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世界感悟生活之美
——讀謝亞良先生的《生活待我如此美好》有感
鄭長春
曾經固執地認為,文學是屬于年輕人的名利場,人到了一定年齡都要務實地干些文字以外的事情。可是,當我看到寶雞青年作家謝亞良先生寄來的《生活待我如此美好》手稿后,竟突然有種重溫舊夢的感覺。
我沒想到,這個多年前曾和我一樣為寫作“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文學發燒友,至今仍保持著當初那份執著追求和美好情懷,一路風雨一路歌地用文字記錄著生活的點點滴滴,或詩情畫意,或嬉笑怒罵,或針砭時弊,筆調是那么質樸,內容是如此豐富,情真意切,皆出肺腑矣。他寫的那些人、那些事,一草一木,悲歡離合,仿佛就在眼前,親情、友情、愛情如夢如幻,電影一般在我腦海里反復涌現,如他《皂角樹》中寫道:“在皂角樹下是我們兒童的‘天堂’,我們在那里捉迷藏,坐地主,斗雞,還捉了澇池的青蛙上來烤著吃,整個童年的記憶,最美好的就是在皂角樹下的時光。”讓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老家院子里的老棗樹、梨樹和杏樹,最后都因為社會變遷而化為一聲長嘆。
“我們帶著面具跳舞,白天是生活的勇者,夜晚是寂聊的落寞者。我們拼搏廝殺,追名逐利,似乎只有一往無前我們才能感覺到自己氣息的存在。我們已經無法停歇,就像我們已經無法卸下戴在臉上的面具,面目全非,我們看不懂自己是誰。”這是謝亞良在《活著,我們究竟喪失了什么》中的精彩片段。讀著這些直擊靈魂的文字,讓我們真切地看到,滾滾世塵中,一個文學青年對社會對人生充滿血性的拷問,也讀懂了現實的殘酷和人性的復雜。這種帶著溫暖和質感的文字,是有高度和力量的'。在文學日益邊緣化的今天,不能不讓人充滿敬意和感動!
這些文字的背后,不僅需要一雙敏銳的慧眼,而且更要有一顆火熱而真誠的心。我們不是常說“境由心造”、“腹有詩書氣自華”么?其實,亞良這些作品就是有力的佐證! ( )
很多時候,我們身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坦然地行走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你會覺得,生活需要的不僅是詩和遠方,還有夢和微笑!
在這個深秋的雨夜,我于燈下反復品味這些散發著墨香的文字,一顆浮躁而失落的心慢慢地開始回歸和燃燒。此刻,真想伸開雙臂大喊一聲:原來,生活待我如此美好!
2016年10月30日夜于長安書齋
【在平凡的世界感悟生活之美】相關文章:
2.恬淡之美生活感悟
3.留白之美生活感悟
5.感悟生活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