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學原理試題
《統計學原理》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1.下面屬于連續變量的是( )
A、職工人數 B、機器臺數 C、工業總產值 D、車間數
2.人均收入,人口密度,平均壽命,人口凈增數,這四個指標中屬于質量指標的有( )。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3. 章丘市工商銀行要了解2000年第一季度全市儲蓄金額的基本情況,調查了儲蓄金額最高的幾個儲蓄所,這種調查屬于( )
A、重點調查 B、典型調查 C、抽樣調查 D、普查
4.某外商投資企業按工資水平分為四組:1000元以下,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元以上。第一組和第四組的組中值分別為( )
A、750和2500 B、800和2250 C、800和2500 D、750和2250
5.1990年,我國人均糧食產量393.10公斤,人均棉花產量3.97公斤,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1558元,人均國民收入1271元它們是( )。
A、結構相對指標 B、比較相對指標 C、比例相對指標 D、強度相對指標
6.按照計劃規定,工業總產值與上年對比需增長30%,實際卻比計劃少完成了10%,同上年相比,今年產值的實際增長率為( )。
A、60% B、120% C、40% D、17%
7.下列指標中屬于結構相對指標的是( )。
A、產值計劃完成程度 B、凈產值占總產值的比重 C、產值資金占用率 D、百元流動資金利稅率
8.下列屬于時點數列的是( )。
A、某廠各年工業產值 B、某廠各年勞動生產率 C、某廠各年生產工人占全部職工的比重 D、某廠各年年初職工人數
二、多項選擇題
1.通過調查鞍鋼、首鋼、寶鋼等幾個大鋼鐵基地來了解我國鋼鐵的基本情況,這種調查屬于( )
A、重點調查 B、典型調查 C、抽樣調查 D、非全面調查 E、普查
2.下列指標屬于時點指標的有( )。
A、人口數 B、新出生人口 C、商品庫存量 D、國民收入 E、職工人數
3.下列指標屬于動態相對指標的有( )。
A、1981年到1990年我國人口平均增長1.48%
B、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為1980年的236.3%
C、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占28.4%、44.3%、27.3%
D、1990年國民收入為1952年的2364.2%
4.下列各項中屬于品質標志的有( )。
A、性別 B、年齡 C、職務 D、民族 E、工資
三、判斷題(每題2分,共10分)
1、總體和總體單位的關系總是固定不變的。( )
2、樣本指標是隨機變量。( )
3、所選擇單位的標志值占總體標志總量的絕大比例,這些單位就是重點單位( )
4、綜合指數和平均指數都是總指數。( )
5、各個變量值與它們的算術平均數的離差平方和等于最小值。( )
四、簡答題
1.什么是標志與指標?
2.平均數有哪幾種類型?
3.什么是抽樣調查 ?
4.簡述影響抽樣誤差大小的因素
五、計算題
1.某廠產品產量及出廠價格資料如下表:
內容需要下載文檔才能查看
要求:對該廠總產值變動進行因素分析。(計算結果百分數保留2位小數)
內容需要下載文檔才能查看
2.某市1999年零售香煙攤點調查資料如下表所示,試計算該零售香煙攤點的月平均數。
《統計學原理》 B卷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 2.C 3.A 4.D 5.D 6. D 7.B 8.D
二、多項選擇題
1.AD 2.ACE 3.BD 4.ACD
三、判斷題(每題2分,共10分)
1、×2、√3、√4、√5、√
四.簡答題
1.答:標志是說明總體單位屬性或特征的名稱,有品質標志和數量標志之分。指標是用來說明統計總體數量特征的。
2.答:平均數有算術平均數、調和平均數、幾何平均數、眾數、中位數五種。
3.答:是一種非全面調查,它是按照隨機原則從總體中抽取部分調查單位進行觀察,用以推算總體數量特征的一種調查方式。
4.答:(1)總體單位之間的標志變異程度;(2)樣本單位數目(樣本容量)的多少;(3)抽樣方式的選擇;(4)抽樣組織形式的影響。
五、計算題
、倏偖a值指數
Σp1q1/Σp0q0=(5000*100+12000*60+41000*20)/(6000*110+10000*50+40000*20)=104.08%
總成本增加量
Σp1q1-Σp0q0=2040000-1960000=80000(元)
、诋a量指數
Σp1q1/Σp0q0=(5000*110+12000*50+41000*20)/(6000*110+10000*50+40000*20)=100.51%
因產量變動而使總產值增加額
Σp0q1-Σp0q0=1970000-1960000=10000(元)
、鄢鰪S價格指數
Σp1q1Σp0q0=(5000*100+12000*60+41000*20)/(5000*110+12000*50+41000*20)=103.55%
因出廠價格變動而使總產值增加額
Σp1q1-Σp0q1=2040000-1970000=70000(元)
、軓南鄬凋炞C二者關系 104.08%=100.51%×103.55
從絕對數驗證二者關系 80000=10000+70000
2. 該零售香煙攤點的月平均數為
x=(444*488)/2*2+(488+502)/2*3(502+554)/2*4(554+512)/2*3
=(932+1485+2112+1599)/12=510.67(個)
2. 解:根據樣本資料得:
P=n1/n=8/200=4%
μp=(p(1-p)/n*(1-n/N))=0.0135
所以,這批產品的廢品率為(4%±2.7%),即(1.3%,6.7%)。因此,不能認為這批產品的廢品率不超過5%。
統計學原理試卷
一、單選題
1.統計學的基本方法包括有( )
①調查方法、整理方法、分析方法、預測方法
②調查方法、匯總方法、預測方法、實驗設計
③相對數法、平均數法、指數法、匯總法
、軐嶒炘O計、大量觀察、統計描述、統計推斷
2.要了解某市國有工業企業生產設備情況,則統計總體是( )
、僭撌袊械娜抗I企業
、谠撌袊械拿恳粋工業企業
③該市國有的某一臺設備
、茉撌袊兄乒I企業的全部生產設備
3.有意識地選擇三個農村點調查農民收入情況,這種調查方式屬于( )
、俚湫驼{查 ②重點調查 ③抽樣調查 ④普查
4.2000年11月1日零點的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是( )
、俚湫驼{查 ②重點調查 ③一次性調查 ④經常性調查
5.將不同地區、部門、單位之間同類指標進行對比所得的綜合指標稱為( )
①動態相對指標 ②結構相對指標 ③比例相對指標 ④比較相對指標
6.一個企業產品銷售收入計劃增長8%,實際增長20%,則計劃超額完成程度為( )
、12% ②150% ③111.11% ④11.11%
7.眾數是總體中下列哪項的標志值( )
、傥恢镁又 ②數值最大 ③出現次數較多 ④出現次數最多
8.某工廠新工人月工資400元,工資總額為200000元,老工人月工資800元,工資總額80000元,則平均工資為( )
①600元 ②533.33元 ③466.67元 ④500元
9.抽樣調查和重點調查的主要區別是( )
、龠x取調查單位的方式不同 ②調查的目的不同 ③調查的.單位不同 ④兩種調查沒有本質區別
10.當可靠度大于0.6827時,抽樣極限誤差( )
①大于抽樣平均誤差 ②小于平均誤差 ③等于抽樣平均誤差 ④與抽樣平均誤差的大小關系依樣本容量而定
11.已知變量x與y之間存在著負相關,指出下列回歸方程中哪一個肯定是錯誤的( )
、賧=–10-0.8x ②y=100-1.5x ③y=–150+0.9x ④y=25-0.7x
12.當所有觀察值y都落在回歸直線y=a+bx上,則x與y之間的相關系數( )
①r=1 ②–1<r<0 ③r=1或r=–1 ④0<r<1
13.下列等式中,不正確的是( )
、侔l展速度=增長速度+1 ②定基發展速度=相應各環比發展速度的連乘積
③定基增長速度=相應各環比增長速度的連乘積 ④平均增長速度=平均發展速度-1
14.某地區1990-1996年排列的每年年終人口數動態數列是( )
、俳^對數動態數列 ②絕對數時點數列 ③相對數動態數列 ④平均數動態數列
15.若銷售量增加,銷售額持平,則物價指數( )
、俳档 ②增長 ③不變 ④趨勢無法確定
16.某種產品報告期與基期比較產量增長26%,單位成本下降32%,則生產費用支出總額為基期的( )
①166.32% ②85.68% ③185% ④54%
17.下列指數中屬于可變構成指數的是( )。
、佴瞲1f1/Σf1:Σx0f0/f0 ②Σx1f0/Σf0:Σx0f1/Σf1
、郐瞲1f1/Σf1:Σx0f1/Σf1 ④Σx0f1/Σf1:Σx0f0/f0
18.某地有2萬畝稻田,根據上年資料得知其中平均畝產的標準差為50公斤,若以95.45%的概率保證平均畝產的誤差不超過10公斤,應抽選( )畝地作為樣本進行抽樣調查。
、100 ②250 ③500 ④1000
19.在指數的概念中( )
①簡單指數是指個體指數,加權指數是指總指數
、诤唵沃笖凳侵缚傊笖,加權指數是指個體指數
、酆唵沃笖岛图訖嘀笖刀际侵競體指數
、芎唵沃笖岛图訖嘀笖刀际侵缚傊笖
20.已知某工廠甲產品產量和生產成本有直線關系,在這條直線上,當產量為1000時,其
生產成本為30000元,其中不隨產量變化的成本為6000元,則成本總額對產量的回歸方程是( )。
①y=6000+24x ②y=6+0.24x
、踶=24000+6x ④y=24+6000x
【統計學原理試題】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