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習郭永懷精神心得體會(精選3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習郭永懷精神心得體會(精選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習郭永懷精神心得體會1
郭永懷是中國力學科學的奠基人和空氣動力研究的開拓者,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也是兩彈一星中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科學家。郭永懷出生在清末,經歷過“九一八”和“七七”盧溝橋事變,親眼目睹日本飛機的狂轟濫炸,恣意橫行。因此,立志改學航空工程。他在國外16年,從多倫多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取得學位,直至被康奈爾大學聘為正教授。1956年,回國的時機成熟,他一刻也沒有忘記報效祖國,毅然放棄優厚的物質待遇,登上歸國的航船。他說:“我自認為,作為一個中國人,有責任回到自己的祖國,建設美好的山河。”他無私無畏、堅持真理,在反右派中敢于站出來為受沖擊的同志講公道話,制止一切不利于我國科學事業發展的行為和做法。1968年。郭永懷參加試驗后,從西部基地返回北京時因飛機失事犧牲,享年59歲。人們發現在他和警衛員的身軀間,竟然是一份完好無損的重要絕密文件。所以,錢學森先生在紀念他犧牲20周年的紀念會上深情地說:“郭永懷同志是一位優秀的應用力學家,他把力學理論和火熱的改造客觀世界的革命運動結合起來了。其實這也不只是應用力學的特點,也是一切技術科學所共有的,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論,一方面是火樣的斗爭,是冷與熱的結合,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這里沒有膽小鬼的藏身處,也沒有私心重的活動地。這里需要的是真才實學和獻身精神。郭永懷同志的.崇高精神就在這里!”他對祖國、對黨的深厚感情緊緊地與繁榮祖國的科技事業聯系在一起,展現出郭永懷在兩彈一星研制工作中的重要貢獻,彰顯了郭永懷追求真理、愛國奉獻,求實創新、學風嚴謹的崇高精神。
郭永懷先生的一生濃縮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攀登”的“兩彈”精神,通過學習郭永懷的先進事跡,是對我們黨員而言,最好的黨性教育、科普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對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大意義。郭永懷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歷久彌新,永遠都不會過時,為我們榮成廣大黨員同志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學習郭永懷精神心得體會2
自10月19日起,集團公司及各產業集團分批組織近千名職工參觀“榮成郭永懷事跡陳列館”,學習郭永懷精神,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黨員、應屆大學生、行管人員以及中層管理干部等積極參加該活動。
在陳列館,學員們從少年求學、海外成名、報效國家、甘為人梯、為國犧牲、愛在天際等六個方面詳細了解了郭永懷的人生歷程和光輝事跡,并實地觀摩了“兩彈”模型。當觀看了郭永懷“以身許國、壯烈犧牲”的事跡資料后,很多學員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更加激發了他們對烈士英雄的敬仰之情,樹立了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郭永懷事跡陳列館位于榮成博物館一層,展覽面積2000平方米,用400多張圖片、200多件珍貴文物資料以及部分視頻,全面展示了郭永懷院士的卓越功勛、儒家情懷和大師風范。作為我省首個院士紀念館,這里將成社會各界進行國防教育、紅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場所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
郭永懷于1909年出生于山東省榮成市滕家鎮西灘郭家村,是我國著名的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國原子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領域均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1968年12月5日,郭永懷從青海試驗基地赴北京匯報,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時年59歲。當人們從機身殘骸中尋找到郭永懷時,吃驚地發現他的遺體同警衛員緊緊抱在一起。燒焦的兩具遺體被吃力地分開后,中間掉出一個裝著絕密文件的公文包,竟完好無損。1999年,郭永懷被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郭永懷事跡陳列館是山東省首個院士紀念館,國內展示新中國科學家風采的重要展館,也將成為對社會各界進行國防教育、紅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場所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
學習郭永懷精神心得體會3
郭永懷先生是23位“兩彈一星”元勛中唯一的烈士,在回京匯報工作途中的空難奪走了他正在華年的生命,而在空難發生的那一剎那,他與他的警衛員用生命護衛了國家的機密,留下了永世流芳的時代印記!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是愛不能到達的
多媒體音樂劇《愛在天際》充分詮釋了郭永懷對祖國的深愛、對科學的熱愛、對親人的摯愛,正如劇中人郭永懷所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是愛不能到達的,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是科學不能到達的。”
在接受導師郭永懷耳提面命的教導的六年間,我了解到,他深沉寡言,不茍言笑,但是他把熾熱的愛埋在心里,表現在日理萬機的工作中。他默默地率領眾人科研攻關,總是戰斗在第一線。我見過第一次原子彈爆炸時他在現場監測時待過的掩體,見過他試驗克服熱障的龐大風洞,也知道作為力學所的副所長他為科研人員設計過圖書館的座椅、燈光。
他說過:“我作為一個中國人,特別是作為革命隊伍中的一員,衷心希望象我們這樣一個大國早日實現四個現代化,早日建成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國家,耒鼓舞全世界革命人民。”他用行動實踐了他的熱愛和希望。
我忘不了53年前在一個陽光明媚的.秋日里,第一次見到導師時的情景。那時,郭先生對我和我的師兄李家春說:“ 我們這一代,你們及以后的二三代要成為祖國的力學事業的鋪路石子。”作為我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他為此貢獻了畢生精力,在中科院力學所,在中國科大,在九院,在29基地,到處可以看到他的“鋪路石子”精神結出的碩果,而他的教導也成了我一輩子的座右銘。
我也見證了郭先生與師母李佩先生之間堅貞不渝的愛情。在他倆20年的共同生活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篤愛情深,大愛無疆,在郭先生辭世的47年中,李先生依然對他一往情深!如今李佩先生已經九七高齡,仍有一種“你不回來,我不老”的情懷。這一點,在音樂劇中有生動刻畫,即使只是短短八分鐘的片斷,也感人至深。
總而言之,科學家是有大愛的人。這些共和國的脊梁用大愛為我們構筑了永不坍塌的鐵的長城!
【學習郭永懷精神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永懷師恩校園故事04-19
女排精神永相傳05-12
學習郭明義心得體會范文04-08
學習郭春園同志的心得體會03-29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03-20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12-24
學習工匠精神的心得體會03-15
學習勞模精神心得體會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