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那些年,我是陪你失戀的女孩
那些年,我是陪你失戀的女孩
文/倪一寧
導讀:把你從上一段感情中解救出來的,從來都不是下一段也不是下一個,而是你自己。
作為閨蜜,兩種情形下最容易蹭上飯,一是一對男女在一起了,二是一對男女不再一起了。
通常情況下,男生是很愿意請女朋友的閨蜜吃頓飯,一來是討好,畢竟對方閑閑的幾句撩撥,很可能決定接下來幾天你的命運走向。二來也是示威,寢室內連載的宮心計或許超出了男生的理解范圍,但這亮相卻無疑具有隱晦的保護含義。因此,無論是割地求榮,還是揚我國威,在戰略意義上,都是可行的。
雖然聽起來不那么貼心,但我的確更喜愛第二種理由。
太陽底下并無新鮮事,兩個人在一起,無非是那么些小心動小波折,當事人卻說得像是開天辟地頭一回,不厭其煩地一遍遍給我們描述——啊,他是這樣跟我說的呀,對,她不說話可我明白她的意思……
于是席間,男女主角眉來眼去,時不時上演相互喂食的深情戲碼,我一邊啃雞翅,一邊忙著撿一地的雞皮疙瘩。
謀愛不易,謀飯也不易。
相比之下,分手飯,就精彩太多了。
分手飯的請客范圍相對較小,而且主人大多只剩一位,蹭飯者也不過寥寥。乍戀愛時的那一頓,描述得一驚一乍,發布的卻不過是尋常的通稿,無甚驚奇之處。而分手時的這一餐,說出來的話大多平平淡淡,卻聽得人暗自心驚。
總有人宣稱,分開后才識得對方的真面目。那個偷偷往他錢包里塞錢的女孩子,也在他請客后問每個人私下要了錢;那個做事一向磊落的男生,為了學校的補助金去街道里開了假證明;那個對著你淡淡地說“我沒事”的圣母,心路歷程足夠寫十八本甄嬛傳;那個賭咒發誓非君不嫁的人,用一堆昵稱備注了一群備胎。
更可怕的是,原來你的朋友們,通通都知道,所謂的真相,不過是糊在你臉上的一層紙。
你只覺得自己被騙了,可是究竟誰在騙你呢?人性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容器,暴虐和善良,冷酷和多情,粗鄙和精致,充滿信仰和毫無底線,往往都可以兼容在一個人身上。你碰到了她的這一面,于是被溫情熨帖了每一個毛孔,我碰到了她的另一面,于是被恨意冰涼了每一寸肌膚。
可是戀愛的時候,誰還記得客觀公正呢。每個人都會美化愛人,擅長愛的結晶能力——就像將一根樹枝丟進了鹽礦,再撿出來時,結滿了潔白晶瑩的晶體,于是我們忘記了,那只是一根樹枝而已。
不過這種時刻,也是展示人間溫情的大好機會。當初在一起的時候,一方是召開新聞發布會,另一方恭喜的話翻來覆去不過那么幾句,反而顯得單薄。倒是遭遇當頭一棒時,互動性好得空前絕后,朋友們安慰的話大多實心實意,連嘲弄聲都沾染了溫度,散伙后還為你唏噓幾句——道理很簡單,倒霉的時候,人總是更容易感同身受的。你驚覺那些尖銳刻薄的話,才是真正療傷的心靈鴨湯,不管你承不承認,它們才是主宰感情世界的教條。換而言之,難聽的話嘛,大多都是對的。
蹭了那么多頓飯,最讓我驚訝的,大概是人的記憶力。
真的,原來他通通都記得。記得每一次爭吵的原因也記得買過的單付過的帳,記得她跟他說晚安后卻在另一個人的狀態下嬉笑怒罵,也記得替她通宵趕作業時她在一旁吃烤翅翹起的小手指。
你不得不承認,在最最濃情蜜意的時刻,你紈绔十足地說你什么都不在乎,可你的潛意識卻像是一個稱職的管家,工工整整地記下了每一筆付出。
我看著他們一個個醉得名字都叫不全,卻細細數出吵架次數誰先低的頭,并不覺得荒唐或灰心。只覺得分得平心靜氣的,當然值得褒獎,但怨氣十足甚至歇斯底里的,也未必只是性格原因。一段關系結束后,人人微博里沒有留下任何痕跡的,很可能是一條條刪除的,而依舊滿滿當當的那一個,或許只是懶得矯情。付出更多的那一個,總是不能心平氣和。
相對高中而言,大學的分手成本高昂多了。同桌前后桌斜對桌第一排和最后一桌,長久的共處給了感情滋生的土壤,也給了彼此寬容的機會。印象中,那幾個愛折騰的小團體內部,哪怕是用排列組合的方式好了個遍,畢業時也能坐在一起吃散伙飯,恭祝對方長生不老三十年后嫁給郭晶晶的兒子。
反倒是到了大學,為了證明情商的完整發育,大家都竭盡全力地做到客客氣氣分開,卻做不到高中沒事人一般的插科打諢。我的同學帶領我參觀學校,愣是繞了一個大圈子才把我從寢室樓下帶到食堂,我憤怒地指責他用心險惡,他略帶羞赧地來了一句——走那條路,我怕經過我前女友寢室。
我的目光漫不經心地掃過整個食堂,陽光一點點將答案照得透亮,我們跟一個人糾纏不清的年歲結束了,命運再也不會給我們拖泥帶水的機會,也沒有了似是而非的權利。當年一群人跋涉青春的泥沼,一齊摔倒后再以拉扯的方式將對方扶起,而此刻我們腳下的,早已經是堅實卻也堅硬的土地。
我不喜歡那部小成本大熱賣的《失戀三十三天》,除了演員說臺詞像背課文,開啟用旁白講故事的先河之外,我不喜歡它的結局。這本來應該是一個用刻薄做盾牌,以強勢為姿態的女人,如何收拾上一段感情遺產的故事。毒舌男閨蜜的動機也很簡單,無非是把對上一個的歉疚轉移到這一個的胸膛,近乎于一場自贖。前半段他們一起并肩作戰,相互斗嘴,雖然滿口都是毒液,噴薄的卻是溫情。
可惜人心不知足,硬生生把溫情調和成了愛情,于是又回歸到男人拯救落魄女子的老套戲碼。這或許是為了票房,卻不適用于療傷。
——把你從上一段感情中解救出來的,從來都不是下一段也不是下一個,而是你自己。
初初寫完這篇,我隨手發給一個朋友圈中的資深感情專家,假意說敬請斧正,心內想敢提意見就絕交。他對“大學分手成本緣何比高中高”這個問題有不同的意見,認為高中戀愛多少帶有玩伴性質,彼此交付得不多,因此收手時姿態更加漂亮。
我想想,仿佛也有道理,可這究竟關我什么事呢。在那些混戰的年歲里,我不過是,一個陪你們失戀的女孩。
【那些年,我是陪你失戀的女孩】相關文章:
寫給那些女孩的信12-01
我的那些年經典美文12-04
當你老了我陪你的句子08-17
《那些年我愛過的男孩》12-09
曾經,我曾陪你走過經典美文12-02
閨蜜經典語錄:陪你笑陪你哭陪你一直到老11-23
那些年那些事作文03-15
那些年12-09
那些年我不懂愛情情感美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