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心理健康標準
中學生心理健康標準確定為以下幾個方面:學習適應性、自我認知和現實感、個性發展的良好性、人際關系的和諧程度。
1、學習適應性。一個心理健康的中學生,通常有較好的學習態度和方法;學習目的明確,目標具體并且切合實際。在執行學習計劃的過程中,表現出意志力強、學習信心足的特點。在對待考試問題上,能夠沉重冷靜、應付自如。
2、自我認知和現實感。自我認知指對自己的心理過程與特征及其表現的認識,而現實感則指個人對自己同現實之間關系的認識。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往往有較強的自我認知能力,自我評價恰當。在對現實的感知能力上,能夠比較客觀地符合實際,并為自己作出恰當的人生發展定位,有與現實聯系緊密的自我價值體系。
3、個性發展的良好性。個性是指穩定的心理傾向和心理特征的總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結構。其中個性傾向性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世界觀等,個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等。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在個性發展上,應表現出良好的態勢,即作為心理動力系統的個性傾向性個成分之間關系和諧,個性心理特征上的一些成分則表現出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如情緒控制能力強、善良、自律等。
4、人際關系的和諧程度。人際關系指的是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直接關系或心理上的距離。一個心理健康的中學生,一般與同學、老師、父母、朋友等的關系處理的比較融洽,較少發生沖突,或者有較好的解決沖突的能力。他們樂于與人交往、具有同情心,待人熱情、寬容、真誠,而不是膽小、怕羞、不合群、表情冷淡或忸怩作態。
【中學生心理健康標準】相關文章:
中學生心理健康含義及標準05-02
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05-02
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十大標準05-02
心理健康的標準05-03
青年心理健康的標準05-02
幼兒心理健康的標準05-02
心理健康的標準推薦05-02
女性的心理健康標準05-02
最經典的心理健康標準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