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全國高考歷史試題及答案
一.選擇題:共11小題,每題4分,共44分。每題只有一項符合題意,多選或錯選均不得分。
13.《尚書·酒俈》云:“人無于水監(照鏡子),當于民監。”這句話體現的思想是( )
A.兼愛尚賢 B.主權在民 C
。悦駷楸 D.道法自然
【答案】C
14.唐宋時期,地方官任職避親,避籍漸成定制。該制度旨在一( )
A.瓦解宗法體系 B.防止地方勢力膨脹
C.健全地方行政機構 D.完善地方監察制度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宋代的地方制度。分析選項,A明顯錯誤,宗法制在我國古代始終占有重要的地位;B與符合題意,之所以“避親”就是防止形成家族勢力,進而造成地方割據;CD與題意不符,題干材料沒有體現。所以應選B。
15.“中國歷史與西方歷史的會合結束了中國的閉關自守,使它越來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務,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國或西方發生的事情都會即時產生相互的影響。”這強調的是( )
A.中國近代歷史發展中西方的主導性 B.近代中國和世界的碰撞與融合
C
。袊凑瘴鞣侥J较蚪鐣葑 D.中國近代史是西學東漸的過程
【答案】B
16.下列四項為中國近代不同時期的考題,其中19世紀70年代初洋務學堂使用的考題應是( )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論吾國銀行失信用之可懼。”
C.“試比較英、美、法、瑞士、中國行政機關元首之產生方法。”
D.“法國大革命對于歐洲民族主義之發展,有何影響?試舉例明之!
【答案】
A
17.圖5是英、德、俄、日四國中的某一國在中國出口貿易總額所占比重(%)變化示意圖,這一國家是( )
A. 英國 B. 德國
C. 俄國 D. 日本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日本在中國實力的消長。依據所學,自明治維新后,日本走上了值不值運動發展道路,同時也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作為其鄰國的中國首當其沖受到日本不斷的侵略,致使日本在華利益成不斷上升趨勢,一戰期間曾形成獨霸中國的局面。所以應選D。
18.1925年,蘇聯建立了為中國革命培養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學。1928年9月,蘇聯將莫斯科中山大學與莫斯科東方大學中國部合并,改名為“中國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蘇聯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國( )
A.革命統一戰線建立 B.北洋軍閥統治基本被推翻
C.KMT右派叛變革命 D.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解答此題注意兩個時間“1925年”與“1928年”,國共合作與國共關系破裂時期。分析選項,A是蘇聯建立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原因;B與題意不符;C符合題意;D時間上與題意不符。所以應選C。
19.史學研究受時代和社會環境的制約與影響。表2所列為1949—1978年間國內史學界發表的關于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專題研
究論文數量,它反映了這一時期學者們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
指的是( )
A.太平天國運動 B.義和團運動
C.戊戌變法 D.辛亥革命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新中國的史學研究。依據所學可知,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都是以暴力形式進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爭,而戊戌變法是通過改良的方式進行到維新運動,顯然與當時的史學氛圍不相符合。所以應選C。
20.“這是一場人類相信自己有能力駕馭自然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運動!边@場運動是( )
A. 實現人類自我覺醒的文藝復興 B. 擺脫天主教會控制的宗教改革
C. 揭開宇宙運行規律的科學革命 D. 規劃人類理性王國的啟蒙運動
【答案】D 21.下列示意圖中能正確反映1929~1938年美國和蘇聯在世界工業總產值中所占份額(%)變化趨勢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美蘇經濟的發展。依據所學可知,蘇聯在20、30年代經濟發展雖然迅速,但工業總產值并沒有超過蘇聯,故排除C;由于受到經濟危機的打擊,在這一時期,美國經濟持下滑趨勢,蘇聯經濟迅速發展,持上升趨勢,故A符合題意,BD與題意不符。 22.1950年1月,英國宣布承認新中國;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辦;1972年3月,中英關系升格為大使級外交關系。在這一進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中美關系的發展演變 B.冷戰背景下中英兩國的現實需要
C.歐共體對華政策的變化 D.中英兩國意識形態對抗的逐漸消失
【答案】
B
23.文學藝術是時代的產物,同時又能反映時代的風貌。下列各項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
A.工業革命后社會的劇烈變革——現代主義繪畫興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戰引發的西方社會精神危機——印象派繪畫產生
C.19世紀上半期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激化——現實主義文學的興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資本繁榮——浪漫主義文學產生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依據所學,面對工業革命后社會的劇烈變革,出現了浪漫主義藝術,故A排除;第一次世界大戰引發的西方社會精神危機,出現了現代主義藝術,故排除B;19世紀上半期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激化使現實主義文學的興起,故C符合題意;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資本繁榮,現代主義藝術進一步發展。
二.非選擇題:第38題16分,第39題14分,第40題16分;第47、48、49題各10分,任選一題,多做以第一題為準計分,共56分。
38.(16分)宋代理學是傳統儒學的新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城市與生活
圖10 北宋東京(開封)內平面示意圖
材料二 生活與觀念
。1)分析說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歷史現象與宋代理學興起和發展之間的聯系。(10分)
。2)若進一步探究宋代理學興起和發展的原因,你認為還需要補充什么材料?舉一例說明。(6分)
【答案】
。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娛樂場所出現,商品經濟發展到新水平;社會上出現了追求奢靡享樂、僭越禮制的現象。
面對社會生活對傳統儒家倫理秩序的沖擊,儒學家把封建倫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等思想,以“理”來約束人們的行為,進而規范社會秩序。
(2)例:需要補充與佛教、道教發展相關的材料。
【全國高考歷史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高考化學全國卷答案05-07
全國高考語文真題及答案解析04-04
高考語文真題及答案全國甲卷06-16
高考語文全國II卷真題及答案05-11
往年高考歷史試題選擇題05-05
2017高考理綜全國卷真題試卷附答案04-24
2017高考文理數學全國卷真題試卷附答案04-04
全國高考的祝福文案09-16
全國的高考知識解讀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