭喪氣,開始爆發似的批評自己,最后總結成一句,我太沒自信了。
太在意評價所以不自信
心理醫生發現,阿信的不自信,大多都來自別人的評價。他太喜歡猜測別人是怎么看他的,并且總是找一些微小的證據,來證明別人是不喜歡他的。于是,阿信并不是工作能力不強,為人也沒大問題,卻總是無法在人前展示自己的優勢。
阿信說,就連在咨詢室里,他也是很緊張的,生怕暴露自己太多的缺點。見阿信如此緊張,心理醫生讓阿信仔細體會,在咨詢的過程中從來沒有人評價過他,只是指出自己的看法而已。“有沒有可能在辦公室也是這樣?別人只是說出他的看法,而你覺得是針對你的?”心理醫生問阿信。
有沒有可能是自己誤解了別人的意思?阿信在心里問自己,發現有時候自己的確過于敏感。比如在討論工作時,同事的想法和阿信有出入,阿信一見這樣的情形,就把自己包裹起來,心思全放在責備自己上,甚至覺得是自己不夠能干,不能提出讓大家都滿意的想法。
在阿信慢慢放松下來后,心理醫生決定幫阿信把重點從太在意別人的看法,轉移到他自己的目標上來。
把目標定得近一點
阿信有個幻想,希望一覺醒來,自己就成了一個受歡迎的人,工作時全身心地投入,和同事的關系融洽。但一對比自己現實中的情況,阿信就沮喪起來,好像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可能成為一個那樣的人。心理醫生告訴阿信,這樣的目標并非不可實現,只是你把目標定得太完美了,這樣只會打擊自己。
雖然阿信知道自己的目標太完美主義,卻一直苦于找不到好方法來避免,而心理醫生建議他的方法是,把目標分成幾個階段來實現,這樣既能實現目標,又不至于造成太大的壓力。
心理醫生讓阿信寫下了三個目標,他最理想的目標是什么?稍近的目標是什么?而最容易實現的目標又是什么?阿信列出了最理想的目標是,不把工作的情緒帶到生活中,自然坦蕩地面對工作和生活中其他事情的壓力;而稍近的目標是,不再為自己受不受人喜歡而苦惱。最后,最容易實現的目標,則是完成好自己的工作,有成就感。
列出目標后,阿信還半開玩笑地說,我現在最多三四十分吧。于是心理醫生幫助阿信,在他認為最容易實現的目標下,列出了一些很小的、每天都可以實踐的目標。比如,要在工作中有成就感,需要專注于工作,那么阿信每天專注于工作的時間有多長?和上司對話的效率有沒有提高?完成工作的速度是不是有提升?
看著這些可以實踐的目標,阿信輕松了一些,覺得自己的目標不再是空想,終于有辦法去實現了。
放松更有利改善
在嘗試實現初級目標的幾個星期里,阿信有了一些變化,工作時比以前投入,而事后總是回想工作中有什么不好的時間,也變少了。這些變化讓阿信逐漸自信起來,其間發生的一件事更讓阿信對自信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改觀。
在最近的一件工作任務中,阿信完成了工作,并沒有多想什么。但事后領導說,阿信很適合做這項工作,以后的相關人氣工作,也決定由阿信來負責。這讓阿信用另一個角度去看自己以前的做法:越是緊張別人的看法,越不能專心于手頭的工作,而當自己忘記去緊張的時候,他一直期待的肯定卻自然來臨了。
有了這次輕松的體驗后,阿信在工作中的表現更自信了,在其后幾次和心理醫生見面時,阿信說,自己的表現和別人怎么看,可能并沒有多大的關系,這也讓他更放松地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本文專業指導 星期三心理學俱樂部 賴麗妍
心理醫生教路
“100-80-60”找回自信的好方法
100分目標:這是你想達到的理想狀態,但不要過于完美,最好依據目前生活中讓你壓力最大的事來定。
80分目標:退一步的狀態是什么?如果做到了這一步,是否會相當的滿足?
60分目標:自己覺得還不錯的目標,如果做到了,壓力不會再嚴重地影響你的生活。
定下目標后,再看看自己目前處于什么狀態,打個大致的分數,然后選擇最近的目標作為努力的方向,這樣就不會因為目標太遙遠而遭受打擊。在每個階段的目標下,再列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小目標,每天實現一點,就會離大目標越來越近。
速用小點子
穿得整潔
選擇款式簡單一點的衣服,別讓本來就不穩定的心情,被復雜的著裝襯托得淋漓盡致。
挺胸抬頭
體態給人的影響不可小看,把腰背挺直要比彎腰駝背有精神得多,長期背不直,氣不順,會讓你更無精打采。
稍稍加快腳步
知道自己要去哪兒,就走快一些,即使你不著急,也可以稍稍加快腳步來增強自信。
說幾句美言
“今天穿得真漂亮”、“臉色看起來不錯嘛”,多說幾句輕松的美言,你的人際關系也會融洽許多。
靠前坐
雖然開會時坐在前面,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有些壓力,但也別總躲在后面,讓領導聽不到你的聲音。
成長哲理故事全集篇(三)
有個叫布羅迪的英國教師,在整理閣樓上的舊物時,發現了一疊練習冊,它們是皮特金中學B(2)班5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題目叫《未來我是——》。他本以為這些東西在德軍空襲倫敦時被炸飛了,沒想到它們竟安然地躺在自己家里,并且一躺就是25年。
布羅迪順便翻了幾本,很快被孩子們千奇百怪的自我設計迷住了。比如:有個叫彼得的學生說,未來的他是海軍大臣,因為有一次他在海中游泳,喝了3升海水,都沒被淹死;還有一個說,自己將來必定是法國的總統,因為他能背出25個法國城市的名字,而同班的其他同學最多的只能背出7個;最讓人稱奇的,是一個叫戴維的盲學生,他認為,將來他必定是英國的一個內閣大臣,因為在英國還沒有一個盲人進入過內閣。總之,31個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繪了自己的未來。有當馴狗師的;有當領航員的;有做王妃的……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布羅迪讀著這些作文,突然有一種沖動——何不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同學們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25年前的夢想。當地一家報紙得知他這一想法,為他發了一則啟事。沒幾天,書信向布羅迪飛來。他們中間有商人、學者及政府官員,更多的是沒有身份的人,他們都表示,很想知道兒時的夢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簿,布羅迪按地址一一給他們寄去。
一年后,布羅迪身邊僅剩下一個作文本沒人索要。他想,這個叫戴維的人也許死了。畢竟25年了,25年間是什么事都會發生的。
就在布羅迪準備把這個本子送給一家私人收藏館時,他收到內閣教育大臣布倫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為我們保存著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經不需要那個本子了,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夢想就一直在我的腦子里,我沒有一天放棄過;25年過去了,可以說我已經實現了那個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我其他的30位同學,只要不讓年輕時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
布倫克特的這封信后來被發表在《太陽報》上,因為他作為英國第一位盲人大臣,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一個真理:假如誰能把15歲時想當總統的愿望保持25年,那么他現在一定已經是總統了。
【成長哲理故事全集】相關文章:
哲理故事大全集04-03
受益終身的哲理故事全集04-03
人生哲理故事全集11-25
人生哲理故事全集11-25
猶太人經典哲理故事全集04-03
成功故事全集11-25
經典勵志故事全集04-02
關于成長的哲理故事04-03
少兒益智故事全集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