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電場公式的高考物理知識點

時間:2022-12-09 05:23:55 高考物理 我要投稿

有關電場公式的高考物理知識點

  【摘要】在高三的同學進行總復習第一階段的時候,準備了一些高考備考的方法,下面是高考物理備考的“2014年高考物理知識點總結:電場公式”歡迎同學們借鑒下面的備考策略,提高復習效率!

有關電場公式的高考物理知識點

  電場公式總結

  1.兩種電荷、電荷守恒定律、元電荷:(e=1.60×10-19C);帶電體電荷量等于元電荷的整數倍

  2.庫侖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點電荷間的作用力(N),k:靜電力常量k=9.0×109N

  m2/C2,Q1、Q2:兩點電荷的電量(C),r:兩點電荷間的距離(m),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3.電場強度:E=F/q(定義式、計算式){E:電場強度(N/C),是矢量(電場的疊加原理),q:檢驗電荷的電量(C)}

  4.真空點(源)電荷形成的電場E=kQ/r2 {r:源電荷到該位置的距離(m),Q:源電荷的電量}

  5.勻強電場的場強E=UAB/d {UAB:AB兩點間的電壓(V),d:AB兩點在場強方向的距離(m)}

  6.電場力:F=qE {F:電場力(N),q:受到電場力的電荷的電量(C),E:電場強度(N/C)}

  7.電勢與電勢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電場力做功:WAB=qUAB=Eqd{WAB:帶電體由A到B時電場力所做的功(J),q:帶電量(C),UAB:電場中A、B兩點間的電勢差(V)(電場力做功與路徑無關),E:勻強電場強度,d:兩點沿場強方向的距離(m)}

  9.電勢能:EA=qφA {EA:帶電體在A點的電勢能(J),q:電量(C),φA:A點的電勢(V)}

  10.電勢能的變化ΔEAB=EB-EA {帶電體在電場中從A位置到B位置時電勢能的差值}

  11.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變化ΔEAB=-WAB=-qUAB (電勢能的增量等于電場力做功的負值)

  12.電容C=Q/U(定義式,計算式) {C:電容(F),Q:電量(C),U:電壓(兩極板電勢差)(V)}

  13.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C=εS/4πkd(S:兩極板正對面積,d:兩極板間的垂直距離,ω:介電常數)

  常見電容器〔見第二冊P111〕

  14.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帶電粒子沿垂直電場方向以速度Vo進入勻強電場時的偏轉(不考慮重力作用的情況下)

  垂直電場方向:勻速直線運動L=Vot(在帶等量異種電荷的平行極板中:E=U/d)

  平行電場方向: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d=at2/2,a=F/m=qE/m

  注:

  (1)兩個完全相同的帶電金屬小球接觸時,電量分配規律:原帶異種電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帶同種電荷的總量平分;

  (2)電場線從正電荷出發終止于負電荷,電場線不相交,切線方向為場強方向,電場線密處場強大,順著電場線電勢越來越低,電場線與等勢線垂直;

  (3)常見電場的電場線分布要求熟記〔見圖[第二冊P98];

  (4)電場強度(矢量)與電勢(標量)均由電場本身決定,而電場力與電勢能還與帶電體帶的電量多少和電荷正負有關;

  (5)處于靜電平衡導體是個等勢體,表面是個等勢面,導體外表面附近的電場線垂直于導體表面,導體內部合場強為零,導體內部沒有凈電荷,凈電荷只分布于導體外表面;

  (6)電容單位換算:1F=106μF=1012PF;

  (7)電子伏(eV)是能量的單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關內容:靜電屏蔽〔見第二冊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應用〔見第二冊P114〕 等勢面〔見第二冊P105〕。

  高二物理教案 動量守恒定律

  教學目的:1.知道動量守恒定律的內容,掌握動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條件,并在具體問題中判斷動量是否守恒。2.學會沿同一直線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的動量守恒定律的推導。3.知道動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適用的基本規律之一。

  教學重點:重點是動量守恒定律及其守恒條件的判定。

  教學難點:難點是動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教 具:1.氣墊導軌、光門和光電計時器,已稱量好質量的兩個滑塊(附有彈簧圈和尼龍拉扣)。

  教學過程:

  前面已經了動量定理,下面再來研究兩個發生相互作用的物體所組成的物體系統,在不受外力的情況下,二者發生相互作用前后各自的動量發生什么變化,整個物體系統的動量又將如何?

  1. 從生活現象引入:兩個同學靜止在滑冰場上,總動量為0,用力推開后,總動量為多少?(接下來通過實驗建立模型分析)

  2. 實驗:

  1) 準備 : 在已調節水平的氣墊導軌上放置兩個質量相等的滑塊,用細線連在一起處于被壓縮狀態

  2) 解說實驗操作過程

  3) 實際操作

  4) 實驗結論:兩個物體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它們的總動量是一樣的

  3. 理論推導總結出動量守恒定律并分析成立條件

  1) 推導:

  碰撞之前總動量:P=P1+P2=m1υ1+m2υ2

  碰撞之后總動量:P'=P1'+P2'=m1υ1'+m2υ2'

  碰撞過程:F1·t= m1υ1'- m1υ1

  F2·t= m2υ2'- m2υ2

  由牛三定律有:F1·t=- F2·t

  m1υ1'- m1υ1= -(m2υ2'- m2υ2 )

  整理: m1υ1+m2υ2=m1υ1'+m2υ2'

  即:P= P'

  2) 引入概念:

  1.系統:相互作用的物體組成系統。

  2.外力:外物對系統內物體的作用力

  3.內力:系統內物體相互間的作用力

  分析得到上述兩球碰撞得出的結論的條件:

  兩球碰撞時除了它們相互間的作用力(系統的內力)外,還受到各自的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使它們彼此平衡。桌面與兩球間的滾動摩擦可以不計,所以說m1和m2系統不受外力,或說它們所受的合外力為零。

  結論:相互作用的物體所組成的系統,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或它們所受外力之和為零,則系統的總動量保持不變。這個結論叫做動量守恒定

  4.動量守恒定律

  1)內容:一個系統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和為零,這個系統的總動量保持不變

  2)注意點:

  ① 研究對象:系統(注意系統的選取)

  ② 區別: 高中生物 a.外力的和:對系統或單個物體而言

  b.合外力:對單個物體而言

  ③ 內力沖量只改變系統內物體的動量,不改變系統的總動量

  ④ 矢量性(即不僅對一維的情況成立,對二維的情況也成立,例如斜碰)

  ⑤ 同一性(參考系的同一性,時刻的同一性)

  ⑥ 作用前后,作用過程中,系統的總動量均保持不變

  5.分析動量守恒定律成立條件:

  b) F合=0(嚴格條件)F內 遠大于F外(近似條件)某方向上合力為0,在這個方向上成立

  6.適用范圍(比牛頓定律具有更廣的適用范圍:微觀、高速)

  7.小結

  4.練習題 質量為30kg的小孩以8m/s的水平速度跳上一輛靜止在水平軌道上的平板車,已知平板車的80kg,求小孩跳上車后他們共同的速度。

  5. 思考:子彈打進與固定于墻壁的彈簧相連的木塊,子彈與木塊作為一個系統動量守恒否?

  作業:課課練之課時四,其中第2、11題做在作業本上

  教學效果分析:

  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平拋運動公式

  物理知識點總結 平拋運動公式

  距離2011年高考還有不到2個月的時間了,這個時候文科的同學要有一個清楚的頭腦,總結各科的知識重點并記住。下邊小編就為大家總結了高中物理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豎直方向位移:y=gt2/2

  5.運動時間t=(2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beta 高考;: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豎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

  (2)運動時間由下落高度h(y)決定與水平拋出速度無關;

  (3)θ與β的關系為tgβ=2tgα;

  (4)在平拋運動中時間t是解題關鍵;(5)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必有加速度,當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好何學好高中物理

  好何學好高中物理要重視觀察和實驗 物理知識來源于實踐,特別是來源于觀察和實驗。要認真觀察物理現象,分析物理現象產生的條件和原因。要認真做好物理學生實驗,學會使用儀器和處理數據,了解用實驗研究問題的基本方法。要通過觀察和實驗,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要重在理解 學好物理,應該對所學的知識有確切的理解 高二,弄清其中的道理。物理知識是在分析物理現象的基礎上經過抽象、概括得來的,或者是經過推理得來的。獲得知識,要有一個科學思維的過程。不重視這個過程,頭腦里只剩下一些干巴巴的公式和條文,就不能真正理解知識,思維也得不到訓練。要重在理解,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科學思維能力。

  要學會運用知識 學到的知識,要善于運用到實際中去。不注意知識的運用,你得到的知識還是死的,不豐滿的,而且不能在運用中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要在不斷的運用中,擴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識,學會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做好練習 做練習是學習物理知識的一個環節,是運用知識的一個方面。每做一題,務求真正弄懂,務求有所收獲。下面是我國物理學家嚴濟慈先生的一段話,希望同學們能記住他的教誨。

  “做習題可以加深理解,融會貫通,鍛煉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道習題做不出來,說明你還沒有真懂;即使所有的習題都做出來了,也不一定說明你全懂了,因為你做習題時有時只是在湊公式而已。如果指導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還能設法去弄懂它,到了這種地步,習題就可以少做。”

  怎樣理解機械能守恒條件的本質

  題目:“用細繩拴著一個小球,使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勻速圓周運動。”判斷此過程中小球的機械能是否守恒。

  機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為:在一過程中若外力不做功,又每一對內非保守力不做功,則質點系機械能守恒,即

  可見質點組機械能守恒的條件是:

  (1)外力不做功。因為外力做功將導致質點組(或系統)與外界進行能量交換;

  (2)每一對內非保守力不做功,或在該過程中的任意時間間隔內,每一對內非保守力所做功的代數和為零。

  如圖1所示,將不可伸長的輕繩、物體A,物體B和地球視為一質點組,設滑輪是理想的(即不計繩與滑輪、滑輪與軸承間的摩擦),又設懸掛兩重物中其中之一的物體B質量較大,于是物體B加速下降,物體A加速上升。對于物體B而言,繩對物體B做負功,物體B對繩做正功,兩者做功的代數和為零;對于物體A而言,繩對物體A做正功,物體A對繩做負功,兩者做功的代數和為零,故質點組機械能守恒。

  下面筆者從能的轉化和功能關系角度來分析和理解機械能守恒的本質:

  從能量轉化角度看,只要在某一物理過程中。系統的機械能總量始終保持不變,而且系統內或系統與外界之間沒有機械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也沒有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系統的機械能,那么系統的機械能就是守恒的,與系統內是否一定發生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無關。如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其機械能守恒;如果系統內或系統與外界之間有其他形式的能與機械能的轉化。即使系統機械能總量保持不變,其機械能也是不守恒的,如在水平公路上以最大速度勻速行駛的汽車或在靜止的海水中以最大速度勻速行駛的輪船,雖然機械能總量保持不變,但系統內有其他形式的能(內能或電能)轉化為系統的機械能,系統又克服外界做功將機械能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從功能關系看,機械能守恒的條件是“系統外力不做功,系統內非保守力不做功”。這一條件與系統內保守力(重力或彈簧的彈力)是否做功無關,因為重力或彈簧彈力是否做功只是決定系統內是否發生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做功與否都不會改變系統機械能總量。

  由此可知,如果質點組(系統)內各物體所受的所有力(包括重力和彈力)都不做功,則各物體的動能和勢能均保持不變,動能和勢能也不發生相互轉化,此時質點組(或系統)的機械能也是守恒的。這是機械能守恒的特例。因此《教師教學用書》給出的上述習題答案是正確的。又如在水平面上光滑的圓形軌道上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雖然軌道對物體提供水平方向始終指向圓心的向心力作用,但對物體始終不做功,其機械能總量保持不變,故系統的機械能也是守恒的。

  教材中機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為: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物體的動能和勢能發生相互轉化,但機械能總量保持不變。這是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最常見情形(即在重力勢能和動能的相互轉化中,只有重力做功的情況。實際上,在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與動能的相互轉化中,只有重力和彈簧的彈力做功時,物體的動能和系統的勢能之和保持不變,系統的機械能守恒),也是更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種特殊情況。只是為了降低學生學習機械能守恒定律的難度。學習和掌握機械能守恒的條件一定要從能量轉化和功能原理的角度來理解,這樣更能體現機械能守恒條件的本質。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質點的運動(1)------直線運動

  1) 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 高中學習方法;

  (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參考系、時間與時刻〔見第一冊P19〕/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瞬時速度。

  2)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

  (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豎直上拋運動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

  (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

  (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直線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

  (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質點的運動(2)----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1)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豎直方向位移:y=gt2/2

  5.運動時間t=(2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tgα=y/x=gt/2Vo

  [1]

  方法推薦:物理審題三步法

  導語:做題,審題是關鍵,每個題都是向我們展示一幅場景,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審題就是通過已知條件把這個場景構建合理完整,然后解答。因此,網為大家準備了下面這篇文章,主要講解了三步審題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第一步:全面題目給定的物理過程

  每一道物理題目都給我們展示了一幅物理圖景,解題就是去探索這個物理過程的規律和結果。可是,不論在現實中,還是在題中給出的物理過程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因而解題首先要根據題意,通過想象,弄清全部的物理過程,勾畫出一幅完整的物理圖景 高中語文。

  例:汽車以15米/秒的速度運動,關閉油門后獲得3米/秒的加速度,問8秒內汽車的位移是多少?

  例:小球以5厘米/秒2得出速度滾上一斜面,獲得3厘米/秒的加速度,問8秒鐘內小球的位移是多少?

  對此二例,如能仔細分析,想象汽車是作勻減速運動,然后停下來;而小球沿斜面勻減速上滾到最高點后,又沿斜面下滾,這樣兩個不同的過程,一般在解題中的錯誤就會大大減少,對那些涉及較多的綜合題,不想象出其全部物理過程,解題時就會感到無從下手,或者出現掛東漏西的現象。有的題目對某些物理過程含而不露,這就更需要我們去想象,才能全面弄清楚。

  例:有一長20cm橫截面積為0.8cm2的均勻玻璃管,一端開口,一端封閉,將其水平放置,由一段水銀柱封閉著一段10cm長空氣柱,讓玻璃管繞通過封閉端的豎直軸從靜止開始轉動,速度逐漸增大,當轉速增大到多大時,玻璃口只剩下2cm的水銀柱?

  它所描述的全部物理過程是:氣柱的壓強與大氣壓相同,所以水銀柱受力平衡。隨著玻璃管的轉動,水銀柱發生離心運動,而逐漸遠離軸,以至使部分水銀從管中拋出,與此同時,被封閉的氣柱隨之變長。對后一過程,在題目的文字中沒有提及,但化卻與我們解題有著極大的關系。所以在想象過程中,我們千萬不要遺漏了類似的過程。

  在分析、想象物理過程中,要緊扣題意對關鍵字眼要仔細推敲。如:“恰好平衡”、“恰好為零”的“恰好”二字;又如“最大輸出功率”、“最小距離”中的“最大”、“最小”二字;再如:“緩慢變化”、“迅速壓縮”的“緩慢”、“迅速”二字等等。這些字眼往往都示意著一個復雜的、變化著的物理過程,如果輕易放過這些字眼,那么你所想象的物理過程往往是不全面的,或者是完全錯誤的。

  繪制草圖對我們正確分析、想象物理過程有很大的幫助,尤其對那些復雜的物理過程,如能抓住其關鍵形象,并草圖表達(如物體運動軌跡草圖、實驗裝置示意圖、電路圖等等),這對于進一步分析將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步:準確地抓住研究對象

  在完成了鑰匙的第一步,刑弄清了題目給定的全部物理過程后,就要準確確定研究對象,研究對象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個物理過程。

  怎樣才能準確地確定研究對象呢?一般要緊扣題目提出的問題。如:“這些剩余氣體的壓強是多大?”我們就可直接把“剩余氣體”作為研究對象,但也有不少題目的研究對象比較隱蔽,那么我們間接地選定那些已知條件較多的、而且與題目所提的問題又有密切關系的物體或教程作為研究對象。例如:“A內氣體的體積是多大?”若直接選留在A內氣體的體積不太方便,如果選B內的氣體為研究對象,不但知道其溫度、壓強,而且還知道其體積為已知數,同時原來氧氣體除去B內的氣體就是留在A內氣體了,象這樣間接地選擇研究對象的在角電題中經常用到。

【電場公式的高考物理知識點】相關文章:

高考物理電場公式05-08

高考物理電場公式總結知識點歸納05-05

高考物理復習電場公式總結05-09

高考物理知識點:電場05-09

高考物理知識點:電場05-09

高考物理電場知識點整理05-05

高考物理電場的復習知識點05-08

高考物理磁場公式知識點05-12

關于高考物理必背電場知識點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