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作文變得輕松一點小學作文技巧指導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習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在教學中,我感覺到大部分學生以為作文太難寫,找不到素材,絞盡腦汁也不知道該寫什么,對作文失去信心,作文總是拖到火燒眉毛才開始湊字,我覺得造成這種現象與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有著直接的關系。作為語文教師的我深感作文教學工作的艱巨與困難。那么,如何指導學生有效作文,我認為可以從這里開始:
一、創設情景,激發欲望
作文教學難,首先難在學生沒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愛它的欲望、沖動和興趣;其次是,覺得沒有什么可寫。所以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顯得尤為重要。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種多樣。一個哲學家也曾經說過:“當我們順應人的天性來做事的時候,一切將變得非常簡單。”因此作文教學要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將作文表達回歸到有趣好玩的活動中,或讓學生走進生活,去感受生活,讓學生充分參與在活動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這樣才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想寫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因而我們要重視作文前的指導,極力反對那種作文前“無所作為”,而臨到“寫” 時才嘮叨什么命題、中心、選材、構思之類。不要輕易規定作文命題。作文是一種創造活動,如果教師對學生的束縛太多,內容千人一面。如:一年級的孩子在學完拼音就可以寫話了,十個字,十五個字,二十個字,二十五個字,逐個增加,內容不作規定,易興奮,“初生牛犢不怕虎”這是他的優勢,不會的同學可以在老師的輔導,家長的幫助之下進行。后面的要求慢慢再來。只要字正音準。時間長了,自然他們懂得的就多了,其他的點點滴滴就可以跟上。作文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遵循兒童的學習心理特征,創新作文形式,讓不同智力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自由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在抒寫表達中體驗作文的快樂。緊密結合學生現實生活,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生活世界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如果把寫作活動當做是多彩生活的一個延續,那么就會煥發出寫作的無窮的動力。葉圣陶說過:“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潑地留個不停。”學生寫作的內容一定要貼近他們的學習生活,針對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這樣才能真正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
二、鼓勵學說真話,表實感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可發,就需要學生的作文反映他們的真實生活,表達他們的真情實感,體現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提煉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讓學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筆描繪生活,要引導學生勇于去體驗生活,在生活中去發現,去探究。真實的情感最能打動人心,真實的感受是學生寫作的第一手材料,既豐富了學生的內心體驗,又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水平,能使學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盡情地釋放出來。因此,要堅持作文與生活相結合,作文與做人相結合,防止無病呻吟,胡編亂造,假情假意,說空話,說大話。其次要尊重學生的習作,讓學生敢于說真話。在作文中出現了說真話,表真情的內容,哪怕表現出了不積極的問題,在肯定了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的基礎上,再對學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問題予以指導改正。
三、強化三重,活學活用
一是教師要在作文前重指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對周圍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細致地觀察: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給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觀察中會突發奇想,產生表達的靈感,有了表達的欲望。二是要在教學中重寫法指導。葉圣陶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入編教材的課文都是經過細致推敲的優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構思,有序的寫作,獨特的觀察視角等都是學生學習的好材料,讓學生模仿優秀課文的寫法進行寫作,琢磨并領悟出作文的真諦。教師在教學每篇課文時都要充分利用教材這個形象直觀的例子,讓學生潛心地去讀,自由地去想,無拘無束地去議,在此基礎上,師生一起歸納、總結出帶有規律性的要點,再提供適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借鑒遷移,鞏固習作知識。三是在長期的課內外閱讀中重視積累。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在閱讀中進行有效的語言積累,豐富自己言語知識,這樣才能在寫作時文如泉涌,下筆如神。所以我們要鼓勵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籍,多讀書,讀好書,不斷獲取間接經驗。用自己的語言組織再現,表達自己的情感,活學活用,才是最終的目的。
【讓作文變得輕松一點小學作文技巧指導】相關文章:
輕松通過小升初面試技巧的指導05-10
小學作文指導結尾技巧04-28
小學寫人作文技巧指導05-01
指導小學生作文技巧05-10
輕松面試技巧04-04
學生作文指導技巧05-10
作文指導表達技巧05-02
中考作文的技巧指導05-04
中考作文技巧指導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