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形容戰爭的詩句
古代詩人在描寫戰爭這一方面的古詩有很多,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形容戰爭的詩句,歡迎閱讀參考!
1、《古征戰》
唐·于濆
高峰凌青冥,深穴萬丈坑。
皇天自山谷,焉得人心平。
齊魯足兵甲,燕趙多娉婷。
仍聞麗水中,日日黃金生。
茍非夷齊心,豈得無戰爭。
2、《隴西行》
唐·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里人。
3、《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4、《塞下曲》
唐·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黃城足今古,白骨亂蓬篙。
5、《從軍北征》
唐·李益
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
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
6、《從軍行》
唐·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雕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7、《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千尺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8、《樂府雜曲·鼓吹曲辭·戰城南》
唐·李白
去年戰桑干源,今年戰蔥河道。
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
萬里長征戰,三軍盡衰老。
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
秦家筑城備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戰無已時。
野戰格斗死,敗馬號鳴向天悲。
烏鳶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
士卒涂草莽,將軍空爾為。
乃知兵者是兇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9、《相和歌辭·從軍行二首》
唐·李白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10、《雜曲歌辭·出自薊北門行》
唐·李白
虜陣橫北荒,胡星曜精芒。
羽書速驚電,烽火晝連光。
虎竹救邊急,戎車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劍心飛揚。
推轂出猛將,連旗登戰場。
兵威沖絕漠,殺氣凌穹蒼。
列卒赤山下,開營紫塞傍。
途冬沙風緊,旌旗颯凋傷。
畫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揮刃斬樓蘭,彎弓射賢王。
單于一平蕩,種落自奔亡。
收功報天子,行歌歸咸陽。
古詩的分類知識:
在中國古代詩歌體式繁多,在古詩的分類和叫法上也眾說紛紜。尤其是對于樂府、古風、歌行體三類詩,更易混淆。因為,從形式上看,樂府體與古風都是五言體,七言古詩與歌行體都是七言體,很難區分。其實,從古代以來,人們比較一致地承認它們在表達內容、手法、風格特色的區別,對它們有約定俗成的稱呼。
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在《詩五首》的“研討與練習”第二題中說:“《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都是‘歌行體’詩,形式自由,語言流利,格調奔放。請從句式、敘事、抒情等方面說說這兩首詩的異同。”在九年級(上)知識短文《怎樣讀書》中也說:“杜甫的《石壕吏》格律較寬,叫古風……”
在這里的叫法,不符合習慣。所以人們習慣上把杜甫的《茅屋》一詩叫做“七言古體詩”,而把岑參的《白雪歌》叫做“七言歌行體”,編者也明顯看到了兩詩的“異”,所以出了這樣的問題。但是杜甫的《三吏》《三別》雖然在形式上與“古風”同為五言,但習慣上人們把《石壕吏》叫做“新樂府”,而不叫“古風”。于是為了說清這個問題,需要對中國古代詩歌體式作一簡要回顧。
【形容戰爭的詩句】相關文章:
關于戰爭的詩句12-09
描寫戰爭的詩句01-28
與戰爭有關的詩句整理05-01
有關于古代戰爭的詩句04-17
跟戰爭有關的詩句大全04-30
形容蘇軾的詩句12-07
形容嚴冬的詩句12-07
形容寒冬的詩句12-07
形容強大的詩句05-01