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一、“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單一
“財務管理”課程采取的是“黑板+粉筆”式的傳統講授方法。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教師課堂講授注重知識的傳授而缺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抑制了學生自主思考、創新探索的精神,也難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近年來,為了克服教學方法單一的弊端,“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引入了情景教學法、網絡探討法、案例教學法等,但仍無法動搖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講授方法。
(二)教學內容偏離實際需要
理論與實際相脫離是現代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例如在學習MM 資本結構理論時命題的成立有9項假設,可是這9項假設在實際生活中是不會成立的,理論難以完美適應實際情況。在教學中,財務管理的問題大多都是針對上市公司而言,而比例巨大的非上市公司卻沒有涉及;大部分財務問題的解決都會采用數學模型,卻完全忽略了與公司緊密聯系的制度、文化以及意識形態等不可量化的因素。在考慮是否進行決策時,財務管理都是以價值標準進行衡量,忽視了諸如商業倫理、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等非價值標準的影響因素。這就使得財務管理的教學內容與實際的發展存在出入,教師的理論講授與實際問題相脫節。
(三)教師缺乏實踐經驗
財務管理的理論基本上都是源自于西方,并非在中國土生土長,如何將產生于西方的財務管理理論運用于我國財務管理的實踐當中一直都是理論界和實務界不斷討論的話題,這也無疑加大了教師課堂教學的難度。同時,授課教師多是從校門到校門,從未真正參加過財務管理工作的實踐,缺乏實踐經驗,課堂講授只能以教材為中心,導致了學生難以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在面對實際問題時常常束手無策。
二、“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
“財務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理論講授中若是不與實際相聯系,理論知識的學習將會十分困難。目前無論是企事業單位還是政府部門都希望招聘到能夠解決財務管理方面實際問題的員工。由于財務管理專業本科教學理論與實際相脫離,教師只重視理論知識的講授,不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人才培養質量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針對這一現象,財務管理教學應根據就業導向設定課程內容,以務實工作為著力點,培養學生財務管理的知識與業務能力,為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輸送具備熟練操作技能、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高素質的財務、金融管理人才。
三、“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完善教學內容
財務管理是一門匯集經濟學、金融學、管理學、會計學以及法學的綜合性學科,教師在課堂上不可能將所有知識一一講授清楚,因此學生需要在課后大量閱讀相關材料,才能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目前課程使用的教材內容陳舊,無法反映最前沿的問題與熱點話題。因此,教師在授課時需要補充相關內容,督促學生關注經濟類尤其是財務管理方面的最新議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相關聯的實務工作,激發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潛能。教師應引導學生樹立實踐的觀念,一旦學生樹立了實踐觀念,就會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增強實踐的能力。這種觀念的樹立可以在平時閱讀書籍以及報刊雜志中得以實現。教師也應在教學中引入實際問題,將實際工作中一些實用性、操作性強的方法引入教學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分析現實問題,增強實踐能力,以滿足社會對財務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引進現代教育技術
由于傳統的“黑板+粉筆”的方式難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各高校積極引進高科技的教學手段,以增加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例如,在教學中,筆者穿插運用投影、幻燈片等輔助教學手段,突出重點,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學習方法。由于教學課件聲像并茂,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更加容易,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情緒和興趣,易于突破教學難點。同時,由于多媒體信息量大、容量大、直觀性強,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還利用相關軟件進行輔助教學。為了能夠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的財務情況,理解財務管理理論,筆者要求學生在課程學習階段使用錢龍金融教學軟件自行分析上市公司行情。同時在整個學期要求學生專門選擇一家公司進行追蹤,深度了解該公司的財務情況。這種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學習財務管理課程的熱情,促進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于上市公司的實際案例之中。
(三)開展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現階段實踐教學最為有效的手段之一,它是一種具有啟發性、實踐性,能有效提高學生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教學方法。在“財務管理”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既能注重理論教學環節,又能注重實踐教學環節。教師在講授財務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論的同時,可以結合我國企業當前的實際情況,利用教學案例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論形象化、通俗化,進而有助于學生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例如在對比融資租賃與經營租賃時,筆者將經營租賃比喻成乘坐出租車,既簡單又形象。因為課時有限,授課教師要特別重視對案例的選擇,要針對重要的財務理論進行案例的設計與分析,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教師通過對案例的講述和評論,將學生置身于商業人士的角色之中,給學生提供一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模擬實戰機會,讓其以主角的身份去觀察案例中的理財環境,把所學的財務管理理論知識運用于案例之中,從而激發學生自身的潛能、增強實踐能力。筆者在“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中也經常會讓學生組成小組做案例分析。
例如在講授財務分析這一章節時,筆者挑選了青島啤酒公司作為教學案例,要求有興趣參與的學生自由組成小組對該公司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以及發展能力進行分析,各組可以自由發揮,既可以選擇橫向比較,也可以縱向比較,當然更加鼓勵從新的角度來進行分析。通過課堂的案例分析,筆者發現,案例教學不僅使學生對專業知識掌握得更牢固,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財務管理”課程的.熱情,學生的學習能力、創造力、探索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建立課程實習基地
企業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最為重要的基地。學校要加強建立與企業之間穩定的聯系,促進校企聯合辦學,在鞏固現有實習基地的基礎上,拓展新的實習基地。教師應定期帶領學生參觀、了解企業,組織學生在假期進行實習,參與企業理財活動的全過程。學生在實習之后上交實習報告,對企業存在的財務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與意見。但是,由于企業的很多資料具有保密性及學校資金缺乏等問題,實習效果有時并不盡如人意。為了彌補這一缺陷,筆者建議學校可以為企業量身定做財務方案,形成友好合作關系;也可以定期組織舉辦學術講座來為企業的工作人員提供后續教育,使企業自愿為學校提供實習崗位,成為學校真正穩固的實習基地。
(五)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和研究水平
由于授課教師基本上都未從事過會計管理、金融管理或者財務管理的實際工作,雖然理論功底扎實,但缺乏實踐經驗。教師沒有實踐經驗,在教課時就不會把實踐教學作為重點而只會以理論教授為核心,這樣就無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在之后的工作中也就難以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無法滿足用人單位對財務管理人員的要求。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師的研究水平與實踐能力。筆者認為,學校可以鼓勵本專業的青年教師在空余時間去企業兼職,鼓勵他們深入企業進行學習,從事與財務管理相關的工作,從而提高教學水平。學校應該加大對教師培養與培訓的力度,支持教師參加國內外進修以及學術會議,多與其他高校的教師進行交流或者到企事業單位開展產學研項目的合作。同時,學校可以定期邀請富有實踐經驗的企業財務管理人員來學校為學生授課,在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的同時,也可以拓展教師的視野。
四、“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成效
自2011年開始,筆者對“財務管理”課程教學進行了改革,改變了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采取案例式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相聯系,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了理論教學質量的提升。2011年,在“財務管理”課程結課考試中,學生的考試成績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提升,優秀率首次達到16%,不及格率下降為3%。學院還對畢業初期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學生反映,通過實踐教學,自己的實踐能力得到了培養,能將財務管理理論運用于實際工作之中,能夠獨立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滿足了社會對財務管理人才的需求。
【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論文】相關文章: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