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燕歌行·并序》古詩詞鑒賞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提起古詩詞鑒賞,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古詩詞鑒賞就是對古詩詞中的語言、形象、手法、意境等內容進行賞析。古詩詞鑒賞怎么做會更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燕歌行·并序》古詩詞鑒賞,歡迎閱讀與收藏。
【注解】:
1、元戎:主帥,指幽州節度使張守啤
2、啵夯鰨
3、金:鉦,行軍樂器。
4、極邊土:臨邊境的盡頭。
5、胡騎句:意謂敵人來勢兇猛,像疾風暴雨。憑陵:侵凌。
6、身當兩句:意謂戰士們身承朝庭的恩遇,常常不顧敵人的兇猛而死戰,但仍未能 解除重圍。
7、鐵衣:指遠征戰士。
8、玉筋句:指戰士們想象他們的妻子,必為思夫遠征而流淚;玉筋:舊喻婦女的眼 淚。
9、薊北:唐薊州治所在漁陽,今天津薊縣,這里泛指東北邊地。
10、刁斗:軍中打更用的銅器。
【韻譯】:
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 有個隨從主帥出塞回來的人, 寫了《燕歌行》詩一首給我看。 我感慨于邊疆戰守的事, 因而寫了這首《燕歌行》應和他。
東北邊境上的烽煙塵土蔽日遮天; 將領們為掃平兇敵辭家上了前線。
好男兒本看重馳聘沙場為國戍邊; 漢家天子對這種精神又格外賞臉。
敲鑼打鼓隊伍雄赳赳開出山海關; 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邊蜿蜓不斷。
校尉自大沙漠送來了緊急的軍書; 說是單于把戰火燃到內蒙的狼山。
山川景象蕭條延伸到邊境的盡頭; 敵騎侵凌來勢兇猛猶如風狂雨驟。
戰士在前線廝殺一半死來一半生; 將軍仍在營帳中觀賞美人的歌舞。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盡是萋萋衰草; 暮色降臨孤城能戰守兵越來越少。
將士身受皇恩常不顧頑敵而死戰; 盡管竭力奮戰仍未解除關山重圍。
戰士們身穿鐵甲辛苦地久戍邊疆; 家中妻子一定淚如玉箸時時感傷。
少婦們在長安家中恐怕哭斷了腸; 征人們在薊北邊防枉自回首故鄉。
邊疆朔風凜冽要想回鄉那能飛渡; 疆域曠遠迷茫是人世間僅有絕無。
晨午晚三時都殺氣騰騰戰云彌漫; 夜里頻傳的刁斗聲叫人聽了膽寒。
你我相看雪白的戰刀上血跡斑斑; 自古盡忠死節豈能顧及功勛受賞。
君不見沙場上嘗盡征戰苦的士兵; 至今仍然懷念西漢時的李廣將軍。
【評析】:
詩意在慨嘆征戰之苦,譴責將領驕傲輕敵,荒淫失職,造成戰爭失利,使戰士受 到極大痛苦和犧牲,反映了士兵與將領之間苦樂不同,莊嚴與荒淫迥異的現實。詩雖 敘寫邊戰,但重點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諷刺和憤恨不恤戰士的將領。同時,也寫出了 為國御敵之辛勤。主題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壯。 全詩簡煉地描寫了一次戰爭的全過程。開頭八句寫出師,說明戰爭的方位和性 質:“嘟鴟ス南掠芄兀旌旗逶迤碣石間”。第二段八句,寫戰斗危急和失敗,戰士 們出生入死,將軍們荒淫無恥:“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三段十二 句,寫被圍戰士的痛苦:“鐵衣遠戍辛勤久”,以及他們浴血奮戰,視死如歸:“死 節從來豈顧勛”,“相看白刃血紛紛。”另方面也寫征夫思婦久別之苦,邊塞的荒 涼,渴望有好的將軍來領導。
詩的氣勢暢達,筆力矯健,氣氛悲壯淋漓,主旨深刻含蓄。用韻平仄相間,抑揚 有節,音調和美。是邊塞詩的大名篇,千古傳誦,有口皆碑。
創作背景
高適的《燕歌行》是寫邊塞將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調寫此題材他是第一個。歷來注家未對序文史事詳加考核,都以為是諷張守珪而作。作者有感于幽州節度使張守珪與奚族作戰打了敗仗卻謊報軍情,作詩加以諷刺。自唐開元十八年(730年)至二十二年十二月,契丹多次侵犯唐邊境。開元二十一年后,幽州節度使張守珪經略邊事,初有戰功。但二十四年,張讓平盧討擊使安祿山討奚、契丹,“祿山恃勇輕進,為虜所敗”(《資治通鑒》卷二百十五)。開元二十六年,幽州將趙堪、白真陀羅矯張守珪之命,逼迫平盧軍使烏知義出兵攻奚、契丹,先勝后敗。“守珪隱其狀,而妄奏克獲之功”(《舊唐書·張守珪傳》)。高適對開元二十四年以后的兩次戰敗,感慨很深,因寫此篇。
作者簡介
高適(704—765年),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后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安東都護高侃之孫,唐代大臣、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世稱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贈禮部尚書,謚號忠。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燕歌行·并序》古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高適:燕歌行·并序03-31
長歌行古詩詞鑒賞08-24
《短歌行》古詩詞鑒賞08-08
歸燕詩詩詞鑒賞05-07
古詩詞鑒賞11-20
經典的古詩詞鑒賞03-21
古詩詞鑒賞04-06
浣溪沙古詩詞鑒賞08-09
元宵古詩詞鑒賞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