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設計方案匯總5篇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設計方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設計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音樂,感受連貫與跳躍的音樂旋律。
2、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皮球的滾與跳躍,體驗游戲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磁帶及錄音機;圖片一張;皮球若干。
活動過程
(一)、熟悉音樂
1、幼兒邊聽音樂邊看老師玩球。提問:剛才老師是怎么玩球的?
2、再次欣賞音樂。提問:“老師滾球時的音樂是怎么樣的”?(柔柔的、連貫的);“拍接球時音樂又是怎么樣的”?(有力的、跳躍的)
(二)、感受連貫與跳躍的音樂旋律
1、看圖譜欣賞音樂,嘗試根據圓滑線和斷奏點符號表現音樂的連貫和跳躍。
2、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皮球的.滾動與跳躍,跟著音樂選擇喜愛的動作表現皮球的滾動與跳躍。
(三)、皮球游戲
1、介紹游戲方法
2、幼兒游戲,適時更換拍皮球的人。
游戲過程中,可根據幼兒對游戲規則掌握的程度,適當增加難度及趣味性。如:輕輕拍,跳的低;重重拍,跳得高。
設計方案 篇2
1.在項目景觀設計前期階段進行環境資源分析。
2. 在景觀設計前期制定《景觀設計任務書》。
3. 組織景觀設計單位篩選工作。
.4. 組織景觀設計單位進行設計,監控其設計工作質量及進度。
5. 負責辦理景觀設計合同與各階段的付款手續。
6. 負責組織完成重要設計節點的匯報工作。
7. 協助建筑設計師完成各階段的景觀設計計劃。
8. 向成本部提供《項目成本估算書》中與景觀工程相關的技術參數。
9. 配合相關部門完成景觀工程采購、招標工作。
10. 根據景觀施工圖紙制作完整的《景觀材料清單》。
11. 負責檢查各階段中設計不足與遺漏,提出調整與整改意見,反饋相關部門。
12. 負責向其它相關部門介紹景觀設計方面的.內容。
13. 配合建筑設計師編寫《銷售資料》中景觀設計方面的相關內容。
14. 協助項目經理部進行施工現場技術配合工作,監督工程施工過程中的質量問題,以確保工程質量達到設計效果要求。
15. 負責組織雕塑藝術小品的設計及加工制作。
16. 負責反饋因建筑設計調整而影響景觀施工的現場情況,協助景觀設計師進行設計調整工作。
17. 配合項目部、物業公司進行景觀工程竣工驗收。
設計方案 篇3
教材分析:
這是一則兒童喜歡的童話故事,它采用生動有趣的動物形象,向幼兒講述兔子遇險、大象相救、老虎得到懲罰這一驚險動人的.故事情節,大班《大象救兔子》。并讓幼兒按故事角色表演,從中體會出同伴之間是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欺負弱小的人最終一定會受到懲罰的道理。
教學目標:
1、觀察圖片,講述故事中角色對話。
2、懂得同伴之間應該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的道理。
3、初步培養幼兒講故事和表演故事的能力。
準備:
背景圖一幅,小兔、大象、老虎(插入教具),頭飾若干。。
過程:
一、進入主題。
(音樂響起),帶小朋友到樹林里去玩玩,幼兒教案《大班《大象救兔子》》。出示背景圖。
二、演示教具,啟發提問,引導幼兒講述。
1、問:誰在小樹林里?干什么?
討論后總結:小白兔、小灰兔、小黑兔在樹林里高高興興地玩著。(學習詞“高高興興”)。
2、插入老虎。
哎呀!誰來了?它來干什么?小兔子們怎么辦?
總結:突然,從樹林里竄出一只大老虎,它張著大大的嘴,露著尖尖的牙,要來抓小兔子,小兔子嚇得轉身就逃。(學習詞“竄”)。
3、它們逃到了河邊,怎么辦?誰會來救它們呢?(練習喊聲“救命呀!救命呀!”)
4、出示大象。
大象怎樣才能救它們?它會怎么說?怎么做?
小結:
大象聽到兔子的叫聲連忙跑過來說:“快!快從我身上跑過去。”它伸長鼻子,翹起尾巴,就像一座橋,小兔子就從這座橋上跑了過去。三只小兔得救了。
5、擴散性談話。
老虎追到河邊,看見小兔們都過了河,它會怎么做?
老虎專門欺負小動物,真是個壞東西,你想大象會怎么懲罰它呢?
(結果可以有多個)
三、教師演示教具,幼兒完整講述一遍。編故事題目。
四、教師示范講述一遍。
五、總結:今天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朋友之間、同伴之間應該相互關心、相互幫助,我們可不能學老虎,專門欺負別人,不然,總有一天會和老虎一樣受到懲罰的。
大班《大象救兔子》
設計方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概括出水果和干果各自的特征。
2、依據特征,對水果和干果進行分類,并記錄分類結果。
3、知道水果和干果營養豐富,喜歡吃水果和干果。
活動準備:
秋天果實豐收的一段錄像、人手一張記錄表、一支記號筆、各種去殼去皮工具、
提供各種水果和干果按果實展銷會的形式布置成三個區(觸摸區、分類區、品嘗區)。
活動過程:
一、 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1、出示神秘的小口袋,請幼兒摸摸,口袋里藏了什么?(蘋果和核桃)說說蘋果和核桃哪個是水果,哪個是干果?
2、導入語: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秋天是這些果實豐收的季節,大家想到果園去看看嗎?
3、播放秋天各種水果、干果成熟、豐收的錄像,感受豐收的喜悅。
3、請幼兒說說果園里自己認識的果實名稱。
二、觀察果實,比較異同。
1、導入語:果園里的果實真多,農民伯伯開了一個果實展銷會,邀請我們去參加。
參觀觸摸區:
(1)介紹觸摸區,請幼兒找找各種水果和干果,自由觸摸,感覺比較它們的'外部特征有什么不同?
(2)幼兒表達自己的發現。
(3)教師根據幼兒的發現和果實的外部特征進行小結。
來到品嘗區:
(1)自由品嘗水果和果實。(提供一些材料、鼓勵幼兒動腦探索如何去殼去皮)
(2)相互交流,說說水果和干果的味道(初步了解它們的內部特征。)
(3)教師小結:水果有水分,保存時間長;干果沒水分,保存時間短。它們都是植物的果實、營養豐富,味道好,大家要多吃。
嘗試分類區:
(1)介紹分類區與分類紀錄表。
(2)幼兒依據不同的特征進行分類并紀錄。
(3)教師觀察,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分類方法。
(4)教師小結分類中出現的問題、評價分類記錄表。
三、 延伸活動:
提問:(1)葡萄、紅棗屬于什么類?葡萄干、干棗屬于什么類?(2)為什么有些秋天的水果現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 讓幼兒對以上問題進行討論,教師不給孩子明確答案,讓孩子帶著疑問回家去查資料、尋找答案了解。繼續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與探索欲。事先讓幼兒帶各種干果和水果。
向幼兒介紹什么叫干果和水果。干果是有果實、有殼、能吃、沒有水分、是干的。水果是有水分,外面有一層軟軟的果皮。并且還可以告訴幼兒某些水果和干果還有特別作用如梨糖膏治咳喘病,葡萄可以釀酒等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科學課,在活動前一天我就叫小朋友們收集一些水果和干果。水果有蘋果、梨、香蕉、李子、火龍果等;干果有開心果、瓜子、核桃、小胡桃、毛栗子等等。在活動開始時,叫小朋友來摸摸水果和干果有什么感覺。之后我就向幼兒總結了水果和干果的各自不同特征,水果皮薄、肉厚、汁多,我們一般是吃它的果肉,而干果殼硬,里面包著種子,我們一般是吃它的種子。在講解完水果和干果的特征之后,就是讓幼兒品嘗部分水果和干果,在品嘗的過程中,我聽見好多幼兒都在輕輕的討論、交流,橘子的水好多啊,蘋果真甜呀,梨的水怎么那么多啊,小胡桃的殼真硬,瓜子的肉真香,開心果我們是吃它的種子吧等,幼兒在品嘗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了對水果和干果的認識,從而也對他們的不同特征有了更深厚的記憶。最后還向幼兒介紹了個別水果的作用,可以釀酒、可以治咳喘病等,豐富幼兒的知識。
設計方案 篇5
1 歌唱活動
隨著語言能力的發展,孩子唱歌的音域得到擴展,但許多孩子對歌曲音域、音高的了解、理解不夠,我們利用許多方面的經驗——視覺、觸覺、動作的暗示,并伴之以聽覺等進行教學。如:當教師在鋼琴上演奏出向上或向下的旋律時,要求孩子聯想向上或向下的動作,并伴之以“上樓”或“下樓”的詞語。這樣練習后,當教師再使用鋼琴來表現旋律的進行方向時,要求孩子以動作進行反應,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準確反應。
2 韻律活動
孩子肌肉協調能力發展了,孩子更有興趣去進行節奏中空間與動作的體驗,識別和表達音樂節奏要素理解的基礎,培養一種有規律的動作感覺。以發展幼兒的音樂活動能力為主要教育教學目標的韻律舞蹈活動,通過實踐,得出幾點教學方法:
(1)示范
通過同伴示范作用,其目的不在于幼兒的模仿,只在于通過示范者的動作,激發自己創作靈感,而教師的示范,主要是向幼兒傳授幼兒無法獨立完成或教師語言描述無法理解的動作。
(2)提示
主要是通過教師的提問或啟發性語言指導,引導幼兒的創新和創造,而不是引導回憶和再現。
3 欣賞
可以是教師模仿幼兒的動作作為欣賞,也可以是幼兒園的單獨表演作為同伴學習的例子,還可以在同伴的指導下,進行不為斷的改進。例如:我有一段以跳音為主的樂曲,請幼兒表現會跳的動物,孩子們做出了小兔、青蛙、袋鼠等動物的跳躍形態,這時,有個女孩卻扮公雞跳,大家有點納悶,公雞可不擅長跳啊,小女孩卻理直氣壯地說:“我看到公雞打架就是一跳一跳的。”幼兒的一些創造有時往往令教師始料不及,為之驚喜的新穎獨特的動作,我們應該用欣賞的目光提高他們對音樂活動表現的興趣。
4 表演
傳統的幼兒園舞蹈表演,往往用了干巴巴地喊一二三四,反復機械地練習基本動作或基本動作或基本動作組合,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學習舞蹈的基本結構,最后再將全部的舞蹈動作連貫起來配上音樂伴奏進行表演。這樣,在能夠完整連貫地表演之前,幼兒往往會不斷地陷入厭煩、苦惱與疲憊的困境之中,而教師也往往很快地感到自己的身心疲憊,從而熱情下降。
我在對農村幼兒音樂律動活動能力的培養中,根據幼兒園年齡特征,有目的地選擇樂曲,讓樂曲喚起幼兒情緒或肌體的反應,肯定他們的正確反應,并對較遲緩的孩子加以適當的鼓勵,帶動他們與音樂與同伴交流欣賞。讓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自信心、獨立性、熟練性和合作感,同時,允許在嘗試狀態和探索中發生的創造性的錯誤。
5 音樂欣賞活動
在音樂欣賞活動中,我們一般采用看圖欣賞、隨樂動作、故事加入等方法,運用這些方法進行單一或綜合的方法進行完整地欣賞活動,了解作品,但并不要求幼兒能聽出音樂較細致的情趣,在日積月累后,再逐步直接或間接地欣賞,寓音樂教育于音樂形象之中,感受音樂的力度、速度、音區、情緒等的變化。如:欣賞活動《獅王進行曲》,教師給孩子們講了個音樂里的故事,接著請他們帶著故事聽音樂,看看是不是像故事里所說的.那樣。這回孩子們聽得可認真了。當音樂放到獅王咆哮的時候,有的孩子兩手緊握,縮起了脖子,小班的珂珂嚇得直往旁邊的小朋友身上躲,孩子們都進入了音樂所表現的意境。后來,每一首曲子都能被他們想象成一個有趣的故事或者一幅美麗的圖畫。
幼兒音樂教學應著重唱的音準、節拍的配合、肢體與音樂的表現及簡單器樂演奏的能力等綜合的能力,不應只注重音符名稱、符號的意義等學理性的認知評量。有許多幼兒甚至國小兒童可以在認知的紙筆測驗評量拿到滿分,但無法跟著琴聲唱出準確的音高,看著樂譜無法拍出實值的節奏長度。在技能部分無法與認知的能力連結,幼兒的音樂學習則僅止于機械式的知識性學習,并無法達到音樂技能的功能性,因為音樂的符號若僅止于各種符號的認知學習,而不能運用于技能的表現則失去符號的功能性,若能透過聲音的高低、長短將符號的意義呈現出來,則學習音樂符號才有實值意義。而幼兒運用音樂符號表現應有的音樂能力再透過內心對音樂的快、慢、強、弱感受,藉由音樂內化而表現出來的態度、反應則可達到情意方面的評量,音樂教師在情意方面的評量絕對要尊重幼兒對于音樂詮釋的看法與表現,因為在情意方面每個兒童的感受不同時,表達的方式絕對會有差異性,而教師應給于幼兒在情意方面的表達有多元的方式與空間。而幼兒在音樂創造力方面的發展能力與表現能力與教師給予的教學方式和教材當然息息相關,所以評量方式、評量的過程與結果均會影響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及持久性。教師教學必須兼顧認知、技能、情意之學習結果且評量分析「應該怎樣表現」(知識)、「真正表現行為」(實做)之間的差異,方能檢討教學成效與實施補救教學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設計方案07-21
經典設計方案12-05
設計方案(精選)09-26
(精選)設計方案11-04
《尊嚴》設計方案12-09
網吧設計方案05-02
版報設計方案12-09
設計方案格式12-07
網站設計方案12-07
概念設計方案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