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作文實用(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成語故事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成語故事作文1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承包了一塊土地,他在那塊土地上撒了許多農作物的種子,他想著這些農作物成熟后,自己不僅可以吃剩下的,還可以拿去賣了,于是每天都勤勞的耕作。
果然,這個人的努力并沒有白費,田地里的苗開始長高了,他看到后便更加勤奮的'勞動了,每天天還不亮就出門了,直到天完全黑了,也沒有回來,在妻子和兒子還以為這個人出什么事了呢?于是,這個農民的妻子和兒子邊滿大街的尋找這個人,沒想到他竟然在農田里認認真真地勞動。
第二天早晨,這農民又和以前一樣出發勞動了,可是他在想到底有沒有讓農作物快速生長的方法呢?這不,他就想到了。
傍晚,這個農民回家時對他妻子和兒子說:“你們都聽好了,從此以后我種的菜不一會兒就可以成熟了。”
他的兒子還以為他的爸爸又在說什么瘋話了,急忙跑向田中,發現苗都被拔出了一大截,到明天就會全死光的。
這個農民聽了兒子的話后,從此老老實實的種菜,不再想任何鬼主意了。
成語故事作文2
自從在樹下揀到一只兔子,他就每天一大早就來到樹下,直到太陽落了好久才回去。這樣的'日子過了23年,卻沒有能再等到一只兔子。
后來,他看孫子的物理書,書上有運動的相對性。他恍然大悟,想,為什么一定要等兔子來撞樹呢,我應該主動用樹去撞兔子呀。于是,他挖起了那棵樹,扛著它到處跑。也曾經幾次碰上兔子,他用樹攔在兔子前頭,等著兔子來撞,可兔子一見他就轉身走了。他扛著樹去追兔子,可恨兔子跑得太快,他總是無法追上。
后來,他又想了一個辦法,不再扛著樹到處跑,而是買了一輛拖拉機,將樹放在拖拉機上去追兔子。按說這下子應該撞上兔子,可不知何故,他還是一次又一次地讓兔子逃脫了。
成語故事作文3
大家有沒有看過一個叫《土豆俠》的武俠動畫片,今天我為土豆俠編了一個成語故事,就是《刻舟求劍》。
土豆俠是一個很厲害的武林俠客,他的武功招式橫掃千軍,沒有人可以打敗他。有一次土豆俠去參加一年一度的舞林大會,眼看著時間不多了,他快趕不上大會的開幕式了。但是他卻遇見了一個慢性子船夫,土豆俠一直跟他說:“能不能劃快點,我不能遲到啊”!就在說話的時候,突然船被一股浪拍了一下,土豆俠嚇了一跳,趕緊躲避浪花,結果他的兵器麒麟快寶劍掉進了水中。
船夫慌忙說:“對不起”。可是土豆俠卻不急不慢的在船上刻了一個記號對船夫說:“等到靠岸了,我再把麒麟快撈起來,不礙事的”。船夫暗自偷笑,原來土豆俠是個笨蛋呢!
船靠岸了,土豆俠順著記號的方向,把手一伸,便撈出了麒麟快,原來土豆俠是用法術召喚出了他的'寶劍,船夫傻眼了,土豆俠哈哈大笑起來……
這就是我為土豆俠編的故事,朋友們說說,編的好不好呢?
成語故事作文4
在愚公的家門前有兩座大山:太行山和王屋山。
愚公一家從去年開始就在搬山了,現在已經把太行山搬一半了,大海也堆了四分之一了。可是愚公不開心他想:“我的朋友智叟,中了大獎去大城市了享福去了。而我卻只能在這搬山。”沒過多久智叟坐著私人飛機來到了愚公的家,把飛機停到了愚公家門口下了飛機對愚公說:“我在大城市有了一個大房子,女兒嫁了個好人家資產過億。你怎么還在這搬山呀”
愚公說:“那又怎么了再過三年就能搬完了,你能找幾個人幫忙嗎?”
智叟說:“不可能”說著說著就坐飛機走了。
三年后七十四歲的愚公終于把兩座山搬走了,大海也堆滿了。媒體得知這個消息后給了他們一千億的`大獎。智叟知道后對愚公說:“我們是朋友,你能給我點錢嗎?”愚公說:“當初你都不給我錢也不幫我找人搬山,現在也不會給你的”
有了錢的愚公一家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怕困難,朝著一個方向努力。堅持不懈就會成功的。
成語故事作文5
南郭先生是一個不會吹竽的人,但他突然看到了齊國的`齊湣王要召竽手來吹竽。南郭先生就想“我可以先去擺個師父再去竽隊。這樣一來大王會任務我會吹竽,也會給我許多的獎賞。”
之后南郭先生就去拜師學吹竽。但因為南郭先生心太急了,只學會了一首曲子,南郭先生就去了竽隊。齊湣王不會讓人直接接近竽隊,而是讓他先吹一首曲子。而南郭先生會吹的正是齊湣王最喜歡的一首曲子。南郭先生吹完齊湣王把他為了竽隊領隊。南郭先生在竽隊里把可以學的曲子學了個遍。
過了幾年齊國國王齊湣王去世了,他的兒子齊宣王也要讓竽隊吹竽。但齊宣王發現竽隊里有人不會吹竽,正要把他們點出來時,趙國帶了三十萬大軍直沖皇宮,在萬分危急之時,南郭先生帶著所有人在趙軍沖進來時,吹起了很難聽的曲子讓趙軍的人全都趴在地上秋南郭先生不再吹了。南郭先生從這一次得到了齊王的獎勵,也被封為大將軍。
這是成語故事新編“濫竽充數”。
成語故事作文6
防控時期,醫生們不管過節有事,天天在醫院里加班,他們那臉上壓痕顧不上,那濕透的防護服顧不上,那家里的煩惱就更顧不上了,一時忙不過來的工作,使他們變得十分疲倦。一時忙不過來的病人,讓他們難上加難,困上加困。可他們,那些“逆行者”們,不顧自身利益而拯救國家,拯救人民。
在戰場上的'軍人們,他們知道他們很危險,可他們沒有在意,那是為什么?他們明知道當上軍人就越發接近危險,但他們為什么還要去當這個職業呢?那是因為他們想到的是國家的利益。在防控時期,軍人們與醫生們并肩行動,軍人們聽眾國家指令,從中國各個地方飛往武漢,人們都說“中國速度”,如果沒有軍人,還會有“中國速度”嗎?
我們也一定要向逆行者們一樣,舍己為人。
成語故事作文7
夜郎自大
漢朝時候,我國西南一帶,有些少數民族聚居在一起,形成了許多國家,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夜郎國”。
夜郎國王以為夜郎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所以非常驕傲,對西南各國總擺出一副大國的架子。
有一回,漢朝使者到了夜郎,向國王介紹了漢朝的情況。夜郎國王聽了先是驚訝,接著表示不相信,問道:“你們漢朝有我們夜郎國大嗎?”他那里知道夜郎國只相當于漢朝的一個州。
由這個故事產生了成語“夜郎自大”。
成語故事作文8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瑯琊(今山東臨沂北)的諸葛亮兄弟遷居南陽。
后來劉備來訪諸葛亮,27歲的諸葛亮預言了天下三分的局面,后出任蜀國丞相,建立了不朽的功績。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在吳國當南郡太守。當劉備東下進攻吳國時,諸葛瑾給劉備寫信,說明吳蜀聯盟的重要性,有人對孫權說諸葛瑾里通外國,孫權很生氣,說:“我和子瑜(諸葛瑾)有生死不易的`交情,子瑜不會背叛我,就象我不會背叛子瑜一樣!”諸葛亮的從弟諸葛誕也很了不起,他在魏國當刺史,常常為魏國領兵出征。
當時人說:“(諸葛三兄弟,)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
成語故事作文9
今天媽媽給我講了《鑿壁偷光》的故事,我被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所感動。
這個故事是關于一個叫匡衡的男孩。他學習很努力,但是他的家庭很窮。他白天要出去給有錢人打工掙錢,晚上才能看書。因為家里很窮,他買不起蠟燭看書。他想向鄰居借個地方看書,卻被鄰居奚落奚落。于是他想了個辦法,在家里墻上鑿個洞,每天靠著鄰居的`蠟燭看書。
我們現在的生活很好,但是我們不努力學習。聽完這個故事,我們應該學習匡衡努力學習的精神,珍惜時間,珍惜父母創造的良好學習環境,努力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成語故事作文10
誰是心甘情愿的孩子?哦,原來“賽子”是漢代著名軍事家張亮。這篇散文講述了張亮小時候的故事。在一個素未謀面的老人面前,他能夠抑制怒火,一次次為老人撿鞋。這種隱忍讓老人把他的贊美稱之為一種支柱,并教給他珍貴的《太公兵法》,祝愿他將來成為著名的軍事家。
看完之后,我想知道當我遇到一些小問題的'時候,我是否能從張亮的“耐心”中學到什么。也許這些問題會給我帶來一些挫折和失敗,但比起張亮的“聽話”和韓信的“胯下之辱”,這些都不值一提。所以,一個大智慧的人,需要有一個包容的性格,才能成就大事。
張亮,這個指示燈,將永遠伴隨我一生。
成語故事作文11
如椽之筆
晉朝武帝時,有個文人名叫王珣,他曾在夢中遇到一個神人,給了他一支很大的筆,那支筆的筆桿就有屋椽那么粗。醒后,很覺驚異。他對人說:“此當為大手筆事!”(“大手筆”,即大作家。他這句話的'意思是:“從這件事看來,我一定要成為大作家。”)不久,武帝逝世,哀冊之類的文件,全部由王珣負責起草,文采很好。后來贊美作者的文字高明,就叫“椽筆”、“大筆如椽”,或“如椽之筆”。
【出處】《晉書·王珣傳》,原文為:“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冊、謚議,皆珣所草。”
【釋讀】椽:椽子,放在檁上架著屋面和瓦片的木條。如椽的大筆,指大著作或重要的文字,也用以比喻筆力雄健。用來稱頌別人的文章或寫作才能。
成語故事作文12
《經典成語故事》這本書將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在愉悅的閱讀氛圍內汲取知識,展示出中國歷史的縮影,在經典成語故事中領略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
在現實生活中我一直以為父母為我洗衣做飯,陪我學習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讀完這本書我感受到了父母給予我們的愛是最真摯、最無私的,尊敬、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以前遇到困難或危險我總是半途而廢,慌亂不堪,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做事情要有勇有謀,越身處險境就越要靜下心來想出應對措施,做任何事情,都不要驕傲,都不要自恃甚高,否則就會落得慘敗下場,懂得了困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再一次站起來的勇氣,在困難面前永遠都不要倒下。
我在這本書中還學到了許多知識,我要向書中的每一位主人公學習,取長補短,讓自己變得更懂事更勇敢。
成語故事作文13
老馬識途
管仲、隰朋跟從齊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于沒有熟悉地理的向導帶路,在回家的路上迷失道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于是就縱老馬于軍前,任其所至,隨而從之,竟得道而歸。在山中行軍,沒有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螞蟻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處就有水。”就發掘蟻穴,找到了水源。憑借管仲和隰朋的圣明,到他們所不了解的事,也不把向老馬和螞蟻求教學習看作是羞恥的事,現在的人卻不承認自己愚昧、不知道學習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也是種過錯嗎?
【出處】出自《韓非子·說林上》。
【釋讀】途路,道路。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成語故事作文14
戰國時楚國又一個貴族祭祀祖先的禮儀,參加祭祀的大家都帶了大量東西。
祭祀結束后,有一個叫楚王的人把一壺祭酒賞給前來幫忙的人,以示感謝。祭酒少但人多,分著喝都不夠。
于是,有人提著它:“這真是一壺美酒,只可惜太少了。假如大家分著喝的話,大概一人只能喝一口,這樣誰喝都不過癮。不如這樣,大家大家在地上畫蛇,誰畫的最快,這壺酒就歸誰,讓他一個人喝個痛快。大家說,如何?”其他人也都想獨享這壺美酒,就齊聲答應了。
有一人一會兒就把蛇畫好了。他端起酒壺正要喝,一看其他人都還沒畫好,就又拿起畫筆,想給畫好的蛇身上再添上幾只腳。
正當他得意洋洋地給蛇畫腳的時候,另一個人已經把蛇畫好了。那個人一把把酒壺搶過去,毫不客氣地說:“蛇根本就沒有腳,你為何要給它添上腳呢?你畫的根本就不是蛇!”說完,便端起酒壺,將酒一飲而盡。本來最先畫好的`那個人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到嘴邊的美酒進了其他人的肚子。
成語故事作文15
不恥下問
春秋時代,孔子被人們尊為“圣人”。孔子學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廟去祭祖,一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人問這問那。有人笑道:“孔子學問出眾,為什么還要問?”孔子聽了說:“每事必問,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問他:“孔圉死后,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聰明好學,不恥下問,所以稱之為‘文’。”
所以,虛心好學,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才能更好的進步。
【成語故事作文】相關文章:
成語故事作文07-05
[經典]成語故事作文09-01
[精選]成語故事作文12-27
(精選)成語故事作文11-01
成語故事作文06-12
(熱)成語故事作文12-26
成語故事啟示作文05-16
關于成語故事作文03-26
實用的成語故事作文02-21
[精品]成語故事作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