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考政治專題練習及解析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12小題,共48分)
1.為更好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修改立法法的決定。適時修改立法法體現了()
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②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
③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④價值選擇決定價值判斷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B。本題考查社會發展規律的知識。修改立法法是為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強調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③符合題意;立法法的修改屬于上層建筑的調整,是為了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①符合題意;②材料沒體現;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④說法錯誤。
2.隨著簡政放權的改革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正在掀起。這說明()
①適合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生產關系促進生產力發展
②上層建筑為先進經濟基礎服務時促進生產力發展
③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得到進一步弘揚
④改革是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基本方式
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解析】選A。本題考查社會發展規律及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簡政放權的改革屬于上層建筑的調整,②符合題意,①排除;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揮了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③符合題意;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通過改革加以解決,④說法錯誤。
3.新一輪農村改革將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正式提上農村土地制度和產權改革層面通過制度創新推動農業發展方式根本轉變再一次推動農村生產力發展從而確保改革紅利最大釋放并用之于農。這表明()
①經濟基礎一定要適應上層建筑狀況
②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狀況
③實踐基礎上的制度創新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④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C。本題考查社會發展規律與價值標準。農村土地制度和產權改革屬于生產關系的調整,②入選,①排除;確保改革紅利最大釋放并用之于農,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④入選;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變革的先導,③說法錯誤。
4.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周年之際許多國家都將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翻開那過往的歷史冊頁能夠使人們更好認識今天的現實因為()
①現實與歷史存在著必然聯系
②歷史與現實的主體都是人民群眾
③現實就是歷史的重復和再現
④歷史蘊含著現實社會的一般規律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B。本題考查社會發展規律。翻開那過往的歷史冊頁,能夠使人們更好認識今天的現實,說明現實與歷史存在著必然聯系,歷史蘊含著現實社會的一般規律,①④符合題意;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②說法欠妥;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③說法錯誤。
5.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全國人大常委會將月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月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以牢記歷史、以史為鑒、珍愛和平、開創未來。這種對待歷史的態度是基于()
①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具有客觀物質性
②社會歷史是由人的動機目的決定的
③社會意識隨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
④歷史蘊含著現實社會的一般規律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解析】選B。本題考查社會發展規律。牢記歷史,強調歷史是客觀的,不容篡改,①符合題意;以史為鑒,強調歷史蘊含著現實社會的一般規律,④符合題意;②是歷史唯心主義觀點;③材料沒體現。
7.xxx主持文藝工作座談會時指出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文藝工作者需要()
①發揮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傳播正能量
②抓住主要矛盾將經濟效益放在首位
③把遵循文化創作規律作為最高價值標準
④堅持群眾觀點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選C。本題考查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和群眾觀點。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強調要堅持群眾觀點,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④符合題意;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強調要發揮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傳播正能量,①符合題意;②錯在經濟效益放在首位;最高價值標準是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③說法錯誤。
8.2015年月日第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在濟南開幕。本屆大會形象標識由祥云、漢畫像車馬、以及構成。祥云體現中國元素漢畫像車馬寓意歷史的車輪為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的英文首個字母縮寫表明了舉辦地點與時間。大會形象標識的設計()
①發揮了意識的創造性
②體現了實踐的社會性
③做到了系統優化
④堅持了群眾觀點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選C。本屆大會形象標識的設計是意識能動性的表現,①入選;把中國文化元素與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的一般要求結合起來,體現了系統優化,③入選。②④材料未體現,不選。
9.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原副院長鄒碧華投身司法事業年。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頭甘當燃燈者。他去世后中宣部追授其時代楷模榮譽稱號最高人民法院追授其全國模范法官榮譽稱號。材料體現了()
①人的價值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②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關鍵
③只有投身社會實踐才有可能贏得社會的認可和尊重
④一個人的價值觀決定著他的人生軌跡
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A。之所以獲得全國模范法官榮譽稱號是因為他在社會實踐中實現了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統一,所以,①③符合題意;②說法錯誤,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客觀基礎;④說法錯誤,價值觀是主觀的,不能決定人生軌跡。
10.xxx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說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意在說明()
①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階級性會因人而異
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立場上
③價值觀對社會發展和個人成長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④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解析】選D。本題考查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強調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立場上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②④符合題意;材料沒體現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階級性,①排除;材料沒體現價值觀的導向作用,③排除。
11.政策往往止步于紙上、停留在嘴上、行駛在路上就是不能落到實處到不了群眾家門口民怨民需民盼無法得到及時回應。這便是現實中黨員干部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這一現象主要反映的是黨員干部在服務群眾方面的()
①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問題
②實踐能力和實踐水平問題
③理想信念和原則立場問題
④工作方法和工作魄力問題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選A。本題考查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有關知識。政策止步于紙上、停留在嘴上、行駛在路上,不能落到實處,到不了群眾家門口,說明沒有樹立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沒有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①③符合題意;問題的出現不是因為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②④與題意無關。
12.(2015嘉興二模社會最大的悲劇不是惡的橫行而是善的沉沒。如果大家都對善舉視而不見、置若罔聞既無向善之念更無行善之舉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惡壓倒善。這告訴我們()
①社會的進步離不開人們對社會和他人的貢獻
②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為善的前提
③投身實踐服務社會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
④善惡的價值判斷要以相關的價值選擇為基礎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B。本題考查實現人生價值。材料強調只有大家都行善舉,才有利于社會進步,說明社會的進步離不開人們對社會和他人的貢獻,人們要在行善舉中實現人生價值,①③符合題意;材料沒強調社會條件,②排除;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④說法錯誤。
二、非選擇題(共52分)
13.結合材料運用認識社會和價值選擇的相關知識說明人民需要藝術藝術家更需要人民滋養。
答案:
(1)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優秀的藝術作品可以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人民離不開藝術。
(2)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藝術創作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藝術家更需要人民的滋養。
(3)價值觀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藝術工作者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從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角度作答也可)
14.運用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的相關觀點闡釋產生上述不同看法的原因及應有的文化價值取向。
答案:
(1)由于人們的社會地位、需要、立場、認識事物的角度等不同,對事物的價值判斷和選擇也會不同。因此,對經典文化作品與流行文化作品的價值,人們會出現價值評判的差異和沖突。
(2)選擇和發展哪種文化,要遵循文化發展的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服務人民、維護人民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追求。
(3)經典音樂作品或流行音樂作品,只要是真正服務人民群眾的,能夠使人民群眾得到娛樂和享受的,都應當在文化園地里得到繁榮發展。
【高考政治專題練習及解析】相關文章:
高考化學復習練習及答案解析05-05
高考語文精選練習題以及答案解析05-07
歷年高考政治選擇題解析05-07
高考政治高頻考點整理解析05-05
2017最新高考政治復習專題教案05-08
甘肅省高考歷史專項練習試題解析05-05
高考政治新增外匯和匯率知識考點解析05-08
短語類型專題練習05-08
高考化學解析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