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諸葛亮的故事
民間故事作為民間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所承載的不僅是知識、經驗、智慧,更沉淀了民族優(yōu)秀的精神基因。為此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推薦了關于諸葛亮的故事的有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用。
關于諸葛亮的故事篇一
諸葛亮由于錯用了馬謖,致使街亭失守。司馬懿親率十五萬大軍,已向西城撲來,而且馬上就要到了。這時,諸葛亮身邊只剩下一些文官,連一員武將也沒有。根本無法作戰(zhàn)。諸葛亮稍一沉吟,計上心頭,他披上一件寬大長衫,戴一頂便帽,登上城樓,賃著樓上欄桿端端正正地坐下,點燃香。然后,虛望前方,安然自得彈起琴來。
司馬懿來到城下看了許久,聽了很長時間,無論從對方人物的表情動作還是諸葛亮所彈出的琴聲中,都看不出絲毫破綻。其子和其他將士紛紛要求進兵攻城。可司馬懿凝然不動,仍靜靜諦聽。忽然他神色一變,露出緊張模樣,忙下令:“后隊改作前鋒,先鋒變?yōu)楹箨牐R上撤退!”
西城中的諸葛亮,見司馬懿帶兵疾忙退去,輕輕長吁一口氣,用手拭了額上的冷汗,笑了起來。司馬懿得中計后不覺由衷嘆贊:“諸葛孔明之才,我不如也!”
關于諸葛亮的故事篇二
蜀漢建興年間,諸葛亮出兵伐魏,一出祁山。因馬謖不聽將令,丟失街亭,致使司馬懿兵臨城下,諸葛亮巧用空城計,下退魏兵。諸葛亮退回漢中后揮淚斬謖,引咎自責。
關于諸葛亮的故事篇三
東吳水師都督周瑜,為借荊州一事,屢向劉備索討。所有計劃終歸失敗,業(yè)已二次受諸葛亮之氣。(即《取南郡》、《回荊州》)。周瑜耿耿不忘,欲遣魯肅為劉氏代取西川,換還荊州,實則欲出其不意,襲取荊州,不料又被諸葛先生識破。周瑜領軍至城下,趙云嚴陣以待。周瑜知道有準備,不敢攻城,傳令回軍。諸葛亮早派關公、張飛、黃忠、魏延,分四路殺來。氣得周瑜箭瘡迸裂,墜于馬下,退于巴邱。探知劉封、關平又截住水路。諸葛亮送書于周瑜,陳述利害,嘲笑周瑜不達時務。拆閱后,周瑜即氣死。臨終,薦舉魯肅,繼任水師都督,統(tǒng)馭東吳兵馬。
關于諸葛亮的故事篇四
周瑜提出讓諸葛亮在十日之內趕制十萬枝箭的要求,諸葛亮卻出人意外地說:“曹操大軍即日將至,若候十日,必誤大事。”他表示:“只須三天的時間,就可以辦完復命。”周瑜一聽大喜,當即與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在周瑜看來,諸葛亮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枝箭,因此,諸葛亮必死無疑。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諸葛亮在三天內會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告辭以后,周瑜就讓魯肅到諸葛亮處查看動靜,打探虛實。諸葛亮一見魯肅就說:“三日之內如何能造出十萬枝箭?還望子敬(魯肅的字)救我!”忠厚善良的魯肅回答說:“你自取其禍,叫我如何救你?”諸葛亮說:“只望你借給我二十只船,每船配置三十名軍卒,船只全用青布為幔,各束草把千余個,分別豎在船的兩舷。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會有十萬枝箭。但有一條,你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從中作梗,我的計劃就很難實現(xiàn)了。”魯肅雖然答應了諸葛亮的請求,但并不明白諸葛亮的意思。他見到周瑜后,不談借船之事,只說諸葛亮并不準備造箭用的竹、翎毛、膠漆等物品。周瑜聽罷也大惑不解。諸葛亮向魯肅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計劃準備停當。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時分,他才秘密地將魯肅請到船上,并告訴魯肅要去取箭。魯肅不解地問:“到何處去取?”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問,前去便知。”魯肅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著諸葛亮去看個究竟。凌晨,浩浩江面霧氣霏霏,漆黑一片。諸葛亮遂命用長索將二十只船連在一起,起錨向北岸曹軍大營進發(fā)。時至五更,船隊已接近曹操的水寨。這時,諸葛亮又教士卒將船只頭西尾東一字擺開,橫于曹軍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吶喊,故意制造了一種擊鼓進兵的聲勢。魯肅見狀,大驚失色,諸葛亮卻心底坦然地告訴他說:“我料定,在這濃霧低垂的夜里,曹操決不敢毅然出戰(zhàn)。你我盡可放心地飲酒取樂,等到大霧散盡,我們便回。” 曹操聞報后,果然擔心重霧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輕易出戰(zhàn)。他急調旱寨的弓弩手六千多人趕到江邊,會同水軍射手,共約一萬多人,一齊向江中亂射,企圖以此阻止擊鼓叫陣的“孫劉聯(lián)軍”。一時間,箭如飛蝗,紛紛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過些時間,諸葛亮又命令船隊頭東尾西,靠近水寨,并囑加勁擂鼓吶喊。等到日出霧散,船上草把排滿密密麻麻的箭枝。此時,諸葛亮才下令船隊返回。還命令士卒齊聲大喊:“謝曹丞相賜箭!”當曹操得知時,諸葛亮取箭船隊因順風順水,已經離去20余里,曹軍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船隊返營后,共得箭十幾萬枝,為時不過三天。魯肅目睹其事,極稱諸葛亮為“神人”。
關于諸葛亮的故事篇五
三國時代,有個諸葛亮借東風的故事,至今仍在我國民間流傳。
這故事發(fā)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ll月。當時,曹操率兵50萬,號稱80萬,進攻孫權。孫權兵弱,他和曹操的敵人劉備聯(lián)合,兵力也不過三、五萬,只得憑借長江天險,拒守在大江南岸。
這年十月,孫權和劉備的聯(lián)軍,在赤壁(今湖北省蒲沂縣)同曹操的先頭部隊遭遇。曹軍多為北方兵士,不習水戰(zhàn),很多人得了疾病;土氣很低。兩軍剛一接觸,曹操方面就吃了一個小敗仗。曹操被迫退回長江北岸,屯軍烏林(今湖北洪湖縣境),同聯(lián)軍隔江對峙。為了減輕船艦被風浪顛簸,曹操命令工匠把戰(zhàn)船連接起來,在上面鋪上木板。這樣,船身穩(wěn)定多了,人可以在上面往來行走,還可以在上面騎馬哩。這就是所謂“連環(huán)戰(zhàn)船”,曹操認為這是個渡江的好辦法。
但是,“連環(huán)戰(zhàn)船”目標大,行動不便。所以,有人提醒曹操防備吳軍乘機火攻。曹操卻認為:“凡用火攻,必借東風,方令隆冬之際,但有西北風,安有東南風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燒自己之兵也,吾何俱哉?若是十月陽春之時,吾早已提備矣。”周瑜也看到了這個問題,只是由于氣候條件不利火攻,急得他“口吐鮮血,不省人事”。劉備軍師諸葛亮用“天有不測風云”一語,點破了周瑜的病因,并密書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可見,對于火攻的條件,曹、周、諸葛三人都有共同的認識。
然而,諸葛亮由于家住赤壁不遠的南陽(今湖北襄陽附近),對赤壁一帶天氣氣候規(guī)律的認識,比曹、周兩人更深刻、更具體。西北風只是氣候現(xiàn)象,在氣候背景下可以出現(xiàn)東風,這是天氣現(xiàn)象。在軍事氣象上,除了必須考慮氣候規(guī)律之外,還須考慮天氣規(guī)律作為補充。當時,諳葛亮根據對天氣氣候變化的分析,憑著自己的經驗,已準確地預報出出現(xiàn)偏東風的時間。但為唬弄周瑜,他卻設壇祭神“借東風”。
十一月的一個夜晚,果然刮起了東南風,而且風力很大 。周渝派出部將黃蓋,帶領一支火攻船隊,直駛曹軍水寨,假裝去投降。船上裝滿了飽浸油類的蘆葦和干柴,外邊圍著布幔加以偽裝,船頭上插著旗幟。駛在最前頭的是十艘沖鋒戰(zhàn)船。這十艘船行至江心,黃蓋命令各船張起帆來,船隊前進得更快,逐漸看得見曹軍水寨了。這時候,黃蓋命令士兵齊聲喊道:“黃蓋來降!”曹營中的官兵,聽說黃蓋來降,都走出來伸著脖子觀望。曹兵不辨真?zhèn)危翢o準備。黃蓋的船隊距離曹操水寨只有二里路了。這時黃蓋命令“放火!”號令一下,所有的戰(zhàn)船一齊放起火來,就象一條火龍,直向曹軍水寨沖去。東南風愈刮愈猛,火借風力,風助火威,曹軍水寨全部著火。“連環(huán)戰(zhàn)船”一時又拆不開,火不但沒法撲滅,而且越燒越盛,一直燒到江岸上。只見烈焰騰空,火光燭天,江面上和江岸上的曹軍營寨,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孫、劉聯(lián)軍把曹操的大隊人馬殲滅了,把曹軍所有的戰(zhàn)船都燒毀了。在那煙火彌漫之中,曹操率領著殘兵敗將,向華容 (今湖北省監(jiān)利縣西北)小道撤退。不料,途中又遇上狂風暴雨,道路泥濘難行。曹操只好命令所有老弱殘兵,找來樹枝雜草,鋪在爛泥路上,讓騎兵通過。可是那些老弱殘兵,被人馬擠倒,受到踐踏,又死掉了不少。后來,他只得留下一部分軍隊防守江陵和襄陽,自己率領殘部退回北方去了。
赤壁之戰(zhàn),東風起了很大作用,唐朝詩人杜牧有兩句名詩道:“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意思是多虧老天爺把東風借給了周瑜,使他能方便行事,否則孫策的老婆大喬和周瑜的老婆小喬會被曹操擄到銅雀臺去了。京劇《群英會》中,曹操有句唱詞:“我只說十一月東風少見。”顯然后悔自己對氣象判斷失誤,吃了大虧。
【諸葛亮的故事】相關文章:
諸葛亮的故事09-30
諸葛亮的小故事04-01
有關諸葛亮的故事05-27
諸葛亮故事作文05-26
諸葛亮故事作文[通用]11-10
有關諸葛亮的故事11篇05-28
諸葛亮故事三年級作文12-05
“神仙”諸葛亮作文11-30
諸葛亮初中作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