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易經讀書心得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心得,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書心得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易經讀書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易經讀書心得1
變易,簡易,不易,是《易經》的三個原則,也是一個人修行領悟的次第。
變易的意思是說,這世界是變化運動的,要用變化的眼光看問題。用佛家的話講,就是無常。瞬息萬變,世間萬物,無時無刻不在運動變化。我們要去捕捉這種變化運動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信息量太大了。人力有窮時,我們沒辦法同時處理這么多信息。
人面對這樣不確定的世界,該怎么辦呢?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因為有太多事情已經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了。
變易之后是簡易,意思是說,事物變化是有一定的規律的。“易”字,上“日”下“月”,日是陽,月是陰,是謂陰陽;日月是時間的'刻度,是講四時變化。陰陽,便是宇宙萬物最底層的代碼。我們這個世界就是由陰陽構成的。所以說一陰一陽之謂道。
做人做事,就要掌握一般規律,普遍規律。掌握了這些規律,就能夠綱舉目張,穩扎穩打。懂得什么是本什么是末,什么是前什么是后,懂得事物變化運動的一般規則,再把這些規則運用到實踐當中去。
不易是說的道。大道本源是不變的。這個世界有一個終極的東西,是絕對存在的,是真理。真理是一,不是二,是謂不二法門。人的追求,就是把相對的自我與絕對的道合二為一,是謂天人合一、梵我同一。同一了,就不分彼此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大道易簡,知易行難。要在變中看到不變,以不變應萬變。
易經讀書心得2
俗話說得好,智慧源于閱讀。而天下智慧集于易。時下,研讀易者,如火如荼,國內國外,莫不如是。孔子也說過“五十讀易,可以無大過矣。”于是,我也在假期中讀讀易。
易,也稱周易,或稱易經。雖是占筮之書,但其寄寓的深邃哲學原理的思維方法,讓易深刻地影響著整個中國文化,甚至影響著其他國家的人們。
“朝乾夕惕”、“自強不息”,蘊含豐富的人生勵志;“柔順含弘”、“厚德載物”,蘊藏精妙的處事心得;“作事謀始”、“潛龍勿用”提醒人們做事要謹慎;“”同人于野,成大功者必須要“順乎天而應乎人”;要想無往而不利,就要低調做人,“卑以自牧”;凡事想得開,自然就“無平不陂”、“無往不復”……
今天開讀,先了解了周易的內容結構(經和傳),了解了學習周易的主要門徑,知曉了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內在規律,懂得了卦及卦義、爻及爻義……
“易”有三義:變易、不易、簡易。這三義,可以說包含了中國文化的全部智慧,也是人類文明中的大智慧:
變易,反映了宇宙萬物,永遠居于變動之中,四季更替,歲月流逝,人事代謝,變是主流。
不易,講得是永恒不變的道理,我們在研究宇宙萬物時,要在紛繁復雜的萬事萬象中,發現其中的規律,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抓住實質,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簡易,是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抓住要點,加以解決。這就是智慧。有哲人說過,簡要是智慧之魂。易用陰陽和六十四卦來象征宇宙的萬事萬物,以簡馭繁,這種簡易,不是最大的智慧么?
讀易,雖易,但得之不易也。
易經讀書心得3
《易經》的出現,迄今大約有五千年的歷史,其內容廣博宏大,無所不備,涵蓋天地宇宙、自然現象、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把抽象的哲理和生活的社會現實結合起來的典范。
《易經》的思想有兩大基本內核,一是樸素的辯證法“一陰一陽謂之道”,即宇宙萬物都存在著陰陽這種基本矛盾,既對立又統一,互生互換;二是周期性的演進觀“盛衰周期律”,即天下同歸而殊圖,一致而百慮。尤其精彩的,是《易經》這種思想對事物發展轉化以及革故鼎新充滿辯證法的論斷和提示,千載以下,仍然對今人有亙古常新的深刻啟發。
《易經》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一些“陰陽卦畫”奇怪而復雜,晦澀難懂的古文仿佛離我們很遙遠。其實《易經》離我們并不遙遠,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打著《易經》的烙印。
比如:“貞觀”、“奉天”、“元吉”,這些都是古代帝王的年號。我們常說的:“你怎么變卦了”、“物極必反”、“大有作為”、“扭轉乾坤”、“不速之客”、“匪夷所思”等等,這些話都來自《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行健”象征著中華民族偉大的進取精神。“天行健”就是常見的企業字號,國內每個省份都有叫此名稱的企業,僅北京至少就有數十家。比如:厚德安邦、厚德博雅、大有鼎新、大有東方、用九文化、保和利貞、乾元飛天、天則、中孚、咸亨、以及清華大學校訓等等。還有一些企業表面上沒有直接引用《易經》中的'詞匯,但字號中卻隱含著《易經》的理念,如“西澤”、“善健者行”等等。還有,三環路是北京重要的城市主路,其中北環的“安貞橋”、西環上的“麗澤橋”就來源于《易經·坤卦》中的“安貞之吉,應地無疆”和《易經·兌卦》中的“麗澤,兌”。此類例子舉不勝舉……
《易經》的思想對世界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比如對亞洲文化的影響,其中以日本、韓國為代表;對歐美的影響,其中以黑格爾、萊布尼茨、榮格、愛因斯坦等學者為代表。還有我們經常運用的“帕累托定律”、“權重客戶”、“權重漏斗”、“ABC分類法”、“蝴蝶效應”、“波士頓矩陣”、“SWOT分析法”、“馬斯洛需求理論”、等等,無不詮釋著《易經》思想之精華。
最后想說的是:《易經》并不屬于哪一家,雖然《四庫全書》把《易經》歸入儒家經典,但這并不貼切。《易經》已超越學派,超越國籍。《易經》是屬于宇宙的,是屬于整個自然界和全人類的!談《易經》離不開占卜,然善易者不卜。盡人事聽天命,重結果縝過程。這就是我學習易經的心得。
易經讀書心得4
易經是要求一明理而去預測,在預測中明理故謂之“解”。因為八卦之中只有這六個爻而這六個爻因為要表象萬物因此未免顯得粗糙和模糊,因此要求習易經者要用極高的領悟能力去參透卦理從而以便從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因此易經就是一門《模糊學》。當然這也象征人類很難有清醒的時候,而對于那些時刻清醒的人類,我們稱他們為“圣人”。而孔子也只是在晚年才達到了“圣人”的境界的。
來指明了方向。人安身立命,要與人為善,人是社會中的人,是被鑲嵌在社會中的,不能脫離社會環境而生存,任何人要有所成就必須借力于社會環境和其他人,所以就要與人為善,努力地幫助別人,營造一個適合個人發展的社會環境。要厚德載物,要用寬廣的胸懷對待別人的失誤與不足。要會協調和駕馭矛盾,工作學習中會產生矛盾,關鍵在于我們如何看待矛盾,應該就事論事,一切圍繞著工作如何更好的發展和目標更好地達成而進行,當矛盾有可能超出工作學習之外時,就停止爭論。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不能把握住這一點,帶來許多負效應
時間是人生命中最寶貴資源,因其是一維的,是不可逆的。在繁忙充實或無聊落寞之際,她都悄悄地以同樣的速度一去不復返了。不論何時何地,何種情況和際遇,我們都要以一顆樂觀、積極、謙遜的心態來面對生活。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虔誠地對待生命中的每一分鐘,使她富有意義!
易學是哲學中的哲學,智慧中的智慧,它給人生以指引,指明道路和方向。但道路和方向本身不代表成功,人生路還要靠自己塌實地去走。現在回過頭來想一想,或許易經給我的'最大啟示就是:無論在人生的何種境遇下,都要保持一顆永遠向上的心。君子要效法天地間運行的基本法則,自強不息。我堅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世間萬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正所謂要“以不變應萬變”,我們要適應這個不斷在變的世界,有時我們預想著事情發展的種種可能,而事實卻偏偏在意料之外發生。
易經讀書心得5
關于易經我是早有耳聞, 可惜一直沒有時間去拜讀這部偉大的著 作,終于在研究生階段,我有幸選了一門關于易經的選修課,通過對課程的學習,讓我對易經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學校該門課程之前,我一直認為易經是一門關于占卜的學問。 甚至經常看見大街小巷上打著易經的旗號為大家算命時候,我一度認為易經不過是古代人的一種愚昧無知的表現, 由于他們無法解釋科學 現象,所以就發明了易經來解釋自然萬物,甚至將易經等同于封建迷信。然而通過課程學習,我深深的認識到我原來的看法是片面的,易 經并不完全是命理學說,也不是完全是用來占卜、算命的,在需要問吉問兇的時候,人們才會真正重視易經,以達到趨吉避兇的目的'。
易 經的作用表現為一下幾個方面。首先,易經是我國古代文化的基礎, 可以說,我國古代的許多思想家的思想理論出發點都是易經,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無論是孔孟之說,老莊之道,還是孫子等 兵法家,他們思想的理論基礎都是易經,孔子曾說“不學易,無以知”的感慨,老子更不必說,在他的道德經中,通常都是易經的成分,如 “大圓若缺”等語言,幾乎就是易經的本質精華之所在;其次,易經是人們修身養性蘊德、提高思想的最好著作之一,易經中的許多語言是 相當富有深刻含義的,是非常發人深省的。
比如,易經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識是天道按照一定的規律運行不休,君 子應該象天道一樣,自我堅強,不斷地追求進步,通過不停止不休息的努力,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道德修養;而乾卦的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意思是為學為道的君子,要效法乾無如日經天的精神,一天到晚都要剛健中正地前進,雖然到了夜晚,也要像白 天一樣警惕自己,就不會有過失了。第三,易經告訴了我們科學的思維方法,即唯物辯證法,如其“近取諸身,遠取諸身”,既是易經的來 源的解秘,同時,不也是告訴我們如何思考問題嗎?即觀察事物要用聯系的觀點,從自我出發,聯系身邊的事物,做到周詳。實際上, 《易 經》的作用何其大也,舉不勝舉。
易經讀書心得6
針對《易經。季傳》(引自劉毅宏的《三字經講記》)的這一段文字,我對這段關于八卦的內容畫了如下一張表格,不知道古人的河圖洛書是怎么回事,權當數字游戲,大家共享。
《易經。季傳》中講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行變化而成鬼神也。”
注解:我們一般都把五行當中的“行”念成xing(第二聲)。我們知道它是個多音字,最常用的還有個行hang(第二聲),在這里,不妨把它理解成行來作圖。會發現一切都不可思議地便于理解。此文以下的“行”字都念作hang(第二聲)。
那么首先是這十個數分別兩個兩個一組,共五行。分為天和地兩列。“天一天三天五天七天九”的意思是“13579”在為天的這一列。剩下的偶數“246810”則應該在地字那一列。這樣天數有五個數字,地數也有五個數字。“五位相得而各有合”的意思是每一列的五個數相加都有一個值。接下來作者解釋了這些值分別是多少:天數二十五,地數三十。就是天數的數字相加就等于25,地數的數字相加就等于30。和在一起算是55(這是“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的意思)。
那么這些數字的具體位置怎么定呢。別急,文章還有另一段話。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這就是這些數字應該的位置。
“天一生水”不妨理解為,天字下,1對應的`位置應該是水。“地六成之”地字下,6對應的位置和它相輔相成。這也應證了“陰陽相合”,輔佐生成的說法。為了便于理解,筆者把“某某生某某”的數字用紅色標記出來,以便于觀察。
其余的都這樣類推理解,把數字填入相應的框即可。
另外還有一個觀點也很重要。“單數為陽,雙數為陰”,對照一下我們繪制的表格,確實天下都是陽數,地下都是陰數。而且文中還講到每行分陰陽,分別是陽五行,陰五行。我們的表格是都具備的。說得更直白一點,所謂的“陽五行”就是由“1”這些陽數組成的行。“陰五行”則是由“2”這些陰數組成的行。只是這里比較特殊,每個陽行或陰行的內容只有一個數字而已。
至于怎么用這張表格來推衍其他的卦象,筆者還未真正接觸《周易》,暫時先討論到此。如有后續發現,希望能精彩繼續。
【易經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讀易經心得12-09
關于貿易經濟專業畢業實習心得12-07
關于易經經典名句大全12-09
易經之道美文欣賞11-29
生命何其不易經典美文12-09
想說愛你不容易經典美文12-01
淺析設計貿易經濟特色專業的建設方案論文12-09
讀書日讀書的心得04-06
讀書的心得12-02
讀書的心得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