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百善孝為先作文13篇[必備]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百善孝為先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1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世界無處不充滿“孝”。孝順父母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情,從小開始,從點點滴滴做起,這樣才能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下去。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的佳話。對于青年來說,孝可能不能那么完美的表現出來,可是我們要盡我們最大努力去詮釋它,讓他變得更具好處,而不是徒有虛名。
孝,是父母干完活回到家后我們送上的那一杯熱茶;孝,是父母累的時候我們一句安慰的話;孝,是父母晚上回家后我們端上的洗腳水;孝,是讓父母看到我們成績提高,孝。是父母從犯=我們嘴里得到那一句讓人感動得話;孝,是我們能夠健康的成長,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于他們來說也已是對他們的孝。
父母,不奢求我們能夠給他們買多少東西,不奢求我們有多有錢,而是我們能夠在悲哀的時候給他們打一個電話,是我們在外上學對他們報的那一句平安,使我們期中,末考試成績單上的前幾名,即使沒考好,父母還是會鼓勵我們,讓我們努力,讓我們有出息。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
想想父母在家拼命地掙錢,為的是什么?為的是能夠讓我們過上好日子,能夠有個好的學習壞境,能夠讓我們有出息,能夠讓我們健康的成長。
為了父母,為了我們這個家。作為高中生的我們,就應付出多倍的努力去孝順我們的父母。不要求我們給他們買多少東西,就只請我們,在學習上努力地提高,努力地向前;大休你回到家后,給父母洗上一次腳,給他們捶捶背,說說這段時光的.提高,聊聊這星期發生的事。這些對于他們來說就已經是孝了。
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是民族歷史的佳話。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去感化父母,孝順父母:端上一杯熱茶,對父母噓寒問暖,洗洗腳,捶捶背,報上一句平安,學習上的提高。
雖然我們不能夠把孝表現的淋漓盡致,可是我們必須要努力地去詮釋它,不要讓它從我們那里不再是佳話。
孝,是我們永不會忘記的傳統美德,是感化心靈的名詞。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2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毙⒕蠢先耸侵腥A傳統美德中居占首位。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孝順老人,即使他博古通今、才高八斗,也是難成大器。
一到假期,我就和爸爸媽媽回老家,陪爺爺奶奶。今年國慶節,我們全家在農村度過,雖不豪華,卻簡單而溫馨,充滿了愛的氣息。記得國慶節那天正好趕上秋收,爸爸為此退掉了國慶節假期的旅游,去下地干活。我和奶奶留在家里做飯。不知怎的,奶奶突然說了一句:“赟子真是越來越像你爸了,愛干活、懂事,體恤長輩!”聽到這句話,正在燒水的我怔了一下,問奶奶:“您認為我爸爸孝順么?”
奶奶坐下來,深思幾秒后說:“當然,不知你爸爸,你的姑姑他們也都很孝順呀。前幾年,我膽結石住院,你爸爸和你姑姑沒日沒夜的守在醫院二十多天。當時你爸爸為了照顧我,不僅耽誤了工作,還錯過了評職稱。你爸爸從小就懂事、孝順……”聽奶奶說的不亦說乎,臉上充滿了幸福與滿足的微笑和皺紋。是啊,也許子女孝順便是老人最大的滿足。
我燒完水,開始思索奶奶那句話。想起了爸爸媽媽對我說的話:“孝敬老人不能等,誰都有一死,只是時間的早晚,;老人沒有時間等,珍惜老人在你身邊的`時光。那是最美的一剎那,最美的圖畫!”想到這里,我決定學學爸爸,多幫老人干點事。
我走到奶奶面前,大聲說了一句:“奶奶,我來幫你包餃子。奶奶慈祥的微笑著說:“好!蔽议_始包起了餃子。這時,嫂子回來了,看我在幫奶奶包餃子,也說:“姥姥,您等著,我也來幫您包餃子!蹦棠绦Φ难鄄[成了一條縫,連聲說:“好,好,孩子們都長大了,長大了,懂事了。”
百善孝為先!孝順老人不可攀比,更不可以等。讓我們努力學習,用行動去回報老人,多幫老人干些事兒,多陪伴老人。敬老人,愛老人,陪老人,助老人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3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自古以來,孝道就一直為人們所傳揚。關于孝道的故事我從小便耳熟能詳,例如“臥冰求鯉”“聞雷泣墓”“親嘗湯藥”等,但我總覺得“孝”離我很遠,直到……
那年冬天,寒風凜冽,甚至還下了幾場雪,祖母又操勞過度,腿上的老毛病一下子復發,只得臥倒在床。祖父身體一向也不大好,還有正在上學的我需要照顧,一下有些力不從心。母親收到消息,盡管祖父母一致反對,她仍匆匆忙忙從外地趕回。
那幾個星期,母親每天都忙前忙后的。甚至到家當天也未稍作休息,幾乎一放下行李就開始忙活。燒水、洗衣、做飯、打掃……不僅如此,一有時間母親就幫祖母按摩雙腿?醋婺该咳兆诖采祥L吁短嘆,她便跟祖母拉拉家常,逗祖母開心。到處尋醫問藥,為祖母治病。
某個夜晚,屋外一片冷寂,房間內淡黃色的燈光顯得有些昏暗,母親端著一碗湯藥,耐心地將它吹涼,又自己試了試溫度,才一勺一勺、小心翼翼地喂給祖母喝,似乎還有些不放心,叮囑道:“媽,當心燙。”祖母笑著應一聲,喝下了藥。
待到服侍祖母睡下,母親終于得了會兒空,她坐在椅子上,略顯疲憊地闔眼。她眉頭微蹙,滿臉倦容,一頭披肩的長發只隨意扎在腦后,幾縷銀絲在燈光下顯得格外刺眼,雙眼下有濃重的烏青。似是感覺到我的'靠近,母親緩緩睜開了眼睛,眼中布滿了血絲,顯而易見,定是幾天未睡好了!皨,您為什么一定要趕回來啊?家里不還有爺爺和我嗎?”母親看出了我的疑惑,笑道:“長輩生病了,我理應回來盡一份孝心,再累又何妨呢?”母親摸摸我的頭,又道:“你以后也要孝順長輩哦!蔽尹c點頭,似乎明白了什么。
母親忙碌了一天,只一會兒就又閉上了眼睛,呼吸平穩,似乎睡著了。我從浴室端來一盆熱水,褪去母親的鞋襪,幫她泡腳。不覺中,似有幾滴液體滴落,激起點點漣漪。
窗外,一輪彎月悄無聲息地攀上枝頭,潑墨般的夜空中幾顆星星閃閃爍爍。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4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的確,孝是中華美德,是我們回報父母養育之恩的最好的方法。人們說家家都有,我家的很簡單,就是一個孝字。
我對“孝”的理解,是從父母身上得到的:我的爺爺奶奶去世前身體一直有病,爺爺病了十六年,奶奶病了十四年。在爺爺奶奶患病期間,爸爸媽媽一直悉心照顧從無怨言。奶奶患有類似于老年癡呆的疾病,神智一直不清楚,就像一個孩子一樣生活不能自理。媽媽和爸爸一直精心照顧奶奶,逗奶奶開心。每天早晨,媽媽總是第一個起床,去奶奶的屋里,給奶奶把被子疊好,然后把奶奶扶到客廳,之后再去做飯。給奶奶梳頭、洗臉,喂奶奶吃飯。吃過早飯,媽媽的主要任務就是照顧奶奶、做家務和看著我學習,每天忙得不可開交。晚上,媽媽也會安頓好奶奶,帶奶奶熟睡后才上床睡覺,第二天便會重復相同的.工作。后來奶奶生病再次入院,爸爸每天下班回來都要去陪床,晚飯都來不及吃。第二天早晨爸爸又會很早回來,開始一天的工作。就這樣日復一日一直到奶奶去世。
在這期間,父母的行為也給了我很大的觸動,給我樹立了榜樣。爸爸媽媽是孝順的好兒女,我身為他們的兒子,當然要學習他們這種精神。當時我盡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讓父母操心勞神,我還努力學習,不讓父母為我的學習操心。而現在我升入了初中,父母似乎比以前更忙,更辛苦了。每天早晨,媽媽五點鐘就要起床,六點半就要去單位上班。我明白這一切都是為了我。我還小不能為父母做什么大事,但是我卻可以把我能做到的是盡力做到最好,比如回家后給父母捶捶背,揉揉肩,倒上杯熱茶,講個笑話放松一下。但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努力學習,取得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這就是我家的,很簡單就是一個‘孝’字,我要把它傳承下去。同時孝不應該只是我家的,他更應該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這個社會的一種風氣。一種社會正能量!讓我們行動起來,為父母盡一份孝道,把這種正能量傳承下去。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5
古語云:“賢不肖不可以不想分,若命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弊怨乓詠,以孝論德,有許多人認為父母需要的是物質上的需求,給了父母物質,認為孝就完成了。“孝”僅僅是給予父母物質上的需求嗎?
父母是一顆參天大樹,為我們遮風擋雨;父母是一座熾熱的火爐,為我們提供溫暖;父母是一盞指路燈,為我們照亮前進的道路。
近現代,將軍許世友曾經五跪慈母,未到十歲父親便去世了。母親倍加辛勤勞動。一個秋天,許世友在一座山上挖野菜,在回家的路上,他抬頭望,天上已經是繁星滿天,遙望村口的那棵滿是黃葉的老槐樹發現樹下站著的'是自己年邁的老母親,正迎著刺骨寒風等待他的歸家。他鼻子一酸,眼淚在眼眶中打轉,像箭一樣的飛奔向母親,“噗通”一聲跪在母親的面前,心疼的對他母親說:“娘,是俺沒出息,俺知道您疼俺,不管俺以后有沒有出息,俺一定好好地孝敬您,侍奉您!”
母愛的偉大程度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母愛猶如一陣春風帶來微微幽香,讓人身心愉悅;母愛猶如一杯茶水,溫暖著孩子的心田;母愛猶如一本書,記錄著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讓人銘記在心。作為父母的孩子,要永葆感恩之心,“孝”字當先。
二十四孝中有劉恒親嘗湯藥。漢文帝劉恒是一個著名的大孝子。他十分孝順自己的母親,從不會因為自己的政務繁忙而去怠慢她。在他的母親患病臥床時,劉恒經常坐臥不安,每日寢食難安。他的母親病了三年,他親自為自己的母親煎湯藥,日夜不停的守著母親,只有在母親睡熟了之后,才敢放松,在母親的床邊小憩一會兒。煎完湯藥,總要自己先嘗,看看藥是否太苦,燙不燙,將一切都調理好,一切適中,才敢放心的給母親喝。
孝不僅僅是滿足父母物質上的需求,而是在生病的時候陪著他們;在他們需要我們的時候去幫助他們;在他們孤獨寂寞的時候陪著他們說說話……
中華之道以孝當先,為君子必懂孝,孝乃人之根,性質本,德之源,道之所。父母含辛茹苦將我們撫育長大,我們作為兒女遵守孝道反哺與父母是子女的孝道。孝,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責任,這種責任是每個人都應該必履行的。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6
周三下午,我們聽了一場“不要讓愛你的人失望”教育報告會。令我感觸最深的是“孝”了。
老師講了在汶川地震中的真實故事:一對老夫妻在鋼筋石板下,為了自己年幼的孩子,爸爸掙扎著從廢墟中爬出來,又帶消防隊員來救自己的妻兒?墒,情況十分緊急,雖然母子倆都還活著,但孩子被壓在母親身下,如果救出孩子就必須放棄母親的生命!人們讓夫婦倆商量?赡赣H聽了,竟說:“不要浪費時間了,先救我的孩子!”沒辦法,人們只好拿來了鋸木頭的鋸子,一下下活生生地把她鋸死了,救出了他們的兒子。這位偉大的母親像完成了終生的使命,微笑地走了……
故事講到這里,我聽到周圍一片啜泣聲。抬頭看去,眼前卻一片模糊。原來,不知不覺中,感動的淚水早已充滿了我的雙眼。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是母親為了我,挺了十個月的大肚子,冒著生命危險把我生下來;是父親,在我不懂事時,那有幾道抓痕的臉上依然蕩漾著笑容;是父母,在我每年生日時,都開心地為我過……
父母為了我們付出了這么多,甚至連生命都可以棄之不顧。而我們做兒女的又為父母做了些什么?
我只會,一回家就嚷嚷:“飯做好了嗎”,卻看不到父母那工作了一天的倦色;我只會,把衣服堆在一起,讓媽媽來洗,卻連個“請”和“謝謝”都沒有;我只會,在生日時,吵著要這個要那個,卻不知道掙錢有多艱難;我只會……
而父母只會,看著我大口大口吃飯,臉上露出欣喜的微笑;父母只會,一件件地、慢慢地給我洗衣服,手在冷水中凍得像根胡蘿卜;父母只會,在我過生日時,給我買很多好東西,而自己卻舍不得多給自己買件衣服;父母只會……
想到這里,我暗暗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長大了掙好多錢,先來孝敬我的父母!
百善“孝” 為先!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7
中國自古以來講究一個孝字,孔子說過:“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是在現在孝卻備受國人漠視。
在古代,許多家庭十幾世同堂,以老為尊,十分尊敬和孝順長輩,幾代人也能在一起和睦相處。這不僅與長者有關,更是和家風有關,好的家風使得后代們形成了向善的意識,尊老愛幼已經成為了一種傳統美德。
孝順也是一個家庭和睦的重要前提,現在大多數中國家庭好鬧矛盾其主要原因還是子女們不孝順。有的子女對自己的父母漠不關心,還有的`甚至厭惡自己的父母,我只覺得很悲哀,是什么原因竟能讓他們去痛恨生他養他的父母?這是現代父母們教育的失敗,更是子女們不孝造成的!靶㈨槨痹缫殉闪藷o用的別名,現在許多人就像寄生蟲一般無二,他們的父母就是他們的宿主,等到他們把宿主體內最后一滴血液吸盡便會無情地離開,沒有一絲留戀。
現在許多人被利益蒙蔽了雙眼,變得六親不認,錢對于某些人甚至比命還重要。他們不愿多花一分與自己無關的錢財,至于孝順,見鬼去吧!還有一些人在自己父母健在時就開始討論如何處理自己父母的“遺產”,有的因分配不當引起的糾紛還牽連到了自己的父母。你說他們的父母又怎么能不痛心?以至于只能懷恨離開人世。
現在我們對于孝順做得比古人實在差太多了。再看看與我國臨海相望的日本,那里的人們都十分孝敬自己的長輩,對他們也十分尊重,若與長輩頂嘴,那都算是一種大錯。他們用實際行動完美體現了孝順二字。
我只能說中國人真的不懂得孝順,雖然有許多人把自己家中的老人送進了敬老院中,認為這就是孝敬老人最好的方法,但是老人們被送進了敬老院,他們真的開心嗎?子女們并不清楚老人真正需要什么,他們并不渴望什么豐富的物質生活,他們需要的只是子女們的陪伴,也許只是和子女們聊一會兒天。老一輩人養育了我們,讓我們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在他們最后的日子里難道我們還要讓他們受到傷害?他們經歷了太多苦難,現在他們已經大多經歷不起了。作為子女,我們應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他們安享晚年,敬我們最后的孝心吧!
我們是時候清醒了,現在是文明社會,我們更應該傳承并發揚我們的傳統美德,讓孝行遍天下,讓愛灑滿大地。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8
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這讓我想起今年的老人節發生的事情。
那天吃午飯時,奶奶硬要我喝骨頭湯,我不耐煩地說:“我不喝,這湯難喝死了!”媽媽當時就狠狠地批評我,說我怎么能這樣和奶奶說話?太不尊敬老人了!當時我還不以為然,現在想想才覺得自己做得太不對了。
下午一放學,我就到奶奶家去看奶奶,到了奶奶家,原來爸爸媽媽早就到了,正在做晚飯。我放下書包,跑到奶奶身后,對她說:“親愛的奶奶,今天是老人節,我來給您按摩,好不好?”說完,我就挽起袖子,用力地按起來,我還不時地和奶奶說說話,聊聊天。不一會兒,我的手漸漸沒有力氣了。“年輕的`時候,為了讓兒女們生活好一點,不管再苦再累,我都去干,現在兒女都很孝順,我也心滿意足了!蹦棠唐届o地說著。此時我心想:是啊,奶奶辛苦了那么多年,也應該享享清福了。幫奶奶捶完背,我又繼續幫奶奶做了很多事。
日常生活中,我還經常主動去幫助老人。見到爺爺奶奶都會主動問好,有時還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幼兒園時,我和小區的張爺爺,我們倆經常在一起聊天、猜謎語、玩游戲……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當今這個文明的社會里,也是處處存在。
有一次,媽媽和我去逛街,因為是周末,所以車上的人很多,我們不容易擠上車,可已經沒有座位了,我們只好扶著座位來保持平衡,車廂悶極了,我剛想打開窗戶,沒想到司機一個急剎車,車里的人都往車頭倒去,連我也差點摔了。這不剛站穩,就聽見一陣呻吟聲:“哎呀,我的腰”。我急忙一看,原來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婦人,穿著很樸素,被人群擠倒地上,這時過來一位青年把老人扶起,老人連忙說:“謝謝你,小伙子”。車廂里的人們都向這位青年投去贊賞的目光。
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尊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特別是到了“九九重陽節”,這是我們孝敬老人的節日。我在這衷心祝愿全世界的老人節日快樂!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9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題記
我們跌倒時,是誰鼓勵我們爬起?我們犯錯時,是誰耐心地教導我們?我們哭泣時,是誰小心翼翼地擦去我們的淚水……
沒錯,是我們的父母,他們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就一直陪伴著我們,為我們默默地付出了十二個春夏秋冬。每一位兒女的外貌和心靈深處,都深深地刻上了自己父母的烙印。我們在父母的呵護下逐漸長大成人,在每天的晨曦中和夜晚的燈光下,我們都能深深地感受到父母為養育我們甘愿付出一切的那種精神。作為兒女,我們要學會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孝”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最基本的道德規范!靶ⅰ钡挠^念源遠流長,在商朝時期的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了“孝”字,這表明在公元前十一世紀以前,華夏先民就已經學會了怎樣孝敬父母了。我國古代還把“孝”看成是“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意思是為人子女者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法則,人們是務必身體力行的。
還記得“感動中國”人物田世國么?這是“感動中國”評委會給他的頒獎詞: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一個被追問了千年的問題。一個兒子在20xx年用自己的身體做出了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在溫暖的謊話里,母親的生命或許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誠已經堅如磐石。田世國,讓天下所有的母親收獲慰藉!
其實,孝敬父母也是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重要組成部分。孝是做人的根本,古人常說:“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如果對養育自己的父母都不關心、不照顧、不體貼、不尊敬、不愛戴、不常懷有感謝之情,又怎么會去愛他人、愛集體呢?一個人對生身父母都沒有深厚的情感,又怎么能夠升華出高尚的愛國之情呢?一個人只有愛自己的父母,才會愛別人,愛社會,愛國家。尊敬、贍養父母,不只是報答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規定的必須履行的義務,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們要牢記:百善孝為先!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10
那是半年前的事了,但我依舊記憶猶新:那高高慫的顴骨,那掛在她身上,破破爛爛,松松垮垮的“布袋”。
那天放學,我像往常一樣路上,遠遠地看到一個把頭埋進垃圾桶,背部盡顯滄桑的身影。走近一看,是一位老奶奶,一頭銀絲,滿臉皺紋,身上的衣服像麻布袋一樣垂下來,松松垮垮……
“奶奶!”我向這她身邊,“都這個點了,您不回家吃飯,在這兒干什么?”我指了指手上的表,問她。老奶奶細瞇起眼睛使勁看,隨后笑了起來。嘿!這一笑,眼角的皺紋更深了:“這垃圾桶不是有幾個空水瓶嘛!我撿起來,拿去賣錢,還能買倆包子吃呢!”她的臉上浮現出了驕傲的神情,好像在為自己能想到這個“好主意”而沾沾自喜。我更加不解了:“那您為什么不回家做飯呢?還要在這兒撿空水瓶?”“我天天在流浪,今天在東村,明天在西村,居無定所,哪來的`家?”奶奶的回答讓我又心酸又心疼,不由得皺起了眉頭:“您的孩子呢?”一提到孩子,奶奶的眼神便充滿了喜色:“他們呀!他們老有出息了,都到外地去發展了!嘿嘿!他們可忙了!幾年也不回來一次……”奶奶這么笑,倒讓我怪難受的:再怎么說也是生你養你的母親呀!難道就因為自己“有出息了”就不管自己的母親了嗎?他們有把這個母親放在心上嗎?
我把手伸進口袋里,掏出了五元錢,那是今天買早餐剩下的錢,我本來打算用它買根冰棍吃。我輕輕拉起奶奶的手,把這五元錢塞入她手心,說:“奶奶,這錢你拿著,去買點東西吃吧!”當我抬起頭望著奶奶的眼睛時,她卻顯得有點呆滯,但好一會兒后,奶奶眼中,閃爍著光,我的眼睛也一片朦朧……
“百善孝為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芳留百世,在今天這個社會,我們的生活都變得富裕了,可住在福利院的老人卻更多了——這是怎么一回事呢?這難道不值得引起我們的反思嗎?這空水瓶時刻告訴著我“百善孝為先”!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11
中國的傳統美德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去學習,但我覺得其中的孝道才是精髓。孟子曾經說過,“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泵總人都有父母,作為一個人,應該懂得感恩自己的父母,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他們高興。
可是我并不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年幼的我,由于體弱讓父母操盡了心;長大以后,卻又常常惹他們生氣。自動讀了《中國傳統美德故事》之后,我發現古人在很小的時候就懂得孝敬父母,這讓已經五年級的我感到非常慚愧。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晉朝有個叫王祥的人,他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繼母常常向他的父親說王祥的壞話,因此他失去了父親的疼愛。有一天,王祥的繼母想吃鯉魚,但由于家里窮買不起,河水又由于極寒結冰了,無法捕捉。于是王祥就脫光衣服,臥在冰上祈禱冰融化,讓他捉到幾條鯉魚。他的孝心感動了上天,忽然,冰裂開一條縫,跳出了兩條鯉魚,王祥開心極了,捉起鯉魚就回去給繼母燉湯了。他的行為被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
王祥為了能讓繼母吃到魚,不畏懼嚴寒,用自己的身體妄想去融化冰,我看了之后被深深地打動了。繼母對王祥那么不好,他卻對繼母這么孝順,而我卻??????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去學習。
回來看看我自己,每天早上起來,餐桌上就有熱騰騰的早餐等著我;每天換下的臟衣服第二天又干干凈凈地出現在衣柜里;每當我放學回家,我都會發現前一天被我弄亂的`房間已經一塵不染。對于這些事,我從來都覺得那是媽媽應該做的,我從來都不懂得感恩。記憶中照片上的媽媽是那樣年輕漂亮,再看看現在的媽媽,黑發中夾雜著絲絲白發,皺紋也悄悄爬上了眼角,媽媽這些遺失了的青春,如此光鮮地反射在我身上,成就了今日蓬勃成長的我。我一定要學會感恩,雖然不能讓媽媽變回年輕漂亮的摸樣,但我會努力讓笑容常常出現在她的臉上。
百德孝為先,我想做一個有美德的人,讓孝道常伴我左右。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12
國慶假日期間,《浙江好家風》陪伴著我到東陽、上虞老家做客。我在車上聽著親子吟,和爸爸媽媽聊聊《浙江好家風》中的故事,一路上都是歡聲笑語。
“人必有家,家必有訓”。家訓,說的是家庭或家族祖輩對子孫后代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我問爸爸:“家必有訓,那么我們宋家有沒有家訓呢?”我爸的話匣子打開了:“我們宋家在村里也算是書香門第,太太和爺爺都是當時小有名氣的讀書人,對子女的要求都很高,幾代人下來已經形成了好些不成文的家訓,比如孝順、善良、規矩、勤奮、互助等等,家族人人都在自覺遵守,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身邊的人!
車下高速,路過曹娥江,聽爸爸說這是上虞的母親河,取名曹娥江就是為了紀念東漢年間一名叫曹娥的少女投河救父的孝順壯舉。
原來我們宋家就生活在有“孝順”土壤的上虞,那么其中《陸隴其:巧妙教育不孝子》的故事聽起來也覺得格外的親切和深刻了。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也是民族歷史的佳話。在生活中,我看到外婆生病住院時,爸爸媽媽會請假陪伴在左右;當奶奶身體不適時,爸爸媽媽會時常關心問暖噓寒;爸爸媽媽會讓我定期給遠在東陽、上虞的外公外婆和爺爺打個電話聊聊天關心關心。我明白了,原來爸爸媽媽的這些舉動和清朝的陸隴其一樣,這是孝順的'體現。
媽媽讓我去尋找“孝順”在哪里,我告訴媽媽孝順就在我們身邊和家里。爸爸媽媽回到家時我主動熱情迎接送上擁抱,扶著膝蓋不好的奶奶上下樓梯,水壺里沒水時主動到小區里打純凈水,上課認真聽講學習有進步,鍛煉身體健康成長等等,從媽媽投來贊許的目光中,我感到我原來也可以做得很好。
爸爸說要考考我,“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闭f的是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庇质潜磉_了什么意思?這難不倒我,這分別是《弟子規》和《游子吟》中的名句,講的也都是要孝順,要有感恩的心。
我想我會一直把“孝”字牢記在心中,從身邊點滴做起,發揚良好的宋家家風,也做一個孝順的孩子。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13
好的家風,猶如一根頂梁柱,又仿佛是一陣陣春雨,不斷地凈化我們的心
——題記
放學了,忙碌一天的我已經餓得前心貼后背了,肚子不停地打著沖鋒的號角:餓!餓!餓!我摸著肚子,跑回家,坐在凳子上,等著媽媽開飯號角的吹響。
在伸長脖子的翹首期盼中,終于開飯了!我走進廚房,打開電飯煲。奇怪,往日電飯煲里的飯都白白的,可今天,有四分之一的飯是白里帶黃的。“我知道!黃飯一定是剩飯!以前剩飯都是爸爸的專利,偶爾奶奶也要搶著吃,剩飯從輪不到我,現在我可是個大姑娘了,這碗飯,就由我來吃好了!毕氲竭@,我盛好剩飯,走向餐桌。
門口的奶奶看見了:“小孫女,你怎么搶了我的專用米飯了,我老了,牙口不好,新鮮飯太硬,我咬不動,快快快!你把這碗飯給我,再去盛一碗新鮮的!蹦棠虋Z過我手里的.飯,走出了廚房。
爸爸下班回來了,看見奶奶手里的那碗飯:“媽,你怎么又吃剩飯了,你胃不好,剩飯又沒營養,又不易吸收,這碗飯給我吃,我給你盛一碗新鮮的。”說完,爸爸走進廚房,盛了一碗新鮮飯,遞給奶奶。
媽媽燒好菜走到餐廳,把爸爸手里的飯放在胸前:“你天天早出晚歸,太辛苦了,我就只需要做家務,工作也不忙,這碗飯我吃!”說完,媽媽拿起碗吃了起來。
一旁的我著急起來,媽媽早上六點起床給我們燒飯,吃完飯又趕去上班,下了班又直奔菜場……,媽媽的工作真的輕松嗎?不,我最輕松,這碗飯應該由我來吃,可,可我又有什么辦法拿到這碗飯呢?
我抬起頭,望著窗外,窗外大樹上有個鳥巢,有了!那烏鴉反哺的故事給了我靈感。這幾天,我牙搖了,我可以借著這個借口,把飯“騙”到手。想到這,我搖頭晃腦的抖動起來,像吃了一樣!鞍パ!我的牙好疼!”我摸著牙齒大叫起來,媽媽嘆了口氣,“誰叫你坐著吃飯也不老實!”我一臉委屈:“今天中午我也沒吃多少,因為飯太硬了,老師讓我回家吃稀飯,稀飯,稀飯就算了,這碗飯最軟,就我來吃吧!”說完,我奪過飯碗,津津有味的吃起來?粗页缘膰娤悖胰硕夹ζ饋砹恕
百善孝為先,孝順是我的家風,我相信,這孝順的家風一定會在我家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