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不跪著教書讀書心得大學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于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不跪著教書讀書心得大學,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不跪著教書讀書心得大學1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像是和一個智者在談話。好久沒有靜下心來,認真地去閱讀一本書來補充自己的大腦了。這次學校為我們提供的這些書,正是教師所需要的,尤其是我們青年教師,因為我們是“教書育人”經驗的缺乏者,我們需要這類書籍來豐富我們的教育經驗。
剛來到閱讀室,我的眼神就被一本名叫《不跪著教書》的書吸引了,何為“不跪著教書”?我帶著這個疑問開始閱讀起這本書來。
作者的“序”中有這么一段話:“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么樣的人呢?”這段話發人深省,“如果教師是跪著教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那么教師應該怎么樣來教書呢,怎么樣才能“不跪著教書”呢?
開篇的第一則隨筆《永不凋謝的玫瑰》就深深感動了我。這是蘇聯的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記錄下來的一則真人真事。學校的花房開出了一朵碩大的玫瑰花,全校師生都非常驚訝,每天都有許多同學來看,有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在校園里散步,看到幼兒園的一個4歲的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這朵玫瑰花,從容的往外走。
他想知道孩子為什么摘花,他彎下腰親切地問,小女孩害羞地回答:“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訴她學校里有一朵很漂亮的玫瑰花,奶奶有點不相信,我現在摘下來給她看,看過我就會把花送還回來的。”蘇霍姆林斯基聽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又摘下兩朵玫瑰花對孩子說:“這一朵是獎勵你的,你是個懂得愛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你媽媽的,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好的孩子。”
這則故事強烈地刺激了我,如果換做我是老師,我一定會不遺余力從道德高度教訓這個4歲的孩子:花草也是有生命的,我們應該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可是我自己真正做到了嗎?這是不是就是對傳統的道德教育下跪了,經過這樣的教育大家都能板著面孔說出一番大道理,可是缺乏了對人性美與人情美的感悟,缺乏同情與憐憫之心。
為了“不跪著教書”我應該檢討我的教學。教師要教會學生學會同情。我們的學生首先是人,是需要關懷的人,教師的美德讓學生感受到了,仁愛的情感才能這樣傳遞下去。一位優秀的教師,應當是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也就是說教師首先必須成為一個思想者,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懷疑精神。一個具有獨立思考精神的教師人格獨立了,才能給學生良好的示范;思想獨立了,才能教會學生用智慧去懷疑,去判斷,去立論,去創新!
教育的藝術就是要學生喜歡你的課。學生喜歡有激情的老師,喜歡有激情的課堂,我們得靠激情感染學生。我們要和學生對話溝通,要展現所教學科的內在魅力,體驗老師的妙趣橫生。但是如果我們只是對教學工作的機械重復,冷漠地對待學生,這樣的行為就是對職業的褻瀆。有了熱愛的品質,教師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保有職業激情才能不斷進德修業,才能不斷地有所發現和創造。
想要不跪著教書,我們要不斷地學習,多讀一些好書,從書中得到你的教育理想、教育智慧,從而增強你的教育活力。我將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堅持這一原則。
不跪著教書讀書心得大學2
這是吳非老師的一本著作,看到書名《不跪著教書》時,怦然而動,為什么說不跪著教書?不跪著教書是什么意思?這些疑惑堵在心頭,想要知道答案,讀下去吧!
這本書一共分為六輯:永不凋謝的玫瑰;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愛與敬重的閱讀;往高處飛;“實話”怎么說和在歡樂中沉思。吳非老師在書的“序”中說:“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么樣的人呢?”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們不由得思索:教師是什么,怎樣才能做到“不跪著教書”?書中的教育隨筆篇篇觀點鮮明新穎,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后受益匪淺。
教師究竟是什么?從古至今,教師被太多耀眼的字眼照耀:有人把教師比作辛勤的園丁,培育著祖國美麗的花朵;有人把教師比作無私的春蠶,為學生的成長吐盡最后一口絲;也有人把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著學生美好的心靈;還有人把教師比作燃燒的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學生人生的道路……其實,我覺得,教師就是教師,一個普普通通的人。
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一對相互影響的伙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就是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師就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并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些,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
《不跪著教書》中有一個小標題是“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吳非老師說:“課堂應當擔負起思想啟蒙的任務。”這告訴我們不跪著教書,“老師應當是思想者”。吳非老師列舉了現實中的一些跪著教書的現象:“面對一本教參,他不敢說不;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他會立刻匍匐在地;在教師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精神,乃至喪失尊嚴,還能靠他去立人嗎?”那我們教師怎樣才能做到“不跪著教書”呢?
首先,教師的情感要豐滿。教師應向學生廣施仁愛、感恩、善良的人性,使學生具備仁慈善良、互助友愛、節儉樸素、自尊自愛的心靈,只有給下一代留下真善美的種子,我們的學生將來不管身處何等惡劣的環境,都能在心中盛開一朵永不凋謝的玫瑰,都能照亮他前行的人生。
其次,教師應努力追求自己的教學風格。吳非老師認為評價一位教師的工作,簡單地說可以是三句話: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
第三,教師要讀好書,也要教育學生讀好書,要通過文學閱讀凈化學生的心靈世界。作者在書中提到:“只要肯讀書,什么都好辦。”一位教師,只有不斷地進德修業,把自己的成長和學生的成長結合起來,讓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學生的敬重,才能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人。吳非教師談到“要讓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讀書。”我們也要盡量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要讓學生有精力去讀經典名著,從前人文化中吸取營養,要避免產生有文憑而沒文化的學生。
我們要做站直了的教師,要不斷地學習,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遠,深厚底蘊,增長智慧。要時時了解學生、關心學生,給學生以真愛,要從細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學生的真實的思想,讓他們不斷地發現人性美,做一個正直的、真誠的、寬容的、有愛心的、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的人。這樣我們的學生才可能成為站直了的人。
不跪著教書讀書心得大學3
讀了吳非老師撰寫的《不跪著教書》,讓我受益匪淺。
翻開吳非老師的《不跪著教書》,在“序”中他如是說:“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么樣的人呢?”對于這句話,相信很多教師都是認同的。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在小學生的眼里,甚至于“神”一樣的存在。孩子的眼睛都是緊隨教師而移動的,我們必須站直了,孩子才會跟著勇敢地站起來,成為一個健康向上的人。所以我們不能“跪著教書”。
慢慢品讀這本書,其中有一個標題是“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里面列舉了現實中的一些跪著教書的現象:“面對一本教參,他不敢說不;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他會立刻匍匐在地;教師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精神,乃至喪失尊嚴,能靠他去立人嗎?”對照現實,這情況確實存在。曾幾何時,我們都有著一樣的經歷。我們既想改變,但又怕因為改變而耽誤了孩子的成績。結果就是,為保萬無一失,我們繼續沿著老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走。從這本書里我意會到了教師不只是“授業、解惑”,更重要的還有“傳道”,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教師首先要是一個有思想、不盲從且很自信的人,這樣才能引領學生一步步邁向更高的人生目標,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否則就如吳老師說的“學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養順服的思想奴隸”。
我常常想,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的思想必將會對孩子有著深刻的影響。怎么做個有思想的老師?我算是個有思想的'老師嗎?在書中,吳非老師說:“只要肯讀書,什么都好辦。”說得很好!讀書能增長見聞、積累知識。有了知識,我們才能更好地提高技能。常言道:“教師要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我們必須時刻能為孩子續上“一杯水”,這樣孩子才能更健康地成長。要“不跪著教書”,我們必須有足夠的能力站起來,所以,就算我已經進入不惑之年,我依然會堅持讀書和不斷學習。有了知識,我們還要有勇于創新的膽量。順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東風,我要學會穩中求變,勇于創新,做一個有思想、有個人風格的教師。時代在變,我們的教育教學方法方式也要不斷改變,順應時勢,適應潮流。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
讀了吳老師的《不跪著教書》這一本書,我明白了:教師應是燈塔,引領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教師應是陽光,照耀著祖國的花朵健康成長;教師應是自己,活成一個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
不跪著教書讀書心得大學4
近日閱讀南京師大附中王棟生老師的《不跪著教書》一書,讓我頗有感觸,在所有的教師中,真正做到不跪著教書者能有幾人?那么,怎樣才能做到不跪著教書呢?
首先,要求為人師者要做到視野有寬度、知識有厚度、思想有深度。特別是在思想的深度上要有刻意的追求和作為。因為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學活動已不再是單維的傳授知識和訓練技能,而必須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學生的人格建構。“只有用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肖川《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只有教師的思想光明才能燭照出學生的精神燦爛,只有教師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學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師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學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師的人格偉岸與厚重才不會導致學生的人格猥瑣與淺薄。
其次,要求教師要有執著的教育追求。視教育為事業,視教育為希望、視教育為理想、視教育為信念、視教育為生命。而不是把教師的職業當作謀生的手段、某名的臺階、謀利的渠道、謀權的踏板。要像張思明那樣用心去營造局部的晴天,要像李鎮西那樣全身心的踐行著自己“民主、科學、個性”的教育理想,要像竇桂梅那樣執著的為學生的生命奠基,要像霍懋征那樣用滿腔的愛心去喚醒、呵護、雕塑學生的愛心。
第三,要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肖川博士指出:“沒有任何一門課程可以直截了當地教給我們教育的智慧。”的確如此,盡管不少的文章和著述都涉及到“教育智慧”的話題,我們從中所能得到的也僅僅是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而已,更何況這些方法和技巧能否恰到好處的為我所用還要另當別論。“教育智慧只能從我們內心深處長出來,其長勢取決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們的文化底蘊,我們的學識修養,心性修養,精神修養。”也就是說要想擁有并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必須從豐厚自己的文化底蘊、淵博自己的學識水平、陶冶自己的心性修養、升華自己的教育追求來入手,才能不斷地積淀自己的教育智慧。
我堅信,作為一名教師,教出成績如何優秀的學生并不值得炫耀,而更為了不起的應當是教會學生擁有一顆“善良”的心。當我和我的孩子們一同用善良換來信任、愉悅、溫暖的時候,我們為別人,其實也是為自己點亮了那盞幸福的燈!
用善良點燈,那燈的光芒會是世上最美的光芒,那光芒中折射的鼓勵、贊美、關懷等人世間最美的品質,能使點燈的人生價值得到最美的體現,點亮的也許只是一盞燈,但照亮的卻是一個世界!
總之,要想實現不跪著教書,必須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遠,底蘊豐厚,智慧不凡,人格偉岸。而達此境界的最根本方法是除了讀書,還是讀書。
不跪著教書讀書心得大學5
《不跪著教書》所收入的是吳非老師近幾年來有關教育教學問題的隨筆雜感,第一次遇見此書,便被它的書名所吸引,心里就在想:“不跪著教書”是什么意思?它的內容是什么?
堅持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它并不是那種枯燥無味的教育理論專著,也不是那種純粹的教育敘事,而是利用教學中、生活中所見所聞所遇的小事,來發表對當前教育的思考和見解,從而表達作者對當前教育現狀的擔憂。
吳非老師本書中的一個基本觀點是: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我是從這四個方面來理解這句話的:
一、教師應當具備獨立思考的精神
培養獨立思考的學生,是當前教育最重要的任務。而要求學生獨立思考,成為一個思想者,那么首先是教師要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一個教師,只有成為一個思想者之后,他才能有充實的內心,才能始終充滿活力,才能以身示范,感染學生。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精神,那么教學的“創新”從何而來?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精神,那么學生的獨立思考的意識從何而來?所以,教師要時刻自己思考問題,才能“立”好學生。
二、教師要有精神追求
現在如果一個教師對教學工作做機械重復,對學生的.冷漠,對生活的冷漠就是對職業的褻瀆。杰出的教師之所以“杰出”,是因為他們對新思想新事物很敏感,他們對未知領域不停的探索,對教學保持濃厚的興趣,在精神上始終追求著。教師有了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追求,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保持激情,才能不斷的有所發現和創造。教師沒有了信仰,沒有了精神追求,那么學生也就很難成為站立起來的人。
三、教師要多讀書
教師要學會教書,首先應當會讀書,學會思考。通過多讀書,才能獲得文明教養,才能凈化心靈世界,才能拓寬知識面。一本好書猶如一顆善良的種子,一粒誠信的種子,一粒愛的種子,一粒正直的種子。多讀好書,才有可能始終站立著,我們把這些種子播種在學生的心里,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養感知潛移默化,學生的心靈就會變得充實、美麗。教師多讀好書,才有可能始終站立著,也才能教會學生“站立”著。
【不跪著教書讀書心得大學】相關文章:
不跪著教書讀書筆記摘抄05-08
《不跪著教書》的讀書心得05-21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03-10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12-15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作文范文03-29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7篇04-22
《不跪著教書》的讀后感范文2200字05-04
吳非《不跪著教書》的讀后感范文04-24
《站著讀還是跪著讀》讀書心得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