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詩詞翻譯及賞析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
野水參差落漲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歸何處,家在江南黃葉村。
【前言】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二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組詩作品。這是為宣德郎李世南所作“秋景平遠”畫題寫的一組七言絕句。其中第一首流傳甚廣。此詩前二句著重以濃筆勾勒景物,給人以親切的時節風物之感;后二句在用淡墨略加點染之際,憑虛發揮想象,表現情調悠揚、才氣橫溢的情感。全詩情調高遠,意趣豐富,神思馳騁,翻空出奇,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注釋】
⑴李世南:字唐臣,安肅(今河北徐水)人,工畫山水。
⑵落漲痕:漲水后水落留下的痕跡。
⑶欹倒:傾倒。
⑷扁舟:一本作“浩歌”。棹:形狀如槳的劃船用具。
【翻譯】
曲折的水岸邊露出舊日水漲淹沒時留下的河床痕跡,稀疏的林木傾倒在地,露出如霜般白的樹根。一葉扁舟飛快地劃著槳,它將要飄去哪里呢?應該是回到江南的黃葉村。
【賞析】
詩題名其畫為“秋景”,有的記載稱這幅畫為“秋景平遠”,或作“秋山林木平遠”。綜合各種稱謂來看,“秋景”是對這幅畫的內容總的概括,而具體呈現秋景的則是山水及林木,所謂“平遠”即是指畫中遼闊的水面景象。
第一首題詠詩的著眼處在于水面及其近岸的林木,從而呈現出一片清疏曠遠之景。
詩中寫的畫景是一幅“水鄉秋色”,或可稱作“水鄉秋意”。首二句給讀者展示一片蕭疏的水鄉深秋景象。把“野水”和三四兩句聯系來看,畫中的水面是很遠闊的。首二句所寫是近處的岸邊景象。“參差”是不整齊之意,這里是形容水和岸相接處的形象。由于深秋水落,岸邊突出許多干地,同時水也停留在一些曲折處,于是水岸邊呈現出參差之狀,夏季煙水彌漫時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下面繼以“落漲痕”,表明秋水下落后舊日水漲淹沒的岸邊河床又都呈露出來了。這句展現出的是一派灣荒水涸的景象。次句寫岸邊景物。“疏林”點明秋景,與末句“黃葉村”前后相應,構成秋象。首句所寫的水岸也可認為是冬天的景象,而“疏林”既別于木葉盡脫,更不同于枝葉濃密,只能是裊裊秋風中的樹林。“疏林”下接以“欹倒”,使形象豐富多姿,更富畫意。“出霜根”生于“落漲痕”,漲痕退落后霜根露出,一“落”一“出”,上下相應。“落漲痕”與“出霜根”,在“疏林”的映照下,具有濃厚的深秋意味。
三四兩句,再在展向遠方的畫筆疏淡處著眼,逗出人情。這兩句展現的畫面是,一舟棹向遠方,盡處林木數點。面對這令人心神曠遠的自然境界,于是詩人問道:那條小舟一槳一槳地劃向何處啊?應是歸去江南的黃葉村吧!詩人發揮自己的想象,于景物中融入人情,如同幕后隱語,啟示讀者,賦予畫幅以悠然無盡的情味。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詩詞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南歌子·玉漏迢迢盡》詩詞翻譯及賞析04-06
終南別業翻譯及賞析04-02
終南別業翻譯賞析04-05
《答李瀚·林中觀易罷》詩詞翻譯及賞析04-05
《南歌子·游賞》詩詞賞析12-07
李珣《南鄉子》詩詞賞析12-03
《閨怨》詩詞翻譯賞析04-08
李億《菩薩蠻》詩詞賞析04-05
《題李凝幽居》詩詞賞析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