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作論語讀后感作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著作論語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著作論語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著作論語讀后感1
《論語》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對流水的感嘆,融進了他對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的感嘆。用逝水象征時光的流逝——一種促人及時行動的緊迫感,一種生命價值只有在奮斗中才會實現的歷史責任感,都在一聲嘆息中流露出來,帶給人無盡的思考。
時間——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后悔的東西。一步步、一程程,已經走了多遠,永不停留。走過秒、分、時,又積成日、月、年代。高爾基說過:“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他從不多給誰一分。勤勞者能叫時間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的時間留給他們一頭白發,兩手空空。”我們不能讓時間停留,但可以每時每刻做些有益義的事。
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前途。時間老人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時間老人對每個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樣的時間內,人們的收獲卻不同。所以我始終相信“珍惜時間的人時間也會珍惜他”這句話。懂得珍惜時間的人會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因為他們知道時間是寶貴的。如果你會把握時間,你就會把握生命,你才不會虛度人生。如果你虛度人生,那么在你虛度的一分一秒的時間里,你可能不會感覺到什么,然而有一天你去計算,你會覺得浪費的時間可以干很多你沒時間干的事情。這時,有的人懊惱,有的人想彌補,但這是無濟于事的。俗話說得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如果你不想自己以后后悔,那么現在你就要珍惜時間。
時間是寶貴的,它總是不知不覺地從我們身邊流走。你是想把它當作日歷一天天撕下去,到最后只留下一個生銹的日歷夾嗎?因此我堅信珍惜時間的人才會擁有美好的明天。
(老師點評:抓住一點展開論述,說得真切誠懇,內容充實,層次清楚。)
著作論語讀后感2
古語有云:“半部論語治天下。”靠的是什么?是論語中的大智慧!如果我們能在圣人的大智慧中陶冶自己的身心,大者能對事業有所幫助,小而解決人生的各種問題。《論語》被稱為“東方之圣經”,而孔子也被譽為儒家圣人。《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們記錄師傅孔子的一言一行積累而成。班固的《漢書藝文志》道:“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言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
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論語》警示后人:遇到困難的事情,要果斷采用恰當的處事方法,使事情成功解決。在20xx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正是儒家圣人“孔子的三千弟子”在一幅緩緩展開的、巨大的畫卷上,引吭高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正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啊!這些精彩的表演,場面是何等的壯觀!何等的氣派!使全世界多少外國友人嘆為觀止。“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溫故而知新。”這些膾炙人口的名篇名句,每天讀一點《論語》,瑯瑯上口,我們從中汲取一些人生的智慧,體悟生活的快樂與幸福。
日積月累,不僅具備了更為拓展的知識結構,也將善于把他人的智慧變成自己的智慧,以此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和生活質量。
著作論語讀后感3
20xx年的那個春霧彌漫,料峭沁寒的日子,我們一大幫語文教師興致勃勃地參觀了羅中旁的學宮。瞻仰了孔子像,進入歷史和文學的殿堂,心里總不覺涌起肅穆、莊嚴、寧祥的尊敬之感。于是回來,在學子的安眠聲中,在寂寂的燈下,重又捧起孔先生的《論語》,才發覺曾經的讀書,只是泛泛的涉獵,不曾走進文字的深處。
年少時總是一心想著往前飛,總渴盼能夠逃離嘮叨的父母,落后的小山村,不繁榮的小城,到更遠更大的地方去,尋找別處美麗的風景。“父母在,不遠游”似乎像個笑話,做父母的不應該放開兒女們,讓他們展翅高飛嗎?
不想十年之后,回到最初,卻又不再是當初。只因志向再大,也離不了家,離不了國,離不了默默老去的父母。不知是從哪日開始,或許是在又一次與父親的執拗當中,恨恨轉身的那刻,瞥見他蒼老的面容流露的脆弱?或許在與母親千里通話的電話線中無意中感知了母親的小兒女心態?漸漸的,開始去理解,然后稍稍的寬容起來。有什么,比在父母家人身邊更幸福呢?“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細細問自己,究竟喜愛什么呢?以自己無爭的個性,何必躋身于喧囂的繁華都市中不知如何把握,還是寧靜以致遠的好,手執教鞭,能夠在一方有家的地方,引領學生們走進知識的海洋,能從中撿起一粒滄海遺珠就是無限幸福了。
如若再有人問我之志,我也會向孔子那樣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在父母所能注目的地方,假期之時,能回家看看,陪他們聊聊天,度度如水的生活,讀讀老人這本書;與朋友維持著淡淡之交,不過近也不過遠,守候在我們曾共同求學的地方,他們若歸來,則淡淡一笑,更多的是,默默地祝福,他們的海闊天空,絢爛輝煌;而我呢,也求仁得仁,不必怨了。我自由我的一畝方塘,也會培育出我的桃李芬芳。我的學生們,聰明而可愛,或許也執拗而莽撞,但他們確實鮮活而有無窮力量的生命,有著無限的塑造性。我能夠站在這三尺講臺,不妄作,君子坦蕩蕩的做一名教師,給予學生一些正確人生觀的指引,書籍的閱讀指南,不亦說乎?我也正在實現我的.人生價值了,不白來人世間這一趟,足矣!
有些人的人生,或許會在汲汲功名中度過;有些人的人生,或許會在宦海浮沉中度過;也有些人的人生或許會在永不止步的科研追求中度過……不同的人生抉擇,就有不同的人生方向。而我不過選擇回到生養我的小城,回到哺育我成長了六年的母校,由學子向教學者的轉變而已。沉靜下心,我深知自己正選擇了一條安之,信之,懷之的路。半年多了,在繁忙的工作中,也不停三省吾身,知道自己在不斷成長。
讀《論語》,需要用一生去讀,需要在不斷的經歷之后,走過了許多路之后,仍應該拿出來,一個人在燈下,靜靜的品,靜靜的讀,然后閉上眼睛,靜靜追憶往昔,能夠無悔,能夠無愧,便讓一切過去。展望未來,相信“德不孤,必有鄰”,在對待家人能夠安撫,能夠不記得失付出,能夠共患難,同在一起,快樂無悲傷;與工作伙伴和朋友,能夠互相信任,支持輔助,合作無間,共同收獲,一起成長;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能夠不斷促進自身學習,廣泛閱讀,刻苦鉆研,與學生教學相長。這便是一條看似平淡而又充實的人生了。
人生每一階段讀讀《論語》都是不同的感悟與成長。少時讀《論語》,只知苦吟背誦,不知其深意;現時讀《論語》,會默默思考,反復咀嚼,或許仍然膚淺,但能有自己的體會;老時呢,還讀《論語》,不知又是否能夠淡淡付之一笑呢?有點期待。
時間永是流逝,歷史的車輪永不停歇,能讀懂《論語》的時代,會是更仁德有禮的時代,會顯得稍微恭儉的時代。那樣,樸素的人生,也是很美的人生。但愿在我不斷老去的人生,若能懷慈悲之心,撫恤,體貼,寬厚,漸漸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則我心安之,信之,懷之,并足之。
著作論語讀后感4
我平時最喜歡喜劇,對于四大名著和歷史書,瞄都不想瞄一眼,可以說是一竅不通,更何況去品味其中的奧秘。
今年暑假,在老師的要求,我極不情愿的買了一本《論語》,草草地看了一眼,完全是應付。可是中間的某些語句,是那么的吸收我,把我引進《論語》的天堂。其中的一些文章是那么的值得我去欣賞、品味,能給人頻頻的聯想,暢游在知識的海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做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的學業是不是復習了呢?我當時品完后,覺得孔子和他的學生能力是那么的高超,技能是那么的爐火沌青。
于是我的'品味生活從這里啟航:人們在當今的社會上,十分重視個人的道德休養,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古今中外,有多少有成就的人,不是每日反省自己的過錯,不斷走向改正的道路嗎?與朋友和平相處,彼此信任對方,難道不是一種能力嗎?婁別人把一件重要的事托咐給你時,那不是對你的信任嗎?你是否應該去珍惜?老師乃辛勤的園丁,毫不留情的把“水”傳授給你,你不應該認真的聽,一心一意地去做嗎?忠的特點為是一個“盡”字,辦事盡力,死而后已。
我被這深深的哲理所感受,以上就是我品的感受,而我在反省錯誤上做的并不好,有一次,三姨給我的作文上提一些建議,我卻竭力的開拓自己的錯誤,以后我會改正,做認真標兵,我堅信,在漫長的品書道路上,會繼續掀開嶄新的一頁頁。第二個是很短,卻又很長,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大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道的君子嗎?”看來學習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我暗下決心,決定認真努力的學習,我相信《論語》會讓你、我、他受益無窮,讓好書悅伴我們的一生。
著作論語讀后感5
在這個盛夏中,我仔細地閱讀了一本擁有三千多年歷史的一本中華經典讀物《論語》。
讀了這本書后,我覺得它傳遞的是一種樸素而又溫暖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質。《論語》是孔子弟子記錄的言行的一本名著。論語全書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它是儒家思想的`著作,古人有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可想而知,熟讀《論語》之后的人知識有多么淵博啊!
在《論語》這本書中,孔子曾說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相信每個人都非常熟悉這句名言,而且也經常掛在嘴邊。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說學習了知識又按時實踐,不也是很愉快嗎?讀了這句話,我深深地感悟到了孔子希望我們學習了一樣本領后就要經常去練習,這樣才不會忘記。
讀完《論語》就會覺得它主要引導我們怎樣學習、復習;怎樣為人處事;怎樣去合作……而且都圍繞一個字“德”。
希望同學們也去閱讀一下《論語》這本書,也去領略其中的道理。
著作論語讀后感6
20xx年冬日的一個午后,偶然看到于丹老師在央視百家講壇解讀《論語》,她說《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聽后有點好奇,我迫切地想要看它、讀它。
初識《論語》還是在學校的課本上,那時年少不知世事,覺得此文甚是難懂。看一年年月圓,賞一次次花開。而今的我,心境自然不同于孩童時代。工作中、生活中,總有不如意的時候,看一段孔子的語錄,思緒仿佛回到了兩千五百多年前,閉目沉思,不管古代還是現代,道理總是一樣的。你曾經為朋友之間的爭執煩心,難以釋懷嗎?孔子的學生曾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意思是老師這一輩子學問的精華,就是“忠恕”這兩個字了。于丹老師在百家講壇給我們講了一個小故事,來證實這個道理:說一個老和尚把一個過河的姑娘背到了對岸,小和尚驚得瞠目結舌,卻不敢問,強烈的好奇心在走出二十里地之后再也按捺不住,說,師父啊,我們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姑娘過河,老和尚淡淡的告訴他,我把她背過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還沒放下?道理很簡單,孔子教會我們,以寬和之心待人,才能真正放下。然后,你的心境是才會輕松、愉悅。
結合目前的形勢,企業正處于困難時期,我們仍像從前一樣早出晚歸,披星戴月,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卻拿不到全額工資,或許有人會抱怨領導,抱怨我們的勞動沒有得到合理的回報,但是靜下心來想一想,有市場必然會有競爭,當困難出現的時候,抱怨和猜忌解決不了問題,是在做無用功。《論語》里有個故事叫子貢問政,講的是一個國家必須具備的三要素,足兵、足食、民信。如果必須去掉兩條,只有民信不能丟,我們可以沒有武力保障,可以缺少糧食,但是,沒有了信仰以后的崩潰和渙散,才是最可怕的`。他認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個國家凝聚起來,那么凝聚一個企業的力量應該綽綽有余了吧。把做無用功的精力拉回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精心操作,確保安全生產。除此之外,請你想想如何節能降耗,為自己的企業貢獻一條金點子吧,人的能力有大小,再小也是一種力量,有了這種力量,我們就能走出困境。
窗外飄起了小雨,輕輕地跌落在玻璃上,有點冷,這樣的天氣,泡一杯濃濃的咖啡,捧在手心里,深深地吸一口,暖暖的,很貼心。在窗邊的藤椅上坐下來,小心翼翼地翻開《論語》,每次解讀,都會有不同的感覺,有新的發現。
【著作論語讀后感】相關文章:
著作論語讀后感作文04-05
經典著作《論語》讀后感范文550字04-28
論語經典名句05-08
《論語》經典名句07-29
經典著作的人生格言精選05-11
名著作品中的經典名言05-12
著作的讀書心得04-17
曹文軒著作青銅葵花讀后感05-04
著作昆蟲記的讀后感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