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個社會你還有決心嗎心情隨筆
很多孩子都有這種遭遇:當其他小朋友請你吃東西,或是邀請你到他們家玩時,父母總是會“諄諄教誨”,告訴你“世界上壞人很多的”,“防人之心不可無”等等。
雖然有些孩子有自己的原則,但大多數人都會秉持著“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所謂“原則”而對他人充滿了警惕。
于是,人與人之間,像是隔了一層膜,永遠都割不破,因為從孩子開始的影響對一個人來說是根深蒂固的。
或許我們不能過分地批評那些為人父母的,畢竟他們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免受傷害,畢竟他們的初衷是好的。可能他們也是受這個紛紜社會的毒害,因而喪失了對人們善良本性的信心,他們也是受害者。
但經受了這樣的教育的孩子,還能健康的長大嗎?
他們在與人相處的途中,應該都會存留著一份小心思,保留著一個小退路,因而不能真正真心的對待每一個人,當然,人們也會從這些人的小心思中看出對方的“本性”,于是,每人都存留著一份小心思,于是,這個社會就又多了幾分不信任。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難道不是嗎?
這是個追求功利的社會,這是個極力推崇名利的社會。
雖然功名利祿能激發一個人的上進心,但同樣也能摧毀一個人良心。在人們努力地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奮斗,奮斗不成繼而不擇手段時,他們心中善良的那部分就在這過程中被一點一點地腐蝕了。
然后就出現了開頭的`惡性循環……
其實仔細想想,功名利祿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一份榮譽嗎,不就是吃得好一點,穿得好一點嗎,只要心里平靜了,心里安適了,外在的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但很多人都不這么想,不!應該是每一個人都不這么想。
每一個人都抵抗不了物質的誘惑,抵抗不了富裕生活的誘惑。你不要為自己解釋,如果可以選擇,你會選擇住在茅草屋里而放棄雄偉華麗的宮殿嗎?答案你很清楚
就像陶淵明,他可是以隱士之名著稱于世的。可是他能徹底的脫離物質嗎?就算他真的能自耕自足,甘愿吃粗茶淡飯,但他喜歡喝酒,遇到美酒他能拒絕嗎(或許他確實拒絕了因不正當目的而送來的美酒,但他在心里還是會不自覺的惋惜一下的吧?)
再說說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自然也是逃不過對物質的追求的,只是有的人對物質迷戀的深一些,有的人則相對淺一些罷了。
因此,我們不可能真的去隱居(即使有時候真的很想隱居……),所以,我們必須適應這個社會,如果可能的話,盡力改變這個社會。
改變社會?聽起來確實有些不可思議,但實際上,社會雖然很大,可再大的社會也是由我們這些普通人組成的。只要我們的心夠純凈,只要我們心無雜念,我們就能以我們的真心感動他人,讓周圍的人一個一個的都對社會重拾信心,然后重新建立起一個良性循環鏈。
你有信心嗎?讓你的周圍充滿了人與人之間原本就應該有的信任?
【對這個社會你還有決心嗎心情隨筆】相關文章:
1.你幸福嗎心情隨筆
5.這個時刻心情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