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禮儀教育案例分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文明禮儀教育的案例分析
德國著名文學家歌德說過:“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中華民族歷來以“禮儀之邦”著稱于世,講文明、懂禮貌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禮貌是人類和諧相處的金鑰匙,只有擁有它才會有幸福、快樂。小學生代表著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只有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使他們健康成長。所以對他們進行文明禮儀教育是社會的需要,明天的呼喚。
一、從普及文明禮儀知識入手
文明禮儀不是抽象的概念。它體現在我們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中,文明禮儀是一種品質,文明禮儀是一種修養。 必備的文明禮儀知識是人們形成良好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的基礎。人的知書達禮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過后天的教育和實踐獲得的。由于中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他們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較差,抽象思維還未充分發展。因此對他們提出的要求應明確、具體、詳細,提高可執行性。如:和別人見面時要說聲“你好”、“您好”;跟別人道別時說聲“再見”;請求別人幫助時,要說“請”;得到別人關心、幫助、支持時要說“謝謝”;打擾了別人或有愧于人時說聲“對不起”、“請原諒”。別人向自己道歉時應該回話“沒關系”、“別客氣”等。這些要求非常明確、具體,有助于學生的遵循。
二、從出黑板報、辦《文明禮儀手抄報》入手
通過辦《文明禮儀手抄報》及文明禮儀黑板報,揭露校園中、社會上存在于我們身邊的不文明行為。如在教室墻壁上、課桌上亂刻亂畫、踐踏花草等。同時,開辟專門的版面來表揚文明禮儀的先進學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三、從我國歷史上流傳的講究禮儀佳話入手
小學生可塑性大,有好模仿和從眾的心理特點,強化禮儀訓練是比較容易取得效果的。但由于家庭、社會和環境的影響,小學生禮儀表現具有時好時差的反復性特點。有的學生明明知道禮儀規范的具體要求,就是不能很好的執行。因此對小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與訓練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持之以恒。因此我就讓學生讀《孔融讓梨》、《程門立雪》等文章。通過這些生動感人為學生所熟悉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行為的養成教育。
四、從觀看小品《扶不扶》入手
在觀看小品中,讓學生從小知禮儀,懂禮儀,助人為樂,懂得講文明懂禮儀重在行動,學會有愛心真正將文明行為習慣落實到實處,從而體驗到文明禮儀帶來的愉悅。
五、從課本和生活實例入手
對學生的文明禮貌教育可利用我們課本資源來進行。如《故鄉》一課中的楊二嫂對魯迅的出言不遜,導致魯迅一家人對她的反感,最終把所有的東西送給了說話謙遜的閏土,而不是送給楊二嫂。這個故事很好的教育學生做一個說話謙虛文明的人的好處。在校園中聽到不禮貌語言和看見學生吃剩的飯亂丟行為;在乘車時應遵守乘車秩序,尊老愛幼;在校園內不大聲喧嘩,不亂扔廢棄物,上下樓梯靠右走;在參加大型活動時要聽從現場安排,入場時不要擁擠,進場后不隨便走動;要遵守交通秩序,不要亂穿馬路等。我們也可以作為活生生新聞教材對學生進行注重文明禮貌的教育。
六、為人師表樹榜樣
陶行知先生一生恪守自己提出的“以教人者教己”箴言,始終嚴以律己。孩子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教師是學生直接仿效的對象,也是文明禮儀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教師的言行舉止很大程度影響學生,因此,教師的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至關重要。著名作家冰心說過:“教師的現在,就是學生的將來”。一個人格高尚的教師,都必須具有一種嚴格的自律精神,她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應該做得到。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師要樹立良好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當學生見到老師問好時,老師也應該點頭或招手向學生問好;當老師做錯了,也敢于向學生道歉。這樣的小節,體現出尊重學生,令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在這個倡導文明、倡導和諧、倡導和平的時代,一個稱呼、一句問候、一個舉動,都可能留給人深刻印象,印象的好壞在于你的言行是否出自對他人的尊重。大家在背誦《孟子》中都知道,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陶冶禮儀、踐行禮儀,讓我們從現在做起。讓我們每位同學攜起手來,讓文明禮儀之花開滿校園的每個角落。
才算真正的美。最后,學生快樂地唱起了《文明禮儀拍手歌》,真正領會了“美在文明禮儀里”的含義。最后,老師告訴大家:文明禮儀是一粒最有生命的種子,只要在心里播下這粒種子,它就會在我們的精神世界里生根、開花、結果,那樣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加美好,我們的校園就會更加和諧。
【文明禮儀教育的案例分析】相關文章:
文明禮儀教育案例分析05-12
臨床護理案例分析報告04-01
面試案例分析題及答案12-23
面試禮儀案例分析題05-10
自我介紹案例分析范文04-04
交通安全案例分析05-09
高中教育案例故事12-03
銀行業法律案件案例分析報告04-02
關于營銷策劃方案的案例分析(精選9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