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教育總結范文
篇一:男孩教育
有人說,幼兒園女教師居多,男孩子會因此喪失陽剛之氣的。我不贊同這樣的觀念,這是毫無道理的。說得好像幼兒園都是男老師,男孩子才會成為男子漢一樣。這種觀點是性別決定論,也就是說,孩子的性格取決于教師的性別。這種理論根本站不住腳,不是每個男人都是男子漢,也不是每個女子都是軟妹子。真正決定孩子性格的不是教師的性別,而是教師的教育觀念。
什么是男子漢?在我看來,一個男子漢,首先要具備責任感,能夠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能夠勇敢的承認自己的錯誤,能夠主動的承擔責任。其實,要有紳士的品質,不計較雞毛蒜皮的小事,尊重女性。最后,還應該有毅力,能夠堅持自己的選擇,為自己的選擇勇敢的付出。
教育,是性格影響性格的過程。女性,一向被貼上溫柔的標簽。如果你不夠溫柔,獨立性又很強,你便是所謂的女漢子。一個女的尚且能把自己培養成漢子的境界,那么她教育下的男孩也應該夠爺們。更何況,教育是一種觀念。一個教師對孩子的影響,取決于她的教育理念。一個教師,如果認為眼淚解決不了問題,如果認為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至關重要,那么她的孩子們絕對不會成為哭娃娃,也不會成為大人臂彎里永遠長不大的baby。
男教師在幼兒教師隊伍中確實是稀缺,我們的幼兒教育隊伍中需要且歡迎男性的加入,但是這并不等同于男孩的教育只有男性教師才能完成。
我:老師,我想當男孩兒
小茹:“老師,我想當男孩兒!”(怯怯地問)
我:“為什么呀?”(故作鎮定,睜大雙眼地問)
小茹:“我覺得男孩子比女孩子好,不用穿裙子,不用留長發,并且男孩子的力氣很大,可以幫小朋友搬東西。”
我:“我覺得女孩也很好呀,我們可以扎小辮,穿漂亮的裙子。如果不喜歡,也可以穿褲子,剪短發,女孩子也可以幫小朋友做很多的事情呀,比如擦玩具柜、疊被子……”
小茹:“哦!”(靦腆地走開了)
這是我與小茹的一段對話,過后我仔細考量著自己給小茹的解釋,覺得她對自己的女孩子的角色仍不以為然,每天仍然穿著長褲,和男孩子一起聊天、玩玩具。這也讓我回想起了來園第一天小茹外婆對我說的話:“老師,我們的小茹就是個男孩子性格,喜歡跟男孩子一起玩,喜歡男孩子的玩具,昨天還用剪刀把自己的`頭發給剪了一截,說要留短發。”我立刻意識到:小茹的性別意識薄弱,對自我的認同感極低。讓孩子從小對自己的性別有正確的認識和認同將決定其最終能否形成健全的人格。為此,我決定幫幫小茹。
女孩要穿漂亮裙子
在與小茹媽媽溝通后,小茹的媽媽也正為小茹向往當男孩子的問題所困惑,為此,我建議小茹媽媽,經常給她穿穿裙子,因為裙子是女孩天然的代表,會讓小茹從衣著上去區分性別,逐漸認同自己的性別。媽媽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當小茹不好意思地穿著裙子走進教室時,我引導班上孩子們向她投去羨慕的表情,并贊嘆道:“小茹穿上裙子變成了一個更漂亮的小美女了。”這一次小茹甜甜地笑了。
你的長頭發很漂亮
小茹的頭發雖然很長,但是觀察發現,她的發型只有一種:就是扎一個馬尾,戴一個發圈。單調的發型難以吸引其他同伴的注意,更不能增強長發這一優勢給小茹帶來的自信。為此,起床后我都會試著給小茹變換發型,并且拍照讓小茹看看漂亮的自己,更不會忘記對小茹說一聲:“你的頭發很美喲!”漸漸地,小茹梳頭變得很主動,而且梳完頭都會甜甜地對我說:“謝謝黃老師!”
男孩女孩一樣好
在餐前活動中,我引導孩子們分組討論“男孩的優點和女孩的優點”。剛開始的時候男孩子和女孩子似乎形成了兩股勢力,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場表達各自的優點,互不相讓,當我提出:“男孩好還是女孩好”的問題時,兩方更是爭論不休,但當我提出:“爸爸好還是媽媽好”的問題的時候,孩子們開始意識到了爸爸是男孩子,媽媽是女孩子,其實大家都有優點、也有缺點。討論中,我也看到了小茹開始嘗試著表達女孩子的優點,邁向了認同自己的第一步。
戶體活動期間,我也有意識地邀請小茹和保育老師一起幫小朋友拿放器械,小茹每次都興致勃勃,干得很賣勁兒。小茹的笑容也越發燦爛。
篇二:愛玩“失蹤”的小男孩
冰冰是個中班小男孩,平日里無論是做早操、學兒歌、畫畫,還是喝牛奶、吃點心,他總會做出一些讓教師不省心的事情。最讓人揪心的是冰冰經常玩“失蹤”,經常在我分發點心時或是午睡剛起床我在幫孩子們整理衣服時溜出活動室。每每此時,我都會很緊張,這使得我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看緊他。
那天喝牛奶的時間,我發現冰冰不在他的位子上,我心一顫,連忙告訴了另一位老師。那位老師前門后門找了個遍,都沒有發現冰冰的影子。我更是慌了神,準備去操場上找他。正在這時,一張桌子下伸出一個圓圓的小腦袋,眉頭皺得緊緊的。那位老師生氣地走過去,想把他從桌子底下拽出來,我及時制止了那位老師,因為我看到冰冰一副傷心和沮喪的樣子。于是我走過去,輕輕地扶起冰冰,問他:“冰冰,你為什么要鉆到桌子底下?”他很不開心地說:“小朋友說,老師不喜歡我,所以我分到的牛奶最少。”聽了他的話我連忙安慰他:“老師的確常常批評你,但這并不說明老師不喜歡你。老師對所有孩子都是一樣的,你們會得到一樣多的牛奶。”冰冰低著頭很小聲地問了我一句:“那你喜不喜歡我?”我很快回答他:“老師當然喜歡你。”這時冰冰臉上的表情稍微平靜了一些。
這件事讓我意識到,以往當冰冰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時,我總是第一時間去制止他、指責他,然后讓他聲淚俱下地承認錯誤。有時,為了防止他做出一些“出格”的行為,我會預先提醒他,或對他提出一些要求,或無端表揚他一下。總之,我時刻關注他、看緊他,但沒有去關注他的想法以及分析他發生這些行為的原因。冰冰玩“失蹤”,不是因為想引起教師的關注,而是因為教師太關注他了,他是想逃避教師對他的過度關注,抗議教師對他的偏見與不公。認識到這一點后,我對待冰冰不再特殊化,自由活動時不再事先提醒他,不再對他提出特別的要求,集體活動時也不再讓他坐在我旁邊,而是讓他自主、自由地參加活動,從而讓他感受到教師是相信他的。這樣做的效果果然不錯,漸漸地冰冰的行為有了改善。我相信只要我們一直這樣信任他、尊重他,他一定會變成我們所期望的“小天使”的。
篇三:“樹形象,優服務”個人活動計劃
我園在今年三月份開展了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樹形象,優服務”。我作為幼兒園的一名新生力量,更應該努力學習,配合各項工作的開展。因此針對這次活動我制定了周密的活動計劃:
1、認真學習幼兒園的各項規章制度及關于黨的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有關內容,并予以領會其精神。不斷加強自我思想素質和道德修養的提高,立足本職,團結同志,任勞任怨,樹立良好的人民教師形象。
2、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教師是蠟燭,教師是孩子的引航,教師是社會改造的領導者……在教師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那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因此,這就要求我不僅有愛心、耐心、責任心和專業的知識,還要做到公平、公正、公私分明,以自身為模范,以行動感染幼兒,讓幼兒對我充滿信任。
3、幼兒年齡小,自理、自立能力差,幼兒的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我細心學習了安全制度的內容。做到幼兒入園要檢查,教室不放危險物品,上學放學要由家長接送。把幼兒在校的.安全保證好。并時常教育幼兒不玩火、玩電、玩水,知道保護自己。在園內開展“安全教育活動”。例如:讓孩子參觀滅火演習活動,進行直觀了解。
4、要做好家長工作溝通和理解最重要。我要求自己平時少一點大意,多一份細心,把幼兒在園的表現如實的反映給家長,讓家長做到心中有數。我還可以采用書信、家訪或網站的形式了解幼兒在家的情況,做到家園共進。
5、樹立形象,規范言行
用優美的言行教導幼兒,多運用:“孩子的身體有什么問題嗎?”“好孩子,別哭了。”“您有什么交代的。”的語言。禁止運用:“吵什么,這么煩人。”“哭什么,討厭死了。”等刺激性的語言。
我們要把“樹形象,優服務”活動搞好搞活,在活動中我們取長補短,盡力讓自己成為人們心目中理想幼兒教師。
篇四:天氣預報
星期天,媽媽帶著2歲的玲玲到宋老師家串門,玲玲在玩耍間突然看到掛在墻上的中國地圖,高興的跑道媽媽身邊說:“天氣預報”,媽媽和宋老師都沒有聽懂玲玲的意思,宋老師變問了一句,玲玲說什么?玲玲指著墻上的地圖又說了一句“天氣預報”,這時媽媽笑了,媽媽說:“在家常看天氣預報,播天氣預報時不是有個地圖嗎,孩子看到地圖以為是在播天氣預報呢”,宋老師聽完玲玲媽的'解釋笑了。多可愛的孩子,宋老師抱起玲玲,走到地圖前,指著地圖對玲玲說:“這是中國地圖”,玲玲也跟著說:“中國地圖”,接著,宋老師又指著北京說道:首都北京,玲玲像個小學生一樣跟著學了起來,看到玲玲的認真勁,媽媽說到:“你們做老師的就會教育孩子,我們什么也不懂,就知道孩子不苦不鬧就行”,心里非常羨慕宋老師。宋老師非常謙虛地說道,我們也是不斷學習才知道該如何教育孩子……
人生的第一步非常重要,這一步的好壞和方向直接影響到孩子此后的發展方向。早期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人們常說的“三歲看老”的道理可能就在這里。此時所積淀在腦海中的內容就是他發展的基礎,這樣的基礎打得越好,越牢固,越寬厚,他們未來的發展可能會更好。家長朋友們,為了您的孩子,為了孩子的未來,請抽出一定時間學習一下育兒技巧吧!
篇五:在社區活動中,培養幼兒愛護環境的情感
社區教育的開發和利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社區教育的優越性在于其通過社區內的環境布置,人文氣氛,以及所組織的各項大型專題活動,對生活在其中的孩子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那么,在日益蓬勃發展的幼兒園環境教育中,如何開發,利用園外環境――社區教育活動,從多方面多渠道地對幼兒進行自然而然的環境教育,拓寬幼兒的環境保護的視野,從而自發地產生愛護環境的情感呢?在此談談我班的一些做法。
一、讓幼兒到社區宣傳環境知識,萌發愛惜一草一木的意識。
實踐,永遠是鍛煉幼兒,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好方法。在不斷的學習中,孩子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環境知識,并逐漸地表現出向同伴以及弟弟妹妹介紹環境知識的熱情。惜逢我園地處江灣橋南紡織路,隸屬中海名都小區。我決定利用這一無意識的行為,組織幼兒大膽地向名都小區里的居民們,路人宣傳環境知識,在實踐中進一步培養孩子愛惜環境的情感。
于是,我們班里首先開展了“名都環境宣傳員”的競選活動,讓幼兒自己評比誰是最佳宣傳員。孩子們在小組內展開了激烈的競賽,選出代表在班上比賽,終于選出了幾名“環境宣傳員”。我們要求他們以自己是一名“環境宣傳員”的身份向小區居民或路人宣傳節約用水,講衛生等知識;向阿姨們講垃圾分類放的重要性;向吸煙的叔叔宣傳香煙的害處多;向公公婆婆講愛護草木等,共同營造小區美麗的環境。
小小“宣傳員”稚嫩的話語,簡單而生動的'講述,既贏得了周圍群眾的贊許,也增強了孩子宣傳環境知識的信心。自此以后,班上的幼兒形成了一個你追我趕的局面,不但積極學習新的環境知識,還大膽地向別人宣傳,對不良的破壞環境的行為習慣敢于提出批評,孩子愛護周圍環境的意識在不斷增強。
二、發動家長共同參與社區公益活動,共同提高環保觀念。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興趣愛好,都在孩子中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而設法讓家長共同培養參與社區活動,爭取家長參教、議教、助教,進而識教,懂教,共同培養環保觀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邀請父母和孩子一起共同利用廢舊物品制作玩具。家長們幫助孩子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廢舊物品,共同制作出各種各樣的作品:有利用一次性杯子制作的七彩水桶;有利用食品盒制作的玩具車;還有栩栩如生的杯子娃娃……,大大鍛煉了家長幼兒的動手制作能力。
經過和家長一起參加社區活動,使孩子們對參加社區環保活動的熱情進一步提高,幼兒園、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形成金三角的合力作用。生活垃圾即會變寶,極大地激發了幼兒利用廢物制作的興趣,不斷地增強了幼兒的變廢為寶的觀念。可見,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影響一方社區的輻射作用,在我們的教育中已初見成效。
利用社區活動進行環境教育的效果是顯著的,孩子們明白了自己什么行為對環境好,什么行為不好,慢慢地把學習環境知識的興趣升華對環境問題的興趣。他們開始關注周圍社區環境,不斷地在社區中交流與分享環保信息,逐漸萌發了利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實際行為保護周圍社區環境的情感,真正理解了環保的意義。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怎樣更好的開發和利用社區活動資源,帶領幼兒在“走出去”中豐富環境知識和經驗,創設理想的教育環境仍是我們今后探索的方向。
【幼兒園教師教育總結】相關文章:
精選幼兒園教師教育總結04-30
幼兒園教師教育教學總結05-04
幼兒園教師教育實習總結01-18
幼兒園教師教育工作個人總結04-20
幼兒園教師教育教學總結六篇03-07
幼兒園教師教育教學總結6篇03-07
幼兒園教師教育工作總結06-08
幼兒園小班教師教育工作總結04-30
幼兒園教師教學教育工作總結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