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典詩詞中的特殊句式指導
詩是最佳詞語的最佳排列。要欣賞詩,首先必須讀懂詩句,了解“詩家語”省略與倒裝的特點。古人認為“實字多則意簡句健,虛字多則意繁而句弱”。于是介詞、代詞、連詞以及各種表復句關系的關聯詞大多成了省略的對象。省略最多的是介詞,如“洛城一別四千里”(杜甫)就省略了“自、在、之外”。還有表比喻的關聯詞也往往省略,如“浮云游子意”“浮云一別后”,“浮云”后面就省略了“如”,可翻譯成“游子如浮云” “別后如浮云”。
一、省略現象
動詞也會省略,如在靜態物體(名詞)后面的動詞就往往省略,如“風”“雨”“日”“月”后面常常省略“吹”“下”“曬”“落”,翻譯時譯成什么動詞則要視上下詩句內容而定。表示人與景、人與物的關系或行為的動詞也往往省略,如“人跡板橋霜”(溫庭筠),人的行為“足跡”與物體“板橋、霜”之間就省略了動詞“踏”和“印”。
省略還有互文省略,即在上下文中兩個事物只出現一個而省略另一個。一是詞的省略,如“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上句省略了“皎皎”,下句省略了“迢迢”。二是句子的省略,如“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上句省略了“坐我東閣床”,下句省去了“開我西閣門”。
在意象并置的詩句中省略往往最多。如陸游的“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全聯大多由名詞構成,省去了表方位、處所、關系的虛詞和人物活動的動詞,做到沒有一個“閑”字。
二、“倒裝”現象
在閱讀古典詩歌時,如果遇到按字面語序讀不通,讀不懂,就應考慮是否倒裝。倒裝的形式有:
主謂倒裝:如“城闕輔三秦”,正常語序應為“三秦輔城闕”,“客心洗流水”應為“流水洗客心”。
動賓倒裝:如“故國神游”應為“神游故國”,“清輝玉臂寒”應為“清輝寒玉臂”。
因果倒裝:為了強調渲染主觀感受,往往把實景放在后面寫,即果在前,因在后。如“空山新雨后”是因為下了一場雨,所以山才顯得空曠。再如“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是因為平野遼闊,所以才感受到星星顯得格外低垂;是因為大江奔流,才覺得月亮也隨江流在涌動。有時為了突出景物或色彩往往也把景物和色彩放在前面寫。如“碧知湖外草,紅見海東云”(杜甫),實際語序應是“知湖外草碧,見海東云紅”。
狀語后置:為了強調謂語,狀語往往后置,這是古詩詞中常用的句式,如“僧敲月下門”應為“僧月下敲門”,“雙燕歸來細雨中”應為“雙燕細雨中歸來”。
還有定語后置:如“停車坐愛楓林晚”應為“停車坐愛晚楓林”,“碧玉妝成一樹高”,“樹高”就是“高樹”。
古詩的倒裝盡管復雜,但有的可借助語法分析來理解。如“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我們就可以通過找出句中的主謂賓來幫助理解,可譯為“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再就是按時間、地點、人或物的活動來調整理解。如“東籬把酒黃昏后”,可調整為“黃昏后東籬把酒”。
倒裝還需注意的是既有當句倒裝,還有跨句倒裝。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都應該看作是跨句倒裝。
詩句中省略和倒裝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即一個詩句中既有省略也有倒裝。如“水郭山村酒旗風”,省略了主語“江南”和謂語“卷”,同時“酒旗風”又是“風酒旗”的倒裝(春風翻卷著酒旗)。
【古典詩詞中的特殊句式指導】相關文章:
古典詩詞中的唯美愛情05-11
中卷·麗品 的古典詩詞05-09
高中語文古典詩詞學習指導教案04-22
古典詩詞05-09
中國古典詩詞中的空間變化05-07
高考英語特殊句式05-11
中國古典詩詞中的審美回憶論文04-01
經典勵志的古典詩詞05-11
古典詩詞座右銘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