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方案(優選3篇)
為了確保我們的努力取得實效,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那么問題來了,方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設計方案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設計方案 篇1
一、活動宗旨
以全省法律援助宣傳日為契機,抓住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實施十周年有利時機,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通過組織開展法律援助調研、回訪活動,了解群眾呼聲,進一步樹立群眾觀點,增強為民服務宗旨意識;通過組織開展集中宣傳活動,進一步擴大社會宣傳,提升社會知曉率;通過組織開展法律援助走基層轉作風活動,進一步增強服務能力,樹立窗口形象,提升法律援助社會公信力。
二、活動內容
(一)組織開展一次紀念《法律援助條例》頒布實施十周年大型宣傳活動。各司法所、援助工作站要在9月1日當天,開展法律援助宣傳活動。積極宣傳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實施以來的成果,展示十年來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樹立法律援助工作者的良好形象。縣局、縣中心將于9月1日上午在縣城街道進行現場宣傳、咨詢活動。
各司法所、援助工作站要采取召開座談會、理論研討等形式,總結法律援助10年來的成績,進一步創新思路,謀劃未來發展。
(二)組織開展法律援助調研、回訪活動。縣局、縣中心將按照省廳“貼民心、轉作風、樹形象”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要求,分階段有步驟地在9月1日前后,組織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深入基層,開展一次大回訪、大調研活動,了解群眾需求,征求工作意見,接地氣,樹新風,轉作風,找準當前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問題,為下一步改進提高奠定基礎。每個司法所回訪不少于3個受援人,并根據調研情況形成一分書面的調研報告或論文。
(三)開展一次法律援助走基層活動。縣局、縣中心組織法律援助工作人員、律師進社區、進村組、進學校、進工地、進市場,針對空巢老人、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進城務工人員等各類困難群眾,開展面對面、零距離的`法律援助宣傳,提供個性化、專業化法律援助服務,在服務中提升能力,樹立形象。
(四)組織開展媒體集中宣傳活動。各司法所、援助工作站要根據本地實際制定具體宣傳方案,加強與廣電部門以及媒體的協調聯動,于9月1日前后集中一段時間,充分利用報紙、網絡、電臺等媒體,營造聲勢,開展全方位的宣傳。通過各種手段開展多渠道的媒體宣傳活動,如播發新聞、簡訊,報道典型人物或事例等,使宣傳活動日成為普及法律援助知識、服務困難群眾的有效載體。各司法所至少要有一篇宣傳文章上報縣局。
三、活動要求
(一)高度重視,精心謀劃組織。各司法所和法律援助工作站要充分認識開展系列宣傳服務活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精心謀劃好宣傳服務活動。要結合本地工作實際,緊貼基層群眾,突出基層特色,制定具體活動方案,將法律援助系列宣傳服務活動與“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機結合,使宣傳活動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確保活動落實到位,人員組織到位,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二)創新形式,豐富載體。各司法所和法律援助工作站要不斷創新形式和途徑,緊緊圍繞活動主題,整合資源,結合“法律六進”,密集宣傳,形成聲勢。要把傳統宣傳形式和現代化的媒體宣傳手段相結合,不斷擴大宣傳層面,要把宣傳活動與服務實踐相結合,通過服務增強效果,樹立形象。
(三)務求實效,力戒形式主義。各司法所要扎扎實實地開展宣傳服務活動,要多與群眾打交道,接地氣,用真情,真心解答群眾咨詢,熱情受理申請,嚴格辦理案件,要把困難群眾的評價作為檢驗活動的效果。
各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要在9月25日前將活動開展情況上報縣法律援助中心,上報情況包括一分宣傳月總結,以及四項具體活動的照片、統計數據、調研報告或調研論文。
設計方案 篇2
教室,知識的殿堂,思想的熔爐。教室是我們學生學習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僅是我們日常學習的場所,更是一個集體團結奮進的陣地,是同學們交流、互助、活動、發展的平臺。讓我們大家一起動手——美化教室,展示集體的智慧,體現班級的特色,為我們自己營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讓我們一起留住美好的春天,使春天永駐我們的'教室,永駐我們每個人的心間!
一、活動主題:青春的活力
二、活動宗旨:
⑴營造并保持整潔、寧靜、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
⑵美是一種綜合素質,本次活動旨在體現榮懷學子崇高自然美、追求人文美和展現青春美的良好風范;
⑶增強班級凝聚力,充分發揮各班同學的創造力、動手設計能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
⑷體現本班級的特色與風格。
三、活動內容及要求:
⑴環境衛生方面:按照政教處教室大掃除的具體要求做好教室衛生,并能長期保持教室的干凈、整潔。
⑵設計、布置方面:教室的設計、布置要簡潔、大方,杜絕不規范字,要適合教室這樣一個學習場所的環境要求。我們不提倡各班花大量的錢買裝飾品,而希望同學們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長,活學、活用,力爭達到“雅致、溫馨、和諧”的總要求。
⑶文化宣傳方面:每個班級都應該開設獨具特色的一些知識窗口,比如“知識角、信息欄等”,其內容要新穎,要經常更換新內容,要使其真正成為同學展示學習成果的一個平臺。另外,各班班級書庫的流通及黑板報的設計也是評比的重要內容。
四、參與對象:全校各個班級
五、活動截止日期:10月15日至11月1日
六、獎項:高一年級組:8名,高二年級:8名,高三年級:8名。
七、評比方法:
⑴初評:初評由學生會組織到各班進行觀摩,并結合各班的情況進行適當的指導或提出一些建議。
⑵復評:由政教處、團委組織評比小組到各班進行現場評比,評比小組綜合“環境衛生、教室布置、文化宣傳和整體氛圍”四個方面打分,分值分別為30、30、30、10分,總分100分,最后根據綜合意見評出相應獎項。屆時將進行現場拍照,評比結束后,做一期圖片展。
設計方案 篇3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愜qiè意 水門汀tīng 徘pái徊huái 參cēn差cī
點撥:注意多音字“參”“差”的讀音。
2.用恰當詞語填空。
(1)太陽雖已落山,天還沒有黑。一種幽暗的光彌漫在窗際,仿佛電影中的一幕。
(2)回頭一看,原來月亮已在東天的竹葉中間放出她的清光。
二、重點句子
1.中國畫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畫那樣畫得同真物一樣。凡畫一物,只要能表現出像我們閉目回想時所見的一種神氣,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符號只要用墨筆就夠了。
2.但這時候畫家所描的,實在已經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種美的姿勢,一種活的`神氣,所以不妨用紅色來描。
三、文學(文體)常識
《竹影》選自《豐子愷文集》,作者豐子愷,原名豐潤,現代畫家、散文家(稱謂)。
全文以“竹影”為線索,以幾個少年充滿童真童趣描描畫畫的游戲,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說明藝術并非高不可攀,關鍵是要培養在生活中感受藝術的能力。
P128注釋1 豐子愷,原名豐潤,畫家、散文家
1. 重點段:P131 第5-6段
(1)竹子難畫在哪里?(第5段)(2)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比喻)
說明:中國畫重寫意(神似),西洋畫重寫實(形似)。
2.記敘線索:孩子興趣轉移(看人影—畫竹影)
3.爸爸的角色:藝術領路人,寓教于樂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設計方案(精選)09-26
設計方案(精選)03-11
經典設計方案12-05
設計方案07-21
(精選)設計方案11-04
(合集)設計方案08-17
(通用)設計方案08-26
設計方案[推薦]10-16
(集合)設計方案10-30
設計方案[精品]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