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家風故事作文8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風故事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風故事作文1
“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一問“家風是什么?你家有什么家風?”這些問題,很多人就會傻眼了。不用擔心,今天我就想跟大家一起談談家風。
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這家風一旦敗壞,這家人的思想品德也會跟著壞,這一家就再也難以培養優秀的后代了。這個壞名聲會一下子在街坊鄰居間傳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沒有人愿意和這家人交往。這時候再想改,就來不及了。可以說家風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它只是一個無形的'概念,卻能讓這家的子孫后代延續得更長,讓他們走得更遠!
家風也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風氣,國家就是人民的家,這家風就更為重要了。它要靠人民地努力,遵紀守法,互幫互助,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不僅僅是物資上的豐富,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它的風氣。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風氣決定了它的衰與勝,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強國。
我家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
從小父親母親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外婆、外公和舅舅一家與我們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從沒有因為家庭瑣事紅過臉,爭吵過,這在小區里傳為佳話。父親是壩上人,不喜歡吃海鮮,但對外婆做的紅燒魚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母親現在還經常講起外婆給父親吃紅燒魚的故事。那是父親第一次見丈母娘,外婆盛情款待給父親做了一大條紅燒魚,放了很多糖,父親咬著牙吃下,外婆以為父親喜歡吃,以后經常給他做,一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父親哭笑不得。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表意見,實在不能統一,最后大多是聽外婆外公的,用父親的話說,這就叫百孝順為先。
外婆外公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為小事爭吵起來,父親母親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外婆外公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父親母親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父親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盡可以由著他們來。父親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善孝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家風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弘揚民族精神。
家風故事作文2
家風,即家族世代相傳沿襲的風尚,它是引導我們成長的無聲力量,是一個家族的精神風貌,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是傳承千年的精神尺度。家風,亦是吾國之民風,它不僅影響著家族的傳承,更影響著民族的未來,是極其必要而不可或缺的。給予我精神力量的,正是這樣的一種家風。
孝之風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是一種優良傳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的家中,所有人都為傳承這一家風而努力。我的父母對待家中長輩,態度恭敬,關愛有加,照顧得細致入微,尊重長輩的意愿,十分孝敬。在這樣的良好家風的熏陶下,我也學會與長輩們溝通交流,為他們做一些事情,關心他們,孝敬他們。在孝敬長輩的家風影響下,整個家庭彼此關系融洽,相互關愛。傳承這樣的家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構建和諧社會。
禮之風
孔子云:“不學禮,無以立。”我家的家風,就要求每一個家庭成員明禮學禮。我的父母總是言傳身教,十分講究禮儀,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彬彬有禮,謙和溫厚。他們經常教育我要有禮貌,做一個有素養的人,教我主動同長輩打招呼,對人謙和有禮,言行舉止端莊大方。禮儀代表著一個人的精神風貌,是現代文明的標志,是社會進步的體現。傳承這樣的家風,能提升一個民族的形象,盡顯我泱泱大國,禮儀之邦的風采。
誠之風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在誠實守信的`良好家風中,我始終謹記祖輩們的諄諄教導。我以親身實踐來傳承我的家風,在生活中,我銘記誠信的傳統美德,待人誠懇,不輕易許諾,一旦承諾,必當竭力做到。正是這樣一種誠實守信的優秀家風,告訴了我樸素而又真切的道理,給予了我受益一生的品格。傳承這樣的家風,能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營造一個誠信的和諧社會。
家風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影響著整個社會的風氣更決定著民族的未來。家風,不可遺失,家風,需要傳承。
家風故事作文3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記得在我還是懵懂孩童時,父親便將規矩一點一點的烙在了我那幾乎一片空白的腦袋里。
其中有幾件令我影響特別深刻的事……
記得在一次吃晚飯時,我用筷子在一碟菜中挑三揀四的,結果把整碟菜弄得亂七八糟的,而我卻沒有多大感覺。可就在這個時候,爸爸突然喊了我一聲,我正疑惑爸爸為什么要叫我。爸爸也做出了解釋:“你看看你把這碟菜弄成什么樣子了,嗯!”爸爸的聲音越來越低沉,我也感受到了爸爸的怒火。“如果你在和別人吃飯的時候把大家要吃的.菜弄得亂七八糟的,你覺得別人會怎么看你。別人會認為你沒家教,沒禮貌!如果你以后當了一位老板,當你和客戶吃飯的時候,你這么做,那么你那個客戶將會永遠離開你。而你的公司也會因為你而一落千丈甚至破產!”說到這,爸爸突然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后,繼續用那嚴厲的聲音說道:“如果你以后在飯桌上這么做,那你以后就別吃了。”說罷,爸爸就沒有再說什么了。那時候的我還小,還不能完全明白爸爸的意思,但他那最后的一句話卻讓我不敢再繼續那樣做了。
還有一次在我寫作業的時候,我還模糊記得我那時候正邊聽著音樂邊寫作業。雙腳隨著音樂的節奏踏著地板,踏出一陣陣與安靜的房間不和諧的聲響。過了一會兒,爸爸似乎想檢查一下我做作業的情況,隨著“吱嘎”一聲,爸爸推門而進。而我還沉浸在音樂的美妙節奏中寫著作業,并沒有發現爸爸的到來。突然,一只手從我身后伸出來,迅猛而又小心翼翼的將塞在我耳中的耳機拔掉,我頓時被嚇了一跳。猛地轉身卻看到了爸爸那張黑的如鍋底的臉,我頓時覺得我好像闖禍了。這時,爸爸終于開口打破了這令人不自在的氣氛:“做作業就要一心一意,不要邊聽著音樂邊寫作業。三心二意不是好習慣,壞習慣會毀了一個人的一生。若你不能解決這個壞習慣,那你以后就準備好失業吧,準備好做個社會最底層人士的心理準備吧。”說罷,爸爸便轉身離開,留下一個呆愣在原地的我。
父親十分嚴厲,在我小時候便將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規矩塞到我那小腦袋里,留給我長大后細細回味。而也正是爸爸的這份嚴厲,才能使整個家洋溢著良好的家風,才能使我在如今如此的出類拔萃,為我奠定人生的基礎吧……
家風故事作文4
家風是什么?詞典上是這樣解釋的:家庭世代相傳的風尚、家庭作風。我想我應該去問爸爸,聽爸爸講爸爸的爸爸的故事,去問爺爺,聽爺爺講爺爺的爺爺的故事。可是,爸爸媽媽只是笑而不答,讓我留意明天一天的事。我一頭霧水,明天?那就明天吧!
早上六點,我準時起床,媽媽早已準備好早餐,好美味!爸爸是高中的老師,擔任班主任,這個點肯定在學校陪學生晨讀了!我想我的家風應該是勤奮!我從喜歡的《論語》中知道:“子曰:業精于勤,荒于嬉。”
中午放學,我迫不及待的飛奔到爸爸媽媽的面前,神采飛揚的說:“我的數學又考了100分,看看!我聰明嗎!”我仿佛看到了周邊的叔叔阿姨們羨慕的目光,看到了小朋友對我豎起了大拇指……咦!不對勁,爸爸媽媽對視了一下,沒說什么。我疑惑不解地回到了家,爸爸和氣的.對我說:“兒子,我讀一段書,你聽一聽好嗎?”爸爸讀了《易經》中的一句:“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意思就是做一個謙虛的人呢,別人會更喜歡你。我意識到了自己做的不對,不該炫耀自己微不足道的成績。我暗暗想:“謙虛是不是我的家風呢?”
“媽媽,明天降溫,天氣預報說了,……,過兩天回家看您……”媽媽又在與姥姥打電話,多大的人了,也和我一樣想媽媽?嘻嘻,我知道那是孝順!《孝經》不是說了嗎,“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
我把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做到的告訴了爸爸媽媽,他們欣慰的笑了。爸爸媽媽語重心長說,其實,我的名字也是家風——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我的名字原來取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上》,君樂也是我的家風!
我知道了我家的家風——勤、謙、孝、樂,我很高興。但是,知道,更要做到呀,那才是知行合一的好孩子呢!
家風故事作文5
有編輯問:“這是你的筆名吧?”還有人忍不住打聽:“當初怎么給你取了這樣一個名字?”其實這個名字不是筆名,是真名,是爺爺為我取的。雖然他去世已經31年了,但我時常想起他。
爺爺也算是一位老干部,新中國建立后當過我們縣修造船廠的廠長,改革開放初期我們縣成立國營的航運公司,他應該也稱得上“元老”,加之奶奶也是航運系統的老職工,按照政策,父親可以去航運公司上班,但爺爺沒有找關系、“動腦筋”讓父親“坐辦公室”或從事調度調配等較為輕松的工作,而是讓父親到一只小木船上當了一名最普通的水手,天天水里來浪里去,一干就是幾十年,從小木船到水泥船再到鐵板船,父親直到下崗其最高職務都只是一只內河小船上的“大副”。
后來哥哥出生了,父親問爺爺取什么名字好,聽說爺爺一錘定音:取名“正志”,諧音“正直”,如果再生一個孫子就取名“正氣”,兄弟二人名字的最后一字合起來為“志氣”,做人不僅要正直正氣,還要有志向、有骨氣,不是靠自己本事得來的東西堅決不要——這是爺爺一輩子的堅守,他希望能傳承下去。有件小事充分體現了爺爺的這種性格。
我們家緊鄰公路,記得我四歲的時候,有次一輛運西瓜的貨車翻到路邊,西瓜滾得到處都是,左鄰右舍聞風而動,大呼小叫:“有不要錢的`西瓜吃啦!”看到很多大人小孩把大大小小的西瓜往家里搬,搬了一趟又一趟,我和哥哥站在屋檐下饞得直流口水,看著看著西瓜快被搬完了,我就纏著哥哥說:“我們也去搬西瓜吧!”哥哥拗不過我,并且他自己其實也非常想吃,就說:“好吧,我們也去搬幾個!”說著就打算往外走,一直沒做聲的爺爺忽然大聲怒喝:“我看今天誰敢去!”震得我頭皮發麻,只見爺爺臉色鐵青,寫滿震怒和威嚴,似乎要過來揍人,我們都被嚇住了,再也不敢挪動半步。
在我人生的很多關口,常常有一些“高人”指點,要我去給某人送點禮“拜拜碼頭”,但是我總是想起爺爺的那一聲怒喝:“我看今天誰敢去!”他這句話就像楊震的“四知”一樣淪肌浹髓,我在多個機關、多個崗位工作過,從沒送過一次禮,從沒多報一分錢賬,沒收過一個紅包。有時我會向別人解釋我名字的來歷,不是炫耀與標榜,而是下意識的提醒與情不自禁的回憶
家風故事作文6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而家庭又是社會的細胞。因此,優良家風對社會是一種正能量。同時,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孩子很好的成長,而我就生活這樣一個很好的家風中。
我的家風首先是“勤”。
“勤”就是勤勉、勤勞。在學習中,爸爸媽媽一直這樣要求我們:不管成績如何只要專心聽了、認真學了、努力做了,你就是最好的。在生活中,爸爸媽媽要求我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比如,別的孩子都有零花錢,我跟爸爸媽媽提出這件事來,希望爸爸媽媽也能按時給我零花錢,可是他們卻告訴我,不能不勞而獲,要想得到零花錢,必須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
于是,我幫助爸爸媽媽掃地、收拾房間、洗碗等等,得到了我的“工資”,這些錢我可以自己隨意支配。辛苦得來的錢,我從來不舍得亂花,總是會買一些我特別需要的東西。
我的`家風其次是“孝”,“孝”是孝敬、孝順。
爸爸媽媽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這些道理,爸爸媽媽不僅用語言告訴我們,還用行動教育了我們。
去年,我的姥爺因為嚴重的心梗住了院,媽媽那時也正身體不適,但她沒顧得上自己。
由于姥爺病情嚴重,住在重癥監護室里,并且不能下床走動,生活的一切細節都由媽媽照顧;晚上,爸爸就守在走廊里。
姥爺病愈出院時,爸爸媽媽兩個人都瘦了。這些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我以后一定會像爸爸媽媽那樣做一個有孝心的人。
我的家風還有“儉”,儉是節儉。
常聽爸爸媽媽這樣說,現在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孩子們普遍不知節儉、浪費成風,這是對他人的不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不尊重。爸爸媽媽常要求我們節水節電,珍愛糧食。我們不穿的衣服、不用的被褥爸爸媽媽從來不舍得丟棄。
他們把其中一部分給了身邊能用上的小孩子,更多的是通過各種渠道捐給了山區的孩子們。我也常學習爸爸媽媽的樣子,把我不看的書,不玩的玩具整理整理送給我的小弟弟。
俗話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傳承好的家風,養成好的習慣,才能造就好的人生,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家風故事作文7
“太陽光金亮亮,雄雞唱三唱,花兒醒來了鳥兒忙梳妝,小喜鵲造新房,小蜜蜂采蜜糖,幸福的生活從哪里來?要靠勞動來創造……”每當這歡快的旋律在我耳畔響起時,我的心中就會感覺暖暖的。是啊!是勤勞創造了財富,創造了我家幸福的生活。
爺爺的勤勞是全村出了名的!咱家地里的農活他全包了。現在,我們家已經搬到鎮上住了,但是他仍隔三差五就會往鄉下跑,在菜園子里忙個不停,給菜苗鋤草啊、澆水啊、施肥啊、捉蟲啊……爸爸時常會對爺爺說:“老爸,蔬菜可以去市場買,別那么辛苦啦!”可爺爺總是擺擺手:“買的怎么能比得上自家種的好,自己種的'吃得放心,再說營養也好。”瞧,我們家的餐桌上總能見到色彩鮮艷的放心蔬菜。
奶奶的勤勞也不比爺爺差。她每天起得最早,為我們準備豐盛的早餐。之后,她又忙著洗衣服、拖地板……等我起床后,總能看到院子里已經晾好了全家人的衣服,五顏六色,像一面面小彩旗在朝陽和晨風中向我們招手。我就會與奶奶開玩笑:“奶奶,你真棒!看,衣服在朝你笑呢!”奶奶樂得眼睛瞇成了一條縫。
爸爸媽媽也是勤勞的人。他們平時工作特別忙,每到周末他們也會幫奶奶做家務:洗碗、拖地、清理垃圾……他們還經常教育我“做人要勤奮、勤勞”。
在大人們的感染下,我慢慢變得勤勞了,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兒了。每次完成作業后,我會把文具擺放得很整齊,衣柜里的衣服收拾得井井有條,玩具玩好依次收進整理箱,房間也打掃得一塵不染。
“勤勞”兩字已深深地印在我們全家人的心上,也真真切切地落實在我們全家人的行動上。我深信有“勤勞”相伴,我們家會永遠幸福滿滿。
家風故事作文8
身為家中的獨生女,我常常被爸爸媽媽寵愛著。雖然有時會感到被包裹太多,但我知道這都是他們對我的關心和愛意。小時候,家里親戚聚會,爸爸媽媽總是把我介紹給每位長輩,并以禮待之。他們用真誠的態度和親切的舉止教育我,讓我懂得尊重長輩的重要性。
記得一次,我媽媽正在忙著做晚餐,突然聽見門外傳來一陣破裂聲。原來是我不小心打碎了一只值錢的瓷花瓶。面對這一意外,爸爸媽媽沒有責怪我,而是鎮定地對我說:“孩子,這樣的事情以后要多加小心呀!”他們的寬容和理解讓我深受觸動,我決心從此更加珍惜家中的物品。
在家庭中,爸爸媽媽不僅給予我關心和寵愛,還用自身的言傳身教教育我。每當我發脾氣或有小錯誤時,他們總會耐心地與我溝通,指出問題所在,并教導我如何改正。他們告訴我,做人要有寬容之心,不計較得失,懂得尊重和包容他人。正是這些家教讓我從小就具備了良好的品德和人格。
一個寒冬的夜晚,我正準備睡覺時,突然感到一陣寒意。走出房間,我發現屋子里沒有電了。爸爸媽媽已經懷抱著蠟燭坐在沙發上等我出來。他們告訴我,雖然現在生活條件變好了,但我們不能忘記過去的艱苦歲月和節約用電的習慣。從那以后,我養成了不浪費電力的好習慣。
現在,我已經長大成人,回首往事,不禁感嘆爸爸媽媽那無私的.愛。家風的力量源自于一家人的團結和互幫互助,正是這種家庭關系造就了我堅韌的性格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我會將這種守望相隨的家風傳承下去,并教育自己的孩子繼續堅守這份珍貴的情感。
【家風故事作文】相關文章:
我家的家風故事我家的家風故事05-15
家風故事作文06-23
家風的故事作文12-30
家風故事作文09-06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12-07
家風小故事作文11-11
【優秀】家風故事作文11-22
家風故事作文[實用]11-23
家風的故事優秀作文12-26
家風故事作文優秀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