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失的年味作文 推薦度:
- 消失的年味作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年味消失的作文
在日常學(xué)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guī)范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年味消失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年味消失的作文1
春節(jié),這對于億萬華人而言最為濃墨重彩的節(jié)日終于到來,似乎是讓人們期盼了一年。這樣周而復(fù)始,不知過了幾千年。
而年究竟是什么呢?是那頭傳說中的吃人怪獸,還是谷穗下垂的形象?到了今天,恐怕都不是了。年成了一個代名詞,成為了一種符號,成了我們中國人的一個標記。然而,年味似乎正在慢慢地、漸漸地消隱,或是消失!連我自己都感到了可怖。
在記憶里,依稀還記得年長的姐姐說她不喜歡過年。那時,真的隱隱地刺痛了我的心,只是年少啊!尚未察覺。在回憶里,我又真的感受到了那種痛,不知為什么。
而現(xiàn)在呢?人們真的似乎都淡漠了,我甚至還聽到過有的孩子說不喜歡過年。啊!原來不只姐呀!年究竟是什么?我無法解釋,但就我個人的理解,我認為年是一種回歸的象征。每個人無論到得何地,過年時總要回家的,或者至少都想著回家――那是心靈的一種回歸的渴望。家,可是一個多么溫暖的詞呀!
現(xiàn)在,姐在北方的一個城市里工作,據(jù)說北方的年味兒很濃,那兒的人們都很樸實、和善,特別重視這樣一個重大的特殊的節(jié)日。因而她才可以早早地回來與家人團聚,又不必擔心歸期過急了。還好不在南方,據(jù)說有的城市只放三天假,那根本就不可能回家了。而我們中國人又這么重視家。家,不僅只是我們住的地方,那更是一份寄托,一份溫馨,更是我們心靈的歸宿、靈魂的.休憩處。任憑風雨多大,只要有家就不怕。
如果過年了,家人還不能團聚,真的難以想象!而年味的消失,在我們這個小城里卻成了一個不爭的事實。
孩提時代的依稀而模糊的記憶里,我還可以看到一些過年的歡樂景象。伙伴們爭著放鞭炮,嬉戲玩鬧,最高興的是領(lǐng)到紅包,不論壓歲錢有多少。火熱的大紅色就是過年的顏色。中國的紅真的包含了太多、太多。而現(xiàn)在似乎都已不再了,鞭炮聲顯得單調(diào)而刺耳,全無熱鬧歡騰的景象,孩子們似乎也不大在乎壓歲錢了。壓“祟”,保一年平安,這層意義,我現(xiàn)在才明白,孩子們應(yīng)是不知道的。
現(xiàn)在的過年,就好象是一個卸了紅衣濃妝的老成持重的姑娘了。還記得,寒假前,一位寄宿的鄉(xiāng)下朋友問我:“你們城里是怎樣過年的?”我竟一時愣住了,答不上來。“是啊!我們現(xiàn)在究竟是怎樣過年的?我應(yīng)該好好想想了。”便隨口告訴他一些時下正時興的過年方式。例如:團年飯去賓館吃,全家一起外出旅游等。
他感到很吃驚,也很不解,說:“那是哪來什么年味啊!我們村里的過年,那才叫熱鬧呢!只有回家的,沒有向外跑的,團年飯都自己做,那才有年味兒嘛,就像吃年糕那樣。”
我又向他解釋,“現(xiàn)在城里人們工作都很忙,沒有時間。像‘五一’、‘十一’這樣的法定假期才能有些休息時間。一到過年,恰好一家人都有時間,便趁隙旅游了,偷個閑;上飯店吃團年飯,那樣也方便,省時一些。”
其實,我也同他想的一樣啊!小城里的年過的單調(diào)而乏味了,年味似乎在這兒消失了。只記憶里還依稀有些模糊的影子。
這樣的生活究竟好不好呢?
我無法替別人下定論。但至少我還不習慣這樣的趨于冷淡的春節(jié),我還不適應(yīng)。我倒寧愿看到一個熱鬧的春節(jié)氛圍。即使是那熱鬧不屬于我也好啊。
這個節(jié)日本該是如一位活潑俏麗的紅妝少女那樣盛裝打扮的。像北方人那樣,把喜慶傳到每一個角落。幾千年來的辭舊迎新史當如何延續(xù)?
我想,我們這一代應(yīng)該做些什么,不要讓中華文化里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我們手中漸次消失。到以后的孩子問我們時,不要只說“那只是一段陳舊的歷史。”
現(xiàn)代社會進步飛速,但還是留下一些古樸的風俗要好一些。傳統(tǒng)的節(jié)日風俗都寄托了人們的美好愿望。新年贈橘(吉),壓歲(祟)錢……還記得蘇轍有:“年年最后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余。”那又是怎樣的一派合家融融、一派祥和。
我想,我們都不希望中國的紅變淡、年味消失吧!
年味消失的作文2
記憶中的過年是張燈結(jié)彩喜氣洋洋;記憶中的過年是鼓鼓的紅包、五彩的煙花震天響的爆竹;記憶中的過年是爸媽操辦年貨的忙碌身影;記憶中的過年總是恰如其分如其而至的皚皚白雪;記憶中的過年是對辭舊迎新的滿滿期待……而如今,過年似乎只成了孩童時代的幸福回憶。年夜飯熱鬧的不是家而是酒店,我們普遍感覺到年味兒淡了,興趣兒沒了。再不回憶就真的忘了,讓我們重拾那些被遺忘的時光,打撈起那些記憶中的年味兒吧!
“打年糕”
每到農(nóng)歷年底,家家戶戶都會用糯米磨成的粉打成年糕,并作為春節(jié)走親戚的傳統(tǒng)禮物。“年糕”,“年高”,預(yù)祝著來年更高,因此,年糕成了民間祝福青朋好友年年登高的好口彩!
記憶中打年糕的人必定是村里力氣最大最壯的男人,巧女人們再灶頭燒火,把磨好的糯米粉放在蒸籠上蒸,等粉蒸軟,就放在洗干凈的“石臼”里,男人們揮動石榔頭,一下一下的打下去。散開的糯米粉在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擊打后,和成了一團,“年糕”就打好了,然后大人們趁熱把一整團年糕撲在竹匾里,慢慢的用手摁,直到年糕被鋪成非常薄,那么等冷透了就可以切成一小塊一小塊,浸在水里,可以吃到3月。我們小孩子最愿意圍在那里看打年糕,然后好心的叔叔們會掐一小塊剛打好的年糕分給我們,并祝福每一個孩子:“吃塊“糕頭”,明年長得更高!”拿到“糕頭”的我們邊吃邊跳著去玩了。
“貼春聯(lián)”
記得小時候,年三十早上,媽媽早已用面做好了漿糊,然后喊我們起來貼對聯(lián)、貼年畫,媽媽搬個凳子貼,我們負責看是不是貼歪了,這個時候你總會聽見稚嫩的孩童聲:“左邊一點…不對,再移到上面……”歡快而熱鬧。哥哥喜歡門神畫,一黑臉濃須,一白面虬髯,兩個武將看守大門,記得有張飛關(guān)羽,也有馬超趙云……爸爸會從廚房里喊我們:“福字要倒著貼啊。”故名思義就是“福到”。正廳上方是“開門見喜”,灶頭旁是“火燭小心”,米倉面缸是“五糧滿倉”,豬圈羊圈是“槽頭興旺”。春聯(lián)貼好了,整間房子喜氣洋洋,萬象更新的氣氛就有了,年味就更濃了。
“放爆竹”
小時候,最開心的,莫過于跟在大人后面放鞭炮。什么麻雷子,閃光雷……都是只敢遠觀,不敢近玩焉!唯一能過過癮的就是一大串長長的呲花吧!而且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自家院子玩不夠,還要帶出去跟村里的伙伴們比劃著。男孩子們把幾百響的鞭炮拆散,一個個的放,或者插在沙土里排成圈圈放……全然不顧大人的訓(xùn)斥,一不小心會把小臉炸成麻花臉。更有頑皮的男孩喜歡點燃鞭炮嚇唬過路的'女小女生,這廂被嚇得大哭,那邊哄笑著逃之夭夭……
“穿新衣”
對于兒時的我來說,過年還有一件最開心的事就是有新衣穿,我可以臭美下。農(nóng)村的孩子平時幾乎不買新衣,一般都是大的穿不著剩給小的穿,只有過年了才會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新衣,那種興奮那種驕傲不言而喻!年三十晚上總是在鏡子前穿著比劃再比劃,然后小心翼翼的折好放床頭,等著天一亮,就可以穿著新衣跟村子里的伙伴聚集在稻場上,攀比著,羨慕著。在記憶中,我最得意的那年就是媽媽給我做了件緞子的唐裝,紅色的,漂亮又喜氣,呵呵,羨煞好多小伙伴!
“拜年”
于大人來說,過年是一年里開銷最大的時節(jié),而于孩子的我,最喜歡走親戚拜年。因為到一家,就會有紅包拿,我們叫“壓歲錢”。那個時候大人怕我們花掉,總是跟我們說:“壓歲錢拿了要放在枕頭底下,那么讀書就會讀得出了。”所以純真的我總會把一個個“壓歲錢”疊好壓在枕頭下,等春節(jié)一過,如數(shù)給父母。
又到一年過年時,剩下的是應(yīng)付一個個“年會”的疲憊與恐懼,靜下來,品一口叫作“苦戀”的咖啡,揮之不去的是對歲月的感嘆:還是以前過年有味道……
【年味消失的作文】相關(guān)文章:
消失的年味作文03-22
消失的年味作文11-22
消失的寶物的作文04-09
年味的作文10-03
年味的作文05-11
蘋果消失的那天作文04-09
消失的微笑小學(xué)作文05-12
年味05-10
年味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