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填寫高考志愿
俗話說“高考志愿填報比高考本身更重要”而高考志愿填報對高考考生和考生家長也是很大的挑戰,在填報志愿時需考慮進入什么大學?學習什么專業?將影響考生以后的就業,甚至整個職業生涯。下面陽光網小編整理關于高考志愿填報的問題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高考志愿填報指南
1、學校就業率不等同于就業質量
高考志愿填報選專業,一所高校的畢業生就業有多種形式,就業率包括正式簽約就業率也稱協議就業率、靈活就業率和升學出國率等多個部分。協議就業是指畢業生通過高校與用人單位簽訂正式就業協議,領取就業報到證,到用人單位去報到就業。協議就業率基本反映一個學校或專業的就業質量。靈活就業是指畢業生以靈活方式就業,其中包括自主創業、自由職業等。也包括短期工作等。除了藝術專業等特殊情況外,靈活就業率過高一般反映的是一個學校或專業就業質量不高。升學出國率指本科畢業生赴國內外大學繼續深造。對一些想報考重點或研究型大學的考生來說,這組數據尤其值得關注,它反映了考入該校后學生能繼續深造的比率。能體現出一所高校的本科生培養質量。
在某些媒體公布的各大高校就業率排行榜中,考生和家長可能發現一種很奇怪的狀況,即一些并不太知名的普通高校常常排在前列,而一些名校則排在靠后,與人們對學校的傳統印象大相徑庭。其實,就業率高不等于就業質量高,有的專業看似總就業率很高,但協議就業率和升學出國率卻不高,整體的就業質量并不高。
2、專業就業率不能完全反映社會供需
就業率是反映社會供需的一個方面。但并不十分準確。就業率還受畢業生擇業觀念、社會輿論導向以及學校就業指導方向等因素的影響。從某些就業部門的統計資料看,某些專業供需比達到50:1,但這并不能真實反映這些專業就業就一定不好,這些專業的社會需求量就一定不大,因為學生在畢業時可能會因為種種原因不愿意就業,而導致這些專業的就業率數據并不高。因此,考生在填報某個專業志愿時,參考相關部門出臺的專業就業率數據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影響某個專業畢業生就業率的因素很多,并且要知道某個專業的`就業率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而有所變化。
3、同一專業在不同學校的就業率和就業層次各異
同一專業在不同學校的就業率和就業層次并不一樣。這主要是由學校的師資、辦學歷史及相應的社會認可度決定的。一些具有某些專業培養優勢與特色的院校,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比較受青睞。一方面,這些院校開設的優勢專業或者特色專業經過很多年的積累在相關行業已經有很高的知名度,用人單位如果要招聘新人就可能會優先選擇這些院校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如東北大學是原冶金部所屬,其主體專業(冶金類、采礦類、機械類、信息類和自動控制類)是該校的傳統強勢專業,有著深厚的行業背景,這些專業的畢業生社會認可度也高,畢業生的就業率自然也很高。另一方面,一些比較知名的企事業單位和外國企業。在選擇畢業生時更注重畢業生的受教育環境和綜合素質,因此在招聘時。更習慣圈定學校范圍。而這也可能導致某些院校的某些專業的就業率高于其他高校相同專業的就業率。
填寫高考志愿技巧
填寫高考志愿技巧一
一、拉開梯度,冷熱搭配,服從調劑,兼顧地域。
“拉開梯度”指的是填報的每批次的學校,學校之間一定要拉開梯度,每個學校的專業也最好拉開梯度。
“冷熱搭配”是指學校里面的專業既要有熱門,也要有冷門,冷熱一定要搭配。
“服從調劑”,在專業最后一欄有一個是否服從調劑,建議寫上“服從”,以防分數已經夠了學校提檔線,但是夠不著專業的錄取線,最后進得了學校的“大門”卻進不了專業的“小門”,反而被退檔,導致掉檔或落榜。
“兼顧地域”,地域性不一樣的高校,分數也不一樣,整個志愿體系有梯度,錄取時風險會大大降低。
二、4個字:沖、穩、保、墊。
在這里我還是提前要強調一下,你的孩子倒底有沒有專業的傾向,還是什么專業都無所謂。如果什么專業都無所謂那倒好報了。那就可以用大家熟知的“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墊一墊”的方法來報了。
具體來說就是,可以根據高考成績直接對照預測的學校投檔線再設上10分左右的級差填報就行了,這四個字特別適用于平行志愿當中幾個平行學校的關 系。五個學校,第一個A學校就可以沖一沖,比如高考分數是620分,就可以報630-640分的學校;B學校可以比A學校稍低一點的,報620-630分 的學校;C學校就要穩一穩,620分就要報610-620分的學校;D學校適當可以比C學校的水平降一降,可以報比600-610分的學校;E學校是墊底 的,可以降到報個600分以下的學校,以確保有學上。注意的是專業調劑處一定要選服從,還要看看沖的學校是否承諾服從調劑不退檔。
上述的只是一種安排方法,還可以按沖-穩-穩-保-墊,或沖-穩-保-保-墊等。總之是在基本的原則下,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掌握安排。
不用非要照搬上面的分差,如果報考水平較高,預測的學校提檔分比較準確,可以分差小些。反之,分差則大些。比如你預測的某學校的提檔線是620 分,而實際提檔線是630分,那么你按“穩”原則報的學校變成了“沖”的學校,如果實際提檔線是610分,那么這個學校又成了保的學校。極端情況下如果這 五所學校的實際提檔分你預測的都不準、都超過了你的高考分數,那么你就掉檔了。
按上述方法,這樣就能被這5所里的1個學校錄取。如果錄取不了,說明你學的太不到位,報的水平太差了。
目前全國基本都是實行平行志愿,填報志愿的難度降低了很多,高分低就、掉檔、落榜的現象越來越少,但并不是沒有,過于粗心和輕心還是會留下很多遺憾,所以建議家長早做準備、多做準備,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志愿填報的萬無一失,如愿以償。
填寫高考志愿二
幾乎每年填報高考志愿時,都會出現考生家長詢問,為什么第一志愿填報北大或清華,第二志愿就不能填報西安交大、西北工大等學校的問題,并難以理解因為一分之差進不了清華,卻也由此失去了上交大、西安交大的機會。另外,由于考生在填報志愿時的“患得患失”,因往年某校錄取分數高,以致今年不敢填報,或者往年某高校分數較低,而蜂擁填報,如上種種,直接導致高考錄取中高校的“大小年”情況。對學校而言,平行志愿強調分數優先、檢索志愿,那么,學校的投檔比例,就成為學校實施自主權與增加學生志愿填報風險的兩難選擇。
“所以,填好平行志愿,必須做好各志愿間的搭配。”熊丙奇說,第一批、第二批平行志愿4個學校志愿間大致可以有以下搭配方式:A志愿“沖”,B志愿“穩”,C志愿“守”,D志愿“保”。
A志愿“沖”。是否選擇“沖”,取決于兩方面因素:一是“沖”的風險,主要為投檔而被退檔的風險,如果求穩,應該放棄“沖”的打算;二是自己學習發展趨勢,是逐步提高,還是保持平穩,或者下降,如果下降,應該放棄“沖”的打算。
B志愿“穩”。當A志愿投檔未進時,表明自己的考分離自己的.預期理想有一定差距,這時,B志愿應該追求穩,而不應該再選擇“沖”。
C志愿“守”。未能投檔到A志愿、B志愿,希望能被下一平行志愿錄取,守住自己高考的最低夢想。
D志愿“保”。對于不同考生來說,保底的院校各有不同,有的考生則可能選擇錄取分數處于中下層次的高校作為自己的保底志愿,有的考生可能選擇往年錄取分數一直為一本線、二本線的學校作為第一批志愿和第二批志愿的保底志愿,還有的考生可以選擇往年接受加分投檔和降分錄取的學校作為保底志愿。
“以上搭配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說,發揮很好被A學校錄取,發揮正常被B學校錄取,發揮再差應該被C學校錄取,實在不行,應該有大學可上。”熊丙奇說,對應于這樣的搭配方式,如果某位考生把自己“最穩”能上的學校放在D志愿,其實是不可取的,存在自己高考發揮不理想、其他考生走向過于集中所導致的報考失敗隱患。
高考志愿填報方法
研究自我
志愿填報需要知己知彼,是知己知彼的有機結合,也就是說考生的情況與目標院校、目標專業的情況高度匹配,門當戶對。這就要求我們首先研究和把握自身情況:(1)學業成績。考生的成績既是個未知數又是個有知數,未知數是說高考的準確分數我們無法知道,已知數是說通過對考生“模考”成績的跟蹤分析,完全可以預測。那么,有了準確的預測分數,接下來我們就可以按照這個分數去選目標院校和目標專業了;(2)興趣愛好。考生的興趣愛好有的.是顯性的,有的是隱性的,考生家長要善于研究善于發現,這對選擇專業非常重要;(3)性格特點。我們報志愿選專業,其實很大程度上講,選的是未來職業,不同的性格特點適合不同的職業。譬如性格內向不善交際和不善語言表達的考生,就不適合學習市場營銷、法律等專業;個性張揚、粗心大意、丟三落四的考生,則不適合學習會計學、金融學等專業;(4)學科特長。有的考生興趣愛好不明顯,性格特點也不明顯,可以把學科特長作為選擇專業主要依據。一般而言,某個學科成績突出,我們可以視為具有該學科特長,報考與該學科相關的專業是比較正確的。
【如何填寫高考志愿】相關文章:
高考如何填寫志愿04-04
2017年安徽高考如何填寫志愿04-02
高考志愿填寫方法05-11
高考志愿填寫的方法05-11
填寫高考志愿的方法及指南05-11
高考的志愿被誤解專業填寫指南05-11
高考如何填報志愿04-04
2017高考如何報志愿04-04
2017高考志愿如何報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