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復習方法6篇
高考地理復習方法1
自然環境有整體性和差異規律,因果關系規律。資源環境優勢、缺陷的形成,災害的形成有其內在的原因。注意用聯系的觀點,地理災害的成因分析尤其應如此:
1. 自然環境特點——異質特點的.綜合成因分析。
這類題先定位最為重要。應注意圖表中的數值,在平面地圖中植被類型和農業地域類型,以“水環境”為中心,圍繞“氣候——地形”這一重點的成因因子來分析。
如:氣候分析可從①氣溫高低:緯度——太陽輻射,洋流——寒暖流,海陸分布——海陸熱力差異,地形——地勢高低,人——植被破壞和城市熱島。
②降水多少:風、壓——環流形勢(西風帶、低壓帶、海風是多雨的),地形——迎風坡與背風坡,洋流——寒暖流,人——對林、草、湖、濕地的破壞與保護。
這類題目要排除雷同條件,突出主導因素。這也是近幾年常用的考法:
?在小比例尺(多在選擇題中、大范圍平面圖中)地圖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緯度因素和風帶、氣壓帶、季風因素;
?在大比例尺地圖中(多在非選擇題中、小范圍平面圖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陸熱力差異因素和人為因素。
例1 臺灣火燒寮成為我國“雨極”的原因。
【答案】 臨海空氣濕潤,水汽豐富;地形抬升致雨;西北來的冬季風經海洋變性,水汽易達到過飽和。
【技巧點撥】 這是小范圍局地因素所致。
例2 比較舊金山和洛杉磯的氣候特點異同。
【答案】 同:兩者均為地中海式氣候,夏季高溫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因為兩均處于30°~40°N的大陸西岸。
異:舊金山的雨季比洛杉磯長,年降水量較大;洛杉磯比舊金山高溫干旱季節時間長。
因為舊金山受西風控制時間長;洛杉磯受副高控制時間長
【技巧點撥】這是大地理環境因素所致。
2. 地理災害的綜合成因分析:多從“天、地、人”三角度綜合采點分析。
例:說明淮河夏季洪澇多發的原因和措施?
成因:
①天(氣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匯水快;下游地勢低平,又曾為黃河的洪泛區,河床高懸。
③人(社會因素)——不合理地利用資源,破壞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變淺;圍湖圍灘造田降低了河湖的調蓄能力。
高考地理復習方法2
首輪復習要掌握原理、概念和事實等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和觀點。強化對基礎概念、原理的應用能力訓練,如地方時與區時的關系及其應用、日照圖的應用分析、等壓線圖中的天氣分析、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和自然災害的防御等。
最好能以近年典型的高考試題為樣本,一方面通過實戰訓練,鞏固所學知識原理,一方面深刻領會命題意圖,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
結合高考來看,近幾年的.文綜試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規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對地理學科主干知識的考查。幾乎每年都會把地球運動及其地理意義、氣候、洋流、農業生產的條件、城市化、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我國不同地點降水量及其季節變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區位因素等地理學科的主干知識體系作為主要考查內容,這些都是大綱要求考生掌握的重點知識,沒有一道超綱題。
從近幾年的文科綜合試卷和XX年各地區文綜試卷中的地理試題來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識包括:時間的計算;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特別是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影響天氣的天氣系統:鋒面、氣旋與反氣旋;氣候的形成因子、氣候類型的分布、氣候特征和氣候類型的判別;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及其對地理環境影響、內外力作用與地殼的變動,地殼物質的循環,河流的補給與水文特征;自然帶的分布規律;農業的區位因素;工業的區位因素;城鎮的規劃與布局、城市化及其問題;人口遷移;擴散;資源的評價;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等等。
對這些主干知識的復習,考生要準確地理解其和外延。搞清每個知識點的來龍去脈、適用范圍和條件;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個知識點。還要對重點知識進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識間的橫向關系和縱向聯系,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框架,形成知識網絡圖。
高考地理復習方法3
為了更好地搞好高三地理學科的第二輪復習,提高學生應考能力,以便在高考中取得更好成績,經議定:第二輪復習(從4月3日—5月31日)共用8周時間,講練結合為主,查缺補漏;專題復習為主,共議定8個專題;每周做文綜一套,學科綜合試題一套,專題復習卷一張;注重解題思路,規范答題;注重思維方法,強調知識的整合,遷移、聯想及應用;注重應考能力的訓練,注重學科特征,強調解題切入準確,條理清楚,邏輯性強。表現準確完整。重視文科焦點、熱點知識,注重因材施解。附:專題內容如下:
1、地理的空間定位
2、等值線的判讀與圖表分析
3、圈層物質運動規律
4、氣候的形成因子分析
5、區位因素分析
6、光照圖判讀與時間計算
7、世界熱點問題和熱點區域
8、中國熱點問題和熱點區域
相比高考地理一輪復習,高考地理二輪復習是在第一輪全面掃描基礎上的提高和深化。一方面時間較短,總計只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另一方面,復習任務很重,既要鞏固還要提高。因此復習中采用合理的技巧和策略就顯得十分重要。
在高考地理二輪復習須做到、做好以下重點工作。
1、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和高考地理二輪復習的關系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以課本為本,遵循全面、系統的原則來進行。其目的是查漏補缺、夯實基礎。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則以專題為主,遵循深化、提高的原則,對學科主干知識和學科核心能力進行梳理、概括、綜合、強調和訓練,構建一個前后聯系、主干清晰的知識網絡。其目的是進一步完善學生的知識網絡,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地理與文科綜合的關系
貫徹"重單科復習、少跨學科綜合"的原則,以提高復習的有效性和針對性。目前,文綜卷命題以學科內綜合為主,就是政史地知識的拼盤。因此文綜復習必須堅持抓好單科的復習。當然在適當的時間進行適宜的文綜訓練,顯得很有必要,主要是訓練學生做文綜試題的感覺。試卷的`長度、難度、時間等要切近高考。
3.初中與高中地理知識的關系
高考地理二輪復習要以人地關系為主線,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為骨架,把初中區域地理知識有序地附著在高中地理基本原理上,形成條理化、網絡化的有機體系,促進理解記憶,加強地理學科自身知識的貫通,提高知識遷移能力,培養綜合意識,增強學科內綜合能力。同時,也只有把具體的地理事物或現象落實到具體的區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產生的原因、特點,預測它的發展變化趨勢。
在重點復習高中系統地理知識的同時,還要正確處理好初中與高中地理知識的有機結合。初中與高中的地理知識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的初中地理知識,都應該掌握,絕不能含糊。要正確處理好高中系統地理與初中區域地理之間的關系,以高中系統地理為主,兼顧初中地理,當涉及相關初中地理知識時要進行串聯復習,并落實到區域圖上。
4.地理學科和熱點問題的關系。
地理復習中要牢牢地把握學科的主干知識體系,這是解決問題的核心、基礎、關鍵。熱點問題只是試題的背景材料,是試題的"切入點"。高考命題中可用于設置的情景材料、背景材料極為廣泛,因此,在二輪復習中,應把重點放在教材主干知識的復習上,可立足于學科知識,適當關注、思考熱點問題,切忌刻意地去追逐熱點。對熱點問題的把握要注意兩方面:一是能和中學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規律、基本方法有機結合的熱點事件;二是長期的熱點問題,比如可持續發展問題。
5、突出學科基礎知識,注重查漏補缺
學科基礎知識是我們應對復雜多變的高考試題的常規武器,也是我們以不變應萬變的高考理念,它是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知識依托,是決勝高考的支撐點。
隨著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命題立意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轉型,考生會產生一種認識上的誤區,好像現在高考重能力輕知識。其實高考命題立意的變化,對基礎知識的要求不僅沒有降低,反而要求考生具有更厚實的基礎。因為知識是能力的載體,沒有厚實的基礎知識,能力便無從談起。從一輪考試結果看,考試出錯的,還往往是在看似簡單的基礎知識上。如果我們不能跳出這一認識誤區,其后果不堪設想。因此在高考地理二輪復習應考中,我們要重視基礎,突出重點,善于提煉主干知識,挖掘、整理、歸納,同時加強橫向和縱向聯系,以干帶支,形成完整的知識系統和網絡。同時加強運用原理和規律解決區域中實際問題的訓練。
6、梳理知識、形成體系
經過一輪比較細致全面的復習,基礎知識得到了較大的充實,但沒有經過系統地分類整理,要用的東西在短時間內卻調不出來。針對這種情況,利用專題復習,有助于梳理知識,使之系統化、條理化,并使考生在考試中面對不同的問題情境,能準確快捷地調動和運用相關知識來解決問題。
7、加強地理學科思維和地理學科能力的訓練
高考命題的視角較為新穎,問題與材料的結合較為巧妙,因此,應對高考題,需要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但有一個良好的和訓練有素的地理思維習慣也非常重要。這就
高考地理復習方法4
高考地理注重提高綜合能力
地理試題是文科綜合三個科目中最難的,是文科綜合試卷得分的“瓶頸”,可以說,得地理者得文綜。
一、如何提高地理綜合能力
當前考生復習應以區域地理為基礎,以區域地圖為依托,以地理原理為工具,在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指導下,綜合自然與人文因素,抓住“環境特征”的關鍵,進行區域發展(經濟與環境)的復習。
在復習時,一要將地圖學活,由靜態圖到動態圖(如石油分布,在地圖上是靜止的,但是結合地圖,分析其分布的特點與石油輸出與輸入的問題,圖就活了);二要盡可能的依據地圖提出地理問題(如結合石油分布圖,提出當前為什么石油價格猛漲);三要變換方式利用地圖(比如結合石油運輸路線圖,思考沿途經過的海峽、運河、石油泄漏問題、沿途的自然景觀的變化及其原因等)。總體要求是:能夠將區域地理知識盡可能的在圖上呈現;通過對圖上事物的相關比較和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空間結構、空間關系(如海陸分布、地勢特征、河流、城市群)和空間過程(如氣旋、鋒面、我國東部雨帶推移)等。
復習區域的主要方法和步驟:①熟悉輪廓。②確定位置(利用經緯網確定研究區域的絕對位置,根據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了解特定區域的相對位置)。③區域分割(通過特征經線和特征緯線來把握區域所在的大致范圍。如0°經線、180°經線、20°W經線、160°E經線和120°E經線、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和40°N緯線。)④山河位置(如給出某些地區的主要河流或地形單元)。⑤洋流、氣候(如給出世界主要洋流和大陸沿岸氣候類型分布。在相應的緯度帶上繪出風帶、氣壓帶位置圖)。⑥相關分析(將各要素圖疊加統一,進行相關分析。如位置相關;因果相關。如世界高大山系與板塊消亡帶的關系)。⑦專項細化(如中亞等熱點區域的`細化、回歸線穿過的大陸東西岸自然環境特點的比較。)
二、給備考師生的幾點建議
1、對考試大綱中關于考試范圍變化的部分應重點關注。
自然地理和地圖部分增加了“氣溫分布的一般規律”;“寒潮、臺風、暴雨、大風等氣象災害的危害及防御”;“海洋表層平均鹽度、溫度的分布和變化規律”;“陸地的組成要素和地殼變動”。人文地理部分增加了“影響農業發展的區位因素” 高中英語。
2、對時政熱點應進行深層次挖掘
考生應關注社會、關注國家面臨的重大問題和世界時政問題。熱點問題只是作為試題的切入點,即所謂“題眼”,真正考查的并不是熱點本身的具體內容,因此考生沒有必要去大量背記熱點問題,而應該從地理的角度進行深層次挖掘。這些熱點問題如:(1)神舟六號與自主創新;(2)珠峰重測與科學考察;(3)南水北調與其他資源調配;(4)青藏鐵路及其他大型工程建設;(5)西部開發;(6)中部崛起;(7)東北振興;(8)東部率先發展;(9)珠江三角洲的咸潮;(10)中國的石油和能源問題;(11)自然災害與環境問題;(12)臺灣;(13)西亞地區;(14)歐洲;(15)東北亞地區;(16)鄭和下西洋、大理大發現和大洋科考;(17)候鳥遷徙與全球禽流感;(18)時政新概念: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綠色GDP、節約社會與集約增長、世界遺產、世界地質公園、濕地、可再生資源等。
重視基礎認真聽講 高考文科數學避免題海戰術
對于不少文科生來講,數學是個大難題,有些同學“談數學色變”,還有的同學打算放棄數學,主攻其他科目。對此,正定中學梁書果老師說,逃避放棄不是辦法,只有各科全面發展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其實,只要掌握恰當的學習方法,文科生一樣可以學好數學,并在高考中取得滿意的分數。
學好數學要有信心
梁老師說,文科生要學好數學,首先應該對自己有信心,絕對不能抱有放棄的想法。有些同學認為數學差一點沒關系,只要在其他三門文科上多用功就可以把總分補回來,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數學薄弱,不僅直接影響高考成績,還會影響考生心理,導致其他科目發揮不理想。其次,要杜絕負面的自我暗示。高三一年會有許許多多的考試,不可能每一次都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績。在失敗的時候,不要有“我肯定沒希望了”、“我是學不好了”這樣的暗示,相反的,要對自己始終充滿自信,最終才能取得成功。
重視基礎認真聽講
“高考數學試卷中大部分的題目都是基礎題,只要把這些基礎題做好,分數便不會低了。”梁老師說,要想做好基礎題,平時上課的聽課效率便顯得格外重要。一般教高三的都是有著豐富經驗的老師,他們上課時的內容可謂是精華,認真聽講45分鐘要比自己在家復習2個小時還要有效。聽課時,同學們可以適當地做些筆記,但前提是不影響聽課的效果。有些同學光顧著抄筆記卻忽略了老師解題的思路,這樣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反而有些得不償失。
做題避免題海戰術
文科生要想學好數學,平時的練習必不可少,但這并不意味著要進行題海戰術,做練習也要講究科學性。梁老師說,同學們在選擇參考書、試題集時可以聽一下老師的意見,一般來說老師會根據自己的教學方式和進度給出一定的建議,數量基本在1―2本左右,不要太多。在選好參考書以后要認真完整地做,每一本好的參考書都存在著一個知識體系,有些同學這本書做一點,那本書做一點,到最后做了許多本書但都沒有做完,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效果反而不好。做題的時候要多做簡單題,并且要定好時間,這樣可以提高解題速度。最重要的是同學們要通過做題發現并解決自己存在的問題,總結出各類題目的解題方法并且熟練掌握,這才是最終的目的。
高考地理復習方法5
第一、是要狠抓基礎、提高能力。
所謂基礎,指的是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維過程和基本的地理素養,而這些基礎的復習應以教材為載體。在緊密聯系教材、鞏固知識的同時,使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第二、是要圍繞一個中心打好基礎。
中心就是主干。從近幾年文科綜合試卷中的地理試題來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識包括:時間的計算;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特別是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影響天氣的天氣系統:鋒面、氣旋與反氣旋;氣候的形成因子、氣候類型的分布、氣候特征和氣候類型的判別;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及其對地理環境影響、內外力作用與地殼的'變動等,對于這些主干知識,學生們要準確的理解其內涵和外延。搞清每個知識點的來龍去脈、適用范圍和條件。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個知識點。還要對重點知識進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識間的橫向關系和縱向聯系,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框架,形成知識網絡圖。
第三、是要形成兩個習慣。
一個是盡早訓練,形成正確的答題習慣。另一個是形成關注熱點、拓寬視野的習慣。
第四、抓住三種圖表,提高識別地理特征的能力。
圖表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其突出特點是將“空間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物用直觀形象的形式表現出來。考試也經常以圖表為載體考察地理知識,聯系政治、歷史。圖表可分為三種:一是等值線圖,如等高線、等溫線、等壓線(面)、等鹽度線、等降水量、等震線、等潛水位線等;二是統計圖表;三是區域地圖。通過一輪復習,學生應能做到熟練解讀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及地形剖面圖,并能在圖上識別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區;熟練使用和說明各種等值線圖、示意圖、景觀圖像、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的統計資料和圖表等;并能根據要求繪制簡單的地理圖表。
第五、要走出六個誤區提高復習效率。
同學們在復習的過程中,除了要隨時注意適度調整自己的復習計劃外,也要注意是否陷入了學習的誤區:1、對自己沒有準確定位,好高騖遠。2、面面俱到,一味求全。3、學習無計劃,盲目跟從老師。4、零敲碎打,死記硬背。5、題海戰術,追求數量。6、審題粗心,解題方法僵化。
高考地理復習方法6
顆粒歸倉,定好計劃。
高考前最后七天,是學生的自主復習階段,要做到顆粒歸倉,定好計劃。
(1)不盲從,不隨大溜,從個人實際情況出發。
(2)做好計劃,安排復習時間、內容,訓練時間。
(3)手邊備好一個問題本,及時記下發現的問題,不放過自己的任何一點小錯誤,做個有心人。
(4)解決問題:能自己解決的不問老師,集中解決當天所發現的所有問題。
提綱挈領,抓好重點。
抓主干知識,綱舉目張,才能事半功倍。如:自然地理部分要在“懂”字上下工夫,一通百通。人文地理要“精”,用最簡單的話記住要點。以地圖復習為主線,抓住地理特征。通過前面的復習,同學們在頭腦中已經儲備了足夠量的地圖,但這些圖印象是雜亂的、不深刻的。因此需要有一個再認識、再整理的過程。地圖是地理學科的工具,也是地理命題的依托點,地圖復習應該成為地理后期復習的主線,要學會用地圖連帶主干知識。
全真模擬,實戰演練。
從形式上貼近高考:將文綜測試時間調整在高考時間(9:00—11:30)的仿真模擬,單科地理的訓練題目改為特定時間內的11個選擇題和兩道綜合題,更多的發現問題并及時的解決問題。通過做精心編制的`模擬題,訓練答題技巧,培養審題、糾錯靈感。同時抓答題的規范,答題常規訓練,防止答題因不規范和卷面不整潔失分。
對每一套題目都要做到“一題三吃”,即命題意圖、解題思路、致錯分析補救。要求提高快速獲取有用信息、分析整理信息、組織答案的能力。答題時不能就事論事,關鍵是掌握解題思路,認真理解地理重要的原理、規律,辨析概念,做到所答為所問。同時還要重視答題語言的組織和表述的規范性。
【高考地理復習方法】相關文章:
高考地理復習方法12-09
高考地理語文復習方法12-08
高考地理復習方法推薦12-08
高考地理重點復習方法有哪些10-21
高考地理最后七天的復習方法03-09
高考地理超實用的十種復習方法03-09
高考地理最后七天的高效復習方法03-09
高考地理十種超實用的復習方法03-09
高考地理非常實用的十種復習方法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