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年級學生數學自學方法研究工作總結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它有助于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并運用這些規律,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總結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學生數學自學方法研究工作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課題提出與意義
1、課題提出的背景
作為數學領域中的基石——小學數學,擔負著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數學過程的基本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學生的發展包括: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和情感態度四個方面。這幾個方面的發展是交織在一起的。從某種程度上說,今天的學習是為了激發學生終生學習的愿望和獲得終生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會做人。
實施素質教育已從理論層面逐步向實際操作層面轉化。教師的教學理論、教學行為在實踐中也正悄悄地發生變化。但在可喜的同時,我們的教學已深入到數學課堂,仍發現還有部分課堂沒有跳出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傳統;教學設計封閉、過于機械和程式化;過分重視知識的傳承,過分強調接受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實效性不強的問題。為了徹底扭轉這樣的狀況,達到《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的目標。該課題的提出和發展,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
2、課題意義
(1)有利于轉變教師教育觀念、更新教學方法。
(2)有利于教師深挖教材,實現開放式教學。
(3)有利于創設生動活潑的情境,滿足學生的情感體驗。
(4)有利于加強小組合作的實效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小主人。
(5)有利于師生的共同發展。
二、研究原則
1、客觀性原則
構建自主學習的課堂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研究中,我們學習了全國相關研究成功的著述,系統整理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研究的理論與實踐經驗,為該課題實驗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我們結合自身的力量和特點,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開展實驗,全心全意為師生的和諧發展服務。
2、系統性原則
自主學習的數學課堂,是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教學方法、教學氣氛、教學過程的有機整合,是不可分割的一個系統。我們始終堅持系統性原則,對“自主學習的數學課堂”各要素進行總體認識,對“系統”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內部與外部之間的關系整體分析,確保達到更全面地分析問題和研究問題的目的,實現教育教學工作的整體優化。
3、優化性原則
自主學習的數學課堂教學體系實驗研究,就是要實現小學數學工作的整體優化。科學的教育能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效益。
4、協調性原則
自主學習的數學課堂體系是動態的、立體的、多維的。所有的師生互相配合,互相調節,以確保自主學習課堂教學體系在研究中相對平橫。
三、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一)研究目標
1、構建自學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創生科學的教育教學技藝。
——教學目標多項化,認知、情感、能力三維目標和諧共進。
——教學活動主體化,讓學生充分活動,在動手、動眼、動口、動腦中學會創新。
——教學方法靈活化,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從被動參與向主動參與轉化。
——教學氣氛民主化,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和諧氛圍。
——教學形式多樣化,加強“小組合作”的實效性。
——教學過程動態化,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求異思維。
2、以自主學習為載體,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數學課堂煥發出勃勃生機,全體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體現,各類學生的情感和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得到真正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努力研究,把課堂還給學生。
(二)研究內容:
依據課題的核心概念——“自學能力”的界定,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研究,在教育教學中,有目的、分步驟開展實踐研究,探尋方法,摸索規律,形成獨具一格的教育特色。
1、如何讓學生在課前預習中培養自學能力。
2、如何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培養自學能力。
3、如何讓學生在課后練習中培養自學能力。
四、研究過程
(一)準備階段(xxxx年12月——xxxx年1月)
1、確定研究的課題。
2、擬定研究方案,明確研究目的和任務,掌握研究的步驟和方法。
(二)實驗階段(xxxx年2月——xxxx年5月)
1、填寫研究報告。
2、收集的典型案例。
3、參考輔助資料進行研究。
(三)總結階段(xxxx年6月)
1、總結課題研究的階段性資料。
2、匯集研究資料
3、認真撰寫結題報告。
五、研究預期成果
1、初見開放的、自學的、活潑的課堂。
開展本課題研究以來,,教師通過生動的、具體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課前有效預習、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的有效開展,形成輕松活躍、平等參與、師生互動、自主開放、凸顯個性的生動課堂,學生的學習更加主動了,興趣更高了,主動參與的意識更強了,學習方式也更加多樣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更加有效了。
2、通過課題研究,促進了師生角色的轉換。
學生方面:
①樹立了自學意識,激發了自學的興趣,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
②學生掌握了自主學習的方法,自學能力明顯提高。
③學生學會了自學,為終身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教師方面:
①教學方式進行了改革,注重營造樂學的自學氛圍。
③追求師生、生生互動,形成交流、研究、探討的自學氛圍。
③教師探索出了如何指導學生自學,為終身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具有借鑒和指導意義。時代的發展,要求教育高效率、高質量。凸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適應時代發展對教育的要求。基于上述認識,該課題抓住重點,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實踐中重視對學習進行系統性指導,指導學生進行課前的自主學習,找出基本知識點和不懂的問題;課堂上通過老師的啟發引導和分析解決問題;進行基本知識點的歸納整理;通過綜合訓練達到知識的應用和深化。主要做法是:
①加強自主學習指導。
②加強聽課的指導。
③加強總結歸納復習指導。
④學會知識的靈活應用指導。
4、研究出一些自學的方法。
①序列法。自學、自查、自思、自結、自評、自練六個環節,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互為作用。
②發現法。教會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推理等方法發現數學中的一些規律,并嘗試總結、實踐。
③評價法。學生自學一個階段,比如一節課、一個單元、一個學期、一個學年之后,要總結自己的學習效果,對自己每一階段的學習進行“評價與反思”來檢測自己是否達標。
④遷移法。如學習完《解決問題的策略》中的替換的倍數關系的例題后,指導學生進行遷移,自學探討相差關系的實際問題的解法。
5、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自主學習課堂模式:自主探究(組織教學0。5分鐘、課前檢測2分鐘、展示目標0。5分鐘、自主學習7分鐘)——合作交流(小組交流5分鐘、班級交流10分鐘、歸納小結5分鐘)——達標拓展(達標矯正3分鐘、鞏固拓展7分鐘)
六、問題與思考
1、提高教師駕馭課堂能力的思考。
開放的課堂,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得到進一步體現,他們的思維更活躍了,創新的意識更強了,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手段也更豐富了。由于教師難以充分考慮、估計課堂上可能發生的多種變化,給教師駕馭課堂帶來了困難。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還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掌握最新信息,以應付課堂上學生的各種提問。
2、由于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理解能力差異較大,造成自學能力有很大差距。對于優秀學生,他們自制能力強,理解能力強,掌握知識快,能順利完成自學;而對于有些學生,他們自制能力弱,理解能力差,不知道怎樣抓重點、難點,學不得法,思想不靈活,在自學中困難較大,自學勁頭不足,甚至不太適應。
3、少數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不能認真預習,家長又不能有力配合,造成預習效果低下。
4、關于教材編排的思考。
教材的編排是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的,有一定的科學性,而我們現在要讓學生發散思維,多方面地進行思考,有時,當學生在學習某一知識時,部分學生的問題往往會涉及到以后的學習內容,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做到既保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興趣盎然地學習知識,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本課題的研究萌芽于新課程萌芽之時,成長于新課程成長之中。我們堅信,在各級領導進一步的關心指導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指導學生自學探究活動的開展必將顯示其生機勃勃的活力,展現春天般的絢麗色彩。
【五年級學生數學自學方法研究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數學研究性學習工作總結04-28
五年級學生數學課工作總結04-28
數學課題研究計劃范文04-24
數學研究性學習總結04-25
小學數學學習研究心得01-24
關于高考數學新題型的研究05-08
數學課題教學研究計劃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