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氣熱力作用》知識點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生時代,大家都背過各種知識點吧?知識點也可以理解為考試時會涉及到的知識,也就是大綱的分支。掌握知識點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學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地理《大氣熱力作用》知識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地理《大氣熱力作用》知識點 1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太陽輻射在穿過大氣層時,高層大氣中的氧原子、平流層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陽輻射中波長較短的紫外線。對流層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陽輻射中波長較長的紅外線。因此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作用是有選擇性的。又由于太陽輻射中能量最強部分集中在波長較短的可見光部分,因此大氣直接吸收的太陽輻射是很少的。
(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地球大氣對太陽短波輻射幾乎是透明體,大部分太陽輻射能夠透過大氣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溫;大氣對地面長波輻射卻是隔熱層,把地面輻射放出的熱量絕大部分截留在大氣中,并通過大氣逆輻射又將熱量還給地面。人們把大氣的這種作用,稱為大氣的保溫作用。
據計算,如果沒有大氣,地球表面平均溫度為—18℃,實際為15℃。大氣的保溫作用,使地面溫度提高了33℃多。
(3)大氣熱力作用原理應用:
①陰天的白天氣溫比較低的原因?這主要是由于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引起的,厚厚的云層阻擋了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所以氣溫低。
②晴朗的天空為什么是蔚藍色的?這是由于大氣的散射作用引起的,藍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氣分子散射。
③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黃昏天空為什么是明亮的?這是由于散射作用造成的,散射作用將太陽輻射的一部分能量射向四面八方,所以在黎明和黃昏雖然看不見太陽,但天空仍很明亮。
④霜凍為什么出現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氣溫低)?
這是由于晴朗的夜晚大氣的保溫作弱,地面熱量迅速散失,氣溫隨之降低。
⑤沙漠地區(晴天)為什么氣溫日較差大?
沙漠地區晴天多,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小,氣溫高;夜晚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弱,氣溫低。
⑥青藏高原為什么是我國太陽輻射最強的地區?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陽輻射強。
(4)全球的熱量平衡
①多年平均來看,地球(地面和大氣)熱量收支平衡。
②全球熱量平衡與人類生存發展的關系:第一、全球每年平均氣溫比較穩定,有利于人類的生存與活動。第二、人類通過改變大氣的組成或改變地面的熱力狀況,可以影響大氣的熱力作用過程,從而改變局部地區甚至是全球的氣候。例如:人類向大氣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使得大氣熱量的收支失去平衡,導致熱量平衡失調,全球變暖;人類改變地面狀況(植被覆蓋狀況、水域面積等)可以影響地面獲得熱量的多少和改變地面輻射,而使局部小氣候發生改變。
(5)太陽輻射(光照)與天氣、地勢關系:
①晴朗的天氣、地勢高空氣稀薄,光照越強;
②我國太陽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大氣受熱過程
(1)“大氣”是指低層大氣,其高度不超過對流層頂。
(2)太陽輻射是大氣根本的熱源,地面(包括陸面和海面)是大氣直接的熱源。
(3)大氣不均勻受熱是大氣運動的主要原因,大氣的垂直分層和各層的基本特點:
(1)大氣層雖然有數千千米(一般認為有2000~3000千米),但其質量的3/4以上卻分布在離地面十幾千米的低層。依據各大氣層溫度(如圖5-1)、密度和運動狀況,我們可以將大氣層分成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
高考地理《大氣熱力作用》知識點 2
1.大氣的熱力狀況
太陽輻射在地球表面和大氣之間進行著一系列的能量轉換,從而形成地球表面復雜的大氣熱力狀況,維持著地球表面的熱量平衡。
2.太陽輻射主要波段
太陽輻射的主要波長范圍是0.15~4微米。
可見光區:波長在0.4~0.76微米之間,占太陽輻射總能量的50%
紫外線區:波長小于0.4微米,占太陽輻射總能量的7%
紅外線區:波長大于0.76微米,占太陽輻射總能量的43%
3.大氣熱力作用
主要表現形式: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氣的保溫效應
大氣削弱作用分類:
(1)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平流層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線。對流層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陽輻射中波長較長的紅外線。大氣對太陽輻射中能量最強的可見光線卻吸收得很少)
(2)反射作用:沒有選擇性(云層最為顯著。云層越厚,云量越多,反射愈強。雜質顆粒越大,反射能力越強)
(3)散射作用:有選擇性,波長越短,散射能力越強;(顆粒較大的塵埃、霧粒、小水滴等時,它們的散射無選擇性)
大氣的保溫作用:
又稱為大氣溫室效應,地球大氣對太陽短波輻射幾乎是透明體,大部分太陽輻射能夠透過大氣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溫;大氣對地面長波輻射卻是隔熱層,把地面輻射放出的熱量絕大部分截留在大氣中,并通過大氣逆輻射又將熱量還給地面。
技巧1:大氣和地面的熱量收入和熱量支出
大氣的熱量收入:地面輻射為主,大氣的熱量支出:大氣輻射
地面的熱量收入:太陽輻射為主,地面的熱量支出:地面輻射
技巧2:氣溫的日變化規律
沒有天氣、大氣運動等因素影響的情況下,一般日最高氣溫出現在14點左右,日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
技巧3:氣溫日較差的影響因素
(1)緯度:氣溫日較差隨緯度的升高而減小
(2)季節:一般夏季氣溫日較差大于冬季 ,在中高緯度地區,最大值在春季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氣溫日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氣溫日較差
(4)下墊面性質:陸地上氣溫日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遠,日較差越大
(5)天氣:晴天氣溫日較差大于陰(雨)天的氣溫日較差
(6)地勢:離地面越近,日較差越大
技巧4:氣溫年較差的影響因素
(1)緯度:氣溫年較差隨緯度的升高而增大
(2)海陸: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響越大,氣溫年較差越小
(3)地形:一般情況下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較差越小
(4)天氣:云雨多的地區小于云雨少的地區。
(5)植被:有植被的地區小于裸地。
技巧5:氣溫水平分布規律:陸地北凸,7月;陸地南凸,1月。
(1)等溫線與緯線平行,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影響因素:緯度;成因:太陽輻射的緯度差異
(2)等溫線與海岸線平行,冬季陸地低于海洋,夏季陸地高于海洋。影響因素:海陸位置;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3)等溫線閉合或向高海拔突出。影響因素:地形(海拔);成因:海拔高氣溫低。
(4)等溫線向低緯或高緯突出。影響因素:洋流;成因:暖流增溫增濕,寒流減溫減濕。
【高考地理《大氣熱力作用》知識點】相關文章:
高考地理《大氣熱力作用》知識點總結12-09
大氣的運動高考地理知識點歸納12-09
地理高考知識點03-08
地理高考知識點11-02
高考地理重要知識點03-18
地理高考知識點總結11-30
【精品】地理高考知識點01-01
高考地理知識點12-09
高考地理《氣候》知識點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