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管理學基礎》試題及參考答案
《管理學基礎》是新世紀高職高專教材編審委員會組編的基礎類課程規劃教材之一。以下是由陽光網小編整理關于《管理學基礎》試題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管理學基礎》試題及答案(一)
一、 單選題
1、管理的核心是( D )
A、決策 B、領導 C、激勵 D、處理好人際關系
2、霍桑實驗的結論中對職工的定性是( B )
A、經濟人 B、社會人 C、自我實現人 D、復雜人
3、古典管理理論階段的代表性理論是( A )
A、科學管理理論 B 行政組織理論C、行為科學理論 D、權變理論
4、直線型組織結構一般只適用于( B )
A、需要按職能專業化管理的小型組織 B、沒有必要按職能實現專業化管理的小型組織 C、需要按職能專業化管理的中型組織 D、需要按職能專業化管理的大型組織
5、雙因素理論中的雙因素指的是( D )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與環境 C、 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 D、保健因素與激勵因素
6、專業化管理程度高,但部門之間協調性比較差,并存在多頭領導現象、這是哪類組織結構類型的特點?(B)
A、直線制 B、職能制 C直線職能制 D、事業部制 E、矩陣制
7、管理控制工作的基本目的是(A )
A、維持現狀 B、打破現狀
C、改變現狀 D、實現創新
8、雙因素理論中的雙因素指的是(C )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與環境的因素
C、保健因素與激勵因素 D、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
9、利克特的管理模式認為,極有成就的管理者一般采用的管理方法是(C )
A、利用-命令 B、溫和-命令
C、集體參與 D、商議式
10、管理的核心是(D )
A、決策 B、領導
C、激勵 D、處理好人際關系
11、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出現在(A )
A、 19世紀末20世紀初 B、 20世紀30年代
C、 20世紀40年代 D、 20世紀60年代
12、頭腦風暴法屬于(B )
A、外推法 B、直觀法
C、因果法 D、德爾菲法
13、弗魯姆提出的激勵理論認為(A )
A、激勵力=期望值×效價
B、人是社會人
C、對一主管人員來說,最重要的需求是成就需求
D、激勵不是一種簡單的因果關系
14、控制活動應該(D )
A、與計劃工作同時進行 B、先于計劃工作進行
C、在計劃工作之后進行 D、與計劃工作結合進行
15、組織結構設計中,劃分管理層次的主要原因是( D)
A、組織高層領導的偏好 B、法律的規定
C、組織規模 D、管理寬度的限制
16、泰羅認為工人和雇主雙方都必須來一次(D )
A、管理培訓 B、管理實踐
C、勞動競賽 D、心理革命
17、從某種意義上講,組織就是一個信息溝通網絡,處在這個信息網絡中心并對網絡的暢通負有責任的人是(D )
A、信息系統管理員 B、高層管理者
C、一線員工 D、主管人員
18、一般說來,組織越穩定,管理寬度應該(B )
A、越小 B、越大
C、無法判斷 D、無影響
19、古典管理理論階段的代表性理論是(A )
A、科學管理理論 B、管理科學理論
C、行為科學理論 D、權變理論
20、使科學、技巧、藝術和人的屬性在實現組織目標過程中有機結合起來的是(A )
A、指導與領導工作 B、組織工作
C、控制工作 D、計劃工作
二、判斷題
1、權變理論是基于自我實現人假設提出來的、 (×)
2、需求層次論是激勵理論的基礎理論。 ( √ )
3、決策最終選擇的一般只是滿意方案,而不是最優方案。 ( √ )
4、管理幅度是指一個管理者直接指揮下級的數目、 管理幅度應該適當才能進行有效的管理、 ( √ )
5、沖突對組織都是有害的,沖突管理就是要盡可能減少或消除沖突、 (×)
6、管理的效益原理認為:管理工作都應該力圖以最小的投入和消耗,獲取最大的收益、 ( √ )
7、最小后悔值決策方法中的.后悔值就是機會損失值、 ( √ )
8、公平理論認為一個人的公平感覺取決于其每次的投入與報酬之間是否對等、 (×)
9、高語境文化中的人們更加傾向于坦率的和直接的交流方式 (×)
10、 “胡蘿卜加大棒”是泰勒制的管理信條。 ( √ )
三、簡答題(每小題16分,共32分)
1、簡述決策的程序。
(1)確定決策目標,擬定備選方案。
(2)評價備選方案。
(3)選擇方案。
2、簡述組織工作的步驟。
組織工作的步驟包括六步:
(1)確定組織目標。
(2)對目標進行分解,擬定派生目標。
(3)確認為實現目標所必須的各項業務工作,并加以分類。
(4)根據可利用的人力、物力、以及利用它們的最好方法來劃分各種工作,由此形成部門。
(5)將進行業務活動所必須的職權授予各部門的負責人,由此形成職務說明書,規定該職務的職責和權限。
(6)通過職權關系和信息系統,把各部分的業務活動上下左右緊密地聯系起來。
3、現代管理理論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答:現代管理理論的發展趨勢,現簡述如下:
(1)、戰略管理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2)、人本管理的思想得到極大的豐富的發展;
(3)、組織的變更具革命性;
(4)、管理信息化成為企業和社會普遍追求的目標;
(5)、知識管理將成為新時代管理的焦點。
4、如何理解人本原理?如何實現以人為中心的管理?
答:管理作為一種社會活動,是以人為本來進行的。人是管理中最活躍的因素,人既是管理的主體,又是管理的客體,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充分發揮,是現代管理活動成功的保證。因此,一切管理工作均應以調動人的積極性、做好人的工作為根本。這就是現管理的人本原理。
人是管理的中心,人是管理的目的,民主管理是實現“以人為中心”管理的最佳途徑,它是以民主集中制的形式出現的,具體做法為:先民主,再集中。
(1)創造條件讓職工通過正常的渠道,對本單位的管理活動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參加組織決策;
(2)讓員工參加管理工作;
(3)職工監督管理機構和按理說者。它可以發揮領導者的作用與被管理工作者的積極參與結合起來。
堅持人本原理是做好現代管理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在實行人本管理原理時,應堅持能級原則、動力原則和行為原則。
《管理學基礎》試題及答案(二)
一、簡答題
1、如何理解管理的性質?
(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2)管理的科學性。
(3)管理的藝術性。
2、什么是計劃工作的特征?
(1)目的性。 (2)主導性。 (3)普遍性。 (4)效率性。
3、對目標管理該如何評價?
目標管理具有下列特點:
(1)目標管理運用系統論的思想,通過目標體系進行管理。
(2)充分發揮每一個職工的最大能力,實行最佳“自我控制”。
(3)強調成果,實行“能力至上”。
目標管理的優越性體現在以下方面:
(1)能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
(2)能有助于企業組織機構的改革。
(3)能有效地激勵職工完成企業目標。
(4)能實行有效的監督與控制,減少無效勞動。
目標管理的缺陷體現在以下方面:
(1)目標制定較為困難。
(2)目標制定與分解中的職工參與費時、費力。
(3)目標成果的考核與獎懲標準很難統一。
4、什么是決策?它具有哪些特征?
決策,就是指為了達到一定的目標,從兩個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選擇一個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斷過程。
決策具有這樣的特征:
(1)超前性。(2)目標性。(3)選擇性。(4)可行性。(5)過程性。(6)科學性。
5、正確的決策應遵循怎樣的原則?
(1)滿意原則。
(2)層級原則。
(3)集體和個人相結合的原則。
(4)整體效用的原則。
6、如何準確理解組織的含義?
對于組織,要從兩個角度理解其含義。
從一般意義上來說,組織是為了達到某些特定目標,在分工合作基礎上構成的人的集合。
在管理學中,組織的含義可以從靜態與動態兩個方面來理解。
靜態方面,指組織結構,即:反映人、職位、任務以及它們之間的特定關系的網絡。
動態方面,指維持與變革組織結構,以完成組織目標的過程。
7、組織工作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1)目標任務原則。
(2)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
(3)分工協作原則及精干高效原則。
(4)管理幅度原則。
(5)統一指揮原則和權力制衡原則
(6)集權與分權相結合的原則
8、如何理解企業組織結構的內涵?
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
(1)組織結構的本質是職工的分工合作關系。
(2)組織結構的核心內容是權責利關系的劃分。
(3)組織結構設計的出發點與依據是企業目標。
9、衡量集權與分權的標志是什么?
(1)決策的數量。
(2)決策的范圍。
(3)決策的重要性。
(4)決策的審核。
10、簡述人員配備的原則。
(1)經濟效益原則。
(2)任人唯賢原則。
(3)因事擇人原則。
(4)量才使用原則。
(5)程序化、規范化原則。
11、簡要說明管理人員的選聘標準。
(1)較高的政治素質
(2)良好的道德品質。
(3)相應的業務知識和水平。
(4)良好的決策能力。
(5)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
(6)富于創新精神。
(7)健康的身體素質。
12、領導者的影響力表現在哪些方面?
領導者的影響力表現在法定權力和自身影響力兩個方面。
法定權力,是組織賦予領導者的崗位權力,它以服從為前提,具有明顯的'強制性。它們包括:決策權、組織權、指揮權、人事權 、獎懲權。
自身影響力就是領導者以自身的威信影響或改變被領導者的心理和行為的力量。
自身影響力不具有法定性質,而是由領導者個人的品質、道德、學識、才能等方面的修養在被領導者心目中形成的形象與地位決定的。構成領導者影響力的因素包括下述幾方面:品德、學識、能力和情感。
13、管理系統理論是怎樣對領導方式進行分類的?
(1)專權命令式。
(2)溫和命令式。
(3) 協商式。
(4)參與式。
14、領導者應具備哪些個人素質?
(1)政治素質。
(2)知識素質。
(3)能力素質。
(4)身體素質。
15、領導者合理用人的藝術表現在哪些方面?
領導者合理用人的藝術主要體現在如何用人、激勵人和治理人的藝術方面。
(1)科學用人的藝術表現在:知人善用的藝術;量才適用的藝術;用人不疑的藝術。
(2)有效激勵人的藝術。
激勵理論是現代管理的基礎理論之一。行為科學家根據人的需要、動機和行為之間的關系,對激勵藝術和方法,提出了許多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的理解和主張。
(3)適度治人的藝術
治人的藝術,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應當包括科學用人和有效激勵人的藝術。除此之外,還包括批評人、指責人,幫助人克服錯誤行為以及發動人的藝術。
16、影響企業人際關系的因素有哪些?
(1)職工空間距離的遠近。
(2)職工彼此交往的頻率。
(3)職工觀念態度的相似性。
(4)職工彼此需要的互補性。
17、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把人類的需要歸為五大類,它們都是哪些需要?
馬斯洛把人類的需要歸為五大類:
第一層次的需要是生理上的需要。
第二層次的需要是安全的需要。
第三層次是友愛和歸屬的需要。
第四層次的需要是尊重的需要。
第五層次的需要是自我實現的需要,這是最高層次的需要。
18、激勵的作用表現在哪里?
(1)有利于激發和調動職工的積極性。
(2)有助于將職工的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統一起來。
(3)有助于增強組織的凝聚力,促進內部各組成部分的協調統一。
19、簡述控制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 控制是完成計劃任務、實現組織目標的保證。
(2) 控制是及時改正缺點、提高組織效率的重要手段。
(3) 控制是一項重要的管理職能。
(4) 控制是組織創新的推動力。
20、對組織進行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基本原則:(1)目標明確原則;(2)重點原則;(3)及時性原則;(4)靈活性原則;(5)經濟性原則。
實現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1)控制工作要有全局觀點;(2)控制工作應面向組織未來發展;(3)控制工作應確立客觀標準。
【《管理學基礎》試題及參考答案】相關文章:
《管理學基礎》模擬試題及答案04-01
大學《管理學基礎》試題及答案04-02
管理學基礎期末復習試題及答案01-08
公共管理學期末試題及參考答案04-02
《管理學基礎》期末考試試題及答案01-05
化工制圖試題及參考答案04-02
面試試題及參考答案12-09
商法模擬試題及參考答案04-02
數字邏輯試題及參考答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