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別處的生活的文章
兩年前,我去了青海東南部的一處偏遠藏區,看望一位在那里支教的朋友。
學校的名字叫英奴乎,直到現在我都不知道這個名字是什么意思。出發之前,我在“谷歌地圖”上找到過這個地方,模糊的衛星圖片上,除了幾間校舍之外周圍幾乎找不到任何人工建筑的痕跡。它的偏僻、荒涼,已經在我的意料之內。但我沒有想到去往此處的路程遠比我想象中艱辛。從縣城到學校一共90公里,卻用了四個小時的時間。道路崎嶇、泥濘,經常要下車步行,偶爾還要大家一起推車。快到學校的時候,要翻過一座雪山,為了安全,司機一人開著空車駛上陡峭的山路,其余人都下車徒步翻越。寒氣侵襲著單薄的衣衫,高原缺氧讓人每走一步都氣喘吁吁。途中我看到一群喇嘛半裸著上身赤腳從山上歡呼著跑下,他們顯然是這里的常客。
當我站在黃昏的風中看著這個被大山環抱的校園,周圍除了巨大的草場外荒無人煙,終于確認了它的孤獨。我所知道的數據是,它距離縣城有90公里,距離省會有280公里,但它距離外面的世界的真正距離,遠遠不止這些。
暴雨般的冰雹幾乎在我們到達的同時席卷草場,然后到來的就是停電,手機失去信號,這里成了完全與外界隔絕的孤島。朋友用牛糞生起爐子,火光在黑暗中跳躍,和我聊天時,輕柔的聲音時常被外面一墻之隔的巨大風聲淹沒。
突然,我眼前猛地一亮,來電了。無論是老師還是宿舍里的學生,都一起在校園里歡呼。朋友說,盡管他們已經對停電習以為常,但依然控制不住在來電時的激動和欣喜。人對光明的渴望和依賴,在這個荒涼的`地方,更加凸顯出來。
第二天早上,去教室聽了一節朋友的課。我和那些從附近牧區來的孩子們坐在一起,他們用生硬的漢語艱難但卻積極地回答朋友的提問。看得出,他們對我的朋友,甚至對于我,都有著濃厚的好奇。對于他們來說,我們代表著另一個世界,是未來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也許我們每個人在年幼的時候都有過想要了解未知世界的愿望,但他們的愿望顯然更加強烈。
而他們對于我來說,也代表著另外一種生活的可能。我們不能草率地評判究竟哪一種生活更加優越,也無法斷定哪一種生活才更接近生活的本質。但可以確定的是,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耀著我們城市的壁壘時,也同樣灑在他們校園外寬闊的草場上。
【描寫別處的生活的文章】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