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天氣的幾篇文章
篇一:天氣變化調查報告總結
天氣變化調查報告總結
宋德蘭
根據同學們的調查表格,從幾個方面來分析對比20**年3月天氣變化和往年的區別
從氣溫方面,今年三月氣溫的平均值為14.2,20**年3月平均氣溫值為10.5,同比增長百分之35.。最高氣溫為19度,最低氣溫為8度。相比上年最高溫15度,最低溫度10,今年氣溫差值較大,容易感冒。而2015年3月溫度在15度以上的天數有13天,10度以上的有9天,整體氣溫較去年暖和,同學們普遍感受到了“暖冬”。
從降水方面,今年3月下雨的天氣有8天,降水量為30mm;上年3月下雨天氣有5天,降水量為25mm,今年降水量比去年增多,但是去年暴雨天氣比今年多2天。
從天氣況狀方面,今年3月晴天共有18天,下雨8天,多云或陰天4天,沒有下雪天氣。去年3月晴天18天,下雨5天,下雪2天,多云或下雪天氣5天。所以今年晴朗天氣較多,同學們反映,室外活動比去年增多。
綜上所述,20**年3月天氣與20**年3月相比,普遍變得更加暖和,晴天較多,適合戶外活動,去年天氣較陰冷。今年天氣起伏較去年大。
20**、3
篇二:中國天氣 總結
中國天氣
Char1 西風帶大型擾動
1、西風帶波動
長波:也稱羅斯貝波、行星波。波長3000~10000公里,全緯圈約為3~7個波,振幅10~20個緯距,平均移速10個經距/日以下,有時很慢,呈準靜止,甚至向西倒退
2、波速公式
假定大氣運動是正壓和水平無輻散的,流型具有正弦波形式且寬度很大,南北無變異。 物理意義:相對渦度平流-V·▽ζ的作用,使槽東進;地轉渦度平流-βv的作用,使槽西退;
波東進還是西退取決于-V·▽ζ和-βv相對重要性。
波速公式討論:(1)西風強時移動快,波長短時移動快 (2)重疊在西風氣流上的一切長波,傳播速度都小于緯向風速
3、上下游效應
上游效應:上游某地區長波系統發生某種顯著變化之后,接著就以相當快的速度影響下游系統也發生變化,叫上游效應。
下游效應:當下游某地區長波發生顯著變化后也會影響上游環流系統發生變化,稱為下游效應。
4、波群速:綜合波振幅最大值的移動速度
5、阻塞高壓
在西風帶長波槽脊的發展演變過程中,在脊不斷北伸時,其南部與南方暖空氣的聯系會被冷空氣所切斷,在脊的北邊出現閉合環流,形成暖高壓中心,叫做阻塞高壓。阻塞高壓是深厚的暖性高壓系統,在它的東西兩側盛行南北氣流,其南側有明顯的偏東風。
特點:(1)中高緯度(一般50°N以北)高空有閉合暖高壓中心存在,表明南來的強盛暖空氣被孤立于北方高空
。2)暖高至少要維持三天以上,但它維持時期內,一般呈準靜止狀態
。3)在阻塞高壓區域內,西風急流主流顯著減弱,同時自高壓西側分為南北兩支
6、切斷低壓
在槽不斷向南加深時,高空冷槽與北方冷空氣的聯系會被暖空氣切斷,在槽的南邊形成一個孤立的閉合冷性低壓中心,叫切斷低壓。
結構:(1)它出現在對流層中上層,在300百帕上表現最清楚(2)地面圖上有一冷性高壓與它對應。我國最常見的切斷低壓是東北冷渦,它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現,而以春末、夏初活動最頻繁,它的天氣特點是造成低溫和不穩定性的雷陣雨天氣。
Char2 寒潮天氣過程
1、寒潮
定義:寒潮天氣過程是一種大規模的強冷空氣活動過程。其天氣的主要特點是劇烈降溫和大風,有時還伴有雨、雪、雨凇或霜凍。寒潮是一種災害性天氣。
標準:中央氣象臺的寒潮標準規定,以過程降溫與溫度負距平相結合來劃定冷空氣活動強度。
凡一次冷空氣入侵后,該地區24小時降溫達10°C以上,并且最低氣溫低于5°C的就稱之為寒潮。
出現時間:9月至次年5月,春季的3月和秋季9-11寒潮和強冷空氣最為頻繁。
2、寒潮關鍵區:據中央氣象臺統計資料,95%的冷空氣都要經過西伯利亞中部 (70°-90°E,43°-65°N)地區并在那里積累加強,這個地區就稱為寒潮關鍵區
3、形成寒潮的主要天氣系統
極渦、極地高壓、寒潮地面低壓、寒潮冷鋒
4、極渦
北半球冬季極區對流層中上層500hPa上的繞極區氣旋式渦旋,稱為極渦。它是大規模極寒冷空氣的象征。
移動路徑:(1)經向性運動(中心經極地在東西兩半球移動)
。2)緯向性運動(多在歐亞大陸高緯,西半球移向格陵蘭高緯)
。3)轉游性運動(向西又向東,極區亞洲部分)
分類:繞極型、偏心型、偶極型、多極型
5、極地高壓的定義
、 500hPa圖上有完整的反氣旋環流,能分析出不少于一根閉合等高線;
② 有相當范圍的單獨的暖中心與位勢高度場配合;
③ 暖性高壓主體在70°N以北;
、 高壓維持三天以上。
極地高壓是深厚的暖性高壓。
6、寒潮地面高壓(注意與阻塞高壓區別)
寒潮全過程中的冷鋒后地面高壓,多數屬于熱力不對稱系統,高壓前部有強冷平流;后部則為暖平流,中心區溫度平流趨于零,少數高壓始終為冷性。
可表示冷空氣強弱,中心移動路徑可作為冷空氣的移動路徑。
阻塞高壓:(1)它出現在對流層中上層,是深厚的暖性高壓系統,在它的東西兩側盛行南北氣流,其南側有明顯的偏東風。(2)地面為變性冷高壓,高壓的東西兩側都有氣旋活動,常以西側更為活躍。(3)高壓軸線自下向上向暖的西北傾斜,高層軸線近于垂直,對應著冷的對流層頂。(4)阻塞高壓的出現有其特定的時間地點,一般在50°N以北
7、寒潮冷鋒
在寒潮地面高壓的前緣都有一條強度較強的冷鋒作為寒潮的前鋒,其高度向冷空氣一側傾斜,在高空等壓面上對應有很強的鋒區,鋒區結構上寬下窄在300hPa及以下各等壓面上均有明顯的冷槽和鋒區。
冷鋒的移動方向與寒潮地面高壓路徑有密切關系,與引導氣流和引導槽有關。
8、寒潮中期天氣過程
、 倒“”流型 (極渦分裂型)70%-80% ② 極渦偏心型 ③ 大型槽脊東移型
倒流型演變特征:
初始階段:兩個大洋北部脊向極地發展,極渦一分為二,分別移到東、西兩半球,(或 極渦
偏于東半球),則東半球為兩個大洋脊挾持一個大極渦,形成大倒流型
醞釀階段:大倒流型向亞洲地區收縮,形成東亞地區倒流型,亞洲極渦加強并南壓, 極渦底部鋒區加強,鋒區上常有長波發展或橫槽緩慢南壓,形成強冷空氣醞釀形勢。
爆發階段:中緯度長波急速發展,或橫槽轉豎、或橫槽南壓,引導冷空氣侵襲我國。最 后東亞大槽加深重建,過程結束。
9、寒潮中期預報的關鍵系統(兩個大洋上的.暖性高壓脊)
東亞倒流型的建立主要是烏拉爾山和鄂霍次克海兩個地區有高壓脊向極區發展,并在北冰洋形成反氣旋打通而形成。即大西洋暖脊和太平洋東部阿拉斯加暖脊。有補充型、疊加型和結合型。
10、寒潮的短中期天氣過程
(1)小槽發展型 (2)低槽東移型 (3)橫槽轉豎型
Char3 大型降水天氣過程
1、降水形成的條件
、 水汽條件② 垂直運動條件③云滴增長條件
2、暴雨形成的條件
、 充分的水汽供應 ②強烈的上升運動 ③較長的持續時間
3、水汽方程——表示水汽輸送和變化的基本方程
物理意義:一個運動的單位質量濕空氣塊,其比濕的變化等于凝結率和湍流擴散率之和。如果沒有凝結蒸發,湍流擴散也很小,得dq/dt=0,即空氣塊比濕不變。
蒸發:c<0,dq dt="">0,比濕增加
凝結:c>0,dq/dt<0,比濕減小
4、降水率:設I是單位時間內降落在地面單位面積上的總降水量,稱為降水強度或降水率。 可降水量:將一地區上空整層大氣的水汽全部凝結并降至地面的降水量稱為該地區的可降水量。
5、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密度
水汽通量:單位時間通過與水平風速V 相垂直的單位面積的水汽量ρqV
水汽通量散度:單位時間、單位體積內水汽的水平凈流入或凈流出量
6、垂直運動的診斷分析
。1)用連續方程診斷垂直運動:
高層輻散低層輻合,P 層有上升運動;高層輻合低層輻散,P 層有下沉運動。
1. 用850、700百帕上的風向風速來診斷輻合上升運動的強度及降水
2. 用低層變壓場來判斷垂直運動:在正變壓中心有輻散下沉運動,負變壓中心有輻合上升運動,中心數值愈大,愈顯著
3. 高層散度的診斷:槽前脊后,有正相對渦度平流,高層輻散,有上升運動;
槽后脊前,有負相對渦度平流,高層輻合,中層有下沉運動。
。2)用ω方程診斷
1. 當熱成風相對渦度平流(-VT·▽ζg >0),有上升運動(ω<0);反之有下沉運動。槽前為正,表明為上升運動;槽后為負,表明為下沉運動。
2. 非絕熱加熱的作用:加熱,有上升運動;冷卻,有下沉運動。
7、我國主要雨帶的季節性變動規律
5月中旬—8月下旬 雨帶從南往北移
5月中旬—6月上旬 華南前汛期 15oN
6月中旬—7月上旬 江淮梅雨 20-25oN
7月中旬—8月下旬 華北東北雨季 30oN 華南進入后汛期
8月下旬—10月上旬 雨帶從北往南移
9月中旬—10月上旬 淮河秋雨期,雨量小 20oN 兩次北跳三次停滯
雨季一般出現在夏半年,降水分布不均勻,東南部雨季出現早,結束晚,雨季中有相對干期。
8、華南前汛期降水
4-6月為華南前汛期,降水主要發生在副高北側的西風帶中,西風帶環流系統與熱帶季風系統相互作用形成的降水。5月中旬以前,大雨帶位于華南北部,主要是鋒面降水。5月中旬以后,受季風影響,大雨帶移至華南沿海,降水量增大,主要為暖區降水。
特點:(1)降水有兩個大值帶:武夷山到南嶺南麓,沿海
。2)多暴雨,以6月最多
。3)暖區降水,降水量比鋒面降水大3-5倍,局地性強,降水范圍小
(4)夜雨現象明顯
鋒前暖區暴雨是華南前汛期暴雨的一個重要特色。
9、江淮梅雨
含義:每年初夏(6-7月),在湖北宜昌以東28°-34°N之間的江淮流域到日本南部這以狹長區域常會出現連陰雨天氣,雨量很大。由于這一時期正是江南梅子的黃熟季節,故稱為“梅雨”。
環流特征:副高西伸北跳,控制華南地區,整個東亞環流完成了從春到夏的調整,雨帶同時北跳,華南汛期結束,江淮梅雨開始,印度季風爆發,副熱帶西風急流從印度北部跳到高原北部,100hPa反氣旋軸線北跳到34°N。
。1)高層(200hPa):江淮上空維持一個強大的暖性反氣旋(南亞高壓)
。2)中層(500hPa):
、 副熱帶地區:西太平洋副高呈帶狀分布, 其脊線從日本南部一直伸向我國華南,略呈東北-西南走向,120°E處的脊線位置穩定在22°N左右。
② 中緯度地區:巴爾喀什湖及東亞東岸(河套到朝鮮之間)建立了兩個穩定淺槽。
、 高緯度地區:為阻高活動區。阻高可分為三類:(50°-70°N)單阻型、雙阻型、三阻型
。3)低層:在850或700百帕上為江淮切變線,切變線之南有與之近乎平行的低空西南風急流,有時切變線上有西南渦東移。
。4)地面:①地面圖上江淮流域有靜止鋒停滯,若500百帕平直西風帶上有較弱的低槽東移,則在低空常有西南渦與之配合沿切變線東移,在地面上引起靜止鋒波動產生江淮氣旋。②中緯西風帶上有較強的低槽東移時,靜止鋒波動能發展為完好的鋒面氣旋。
10、華北和東北雨季降水四個特點
(1)降水強度大,持續時間短 (2)降水的局地性強,年際變化大
。3)降水時段集中(4)暴雨與地形關系密切
11、天氣尺度系統和行星尺度系統對暴雨的作用
天氣尺度系統:
(1)制約形成暴雨的中尺度系統的活動
(2)造成暴雨區的水汽集中
(3)在天氣尺度系統中上下不同性質的平流造成位勢不穩定層結
。4)天氣尺度系統中風速垂直切變有利于中小尺度系統的發生和維持
。5)天氣尺度系統的不同性質決定了暴雨的不同特點
行星尺度系統:
。1)影響和制約天氣尺度系統
。2)決定暴雨區的水汽來源或水汽通道,將南海、孟加拉灣和太平洋的水汽不斷向暴雨區輸送
(3)大致決定了雨帶發生的地點、強度和持續時間:大范圍雨區一般出現在長波槽前
12、低空切變線
含義:一般把出現在低空(850和700百帕面上)風場上具有氣旋式切變的不連續線稱為切變線。
江淮切變線的形成:700百帕槽線在移動過程中,南端受副高阻擋,槽線停滯或移動緩慢,而北端則繼續東移,使槽線順轉而成為東西走向的切變線。
江淮切變線的轉換:舊的切變線消失,新的切變線建立過程,即切變線的新陳代謝過程。
13、西南渦
低空低渦:指存在于地面2-3公里上空的閉合小低壓,包括西南渦、西北渦、高原渦等 西南渦:一般指形成于四川西部地區,700(或850)hPa上的具有氣旋性環流的閉合小低壓,直徑一般在300-400km。
14、東北冷渦的定義和天氣特點
東北冷渦:指我國東北附近地區具有一定強度(閉合等高線多于兩根)、能維持3-4天、且有深厚冷空氣(厚度至少達300-400m)高空的氣旋性渦旋,出現時間以5-6月為最多,8月和3、4月為最少。
15、低空急流
是與夏季強降水相聯系的、位于600-900百帕之間的水平動量相對集中的氣流帶。日常工作中常把850或700百帕等壓面上,風速≥12米/秒的西南風極大風速帶稱為低空急流。
低空急流的位置:
、 低層(850或700hPa):位于副高西側或北側,它的左側經常有低空切變線和低渦活動。 ② 高層(200hPa):位于高空西風急流入口區的右側或南亞高壓東部脊線附近。
篇三:關于天氣變冷的通知
關于天氣變冷的通知
全體員工請注意:
一、 溫度驟降,預防感冒
據氣象臺報道,12月初臺州區域開始大面積降溫,天氣變冷,溫度低至5度左右,請大家添加衣物,做好降溫保暖工作,搞好疾病預防工作。
二、 偷盜工作防范
年關將至,小偷盛行,防盜工作尤為重要,特提醒員工外出注意關好門窗,避免不必要的財產損失。
三、 行車交通注意安全
定時檢查交通工具的性能,開車時要保持良好的狀態,頭盔、手套、圍巾等加強安全保暖并進工作。
【關于描寫天氣的幾篇文章】相關文章:
1.關于天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