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微生物考試總結重點

時間:2022-12-09 09:01:34 考試總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微生物考試總結重點

  緒論

微生物考試總結重點

  1.微生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 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總稱.

  包括類群:①原核類的細菌`放線菌`藍細菌’支原體`立克次氏體和衣原體;②真核類的真菌`原生動物`和顯微藻類,以及屬于非細胞類的病毒和亞病毒.

  6.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個?為什么?

  答:①.體積小,面積大;②.吸收多,轉化快;③.生長旺,繁殖快;④.適應強,易變異;⑤.分布廣,種類多。其中,體積小面積大最基本,因為一個小體積大面積系統,必然有一個巨大的營養物質吸收面、代謝廢物的排泄面和環境信息的交換面,并由此而產生其余4個共性。

  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態、構造和功能

  1.試設計一張表格,比較以下6個大類原核生物的主要特性。

  2.試圖示G+和G-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構造,并簡要說明其異同。

  G+細菌與G-細菌的細胞壁都含肽聚糖和磷壁酸;不同的是含量的區別:如下表

  3.試述染色法的機制并說明此法的重要性。

  答:革蘭氏染色的機制為:通過結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細菌的細胞膜內可形成不溶于 水的結晶紫與碘的復合物。G+由于其細胞壁較厚、肽聚糖網層次多和交聯致密,故遇脫色劑 乙醇處理時,因失水而使網孔縮小,在加上它不含類脂,故乙醇的處理不會溶出縫隙,因此 能把結晶紫與碘的復合物牢牢留在壁內,使其保持紫色。反之,G-細菌因其細胞壁薄、外膜層類脂含量高、肽聚糖層薄和交聯度差,遇脫色劑乙醇后,以類脂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這 時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網不能阻擋結晶紫與碘復合物的溶出,因此細胞退成無色。這時,在經沙黃等紅色染料復染,就使G-細菌呈紅色,而G+細菌則仍保留最初的紫色。此法證明了G+和G-主要由于起細胞壁化學成分的差異而引起了物理特性的不同而使染色反應不同,是一種積極重要的鑒別染色法,不僅可以用與鑒別真細菌,也可鑒別古生菌。

  4.什么是菌落?試討論細菌的細胞形態與菌落形態間的相關性。

  答:菌落即單個(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團)微生物在適宜的固體培養基表面或內部生長、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見的、 有一定形態結構的子細胞生長群體。因不同形態、生理類型的細菌,在其菌落形態、構造等特征上也有許多明顯的反映,故細菌的細胞形態與菌落形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現象,如,無鞭毛、不能運動的細菌尤其是球菌通常都形成較小、較厚、邊緣圓整的半球狀菌落;長有鞭毛、運動能力強的細菌一般形成而平坦、邊緣多缺刻、不規則的菌落;有糖被的細菌,會長出大型、透明、蛋清狀的菌落;有芽孢的細菌往往長出外觀粗糙、“干燥”、不透明且表面多褶的菌落等等。

  5.伴孢晶體:是少數芽孢桿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時,會在芽孢旁形成一顆菱形、方形或不規則形的堿溶性蛋白質晶體。

  6、基內菌絲:是孢子落在固體基質表面并發芽后,不斷伸長、分枝并以放射壯向基質表面和內層擴展,形成大量色淺、較細的具有吸收營養和排泄代謝廢物功能的菌絲。

  7、原體與始體:具有感染力的衣原體細胞稱為原體,呈小球狀,細胞厚壁、致密,不能運動,不生長,抗干旱,有傳染力。原體經空氣傳播,一旦遇合適的新宿主,就可通過吞噬作用進入細胞,在其中生長,轉化為無感染力的細胞,稱為始體。

  8、菌苔:如果把大量分散的純種細菌密集的接種在固體培養基的較大面積上,結果長出的大量“菌落”已相互連成一片即稱菌苔。

  9、氣生菌絲:在固體培養基上內,菌絲小、不斷向空間方向分化出的分支菌絲。又叫2級菌絲,特點為:顏色較深,直徑較粗。

  10、包涵體:衣原體的始體通過二分裂在細胞內繁殖成的一個微菌落。

  11、基內菌絲:是長在培養基內的放線菌菌絲。菌絲無分隔,可以產生各種水溶性、脂肪性色素,使培養基著色。

  第二章

  1 試解釋子實體,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

  答:子實體:由氣生菌絲特化而成,指在其里面或上面可產生無性或有性孢子,有一定形狀

  和構造的任何菌絲體組織。

  2、真菌:是不含葉綠體,化能有機營養,具有真正的細菌核,含有線粒體以孢子進行繁殖,不運動的典型的真核微生物。

  3、酵母菌:一般泛指能發酵糖類的各種單細胞真菌。

  4、霉菌:是絲狀真菌,通常指那些菌絲體較發達又不產生大型肉質子實體結構的真菌。

  5、蕈菌:又稱傘菌,通常是指那些能形成大型肉質子實體的真菌,包括大多數擔子菌類和極少數的子囊菌類。

  6 、試簡介菌絲,菌絲體,菌絲球,真酵母,假酵母,芽痕,蒂痕,真菌絲,假菌絲等名詞

  答:菌絲:單條管狀細絲,是霉菌營養體的基本單位,可分為無隔菌絲和有隔菌絲。

  7、菌絲體:由許多菌絲相互交織而成的一個菌絲集團稱菌絲體,可分為營養菌絲體和氣生菌絲體。

  8、菌絲球:在機械攪拌罐中,霉菌或放線菌的菌絲體有時會纏繞在一起,形成緊密的小球,俗稱菌絲球。

  9、真酵母:具有有性生殖的酵母菌稱為真酵母。

  10、假酵母:只進行無性生殖的酵母菌稱為假酵母。

  11、芽痕:出芽繁殖的酵母,在其生長的子細胞脫離母體后,于母細胞上留下一個肥厚的環狀隔壁的痕跡,稱為芽痕。

  12、蒂痕:在芽細胞上留下的痕跡稱蒂痕。

  13、真菌絲:如果細胞相連,且其間的橫隔面積與細胞直徑一致,則這種竹節狀的細胞串稱為真菌絲。

  14、假菌絲:如果長大的子細胞與母細胞不立即分離,其間僅以狹小的面積相連,則這種藕節狀的細胞串就稱假菌絲。

  15、 細菌,放線菌,酵母菌和霉菌四類微生物的菌落有何不同?為什么?

  答:細菌:菌落一般呈現濕潤、較光滑、較透明,較粘稠、易挑取、質地均勻以及菌落正反

  面或邊緣與中央部位的顏色一致等。

  放線菌:菌落能產生大量分枝和氣生菌絲,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致密而小的絲絨狀,粉

  末狀或顆粒狀,難以挑取,菌落的正反面顏色不一致。

  酵母菌:菌落一般較細菌菌落大且厚,表面濕潤,粘稠,較不透明,易被挑起,多為乳白

  色,少數呈紅色。

  霉菌:菌落形態較大,質地疏松,外觀干燥,不透明,不易挑取,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

  原因:細菌屬單細胞生物,一個菌落內無數細胞并沒有形態、功能上的分化,細胞間充滿著毛細管狀態的水。多數放線菌有基內和氣生菌絲的分化,氣生菌絲成熟時又會進一步分化成孢子絲并產生成串的干粉狀孢子,它們伸展在空間,菌絲間沒有毛細管水積存。酵母菌的細胞比細菌的大,細胞內有許多分化的細胞器,細胞間隙含水量相對較少,以及不能運動等特點。霉菌的細胞呈絲狀,在固體培養基上生長時又有營養和氣生菌絲的分化,氣生菌絲間沒毛細管水。

  16、鎖狀聯合:通過質配形成喙狀突起而連合兩個細胞的方式不斷使雙核細胞分裂,從而使菌絲尖端不斷向前延伸。

  17、孢子:只要是專門生殖的細胞,正常情況下不需要兩兩結合就可以單個細胞發育成一個個體。

  18、分生孢子:是在生殖菌絲頂端或已分化的分生孢子梗上形成的孢子,分生孢子有單

  生、成鏈或成簇等排列方式,是子囊菌和半知菌亞門的霉菌產生的一類無性孢子。

  19、芽孢子:又稱酵母狀孢子,是由出芽方式形成的無性孢子。在無性繁殖過程中,首先在母細胞上出芽,然后芽體逐漸膨大,最后芽體與母細胞脫離,就形成了芽孢子。

  20、子囊孢子:指產生在子囊菌子囊內的孢子。、

  21、擔孢子:菌絲經過特殊的分化和有性結合形成擔子,在擔子上形成的有性孢子即為擔孢子。

  22、有性孢子:經過兩性細胞結合而形成的孢子稱有性孢子。

  23、無性孢子:生物通過無性生殖產生的孢子叫無性孢子,如分生孢子、孢囊孢子等。

  第三章

  ⒈真病毒:是至少含有核酸和蛋白質兩種組份的分子病原體;

  亞病毒:是凡在核酸和蛋白質兩種成分中只含有其中之一病原體。

  2、烈性噬菌體: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裂解5個階段,而實現其繁殖的噬菌體成為烈性噬菌體。

  它的裂解生活史大致為:1尾絲與宿主細胞特異性吸附2病毒核酸侵入宿主細胞內3病毒核酸和蛋白質在宿主細胞內的復制和合成4病毒核酸和蛋白質裝配5大量子代噬菌體裂解釋放到宿主細胞外。

  3、什么是效價?試簡述噬菌體效價的雙層平板法。

  效價表示每毫升試樣中所含有的具有侵染性的噬菌體粒子數。

  雙層平板法主要步驟:預先分別配制含2%和1%瓊脂的底層培養基和上層培養基。先用底層培養基在培養皿上澆一層平板,待凝固后,再把預先融化并冷卻到45℃以下,加有較濃的敏感宿主和一定體積待測噬菌體樣品上層培養基,在試管中搖勻后,立即倒在底層培養基上鋪平待凝,然后在37℃下保溫。一般經10余h后即可對噬菌斑計數。

【微生物考試總結重點】相關文章:

初中電物理考試重點總結04-28

婦產科考試重點總結05-01

水力學考試重點總結05-05

高考政治考試重點05-08

生物化學考試重點總結04-12

病理學考試重點總結推薦05-06

關于網絡營銷考試重點總結05-08

有關網絡營銷考試重點總結05-09

口腔執業醫師考試重點歸納總結范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