鸛山小記
2014,12,17 浙江旅記
上午,離開紹興,乘汽車往富陽,價格37元,2小時,經過杭州附近,蕭山附近,向西北轉去,12時許,達富陽。
富陽的天氣比紹興暖和,有山,來途也經過一些山,不多,富陽,山環水繞之城,住在長途汽車站附近一酒店,價格110,有空調,附近是孫權路。這里是三國人物孫權的故鄉。
午后到富春江邊,游覽鸛山,此山古老,有名,此山一說古代多鸛鳥,今不見,登山,山坡有愛國作家詩人郁達夫其兄郁曼陀烈士的血衣塚,稱雙烈園,山多竹木,遠眺富春江橋。山另有一江南古名樓。
郁曼陀,(1884——1939)浙江富陽人,著名作家、詩人郁達夫之兄,曾任職于江蘇高等法院法官、東吳大學教授等,抗戰中,因積極營救愛國的抗日人士,被日偽特務暗殺。故鄉人民為紀念他,抗戰后于家鄉富陽縣的鸛山東麓,建有“血衣塚”以永久紀念。
鸛山山多竹樹,見一株古樟,遠眺江橋,岸邊有一段明代城墻,鸛山公園內多見老人于此歌詠休息,富春江邊見有數人在垂釣。 ( )
下山,途經近代著名詩人郁達夫故居,他為富陽人,因參加抗日文化活動太有名被日寇所嫉恨,抗戰后被日本特務刺殺于南洋。附近有碼頭,如今可以游船。
郁達夫,(1896——1945),浙江富陽人,近代著名愛國作家,詩人,曾參與郭沫若、成仿吾的“創造社”,寫過中國最早的白話小說,主要作品有《沉淪》《故都的秋》《春風吹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等,后積極參與抗日宣傳,影響頗大,1945年于南洋被日本特務暗殺。詩人及作家郁達夫家中,一門英烈,文風武氣,出了兩個抗日大志士。
記下郁達夫的詩詞一首:
《釣臺題壁 》1931年作
“不是尊前愛惜身,
佯狂難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馬,
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數東南天作孽,
雞鳴風雨海揚塵,
悲歌痛哭終何補,
義士紛紛說帝泰。”
-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里許,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清代 吳昀,贊美富春江的名言)
-
走市里,途經古恩波橋,建于北宋,后明代改木橋為石橋,蒼古,拱形,下可行船。
-
富陽,最有名的三歷史名人:
孫權(182——252),為三國時代東吳國的`君主。
羅隱(833——909,)晚唐的詩人,史上著名隱士。
郁達夫(1896——1945)近代的著名作家,詩人,烈士。
-
-
錄下晚唐詩人羅隱的詩歌,2首:
“不論平地與山尖,
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為誰辛苦為誰忙?”
-
“盡道豐年瑞,
豐年事若何?
長安有貧者,
為瑞不宜多”
-
-
富春江并不長,但它在中國自古十分有名,它是一條“文化江”或“詩文江”,富春江全長只有68公里,在富陽縣境內52公里。我覺得它的最美景色當在清代以前,當然晉代、唐代會更美,所以古代文人們詩文對它風景贊美之詞甚多(近年環境已經大變,多不可按古詩文記載去尋找“舊痕”)。
【鸛山小記】相關文章:
1.鸛兒,你可好作文
2.狐貍和鸛寓言故事
3.鶴和鸛的寓言故事
4.隨筆小記
5.爭包小記
6.小學作文元旦小記
7.夜行小記優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