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讓媽來幫助你教育隨筆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各種各樣的問題會不期而至。下午,孩子和媽媽一起去上英語課時還陽光燦爛,歡快地哼著周杰倫的《七里香》;回來時卻陰云密布,好像暴風雨要來了。
寶貝,怎么了?哪兒不舒服了?過來讓媽瞧瞧。
媽媽滿眼的慈愛。孩子的小腿像灌了鉛似的慢慢騰騰地朝媽媽這邊挪來。
媽媽,今天我們學一般過去時了。我覺得英語一點也不好學了。孩子的小臉皺巴得像核桃一樣,兩道俊秀的眉快擰成一條繩了。
媽媽微微地笑了一下,輕輕地將孩子攬入懷中,放在雙膝上。
跟媽媽說說,哪一點不好學了。媽媽撫摸著孩子的大腦門,關切地問。
“昨天我們去上學了”里面的“去”跟“我們每天都去上學”中的“去”就不一樣,太難了。而且,老師還要我們把初一到高三所有特殊動詞的過去式和過去分詞都背住,太難記了。孩子越說越氣憤,有點義憤填膺,淚水也悄悄地流出來了。
噢,原來就是這點小問題呀。媽媽故作輕松地說。沒關系,孩子,有媽媽在,你怕什么呢!媽媽有辦法幫你解決。媽媽邊說邊吻去孩子臉上的淚花。孩子的小臉漸漸舒展。
媽媽極富耐心地跟孩子講解英語中的一般現在時與一般過去時的不同。孩子慢慢明白:二者最大的區別在于謂語動詞的形式和所用的時間狀語不同。
媽媽,是不是就像數學中的公式一樣,誰跟誰什么關系是固定的,不能隨便改。孩子仿佛大徹大悟,小臉露出喜悅的微笑。
是呀,孩子,你理解得非常準確,聯想也很正確,英語和數學確實有相似之處。英語中不同的時態就得用不同的動詞形式,在過去時中不管主語是“誰”,“去”只能用“went”,就像數學中長方形的面積只能用長乘寬一樣,是死規定,不能隨便改。
明白了,媽媽。要不我給你舉個例子吧?孩子歡快地,滿有把握地央求。
上星期天學生們去公園了。應該這樣說:
The students went to the park last Sunday.
對,孩子,你真棒。媽媽由衷地贊嘆道。
現在覺得過去時還難嗎?媽媽趁勝追擊。
不難了,謂語要用上動詞的過去式形式就可以了。孩子很輕松很自信地說,要不,媽媽再考考我?
“昨天下午我和一些小朋友踢足球了!边@句怎么翻譯呢?媽媽非常樂意滿足孩子的要求。
I played football with some friends yesterday afternoon.
好極了,孩子。媽媽給孩子豎起重重的大拇指。
媽媽一邊欣賞著孩子的理解力,一邊像淘寶一樣幫助孩子尋找動詞原形和過去式、過去分詞之間的聯系,和孩子一起總結規律。在媽媽的贊揚聲中,孩子漸漸豁然開朗,迎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
一般過去時孩子已經上三個課時了,當初的畏難情緒猶如縷縷輕煙,隨風飄然而去。
孩子在成長,成長中的孩子在行為養成,品行培養,知識學習等方面都會遇到一些難題,這些問題伴隨著孩子慢慢長大。
當孩子遇到了新情況,無論是哪方面的,我們作父母的,都不能視而不見,更不能急躁,不能責怪孩子,不能向孩子潑冷水:你怎么這樣?你怎么這么笨,連這都學不會……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來到孩子身邊,俯下身子,靜靜傾聽孩子的心聲,接受孩子的問題,和孩子一起清理前進路上的一道道障礙,讓孩子走穩,走好,走遠。
不論孩子處于何種狀態,我們做父母的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態,敞開寬大的胸懷,伸出有力的雙手,擁他入懷,握緊他的小手,給他溫暖,給他力量。孩子的心智還未發育成熟,孩子的心靈稚嫩得如剛破土的幼苗,還無力承受層出不窮的新事物。做父母的應該精心呵護,為孩子點燃希望之火,為希望之火添柴加油,讓希望的火苗越燒越旺,照亮孩子成長的路。
【孩子,讓媽來幫助你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2.幫媽嗎媽洗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