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最好的老師優秀學習心得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做最好老師》學習心得
《做最好老師》學習心得1
《如何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是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為了解決教師在實踐工作中“如何進行點滴修煉?如何成為最好的教師?”而寫的教育經典叢書。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它就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我們浮躁空泛的靈魂。它就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從經典感言到感言品悟,從典型案例到深刻啟示,分析了教師觀等各方面涉及到的細節,針對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書中的許多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示,為我的教育教學工作點燃了一盞明燈,讓我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常讀常新,每次讀都有新的收獲和體驗。它讓我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位最好的教師。
一、最好的教師應該用心了解學生
書中有這么一段精辟的言論:作為一個好的教師,首先必須要了解和研究自己的學生,如此,才能成功的實施教學教育。的確,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有思想、有自尊心的學生。因此,做最好的老師,要愛護學生、關心學生、了解學生。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讓學生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與愛護。另外,教師還要善于觀察學生,要與學生交心,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狀況,尤其是對那些后進生和留守兒童,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同時,還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接觸到學生情感的“點子”上,這種接觸點就好像是“心竅”,是個突破口,它往往是教師傳授愛的門路。
二、做最好的老師應該用心去“懶”
魏書生老師在書中談到,“教師是干什么的啊?是找出適合學生階梯的人。……我上課三不講:凡是學生能看會的,我不講;凡是學生查找資料后能學會的,我不講;凡是班干部能教會的,我不講。”只要學生能干的,教師就不去做。這是魏書生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做個“懶”教師。帶上引號的懶字,可見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懶,是的,魏書生的“懶”字背后有哲學,“懶”字背后有學生,“懶”字背后有目標,“懶”字背后是勤奮。可見,魏書生的“懶”是一種外在的表象,“懶”教師其實時時在思考,在構思,“懶”教師是要用心來做。而魏書生教學中的“懶”更是一種智者的教學策略,是勤奮之后對教學駕輕就熟的自信,是對學生和整個教學的尊重。教師的教學工作,要學習魏書生的“懶”,凡是學生能干的事情,都讓他們自己干。透過這個“懶”字,也讓我聯想到少先隊隊干部的培養。在少先隊這個群體中,隊干部既和其他隊員一樣,是接受輔導員教育、指導的對象,又是輔導員的助手,是其他隊員的榜樣。但在長久的隊活動中,我發現隊干部們對自己的角色意識并不是很深,這或許就是“不敢放手”的結果吧!學生年齡小,擔心不會做,做不好……過多的擔心,過多的不放手,就導致了大隊部工作的“繁瑣”感。如果教師的“懶”既能讓自己從繁瑣的事物中解脫出來,又能培養一大批能干的學生,豈不是更好?因此要想成為最好的老師,也要用心做一個“懶”教師。開放自己的思想,對自己的學生放心……但是,教師的“懶”,不是放任自流,不管不問,而是做到“懶”得科學、合理,“懶”得有方、有度,“懶”得有心、有效……
《做最好老師》學習心得2
走進于漪老師的課堂,讓我們感觸最大的莫過于那種師生交融的美好境界。于漪老師的課堂是“活”的——教師“活”了,教材“活”了,更重要的是學生“活”了。在于漪老師的課堂上,學生們是忙碌的,他們忙著讀、忙著寫、忙著提問、忙著思考……總之,他們是在忙著學。
而教師也并非袖手旁觀,無所事事,她忙著引導、忙著啟發、忙著點撥、忙著解答……在她的課堂上,師生雙方不再是講與聽、教與學的簡單的二元對立關系,而是通過師生互動、思想交鋒、靈魂碰撞共同營造生動、活潑、融洽、共贏的課堂境界。正像于漪老師自己所說的那樣:“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機械訓練,而是師生互動、思維碰撞、心靈交流、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①于漪老師十分注重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她說:“教師運用教材科學地藝術地有創造性地教,學生以教材為依據主動地積極地學,師生兩個積極性發揮,課堂教學就生動活潑,進入佳境。”
然而并不是每一個老師都能夠找到師生互動的鑰匙,于漪老師的成功得益于她多年教學實踐積累的豐富的師生互動智慧。而任何實踐活動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指導下進行的,特別是持之以恒、貫徹始終的實踐更是需要堅定的思想根基。如果我們不能從思想根源上探求于漪老師的師生互動智慧,只是照貓畫虎地學習她的技巧、方法或模式,實踐起來就可能舉步維艱、捉襟見肘、收效甚微,更可能陷入東施效顰、邯鄲學步的窘境,不能將師生互動貫徹到底。
通過學習研究于漪老師的'眾多課堂教學實錄、論文專著和其他采訪會談、會議發言,筆者發現于漪老師的課堂之所以能時時閃現師生積極互動的光芒,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她樹立了“以生為本”的學生主體觀、“為‘學’而教”教學目的觀和“能者為師”的師生觀。讓我們從這些思想根基入手探尋于漪老師的師生互動智慧,也許會對我們的教學有更大的幫助。
《做最好老師》學習心得3
本學期開學伊始,學校組織老師們觀看了李鎮西老師《做最好的教師》的視頻講座,聽完后感覺收獲很多,于是回家后又從網上下載了視頻,重新認真學習了一遍。
李老師拿自己的成長作為例子,告訴我們沒有什么不能做的,要敢想敢做,不要畏首畏尾,對于孩子出現的問題要當成課題來研究,這一點與我的想法是一樣的,每當遇到孩子們出現問題,我都會告訴自己,太好了!有一個可以認真研究的課題,可是我并沒有堅持,很多時候就被各種各樣的其他事情給打斷,研究沒有形成書面的材料,也沒有什么結果。李老師說教育要不斷地超越自己,不能滿足自己的已經取得的成績,確實如此,作為一個班主任,不管你有多少經驗,孩子們還是會不斷的冒出新的問題,要保持一顆童心,用孩子的視角分析問題,對孩子更多一些的耐心和愛心,這樣才能認真的認識和分析問題,從而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正如李老師說的,任何問題的出現都是有它特定的`背景的,別人能夠用之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不一定能夠解決問題,原因就是不同的孩子出現同樣的問題,但是內心所想或者所接觸的環境是相同,一定要用心去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我們現在老師,只考慮到給孩子們灌輸知識,最多還加個培養能力,他忘記了,作為教師,還是學生思想的引路人,作為思想的引路人,教師本人有沒有思想?帶著一顆思考的大腦投入平凡的工作中。”李老師的這段話,讓我記憶猶深,作為一個優秀的教師,他是不停地思考,思考自己的教育、思考自己的教學、思考學生在想什么,同時他的視野很開闊,腦子有思考的活水,帶動學生思考,最好的教師不但應該擁有知識的魅力,還應該擁有思想的魅力。學生喜歡有思想有個性的老師,沒有自己的個性,沒有自己的特色,就很難得到孩子們的認可。
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具備這樣的能力或者這樣的本事,他能后不知不覺得走進學生的心靈,同時讓學生不知不覺向他打開心靈的大門。反思自己在做學生工作的時候,這種能力確實還是欠缺的,要做一個心理學家,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里。做到能夠通過學生的細節洞察學生的內心,這是我未來要達到的目標。加油吧!
【《做最好老師》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做最好的老師優秀學習心得11-21
做最好的老師的讀書筆記12-09
做最好的自己11-22
做最好的自我04-10
做最好的自己作文精選11-18
做最好的自己作文01-08
做最好的自己文章11-22
做最好的自己作文11-23
做最好的老師李鎮西心得體會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