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端午節作文4篇
談端午節作文一
作為傳統節日的端午,它留給我的美好印象源自兒童時代。
那時的鄉下,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粽子好吃,可包起來并非易事,每當媽媽開始著手包粽子時,我便不由自主湊了上去,先盯著她包粽子的姿勢,隨后便比葫蘆畫瓢,模仿起她來。
我先是用左手拿起粽葉并將其彎過來,卷成一圓錐形狀,再用右手向圓錐里放米,待米放入一定量時,將其壓緊抹平后用棕葉覆蓋嚴緊,再用細線捆扎結實,這樣,一個狀如三角形的粽子就搞定了。雖說這包粽子的工藝并不算復雜,但你可別輕視了這不起眼的手頭功夫。如果我在遭遇媽媽多次數落之后,沒有屢敗屢試的膽識和勇氣,恐怕至今還不會包粽子呢。
包粽子時,如果在糯米中摻入一些大棗、紅豆、花生之類的東西,就可包出口味不同、各具特色的粽子來。媽媽包粽子時,最愛把紅棗摻入糯米以圖大吉大利。媽媽說,吃棗粽多的小孩,聰明伶俐,能早中狀元。因此,每年過端午節,我都沒少吃棗粽,雖說學習在年級不是數一數二,但從小學到初中成績從沒低于前十,這倒是真的。誰能說這其中沒有棗粽的功勞呢?
端午節這天,爸爸媽媽一大清早便起床,他們除了要把房前屋后仔仔細細地打掃干凈,還要準備上一頓與平時不同的早餐——煮粽子。
媽媽煮粽子時,還要在鍋里放上雞蛋、鴨蛋,粽子煮好了。雞蛋、鴨蛋自然也就早熟了。大家吃過拌糖的粽子之后,還必須吃上煮熟的雞蛋、鴨蛋各一個。爸爸說,吃了端午節粽鍋里煮的雞蛋,這個夏天就不會生瘡;而吃了粽鍋里煮的鴨蛋,這個夏天頭就不會痛。
其實,端午節這天最忙的應該是我們這些小孩子。天不亮,我們就結伴先去村外的樹林里找艾蒿,將其拔掉后,在太陽出來之前必須趕回家,然后在門楣、窗口等處,全都插掛上艾蒿。爺爺和奶奶都說這樣做可以驅魔祛鬼,保障家人平安。小孩子做這些事既要起早又要受累,但我們每個人都樂此不疲,并未感覺到累。
如今,又逢端午節,坐在考場里的我,不禁回想起童年時過端午的一幕幕情景來,仿佛那些事就發生在昨天。
談端午節作文二
端午節,春光明媚,在別人高高興興慶祝端午;在別人懷著悲傷的心情紀念屈原的時候,我們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去慶祝,去紀念。全中國都為這一節日踏上了各自的路途,而我們也不會例外。
我們懷著喜悅的心情來到了小河九龍的黃山。在九龍廟里,有種很陰森的感覺,里面空蕩蕩的,只有幾位住在寺里的人,他們護著廟,守護著這個傳說。在房屋的周圍總會看到那些有愛心的人的名字,他們捐的錢或多或少,只要他們獻出自己的愛心就行。貴在付出,不求數量。在屋里,我們看到的只有佛祖們,他們個個神采飛揚,見到他們,心里就會有種欲望,那就是買只香拜拜。其實每進一間屋子,自己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欲望,有時我會控制自己,保持這廟的寧靜。我們在這拍了照留做紀念。
唉!說來慚愧,身為小河人,竟不知有這么美麗的景觀,要不是這次活動,我恐怕一輩子也看不到這么壯觀的風景。我們繞著黃山轉起來了,原來黃山這么大,突然,我們的視線集中到了一起,哇,好美的風景線啊!在這個角度看山腳下,真是一覽眾山小。不轉不知道,一轉嚇一跳,那山腳下的房屋整整齊齊排列著,莊稼也別具一格,還有那河水,碧清碧清,有幾位大小孩在河里嬉戲,想象的出他們應該玩的不亦樂乎。這樣一個別有風味的景色當然不能錯過,留下作紀念這個是必須的。
每年清明,九龍是人山人海,有的拜佛,有的爬黃山,把整個九龍圍得水泄不通,就像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也不會少一個,因為人們永遠也不會忘記一個古老的傳說:曾經唐太宗在此數龍,可他數來數去永遠只數到九條龍,他偏偏把自己是條龍給忘了,因此這里被稱為“九龍”
要說歷史悠久,那還是青城那邊的銀杏樹,聽說那里本有兩棵銀杏樹,有一棵非常大,需要五個大人手拉手才能圍一圈,可惜在不久前被雷劈成兩半了。另外一棵現在已有八十幾年了,長的那么高大,它的存在伴隨著洪福寺的存在,洪福寺在明朝就有了,現在的是重新改造了。雖然未能進去,但我能感受得到它里面的風氣。
這次活動給我們帶來了快樂,他讓我們在緊張的學習氣氛中得到放松,讓自己變成一只小鳥,自由的飛翔。
談端午節作文三
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劃著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后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么“秘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著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著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么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征。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談端午節作文四
一提到端午,我們就會不自覺的想到一個人――屈原。
還記得那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詩,激勵了多少個有夢想的人前進啊!
《離騷》是一篇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的高度藝術性的抒情杰作,它奠定了中國詩歌史上浪漫主義傳統的基石,被后世視為浪漫主義的源頭。受楚地巫文化傳統的影響,屈原憑借其自由奔放的想象力,以其波詭云譎、變化莫測的神來之筆,將神話傳說中的云龍鳳鳥、神女天帝,自然界中的香草佳木與現世人間的坎坷際遇糅合錯綜在一起,在幻想與現實的水乳交融中,創造了一個奇偉瑰麗,迷離繽紛,高遠玄邈的藝術世界。
浪漫幻境中的求索既是屈原內心沖突、苦悶的象征,也是他堅貞執著的頑強人格的展現。對國家真摯深沉的愛和對自我高潔人格的堅持,使屈原始終堅守理想,生死以之,最終以死殉志。而由其心血凝成的《離騷》,也因此塑造了一個光照千古的不朽人格,千百年來一直影響著中華民族精神和人格的形成。
六朝時人劉勰曾有“不有屈原,豈見《離騷》”的評論,如其所言,《離騷》最震撼人心的就是詩人屈原自我崇高人格的充分展現,這是屈原之前的詩作中所沒有的。
透過《離騷》,我們看到的是詩人披蘭佩蕙,芳潔清峻的美好形象和剛直不阿,忠貞執著的偉大人格。面對現實的污濁險惡,屈原清醒地認識到前途的艱險和命運的多舛,但他不愿屈心抑志,寧愿捍衛自己的人格尊嚴,九死而未悔。詩人將自然界和神話傳說中的花鳥草樹隨手拈來,妙筆點染,賦予其不同凡響的象征意義,如用佩飾蘭蕙表現自己的高潔志趣,用香草美人象征明君,用善鳥芳草代表賢臣,而與之對立的蕭艾惡禽則象征讒佞小人,由此大大增強了詩歌的藝術表現力,使全詩都充溢著精采絕艷、絢爛芬芳的審美意境,散發著迷人的藝術魅力。
屈原一心要興國圖強,實現美政,但卻蒙冤被譖,眼看自己被楚王疏遠,排擠出政治舞臺,滿腔的愛國抱負即將化為泡影,心中充滿了無比的憂愁、悲苦和憤慨,“發憤以抒情”,于是便有了《離騷》這篇震古爍今的不朽詩篇。
【談端午節作文】相關文章:
談誠信作文04-29
談科學作文10-26
談節儉作文02-05
談意氣作文01-04
談初中作文12-08
談幸福作文03-29
談母親作文04-17
大學戀愛:該談,但不要為了談而談12-09
談厚積薄發作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