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還山貽湛法師詩詞賞析

時間:2022-12-07 06:22:14 詩詞賞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還山貽湛法師詩詞賞析

  《還山貽湛法師》作品介紹

還山貽湛法師詩詞賞析

  《還山貽湛法師》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59卷第12首。

  《還山貽湛法師》原文

  還山貽湛法師

  作者:唐·孟浩然

  幼聞無生理,常欲觀此身。

  心跡罕兼遂,崎嶇多在塵。

  晚途歸舊壑,偶與支公鄰。

  導以微妙法,結為清凈因。

  煩惱業頓舍,山林情轉殷。

  朝來問疑義,夕話得清真。

  墨妙稱古絕,詞華驚世人。

  禪房閉虛靜,花藥連冬春。

  平石藉琴硯,落泉灑衣巾。

  欲知冥滅意,朝夕海鷗馴。

  《還山貽湛法師》注釋

  1、湛法師:李景白曰:“湛法師,疑即僧湛然。陳思《寶刻叢編》卷三引《復齋碑錄》:‘唐裴觀德政碑,唐賈昇撰,僧湛然分書,開元八年立,在峴山。’而本詩中有‘墨妙稱古絕’之句,可見湛法師精于書法。”(見《孟浩然詩集校注》)此說供參考。

  2、觀此身:指觀自身之正因。佛教稱人雖有靈覺之性,而為煩惱黑暗所蔽,無了解諸法之力,故當觀自身之正因,使靈性得顯。

  3、心:指首二句“聞理”與“欲觀身”。跡:指己之行事,即下句“崎嶇多在塵”,與世俗相周旋。因“心”與“跡”相矛盾,故謂兩者不能兼遂。遂,成。

  4、《無量壽經》下:“普為十方說微妙法。”佛法體幽玄,故日微;絕思議,故曰妙。

  5、清凈因:《圓覺經》曰:“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凈本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俱舍必:“遠離一切惡行煩惱垢,故名為清凈。”全詩校:“近本無以上二句,下有喜得林下契,共推席上珍,念茲泛苦海,方便示迷津四句。”

  6、煩惱:《智度論》七:“煩惱者,能令心煩,能作惱故,名為煩惱。”泛指一切與佛教宣揚的寧靜、涅槃境界相對立的世俗欲求、情緒和思想活動。佛教認為煩惱是人生諸苦的直接根源。業:梵語稱“羯磨”,造作之義。有身、口、意三業。總指一切身心活動。

  7、殷:盛。

  8、疑義:疑間難解之義理。陶淵明《移居》:“疑義相與析。”

  9、清真:清純本真。

  10、墨妙:精妙的書法。古絕:古代少有。

  11、“平石”句:琴硯置于平石之上。

  12、冥滅意:全詩校:“一作意冥滅。”不見一物曰冥,絕諸相曰滅。

  13、海鷗馴:此謂無欲念,則可與海鷗為友。

  《還山貽湛法師》作者介紹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傾大力寫作山水詩的詩人。他主要寫山水詩,是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寫政治詩與邊塞游俠詩,后期主要寫山水詩。其詩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寫下的山水行旅詩,也有他在登臨游覽家鄉一帶的萬山、峴山和鹿門山時所寫的遣興之作。還有少數詩篇是寫田園村居生活的。詩中取材的地域范圍相當廣大。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還山貽湛法師》繁體對照

  全唐詩卷159_12還山貽湛法師孟浩然

  幼聞無生理,常欲觀此身。心跡罕兼遂,崎區多在塵。

  晚途歸舊壑,偶與支公鄰。導以微妙法,結爲清淨因。

  煩惱業頓舍,山林情轉殷。朝來問疑義,夕話得清真。

  墨妙稱古絕,詞華驚世人。禪房閉虛靜,花藥連冬春。

  平石藉琴硯,落泉灑衣巾。欲知冥滅意,朝夕海鷗馴。

【還山貽湛法師詩詞賞析】相關文章:

春遇南使,貽趙知音詩詞賞析05-02

《山行》經典詩詞賞析12-09

夜宿山寺詩詞的賞析12-07

與諸子登峴山詩詞賞析05-02

描寫山的古詩詞及賞析05-01

商山早行的詩詞賞析12-09

望天門山的詩詞的賞析12-09

《商山早行》的詩詞翻譯及賞析04-04

《獨坐敬亭山》詩詞賞析解讀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