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歌賞析
愛國詩歌賞析1
如果不是那一面高舉的紅旗
怎會有今天
壯麗錦繡的山河
如果不是那一點燎原的星火
怎會有今天 幸福安康的生活
如果不是那一種堅韌的信仰
怎會有今天
光輝燦爛的中國
紅色的七月
我們用如潮的紅旗盛裝
天地間一片神奇的土地
紅色的七月
我們用如火的激情 高唱
世紀里一首不朽的贊歌
紅色的七月
我們用深情的筆墨
書寫**年一段艱辛的.歷程
歲月的風塵
掩蓋不住你永遠青春的容貌
歷史的長河
沉淀不去你奮斗過的業績
開拓者與后來人
都抱著一個光輝的信仰
——中國共產黨
艱難歲月里
你是一團不滅的火
把希望播撒在心靈
和平年代中
你是一盞長明的燈
引導前行的步伐
于是
這一首贊歌
為你唱了**年
都沒唱夠
于是
被你點亮的心燈
要用燃燒的生命
照亮
紅色的中國
愛國詩歌賞析2
《滿江紅》原文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俥(jū),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滿江紅》作者簡介
岳飛(1103~1142)字鵬舉,漢族。北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戰略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將。岳飛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則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杰出的軍事統帥、連結河朔之謀的締造者。同時又是兩宋以來最年輕的建節封侯者。南宋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之首。
《滿江紅》簡介
這是一首氣壯山河、光照日月的傳世佳作。此詞即抒發他掃蕩敵寇、還我河山的.堅定意志和必勝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絕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全詞聲情激越,氣勢磅礴。開篇五句破空而來,通過刻劃作者始而怒發沖冠、繼而仰天長嘯的情態,揭示了他憑欄遠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洶涌激蕩的心潮。接著,“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現了他蔑視功名,唯以報國為念的高風亮節,下句則展現了披星戴人、轉戰南北的漫長征程,隱然有任重道遠、不可稍懈的自勵之意。“莫等閑”二句既是激勵自已,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時光,倍加奮勉,以早日實現匡復大業。耿耿之心,拳拳之意,盡見于字里行間。下片進一步表現作者報仇雪恥、重整乾坤的壯志豪情。“靖康恥”四句,句式短促,而音韻鏗鏘。“何時滅”,用反詰句吐露其一腔民族義憤,語感強烈,力透字背。“駕長車”句表達自已踏破重重險關、直搗敵人巢穴的決心。“壯志”二句是“以牙還牙,以血還血”式的憤激之語,見出作者對不共戴天的敵寇的切齒痛恨。結篇“待從頭”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復、江山一統之后,再回京獻捷。全詞以雷貫火燃之筆一氣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藝術魅力,因而一向廣為傳誦,不斷激發起人們的愛國心與報國情。
愛國詩歌賞析3
《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原文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
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賞析
詩的首聯寫野望時所見的西山和錦江景色,頷聯由野望聯想到兄弟的離散和孤身浪跡天涯,頸聯抒寫遲暮多病不能報效國家之感,尾聯寫野望的方式和對家國的深沉憂慮。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遠望蒼茫的岷山,終年積雪,松(今四川省松潘縣)、維(今四川省理縣)、保(今四川省理縣新保關西北)三城都有重兵駐防;近看南郊外百花潭清澈見底,錦江碧水東流,萬里橋橫跨在波濤滾滾的江面上。
“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海內連年戰亂,流落在河南、山東一帶的幾個兄弟音訊斷絕;彼此漂泊天涯,遠離家鄉,只我孤身一人在此,好不凄楚。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我只有將遲暮之年,交與多病的'身軀;在國家存亡的危機時刻,我至今尚未能為國家盡一點綿薄之力。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我獨自騎馬郊游,常常極目遠望,世事一天天地蕭條,不禁令人神傷。
《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杜審言父親)起由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世尊稱為“詩圣”,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愛國詩歌賞析】相關文章:
愛國詩歌《對雪》賞析05-07
南安軍愛國詩歌賞析05-08
關于愛國詩歌賞析:您是05-08
愛國詩歌4篇賞析05-08
關于愛國詩歌滿江賞析05-08
愛國愛我中華詩歌賞析05-07
虞美人愛國詩歌賞析05-07
愛國詩歌《南湖早春》的賞析05-07
愛國詩歌-《北風行》賞析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