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王勃的詩詞鑒賞和生平簡介
王勃作為我國著名的詩人,寫下了很多的詩,其中多數(shù)為送別詩。在王勃的送別是當(dāng)中,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及《重別薛華》這兩首詩最受人追捧。
王勃畫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是: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當(dāng)中,“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一句詩成為了千古名句,被用于朋友親人之間離別時的祝福語。而王勃也因為這一千古名句,受到了人們的敬仰。
《重別薛華》原文是:明月沉珠浦,風(fēng)飄濯錦川。樓臺臨絕岸,洲渚亙長天。旅泊成千里,棲遑共百年。窮途唯有淚,還望獨潸然。這一首詩是王勃與自己的好友薛華離別是,專程寫來送給薛華的。而薛華在拿到了王勃為自己寫的這首詩之后,心中十分的感動,而王勃與薛華兩人之間的友誼也進一步加深。所以,每當(dāng)朋友離別之時,除了會送上一句“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之外,同樣還會送上《重別薛華》當(dāng)中的詩句,一表達自己與朋友離別所產(chǎn)生的不舍之情。
王勃的送別詩除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及《重別薛華》這兩首膾炙人口的詩之外,當(dāng)然還有很多,例如《江亭夜月送別二首》、《白下驛餞唐少府》、《送盧主簿》等等,都是受到人們追捧的送別詩。
采蓮曲王勃詩詞鑒賞
《采蓮曲》是一首以七言為主的敘事長詩,描繪的是江南水鄉(xiāng)的生活場景。此詩為唐代著名詩人王勃在上元二年,遭受官場挫折后,滿懷憂傷,南下前往交趾探望被貶官的父親王福畤時,一時心有所感而創(chuàng)作的。
王勃《采蓮曲》圖片
由于王勃作《采蓮曲》時,正是連番遭貶,顛沛流離之際,此刻途經(jīng)江南,目睹水鄉(xiāng)人家的生活,盡管民情世故恬淡依舊,自己卻早已不似當(dāng)年躊躇滿志的少年朝散郎模樣,因而《采蓮曲》之清新優(yōu)雅的文風(fēng)中,亦難掩作者內(nèi)心凄苦,壯志難酬的幾多愁緒!跋嗨伎,佳期不可駐。塞外征夫猶未還,江南采蓮今已暮!弊怨判膽烟煜碌奈墓俦黄绒o別廟堂的心境,大概與征戰(zhàn)沙場的武將憾然遠離疆場一樣,是為人世間最難平復(fù)之憂傷吧。
詩人王勃的滿腔憂愁,在這首《采蓮曲》中表露無遺。詩歌著重寫景,通過對眼前撐船而過的采蓮女子柔美的形象塑造及心理描繪,表現(xiàn)出她們對塞外征夫的深切思念與無限幽怨,亦不難看出作者內(nèi)心對現(xiàn)實生活的憤懣,對和平、寧靜的無限向往,以及對勞動人民所承受的戰(zhàn)爭苦所難寄予深切的同情!肮矄柡Ю锿猓骺完P(guān)山路幾重?”寒江濁浪滔滔,關(guān)山不知幾重。淚眼看世界,一切皆是模糊的;蛟S詩人王勃在賦予《采蓮曲》無比深刻的內(nèi)涵之時,也一早預(yù)知了自己終將懷著悲憤痛苦的心情,與這江南的好山好水融為一體的最終命運……
詩人王勃圖片大全
初唐四杰之一的著名詩人王勃留存在世的圖片并不多。世人談起王勃,除了一些史書中流傳下來的人物肖像之外,大概只能從一些影視劇中演員扮演的王勃熒幕形象中大致推測出這位英年早逝的詩壇奇才究竟相貌如何。
王勃圖片
誠然,從留存不多的王勃肖像圖中,我們所見到的詩人,都有著年輕俊逸的外表和顧盼飛揚的神采,想來與他少年得志,因文采出眾而飽受世人贊譽的經(jīng)歷自是分不開。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王勃的官場之路卻是幾度浮沉,以至于其悲慘的遭遇至今令人唏噓不已。
乾封元年,官拜朝散郎的王勃初涉官場,成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剛?cè)胧送颈沅h芒畢露,以一篇《乾元殿頌》而受唐高宗的賞識,被譽為“大唐奇才”。而后的幾年間,王勃聲名大振,若不是后來的一首游戲之作《斗雞賦》無意中觸怒龍顏,釀成大禍,王勃的錦繡前程,斷不會就此毀于一旦。
在為數(shù)不多的王勃圖片中,筆者印象尤為深刻的是一幅詩人矗立江邊,神情黯然,背景為一片凄風(fēng)苦雨的水墨畫,想來那時,正是王勃被逐出長安,飽嘗顛沛流離之苦的歲月吧。
那幅圖片中的王勃早已脫去了一身蟒袍,代之以布衣儒生裝扮,獨立蒼茫江水之畔,內(nèi)心的孤寂苦楚可想而知,似乎冥冥之中,暗喻了他再無機會重回官場,一展?jié)罏閼阎ж,而必將在此濁浪滔滔的江水中覓得最終歸宿的悲劇命運。
初唐四杰之首王勃之死簡介
王勃是唐朝初年的著名詩人,他年少多才,頗負盛名,名冠“初唐四杰”之首。但是天妒英才,王勃的一生頗為坎坷,大起大落,最終更是意外溺水,驚悸而亡,王勃之死不可不惋惜!
王勃劇照
王勃自幼聰敏好學(xué),六歲即能寫流暢文章,被贊“神童”。九歲時通讀顏師古注《漢書》,并能指出不足和紕漏。王勃十六歲時應(yīng)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并被沛王李賢看重,召為沛府修撰。當(dāng)時,貴族社會流行斗雞,王勃因一篇《檄英王雞》罹禍,被趕出沛王府,王勃為此深受打擊。王勃被趕出沛王府后,游歷蜀地近三年,與楊炯等放曠詩酒,馳情于文場,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文。
終于再次謀得官職擔(dān)任虢州參軍后,王勃又遇到了第二次致命打擊。他因在虢州參軍任上殺死了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獲罪。王勃在這次災(zāi)禍中雖因大赦天下而未被誅殺,但王勃的仕途已經(jīng)徹底斷送,甚至連老父親都被株連,他的父親王福峙因兒子王勃犯罪被貶為交趾縣縣令,遠赴南荒之地任職。被永遠地逐出上流社會的王勃備嘗心酸,在送摯友杜鏡赴蜀地任官時,寫下了千古傳頌的名句“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心情抑郁的王勃遠行到交趾縣看望父親,在回來的途中溺水而死,死時28歲。史料中對于王勃的死,是渡水遇難不幸身死,還是自殺,沒有明確的記述,但可以想象的是,對于年紀輕輕、才華出眾卻又前途渺茫的王勃來說,王勃之死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故事
我們在剛剛進入學(xué)校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學(xué)習(xí)“初唐四杰”的文章了!俺跆扑慕堋狈謩e是王勃、楊炯、駱賓王以及盧照鄰,而在“初唐四杰”當(dāng)中,王勃則是排在首位。
王勃畫像
王勃字子安,出生于公元650年,是我國唐朝時期十分著名的詩人。王勃一生有無數(shù)的著作其中最具代筆性的就是《滕王閣序》以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是隋朝末期著名大學(xué)士王通的孫子,可說是名門之后。王通一共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福郊,小兒子叫福峙,而王勃就是福峙的兒子。王勃的父親福峙擔(dān)任過諸多官職,例如太常博士、長史以及交趾縣令等等,而王勃更是隋唐時期大文豪王績的侄孫,。受到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王勃自然也擁有很到的學(xué)識。
既然說到了王勃的故事,有一件事情那就不得不提了,那就是王勃寫下千古名篇《滕王閣序》的故事。
在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王勃受到邀請,去到閻都督的宴請。出來宴請了王勃之外,還宴請了許許多多的達官顯貴以及文人騷客。閻都督本來打算在宴席上出題目,來考驗眾人,并且還提前告知了自己的女婿,希望自己的女婿可以給自己張臉。
在宴席上,當(dāng)眾人聽到閻都督提出要作詩這一件事之后,就已經(jīng)知道了閻都督想要讓自己的女婿出風(fēng)頭,于是紛紛禮讓。但是,王勃卻已經(jīng)喝多了,趁著酒勁,便開始作詩。閻都督剛開始十分的懊惱,但是聽著王勃即興創(chuàng)作的《滕王閣序》,最終夸贊王勃落筆若有神助!最終給后人留下了這一千古名篇。
王勃的一生是怎么樣的
唐代大詩人王勃的一生雖然短暫,卻稱得上是一段頗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王勃出生書香門第,六歲即能寫詩作賦,十四歲便以出眾的文采受到唐高宗的賞識而官拜朝散郎,成為當(dāng)時最年輕的朝廷命官,可謂少年得志,富貴功名不可限量。
王勃圖片
頂著“神童”的美譽,王勃的仕途經(jīng)歷一度順風(fēng)順水。在此期間,他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水平達到巔峰,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其中尤以一篇《滕王閣序》駢文最為世人所稱頌,該作通篇文字對仗工整,以大量文墨鋪敘了風(fēng)景名勝滕王閣附近的人文景致,辭藻之瑰麗,大有漢賦之遺風(fēng),是后世普遍認可的王勃之代表作。
王勃一生光明磊落,然而盛名之下最易遭人嫉妒,加之王勃性格狂放孤傲,不通人情世故,因而朝堂之上亦不免受到政敵暗算。乾封二年,王勃因一篇《斗雞賦》而受到同僚彈劾,稱其有挑撥離間之嫌,唐高宗震怒,遂將其逐出長安,一度被稱為曠世奇才的王勃頓時淪為被貶罪臣,不得不遠離京師。
至咸亨二年,好容易在朋友引薦下當(dāng)上虢州參軍的王勃再度因年少輕狂而闖禍,竟將身犯重罪的官奴曹達私下殺害,此案震動朝野,連累王父亦遭貶官。后因好友多番周旋,王勃雖性命得保,然而仕途之路卻不得不就此戛然而止。
這世上若真有一種人生恍如煙花般短暫卻霎那間光彩奪目,那王勃的一生,便是對這類人生最完美的詮釋。上元三年暮春之際,王勃至交趾匆匆拜別老父之后,乘船回鄉(xiāng),當(dāng)時正值初夏,南海風(fēng)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一代詩壇巨匠,就此殞命南海。
【王勃的詩詞鑒賞和生平簡介】相關(guān)文章:
《贈王粲詩》詩詞鑒賞12-03
送王司直詩詞鑒賞12-09
《送王郎》古詩詞鑒賞12-09
和子由踏青詩詞鑒賞12-09
《岳鄂王墓》古詩詞鑒賞12-09
王勃名言詩句及語錄12-06
和張仆射塞下曲詩詞鑒賞12-07
和答元明黔南贈別詩詞鑒賞12-09
《水龍吟·落葉》王沂孫詩詞鑒賞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