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銀行學第九章貨幣供給習題(附答案)
貨幣銀行學的貨幣供給這一章節大家學習的怎么樣了。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推薦一些貨幣銀行學第九章貨幣供給習題和答案,希望大家有用哦。
貨幣銀行學第九章貨幣供給習題
一、名詞解釋(5題,每題4分)
1、原始存款
2、超額準備金
3、基礎貨幣
4、貨幣乘數
5、M1
二、單項選擇題(10題,每題1分)
1.貨幣供應量一般是指( )
A.流通中的現金量B.流通中的存款量
C.流通中的現金量與存款量之和D.流通中的現金量與存款量之差
2.貨幣供給的根本來源是( )
A.銀行貸款B.財政支出C.企業收入D.個人收入
3.主張“貨幣供給是外生變量”的論點,其含義是( )
A.貨幣供給決定于整個金融體系的運作
B.貨幣供給決定于貨幣當局的政策
C.貨幣供給決定于客觀經濟過程
D.貨幣供給決定于財政政策的實施
4.如果物價上漲,名義貨幣供給成比例地隨之增加,則實際貨幣供給( )
A.也成此比例地增加B.成比例地減小C.保持不變D.無方向性的振蕩
5.如果實際貨幣需求增加而名義貨幣供給不變,則貨幣和物價的變化是( )
A.貨幣升值,物價下降B.貨幣升值,物價上漲
C.貨幣貶值,物價下降D.貨幣貶值,物價上漲
6.中央銀行提高存款準備率,將導致商業銀行信用創造能力的( )
A.上升 B.下降C.不變D.不確定
7.基礎貨幣是由( )提供的
A.投資基金 B.商業銀行C.中央銀行 D.財政部
8.派生存款是由( )創造的
A.商業銀行B.中央銀行C.證券公司D.投資公司
9.下列資產負債項目中,屬于中央銀行負債的有( )
A.流通中的通貨B.央行的外匯儲備C.對商業銀行的貸款 D.財政借款
10.下列金融變量中,直接受制于商業銀行行為的是( )
A.超額存款比率B.現金漏損率C.定期存款比率D.財政性存款比率
三、判斷題(10題,每題1分)
1、當非銀行公眾向中央銀行出售債券,并將所獲支票在中央銀行兌現時,則基礎貨幣增加。
2、當央行為維持匯率穩定而買賣外匯時,常導致基礎貨幣的變動。
3、一般地說,央行降低再貼現利率,則貨幣供應量一定擴張。
4、若中央銀行在市場購買價值100萬元的外匯,同時增加對商業銀行100萬元再貼現貸款,貨幣乘數為3,在其它條件不變時,貨幣供應量增加600萬元。
5、基礎貨幣中具有乘數效應的部分主要是現金。
6、貨幣乘數取決于四個因素的變動,即現金漏損率、超額準備金率、活期存款法定準備金率、定期存款法定準備金率以及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之比。
7、貨幣供應量是由四個經濟主體,即公眾、銀行部門、政府及貨幣當局共同決定的。
8、財政赤字往往會導致基礎貨幣增加。
9、地下經濟活動月猖獗,現金漏損率越高。
10、信用貨幣時代,可以完全由市場來調節貨幣供給。
四、填空題(20題,每空1分)
1.基礎貨幣又稱強力貨幣,它由商業銀行的 和 組成。
2.政府直接向中央銀行透支會使貨幣供應 。
3.中央銀行實施公開市場操作手段的前提是存在 。
4.基礎貨幣、貨幣乘數和貨幣供應量之間的數量關系為 ,其中貨幣存量 M1= 。
5.總準備金(R)= 。
6.基礎貨幣與央行資產總規模呈 關系,與非基礎貨幣負債項目是 關系。
7.貨幣供應量層次的劃分是 為標準的。
8.在現代信用貨幣制度下,貨幣供給的源頭是 。
9. 作為整個銀行體系內存款擴張、貨幣創造的基礎,其數額大小對 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10.一般來說,市場利率越高,超額準備金率越 。
11.貨幣供應量是 與 的乘積。
12.現金是 銀行的負債,存款是_ _銀行的負債。
13、狹義的貨幣供給量是從貨幣的交易功能出發確定貨幣的范圍和口徑,因此主要是指M1;廣義的貨幣供給量則從貨幣的貯藏功能出發確定貨幣的范圍和口徑,因此主要是指M2和M3等。大多數時候,我們研究的貨幣供給量是指的 貨幣供給量。
14、如果認為貨幣供給是 ,貨幣供給總是要被動地決定于客觀經濟過程,而貨幣當局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其變動,自然貨幣政策的調節作用,特別是以貨幣供給變動為操作指標的調節作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15、所謂 是指商業銀行發放貸款或進行其他資產業務時所轉化而來的存款。
16、現代社會,債權人通過轉移這些債權來完成商品勞務的交換和價值的.轉移,通過持有這些債權來實現價值的儲藏。這些債權是指今天的 。
17、銀行對企業、團體及個人的貸款和投資增減凈額若為正數,則表示信用擴張,這會直接引起貨幣供應量 。
18、財政支出與收入增減凈額若為負數,則表示財政凈盈余,這必會使貨幣供應量 。
19、國際收支順差或黃金外匯儲備凈增,則貨幣供應量 。
20、由于 基本上受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左右,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可以認為貨幣供給具有外生性,是外生變量。
五、計算題(3題,每題8分)
1、去年貨幣供應量為1000億元,今年經濟增長率為10%,物價上漲率為12%,貨幣流通速度不變,問今年貨幣供應量應為多少?如果基礎貨幣量為400億, 現金漏損率為10%,超額準備金率為10%,那么,為實現貨幣供應量目標法定準備金率定多少合適?
2、假定支票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為10%,并且整個銀行體系沒有任何超額準備金的情況下,有一家銀行的客戶提走了1000元的支票存款,試計算整個銀行體系的存款收縮總額。
3、原始存款1000萬元,法定存款準備金率9%,提現率6%,超額準備金率5%,試計算整個銀行體系的派生存款。
六、簡答題(5題,每題10分)
1、貨幣供給量是由哪些主體的行為決定的?
2、影響基礎貨幣的因素包括哪些?
3、請從銀行體系合并后資產負債表分析影響貨幣供給的因素
4、制約派生存款的因素有哪些?
5、簡述存款創造的基本條件
七、論述題(1題,每題15分)
1、試分析影響貨幣乘數變動的因素
2、請你從貨幣供給模型分析影響貨幣供給的主體及其背后的因素
第九章 貨幣供給習題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5題,每題4分)
1、原始存款
所謂原始存款指商業銀行吸收的,能增加其準備金的存款。原始存款是商業銀行進行信用擴張和創造派生存款的基礎。
2、超額準備金
金融機構在央行存款超過法定準備金存款的部分為超額準備金存款,超額準備金存款與金融機構自身保有的庫存現金,構成超額準備金(在我國習慣上稱為備付金)。
3、基礎貨幣
基礎貨幣,是中央銀行所發行的現金貨幣,以及對各商業銀行的負債(即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準備金存款)的總和,實際上也是中央銀行對社會公眾的負債總額。現實中的所有貨幣都是在其基礎上創造出來的,所以把這二者之和稱之為基礎貨幣。
4、貨幣乘數
貨幣乘數是指基礎貨幣每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所引起的貨幣供給額增加或減少的倍數。
5、M1
M1由流通中的現金和支票存款構成,代表現實的購買力。它的過多馬上就會引起物價上漲。
二、單項選擇題(10題,每題1分)
1.貨幣供應量一般是指( C )
A.流通中的現金量B.流通中的存款量
C.流通中的現金量與存款量之和D.流通中的現金量與存款量之差
2.貨幣供給的根本來源是( A )
A.銀行貸款B.財政支出C.企業收入D.個人收入
3.主張“貨幣供給是外生變量”的論點,其含義是( B )
A.貨幣供給決定于整個金融體系的運作
B.貨幣供給決定于貨幣當局的政策
C.貨幣供給決定于客觀經濟過程
D.貨幣供給決定于財政政策的實施
4.如果物價上漲,名義貨幣供給成比例地隨之增加,則實際貨幣供給( C )
A.也成此比例地增加B.成比例地減小C.保持不變D.無方向性的振蕩
5.如果實際貨幣需求增加而名義貨幣供給不變,則貨幣和物價的變化是( A )
A.貨幣升值,物價下降B.貨幣升值,物價上漲
C.貨幣貶值,物價下降D.貨幣貶值,物價上漲
6.中央銀行提高存款準備率,將導致商業銀行信用創造能力的( B )
A.上升 B.下降C.不變D.不確定
7.基礎貨幣是由( C )提供的
A.投資基金 B.商業銀行C.中央銀行 D.財政部
8.派生存款是由( A )創造的
A.商業銀行B.中央銀行C.證券公司D.投資公司
9.下列資產負債項目中,屬于中央銀行負債的有(A )
A.流通中的通貨B.央行的外匯儲備C.對商業銀行的貸款 D.財政借款
10.下列金融變量中,直接受制于商業銀行行為的是( A )
A.超額存款比率B.現金漏損率C.定期存款比率D.財政性存款比率
三、判斷題(10題,每題1分)
1、當非銀行公眾向中央銀行出售債券,并將所獲支票在中央銀行兌現時,則基礎貨幣增加。( T )
2、當央行為維持匯率穩定而買賣外匯時,常導致基礎貨幣的變動。( T )
3、一般地說,央行降低再貼現利率,則貨幣供應量一定擴張。( F )
4、若中央銀行在市場購買價值100萬元的外匯,同時增加對商業銀行100萬元再貼現貸款,貨幣乘數為3,在其它條件不變時,貨幣供應量增加600萬元。( T )
5、基礎貨幣中具有乘數效應的部分主要是現金。( F )
6、貨幣乘數取決于四個因素的變動,即現金漏損率、超額準備金率、活期存款法定準備金率、定期存款法定準備金率以及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之比。( T )
7、貨幣供應量是由四個經濟主體,即公眾、銀行部門、政府及貨幣當局共同決定的。( T )
8、財政赤字往往會導致基礎貨幣增加。( T)
9、地下經濟活動月猖獗,現金漏損率越高。( T)
10、信用貨幣時代,可以完全由市場來調節貨幣供給。( F )
四、填空題(20題,每空1分)
1.基礎貨幣又稱強力貨幣,它由商業銀行的 準備金 和 流通中現金 組成。
2.政府直接向中央銀行透支會使貨幣供應 增加 。
3.中央銀行實施公開市場操作手段的前提是存在 發達的證券市場 。
4.基礎貨幣、貨幣乘數和貨幣供應量之間的數量關系為 貨幣供應量=基礎貨幣*貨幣乘數 ,其中貨幣存量 M1= C+Dd 。
5.總準備金(R)= 法定準備金+超額準備金 。
6.基礎貨幣與央行資產總規模呈 正相關 關系,與非基礎貨幣負債項目是 負相關 關系。
7.貨幣供應量層次的劃分是 以資產的流動性高低 為標準的。
8.在現代信用貨幣制度下,貨幣供給的源頭是 中央銀行 。
9. 基礎貨幣 作為整個銀行體系內存款擴張、貨幣創造的基礎,其數額大小對 貨幣供給 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10.一般來說,市場利率越高,超額準備金率越 低 。
11.貨幣供應量是 基礎貨幣 與 貨幣乘數 的乘積。
12.現金是 中央 銀行的負債,存款是_商業_銀行的負債。
13、狹義的貨幣供給量是從貨幣的交易功能出發確定貨幣的范圍和口徑,因此主要是指M1;廣義的貨幣供給量則從貨幣的貯藏功能出發確定貨幣的范圍和口徑,因此主要是指M2和M3等。大多數時候,我們研究的貨幣供給量是指的 狹義的 貨幣供給量。
14、如果認為貨幣供給是 內生變量 ,貨幣供給總是要被動地決定于客觀經濟過程,而貨幣當局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其變動,自然貨幣政策的調節作用,特別是以貨幣供給變動為操作指標的調節作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15、所謂 派生存款 是指商業銀行發放貸款或進行其他資產業務時所轉化而來的存款。
16、現代社會,債權人通過轉移這些債權來完成商品勞務的交換和價值的轉移,通過持有這些債權來實現價值的儲藏。這些債權是指今天的 信用貨幣 。
17、銀行對企業、團體及個人的貸款和投資增減凈額若為正數,則表示信用擴張,這會直接引起貨幣供應量 增加 。
18、財政支出與收入增減凈額若為負數,則表示財政凈盈余,這必會使貨幣供應量 減少 。
19、國際收支順差或黃金外匯儲備凈增,則貨幣供應量 增加 。
20、由于 基礎貨幣 基本上受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左右,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可以認為貨幣供給具有外生性,是外生變量。
五、計算題(3題,每題8分)
1、去年貨幣供應量為1000億元,今年經濟增長率為10%,物價上漲率為12%,貨幣流通速度不變,問今年貨幣供應量應為多少?如果基礎貨幣量為400億, 現金漏損率為10%,超額準備金率為10%,那么,為實現貨幣供應量目標法定準備金率定多少合適?
解答:
①
②1232= 推出r=15.71%
今年貨幣供應量應為232億元;為實現貨幣供應量目標法定準備金率定15.71%合適。
標準:對得8分。
2、假定支票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為10%,并且整個銀行體系沒有任何超額準備金的情況下,有一家銀行的客戶提走了1000元的支票存款,試計算整個銀行體系的存款收縮總額。
解:
整個銀行體系的存款收縮額=1000/10%=10,000元
標準:對得8分。
3、原始存款1000萬元,法定存款準備金率9%,提現率6%,超額準備金率5%,試計算整個銀行體系的派生存款。
答案:派生存款=總存款—原始存款
總存款=原始存款×存款派生倍數=1000×1/(9%+6%+5%)-1000=4000(萬元)
標準:對得8分。
六、簡答題(5題,每題10分)
1、貨幣供給量是由哪些主體的行為決定的?
概括起來,貨幣供給量是下述主體的行為共同決定,他們是:
①中央銀行的行為影響
中央銀行既是一國金融活動的調節者,又是基礎貨幣的供給主體,中央銀行在貨幣供給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壟斷貨幣發行權上。流通中的現金全部是中央銀行發行的具有無限清償能力的支付手段,中央銀行根據貨幣政策和經濟發展的需要確定現金的發行數量。中央銀行通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和公開市場業務等手段影響商業銀行的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進而影響貨幣供給總量。
②商業銀行的行為影響
商業銀行既是基礎貨幣的接受者,又是存款貨幣創造的主體。
商業銀行創造的貨幣是派生存款,派生存款和原始存款共同構成了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總額。通過存款的創造,增加了貨幣供給量。
③財政機構的行為影響
財政機構是通過改變它在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的存款來影響基礎貨幣和貨幣供給的。
在基礎貨幣總量既定的前提下,財政機構若增加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則會引起基礎貨幣的減少,并進而引起其在商業銀行的存款減少,從而減少貨幣供給量。反之,當財政機構取出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基礎貨幣和根據貨幣乘數而得出的貨幣供給量就會增加。
④企業的行為影響
企業的行為對貨幣供給的影響是通過它們對貨幣資金的需求來實施的。
貨幣供給總是以企業、社會公眾等存在相應的貨幣需求作為前提的。比如,企業對資金需求增加,如果追加投入是靠自身積累,則不會影響貨幣供給;如果是靠增資發行有價證券,則會影響貨幣供給的結構;如果申請銀行貸款,則會影響貨幣供給。
⑤社會公眾的行為影響
社會公眾也是通過對貨幣需求的行為引起不同存款類型之間的轉換,以及影響現金與存款的比率,從而影響貨幣乘數。
標準:答對每點2分。
2、影響基礎貨幣的因素包括哪些?
①國際收支:盈余,則央行購進外匯,央行國外凈資產項目增加;反之,赤字則央行要出售外匯供進口用,國外資產凈額減少。這些都影響基礎貨幣的增減。
②匯率政策:央行不想讓本幣升值就會買進外匯,如果不想讓本幣貶值,就拋出外匯。這些都會影響到央行國外凈資產的增減,從而影響到基礎貨幣的增減。
③政府財政收支:發生赤字,央行對政府的債權增加,基礎貨幣增加(貨幣供給增加);反之盈余則對政府債務增加,基礎貨幣減少(貨幣回籠,供給減少)。
④貨幣政策:對基礎貨幣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再貼現(再貸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兩個方面。通過利率的提高和降低及債券的買進賣出影響對金融機構的債權和債券資產的增減,從而影響基礎貨幣的增減。
標準:答對每點2.5分。
3、請從銀行體系合并后資產負債表分析影響貨幣供給的因素
貨幣供應量受以下四個因素的制約:
①信貸收支狀況
銀行對企業、團體及個人的貸款和投資增減凈額,若為正數,則表示信用擴張,這會直接引起貨幣供應量增加。若為負數,則表示信用收縮,這造成貨幣供應量減少。
②財政收支狀況
財政支出與收入增減凈額若為正數,則表示財政凈赤字,這必然導致貨幣供應量增加;若為負數,則表示財政凈盈余,這必會使貨幣供應量減少。
③國際收支狀況
國際收支增減凈額若為正數(即國際收支順差或黃金外匯儲備凈增),則貨幣供應量增加。若為負數,則貨幣供應量減少。
④銀行資本的變化及其余額。
銀行資本與貨幣供給呈反比關系。
標準:答對每點2.5分。
4、制約派生存款的因素有哪些?
整個商業銀行體系所能創造的派生存款取決于以下因素:
①客觀經濟過程產生對貨幣的需求(如要有貸款需求等),這樣銀行的存款才用得出去;②法定準備率高低;③現金漏損率;④超額準備率;⑤活期存款轉化為定期存款的比率;⑥定期存款法定準備率。
標準:答對第②點2.5分,其余每點1.5分。
5、簡述存款創造的基本條件
存款創造的基本條件有兩個:
①非現金結算制度
②部分準備金制度
若沒有部分準備金制度,商業銀行就根本無法用吸收的存款去發放貸款;若不存在非現金結算,銀行也無法通過增加客戶活期存款來發放貸款。這兩個條件對活期存款創造來說,缺一不可。
標準:答對每點5分。
七、論述題(1題,每題15分)
1、試分析影響貨幣乘數變動的因素
解答要點:①影響法定準備金率的因素:A.貨幣政策意向:經濟過熱時,貨幣當局提高法定準備金率,經濟過冷時降低法定準備金率。B.商業銀行的存款構成:總存款中活期占的比例高低變化,總存款中實際上繳法定準備金率就會變化。C.有些國家對于商業銀行的規模大小和距離央行的遠近不同,規定的法定準備金比率也有別,存款在這些機構之間變動也會影響整個銀行系統的法定準備金率的高低變化。(每點1分,共3分)
②影響超額存款準備金率的因素:A.市場利率的高低,決定持有超額準備金的機會成本高低;B.央行貨幣政策手段的告示作用,如預期將緊縮,利率會上升,那就先以超額準備金形式持有,等到利率上升時再用出去,反之則先花出去再說,超額準備金勢必減少。C.存款外流程度高低;D.商業銀行資產經營政策:穩健還是冒進。(每點1分,共4分)
③影響通貨比率變動的因素:A.財富變動效果:越富裕,用現金越少。B.相對收益變動效果:非現金資產收益的上升,會減少人們對現金的持有,反之會增加對現金的持有(機會成本分析)。C.相對風險變動效果:銀行是否會倒閉,通脹是否加速,這都會影響人們持有現金及時消費還是存款的決策。D.金融業的發達程度,越發達使用非現金越方便就越沒有必要持有現金,反之則要多持現金。E.季節因素:節假日用現金多些,這是就我國現狀的描述。(每點1分,共5分)
④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與存款總額的比例(與M1正相關):A.可支配收入水平的高低與該比率呈反相關。B.存款利率的高低及其結構(利率差距大小決定存款的分布)。(每點1.5分,共3分)
2、請你從貨幣供給模型分析影響貨幣供給的主體及其背后的因素
解答要點:簡單的貨幣供給模型就是貨幣供給等于貨幣乘數乘以基礎貨幣。(2分)
基礎貨幣主要由央行通過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手段的運用來影響(也可包括國際收支、匯率政策和財政收支)。(3分)
貨幣乘數的影響因素包括①主要由央行決定的法定準備金率(實際高低又根據貨幣政策意向、銀行存款構成、商業銀行的規模和處所等決定);②由商業銀行決定的超額準備金率(由商業銀行考慮持有超額準備金的成本和收益決定);③社會公眾決定的通貨比率(財富變動效果、相對收益變動效果、相對風險變動效果、金融業的發展狀況等影響);④社會公眾決定的活期存款與存款總額的比例(受可支配收入水平高低、存款利率高低及其結構等影響)。(每點2.5分,此段共10分)
【貨幣銀行學第九章貨幣供給習題(附答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