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為善作文三篇
與人為善是一種高尚的品德,是智者心靈深處的一種溝通,是仁者個人內心世界一片廣闊的視野。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與人為善作文3篇 ,歡迎閱讀。
【篇一:與人為善】
在我們年幼的時候,老師教我們與人為善;論語說,人之初,性本善。
面對他人的善心與善舉,我們理所應當以善回應,在這一來一往中,愛在傳遞,善在弘揚。
慮者,乃憂慮、焦慮,也非為上策。慮者將他人輕松的好意化為了自己肩上無形的千斤重擔,他們明白接受應當回報,卻并未透徹領悟這回報的內涵。他們將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量著自己日后是否有能力負擔起這重債,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心融入生活,發散出去,盡己所能點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們的心房,那該是最好的回報。所謂慮,也是多慮了。
一個熱心慈善的富翁,向三個貧困家庭提出捐助,卻收到迥然不同的答復。
一家拒絕,以為是施舍——這是戒。
一家猶豫,聲明要償還——這是慮。
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這是善。
惟有善者,不設無味戒備,不思多余念想,懂得接受,也該是會樂于分享。所謂“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這話并不只在施予者,在受予者身上同樣適用。接受,并感恩,讓光明傳遞,照亮自己,溫暖他人,點亮萬家燈火。
善者,受于外物,發于內心。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學會感激,點亮自己的心。在危難關頭,適時抓住別人伸出的援手,也不僅僅是接受,更需要內心的空曠與澄明。倘若如戒者一樣的拒絕,那么日后的生活該還是在溫飽線上掙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給予,閉塞的`心又還容得下多少愛的填充?倘若如慮者一樣的多慮,那么日后的生活該是被精神與物質上的雙重壓力壓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償還,不知更大范圍地傳播開去,愛心也是要枯萎在手心里。
戒者,乃戒心、戒備,實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凜冽的寒風中饑寒交迫的時候,突然有人端來一籠熱騰騰的包子,你卻嗤之以鼻,眉眼高揚,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這該是多么讓人心寒!比起施舍,我們更應說是幫忙與互助,沒有富人與窮人間的高低不等,將彼此聯系的應該是共同進步,謀求大眾幸福的溫暖紐帶。若存戒備,則是筑起冷酷高墻,密不透風,愛也無從滲入。
【篇二:與人為善】
與人為善是一種高尚的品德,是智者心靈深處的一種溝通,是仁者個人內心世界一片廣闊的視野。
與人為善有利于增進團結。地球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還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現在,在一些地方、部門和單位,因為不團結,形不成發展的合力,貽誤了發展的時機;因為不團結,造成了一些工作難以推進、許多問題久拖不決,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黨的形象;因為不團結,出現了許多不正常的'現象,影響了一些同志的成長和進步。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些人甚至是個別的領導不能做到與人為善,不能以寬廣的胸懷去善待別人。因此,我們要大力提倡與人為善,使人與人之間少一點輕蔑與猜忌,多一份尊重和信任;少一分挑剔和苛求,多一份理解和寬容;少一分掩飾與冷漠,多一份坦誠和關心。
與人為善有利于促進和諧。實現社會和諧,共建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和諧社會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人的身心之間的和諧、社會諸要素之間的和諧等等,其中最基本的方面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要做到這些就必須做到用與人為善的態度來處理人際關系。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促進社會和諧。
與人為善有利于推進發展。堅持與人為善,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實現社會和諧,有利于社會發展。工作是人干出來的,如果人與人之間能夠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能形成推進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俗話說的好,家和萬事興,人和事業興。事實證明,一個單位、一個部門、一個社會與人為善蔚然成風時,同事之間、鄰里之間、成員之間關系就會更融洽,大家都來干事創業,就一定會出現事業興旺發達、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反之,如果人與人損人利己、以鄰為壑,那就必然會帶來紛爭不斷、內耗嚴重、離心離德,進而導致工作難有起色,事業難以發展。
與人為善有利于使自己生活得更快樂。與人為善其實極易做到,它并不需要你刻意做作,只要有一顆平常心就行了。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做了一個實驗,他早晨上班來到辦公室的時候,對周圍的同事笑了一下,沒想到,卻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的上司看到他時對他也笑了一下,他的上司可是從來沒笑過的人呀。這個人這一天的心情特別好,平時那種冷冰冰的感覺沒有了,周圍的人都很親切。而原因據說就是因為早晨他那無意的一個笑。與人為善使你有一種充實感,可以為自己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人際關系,使自己有一個發展個性與創造力的自由天地,并享受到一種施恩與人的快樂,從而更有利于個人的身心健康。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不討人喜歡,甚至四面楚歌,主要原因不是大家故意和他們過不去,而是他們在與別人相處時,總是自以為是,對別人百般挑剔,隨意指責,人為的制造矛盾。只有處處與人為善,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才能建立與人和睦相處的基礎。在很多的時候,你怎么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么對待你。這就教育我們要學著待人如待己。
“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單單是行動上做出來的,更是從心底流出來的。”這句富有哲理的話告訴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要與人為善,就要用心去和他人交往。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任何人都離不開與他人的合作,尤其是在現代社會里,如果你想獲得成功,就應該想方設法獲得周圍人的支持和幫助。而這一切獲得的前提就是融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工作狀態。與人為善是善于合作的人共有的秉性,學會尊重、學會分享、學會誠信、學會寬容,就會在生活中收獲到理解和成功。
生活就是這樣:對別人多一份理解和寬容,其實就是對自己的支持和幫助,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生活中還是讓我們從與人為善做起吧!
【篇三:與人為善作文】
老子說:“上善若水。”是啊!善,就像一泓清泉,蜿蜒流淌于眾人的心中,滋潤著我們干渴的心靈。
李連杰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在自己的內心把自己定義為一個乞丐,一個全球最大的乞丐。別的乞丐乞討的是錢,而我乞討的是全球60億人的幸福。”多么偉大的善心啊!也正是因為他心中的善,他創立了“壹基金”,為困境中的人們帶去了幸福。我們是多么的需要這樣的“乞丐”啊!
像這樣致力于公益事業的善人還有不少。在汶川地震中捐款1600萬元,設立“姚基金”的巨星姚明,聲明自己死后裸捐的中國首善陳光標,用自己的財產設立“琳達蓋茨”基金,熱心公益事業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他們都如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的善水一般溫暖著我們的心,溫暖著整個世界。
不要問善是何物。善就是滋潤心靈的水,善就是溫暖人心的火;善就是在玉樹地震中獻出生命的'香港義工阿福的偉大奉獻,善就是汶川地震后溫家寶總理在面對災民無限悲苦時流的那一滴晶瑩的淚珠。
善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隨時都被一些善良的心與善良的事感動著。
當前不久發生在日本的9·0級大地震、海嘯及核泄漏引起的悲痛與恐慌彌漫在日本列島上空時,善良的中國人民立即對這個一衣帶水的鄰居——曾給我國帶來巨痛的鄰居——伸出了人道主義的援助之手,互聯網上貼滿了“日本人加油”的貼子,中國留學生也在日本積極募捐……這是多么偉大的善心啊!它穿越了國界,超越了歷史的糾葛,溫暖著每一個日本人的心。
佛祖本著普渡眾生的善心挽救了一只鴿子的生命,哪怕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他由一個世俗的國王升華為一個神圣的佛祖。善的力量是如此的偉大,如此的令人震撼。我們需要善,我們要像佛祖一樣不惜生命去行善。這個世界還不太平,充斥著戰爭、暴力、貧窮、疾病,充斥著假惡丑……我們要用善來撫平這一切。我們每一天,每一刻都要將與人為善的信念化作春風細雨,給自己帶來靈魂的升華,給世界帶來生機和希望。
與人為善,善莫大焉!
【與人為善作文】相關文章:
與人為善的作文「精選」05-02
與人為善作文12-06
與人為善的作文02-04
不與人為善作文05-11
與人為善的精彩作文05-11
2017與人為善作文05-11
與人為善作文大全05-11
與人為善為題的作文05-11
與人為善的作文八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